声乐之路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是一门科学的艺术。声乐的学习有很多种方法和途径,目标虽然是一致的,但如何才能更快更好的掌握声乐的学习,就要求我们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要讲究其科学性,要注重声乐训练的程序。根据科学的训练方法,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从而顺利达到目标。本文试图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声乐学习的科学性、正确性、简捷性。
  关键词:科学;高位安放;气息;程序;简捷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3-86-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声乐爱好者加入到声乐学习的行列,并渴望能够学到科学、流畅、优美、轻松的歌唱方法。声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要想获得美好的声音。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嗓音条件,但光有一副好的嗓子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好的嗓音条件还必须经过严格、科学、系统的训练,方能获得美好的声音。实际上声乐学习并非有些人想象的那样轻松、简单,它是一门规律性、技术性极强的应用科学,是一种培养人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在整个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大起大落的情况是经常见到的。有时像飞上云端,有时像跌下深渊,其实这是可以避免发生的。声乐学习除了必须遵守科学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外,还有就是要避免走进误区。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跌足而不迷路,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在正式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大致了解一下美声唱法。
  有些人看到“美声唱法”这几个字,就以为它代表了意大利唱法,其实不然。它只是在歌剧中代表了十八世纪流行的一种表现上流社会及宫廷生活的一种唱法。目前占世界主流的,依然是意大利的bel canto即:美声唱法。对于美声唱法这一名词,我们声乐爱好者己不陌生,并且也了解了一些,但对美声唱法的精髓、关键的步骤、主要特点、发声器官的状态等方面就不够细致了。美声唱法(bel canto直译为“美好、动听的歌唱”),其特点归纳起来应该有这么几个方面:声音通畅丰满,轻松自如;具有持久力,音质优美,悦耳动听;音域宽广,音量宏大,具有多级音量控制能力。通畅丰满应该是指气息通畅,也就是从储气的部位上腹部到出气的部位之间形成一个畅通的通道,声音贯穿于整个通道。在此过程中关键是喉头问题,喉头的位置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喉咙的打开,喉咙的打开与否就直接关系到通畅和位置了,没有通畅也就谈不上什么丰满了,没有位置就不能获得优美的声音,更甚者会伤及声带造成病变。
  早在十七世纪,声乐教育就已经摆脱了中世纪教会垄断的局面,音乐学校和私人教师纷纷兴起,形成当时意大利美声的五大学派,即:以彼斯托基为代表的隆尼亚学派;以斯卡拉蒂为代表的波里学派;以罗蒂为代表的威尼斯学派,以马凯西为代表的米兰学派和以曼契尼为代表的罗马学派。到了十九世纪以舒伯特、舒曼、伯括拉斯、活尔夫为代表创作的具有浪漫、抒情色彩的艺术歌曲,使声乐艺术增加了轻柔的轻声和半声的细腻唱法,从而大大提高了声乐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随着声乐爱好者的不断增多,人们开始对声乐的理论方面进行研究,并从生理、物理等方面研究人体的发生原理和歌唱技巧。由于科学手段的不断介入是声乐艺术有了快速的发展,不断出现了“掩盖唱法”、“横罩唱法”、“音柱学说”、“咽腔共鸣”等新的歌唱理论,使声乐艺术不断完善,从而发展到现在这种极为科学的歌唱体系。由此可见,声乐是一门具有很强科学性的艺术,要想学好它,除了要有良好的嗓音条件和艰苦训练外,最重要的是要讲究其科学性、正确性和规律性。
  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应该是一个建造“乐器”的时期。这个用来唱歌的“乐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声音的质量。建造一个好的声乐“乐器”也就是培养一个科学的、正确的歌唱状态,只要建立好一个好的歌唱状态,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有的初学者,在各方面均未稳定的情况下就过早的追求共鸣、集中、亮点等,岂不知道,这必将造成呼吸僵硬,喉部紧张、声音滞重,甚至会导致声带病变,结果是事倍功半,事与愿违。所以,我们必须先培养一个科学的正确的歌唱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
  要想建立一个好的歌唱状态,应先从气息抓起。许多声乐大师都讲“呼吸是歌唱的源泉”。我国古代声乐理论中就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并强调“气催声发,声靠气传,无气不发声,发声必用气。”这高度概括了歌唱中呼吸的重要性。许多声乐家将唱歌发声的呼吸方法分为三种: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大多数的生理学家和声乐家认为,个别的、孤立的呼吸方法是不存在的,都主张歌唱时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也是大师们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出的结论。这是一种最完善、最科学的呼吸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充分利用横膈肌上弓、下凹的作用,扩大肺的储气量。(2)这种呼吸能使胸腔舒展开,横膈肌下降因而呼吸深,同时颈、腭、喉放松,身体各器官易于协调一致,使声音建立在平衡而坚定的呼吸支持之上,可自如地获得音色及音量的变化。但这种呼吸的控制能力需经过较长时间的正规、严格的训练才能掌握。其具体做法可用睡觉前的呼吸感觉和闻花的感觉来体会。用口、鼻同时将气缓缓吸入,腰部周围及上腹部同时扩张,并将气储存到肺的底部,在保持气的基础上,可用“Si”音将气缓缓呼出,来体会腰部和上腹部的感觉,以不断提高气息的深度及控制能力。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的是,气不宜吸得太浅,但也不宜吸得太满,气吸得浅,发出的声音没有“根”,而吸得过满声音便生硬起来,没有流动感。试想一下,一个瓶子如果装满了水,那瓶中的水便成了“死水”,因为它动不起来,也便没有了生命力,把瓶中的水倒掉一部分,留有七、八分,那么水在瓶中便能任意流动,那么,我们歌唱气息的把握也是同样的道理,不浅也不过,用起来才能游刃有余。
  初步掌握了呼吸的规律之后,下一步我们要建造一个发音系统,人声好比一件管乐器,它的发声机能在喉头,即发音体,它的主要共鸣腔是咽部,喉头相当于颈部的一根管道的一部分,它是下面的空气道——气管和肺上面的空气道——咽和鼻道连结点。因此,喉头的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上下空气道的通畅。这对声乐学习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正确的歌唱状态,喉头的位置应比正常状态的位置略低一点。喉头打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咽腔的状态,而优美的声音取决于咽腔的状态,声乐大师提·斯基马(Tito sohipa)说他唱歌时,一个鸡蛋可以放在他的舌后。可见大师们对打开咽腔和气息畅通是极为讲究的。初学唱歌的人,往往不自觉地将口腔紧锁着,不张开嘴来唱,这样很难得到好的声音,在歌唱时,咽喉不能阻塞,因为咽喉是声音的通道,必须将咽喉张开,让气息自如地把声音送出来。咽喉是声音出来的门户,也是气息出入的门户,如果咽喉没有充分的打开,即使口张开了,也很难得到圆润、优美的声音。那么怎样才算打开喉咙呢?又如何训练呢?打开喉咙的标准:(1)嘴巴打开,喉头必须下降;(2)下颌必须平行脱开;(3)软腭两边(前柱肌)必须自然下垂,可多用“0”或“U”、“YAO”等母音来训练,结合打哈欠的感觉细心体会。   有些学习者在基础尚未打牢(气息控制力及打开状态尚未完善)时,过早强调“点”、“亮”,过早地去追求过分明亮的声音、追求所谓的“亮点”,结果反而导致声音浅、直、硬,没有流动感,喉部也紧张起来。这种声音往往会迷惑人,自己听了可能会觉得音量很大,声音似乎明亮、集中,而实际上这是一种位置很低而有脱离气息支持的孤立的所谓的“集中”,是压迫声带的声音。它离耳咽管很近,在小范围内声音很响,但到大建筑物内就显得苍白无力了,因为它缺少高位置(集中不等于高位置)。这时,我们应该检验一下自己是否在拔苗助长。此时,应当立即调整气息及喉部状态,使气息放松并畅通起来,具体做法:首先要舍得放弃声音,这是很重要的,做老师要舍得,做学生更要舍得,没有牢固的地基,就没有坚固的大厦,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其次,要在喉部状态和气息运用基本正确的情况下,力争全力放松,使其柔和起来,暂时不要过分追求“点”、“亮”等问题。集中精力使气息沉下来、通起来,使声音松下来、柔起来。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讲述:“歌唱者一定要有一个柔和的声音”。初学时,声音柔一点,松一点,这样听起来可能会觉得声音不怎么明亮,没有色彩,但这只是暂时现象,整个声乐训练的过程,也是调节气息的一种手段。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有耐心,更要有战胜别人和战胜自己的精神。在这个阶段往往有些同学会被同事、同学评头论足,可能会有人批评你的声音怎么那么空、那么虚、不够亮,没有色彩等。这时,很多人都会动摇会怀疑自己的方法是否有问题(其实没有问题)。孰不知,这个阶段是训练喉部打开、气息通畅的时候,单从声音角度讲是不完善的。因为它不是“成品”,可有的同学在听信了别人的议论、指点后,从心理上动摇了。于是在训练中不知不觉地去脱离气息去追求“声音”,结果造成状态变形,最终是前功尽弃。所以,自己在思想上要有清楚地认识,别人评价的声音,所选的参照物是歌唱家,试想,一个“半成品”能和一个上等的“成品”作比较吗?也可能有人会说:你应该向那个方向努力,这话是很正确的。但我们如果根本不清楚一件产品的工序、配方等,只能盲目地去模仿这种产品,其结果只能是徒劳。模仿的重点应当是技术、技巧方面,而不是单纯、不假思索地去模仿声音。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气息与喉咙打开的训练,在气息畅通和充分打开的同时注重“面罩”的感觉,即在充分打开、气息基本畅通下,将声音由气息送往脸部,为“高位置”训练奠定基础,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再进行声音共鸣等方面的训练,这样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喉头打开,气息运用都能基本稳定,这时,可进一步考虑声音的位置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讲的“高位置安放”(Imposto)高位置就是要求歌唱者在所有的声区和唱每一个字、每一个音时,都要把声音的共鸣焦点集中在头腔共鸣里,有头腔共鸣的色彩和音响(即通常所说的“头声”)。高位置的声音效果就是头声的效果。声音的位置越高,头声就越多,音质也就越优美。谁能获得了头声,谁就能永葆歌唱的青春。初学歌唱的人要想获得“头声”可多采用哼鸣练习,具体做法为:(1)颌关节张开,上下颌保持平行位置(这点极为重要)。(2)上唇往前运动,使之与牙齿分开。(3)哼唱从高位开始,使鼻道和鼻咽腔活跃,喉头放松。(4)注意力依然要集中于上下气息的通畅和喉咙的充分打开。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得知,声乐学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是一个科学的学习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好高婺远。有的同学想通过几个月,甚至几节课的学习就能唱得很好,从而一鸣惊人,也有的同学总想从老师那里得到一种“灵丹妙药”,寻求一条捷径而一举成功,这都是不可能的,有很多具有良好条件的学生,都毁于急于求成或好高婺远。声乐家阿·达利沃曾说:“歌唱者的初学阶段,醉心于短期速成的人是愚蠢的。”但也并非深奥的神乎其神,不可逾越,我们在讲究学习的科学、严谨性的同时,不可将其复杂化,应找出其规律将其简捷化、浓缩化,这样就易懂易学了。如果说声乐学习有什么秘密的话,那就可以浓缩为:打开、气息、位置。这是个声音加工的过程,“原材料”(原始声音)以说话的自然感觉间基础,通过喉咙的打开(获取共鸣、畅通气息)、气息的注入(声音注入气息获取流动、带有微颤的声音)、较高的声音位置(获得明亮、柔和富有穿透力的声音)的声音加工,一个优美动听的“成品”就由人而生了。而声乐学习的这些秘诀就在于有一个能行之有效地教会你这些技巧的老师。正如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所说“歌唱的秘密就是找一位好老师”。
  声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声乐训练的渠道多种多样,声乐大师卡鲁索说:“有多少个歌唱家,就有多少种方法。”但大致方向都是一致的,可是见效的时间是有差异的。作为声乐学习者要多听、多想、多练,做到广才博学,把别人的经验教训转换成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要用嗓子练,还要用脑子想、用心练,因为歌唱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机械的肌肉活动。它是一门科学的艺术。除此之外就是要有一种勤奋刻苦的精神,要以顽强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去苦学、苦思、苦练,从而掌握歌唱的方法和技巧。可以说,声乐学习的道路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好的老师加上勤学苦练!
  作者简介:文铁林,男,江苏省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教授。
其他文献
吴雅琳艺术简历  吴雅琳,女,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美协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广东岭东雕塑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兴宁画院顾问。  参加9次国家级重要美术作品展览,获全国性专业奖项5次,国际奖项1次;获广州美术学院教学优秀奖7次,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奖一次,广东省人民政府嘉奖一次。
期刊
摘要:进入20世纪,西方思想界经历着巨大的变革,禅宗思想以超越主客观对立、超越事物内部二分对立及超越自我意识中理性和感性对立的特点,吸引着西方人的目光,在艺术表达上,西方人也不断汲取这一营养。本文从艺术创作中的无意识、艺术与生活、“空无”三方面出发,探讨禅宗对20世纪西方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20世纪西方艺术;禅宗;无意识;艺术与生活;“空无”  中图分类号:J110.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现实主义精神成为画家们重要的指导思想。关注现实中的自然形象,提倡描写的技能,可以避免概念化、程式化的弊端,获得自然丰富的形态、生活的真切实在,显示绘画象形写实功能。画家努力实践着这样的创作观念,在山水画领域,出现了新的风格画派与大师大家,比如李可染、傅抱石、钱松嵒,创立了新的山水景象,开拓了山水画的新境界。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些问题:对山水的写实性描绘,容
期刊
聂危谷作品欣赏
期刊
去年九月,我在南京参加“百家金陵”作品评审,应周京新院长之邀,与何加林兄同赴江苏省国画院所在地一一山林清幽的四明山庄小憩,适逢聂危谷的彩墨画展正在画院展出。步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表现金碧辉煌欧洲教堂和宫殿的彩墨画。如此的恢宏,如此的丰富,如此的灿烂,谁会想到这是画在宣纸上的?  我们太习惯于用继承与创新的思维去看待中国画作品了,似乎画在宣纸上的画就要遵循中国画的笔墨规律。如果是以中国画的传统
期刊
画有五品:  艺术品的鉴定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标准。在国内,有很多喜欢和收藏艺术品的人,他们往往感到茫然,无奈常常借助媒体或艺术机构所推介的名人、名门、各种头衔等一些艺术之外的东西作为旁证来证明画的价值。还有些人将其画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混同,如一些帝胄官阀,贤达名流,一经爆炒便价值连城,当然这些作品也不是缺少艺术价值,只是被夸大了。而导致这种混同是因为艺术鉴赏能力的缺乏。因此,我提出所谓的“画分五品
期刊
摘要: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分析朗伊尔城的特殊地理环境及背景,解析了该城市的自然形态特征。从朗伊尔城的实质环境、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情境因素等方面探讨了极地条件对空间场所精神的各方面影响。举例说明斯瓦尔巴特科学中心是对北方地区场所精神的一次实现,是对遥远荒凉的北方地区的原始而自然的回应。  关键词:极地;场所精神;环境分析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噢咿噢——唱歌岛》商业偶动画片从动画艺术上看,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和外国偶动画制作的借鉴及其本身的创作特点。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该片创造出来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商业偶动画;创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3-60-2  中国首部实体遥控偶动画《噢咿噢——唱歌岛》(英文名:OYEEO)是上海大模王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积累多年
期刊
摘要:一把完美的紫砂壶,内外都要一样精致,在壶身的线条,光洁程度解决后,壶内的筋纹也要做到流畅饱满,制作筋纹器,要求造型美、线条流畅、饱满。在继承紫砂传统艺术的技术上,要争取不断创新,并弘扬紫砂文化,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造型;筋纹器;制作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3-85-3  我国宜兴紫砂陶工艺起源宋代,经明、清两代发展至今,
期刊
摘要:罗兰·巴特在《明室》中提出的“刺点”理论就是将照片所展示的表象与观看者的私人经验紧密联系,即对照片的记忆功能的一种沉思以及探讨大众照片中的私人化的摄影经验。照片之所以会存在“细节”或“时间”的“刺点”,恰是因为摄影的机械性特征导致照片这种图像必然与绘画、雕塑等不同,它的图像是对外在世界表象的截获。任何绘画作品不能论证作品中所展示的人物、事件的必然存在,但照片中呈现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证明它曾经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