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江和经历了一番艰辛的奋斗,其间不乏传奇故事。现如今,年届花甲的陈江和淡定而从容,有未来感,有远见,能够预期明天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金鹰集团作为庞大的跨国工业集团,其资产总规模已逾100亿美元,管理层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仅聘用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便有5万余名,其生产经营业务多与资源相关。从一个多子女的贫困家庭走出来的他,那一串坚实的脚印留给人们的岂止是经验?
“第一桶金”来自全球石油危机
陈江和的父亲早年从福建莆田去印尼棉兰市谋生,开了一家不大的店铺,经营机车零配件和小额汽油、柴油生意。1949年,陈江和出生,是家中的长子,在他之后,7个兄弟相继出生。因为家庭的变故,陈江和只能从一个小小的机车铺开始自己的梦想。
一天,有一个人走进店来,拿一张纸问了很多零件的价格。陈江和就按照很低的价格报给了他。正是他当时报得非常低的价格博得了对方的信任,陈江和由此成为这家石油公司的零件供应商,给石油公司供应机车零件。
在陈江和的从商生涯中,危机总是与他相伴。而在他看来,危机中有危险更有机会。
1972年,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面对世界石油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大幅提高原油价格,从而引发了第一次全球性石油危机。石油危机爆发,突然间使得石油从2美元多一桶涨到12美元一桶。油价的猛涨促使全球石油公司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业务不断飙升。陈江和供应的这家石油公司也不例外。当时才20岁出头的陈江和在那段日子里工作很辛苦,一个星期工作7天,每天工作14小时。但是因为有生意做,陈江和并没有觉得辛苦。
就在这一年,当全球陷入石油危机的一片恐慌之中时,陈江和人生的“第一桶金”却这样降临了。正是这次危机,让26岁的陈江和成为了亿万富翁。
第一间工厂
一个现象引起陈江和的关注,印尼的森林行业都在出口原木,而不少原木到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地后,被加工成夹板再返销到了印尼。一立方原木出去,只有0.5立方夹板回来。即便如此,加工厂家还能获得可观的利润。此时,陈江和脑中盘旋着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印尼直接生产夹板,利润不是更可观吗?
20世纪70年代中期,陈江和开始筹建自己的第一间工厂——三夹板厂。
陈江和仅用了13个月就建好了一个投资千万美元、用工2000人的厂子。1975年8月7日,这是一场隆重的庆典,印尼总统率领7位部长来为陈江和的新厂剪彩。当他们拿起剪刀剪彩的那一瞬间,26岁的陈江和觉得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家工厂终于诞生,离璀璨的梦想之花更近了一些。
工厂建好后,其运转能力比陈江和想象的好很多,工厂两三年就实现了盈利,几年下来,获利颇丰。
无论是机车铺时代,或者是夹板厂时代,陈江和所作的每个决定都离不开“远见”二字。
当夹板厂建成、投产,而且产出效益远远超过预期时,陈江和开始了多元化发展的另外一个梦想。此时的他,已经将他的目光瞄准在下一个目标之上——建造科林奇工厂。
打造浆纸王国
经过一次次实践和市场考察之后,陈江和设计出了一个崭新的一体化工业模式——“林浆纸一体化”,立足资源,高效整合资源,将企业做大、做强,并在这条路上勇敢前行。
世事难料。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外国银行以国家信贷评级有问题为由,不再贷款给印尼。陈江和与他的科林奇工厂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
陈江和也非常感谢当初跟他一同打天下的员工。“当时的情况是,大部分高级职员的薪水都减半,但大家毫无怨言,一起坚守岗位,奋斗渡过难关。”
迫不得已,陈江和出售了他在中国常熟的工厂,筹集约6.5亿美元,再把公司储蓄的约2亿多美元,全部投入印尼的科林奇工厂建设,科林奇工厂终于在2001年建成。科林奇也就此建成了面积达几十万公里的一个小城。
亚洲金融危机是陈江和一生中最大的考验,但是,亚洲金融危机让他汲取了一个经验,就是天有不测风云,所以凡事须做最坏打算,以及自问能否承受得起风险,然后就是分散风险。“当时过了这个关,我在中国大力发展投资,也去巴西投资,分散风险。”
2003年,陈江和来到山东日照投资,收购山东日照森博浆纸有限公司90%股权,改组公司为山东亚太森博浆纸有限公司。目前,金鹰集团作为庞大的跨国工业集团,其资产总规模已逾100亿美元,生产经营覆盖新加坡、印尼、巴西、马来西亚、芬兰和菲律宾,销售网络则遍及除非洲之外的四大洲。其业务更是品类众多,从林业、纸浆、造纸、粘胶纤维制品、棕榈种植、棕榈油加工,到能源开发、工程设计、物流业、服务业,凡此种种,令人眼花缭乱。
构建中国的绿色基地
与此同时,陈江和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当今的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曾把中国比喻成“生父”的陈江和,更是对中国有着厚重的民族情结。在金鹰中国区的构建中,北京代表处是中国区的管理中心,以企业资讯、项目审批和项目融资为主。它们各自肩负不同的职责,为金鹰集团进入内地构建了先进的组织架构。
陈江和于20世纪90年代初回到祖国投资,一到中国就频频出手,先后在江苏、广东、山东、福建、江西等地投资。目前在华已投入运营的项目包括:年产5万吨的纸品加工厂、年产20万吨的棕榈油精炼厂、年产7万吨的化学纤维厂以及年产31.5万吨木浆、17万吨纸板的纸浆厂。
对未来,陈江和踌躇满志:“加上亚太森博第一期31.5万吨的年产能力,这个项目建成后,亚太森博年产纸浆能力将超过130万吨,是国内最大的制浆企业,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浆生产线之一。我们要把亚太森博建成世界上最环保的制浆企业。”
对于企业的经营,陈江和有着缜密的思考:“危机感是海外华人所特有的,每时每刻都要做好思想准备。”对于中国市场,他有坚定的信心:“中国拥有十几亿人口,经济持续发展,市场潜力巨大,环境稳定,有具有竞争力和良好素质的人力资源,这都给我们投资者带来信心。再说,我们华人来自己家里做事,朋友多一些,感觉亲切一些。”
源自“套娃”的管理理念
陈江和有个习惯,就是在他的办公室里,有很多相同的装饰——套娃。
套娃是俄罗斯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其特点是可以一层一层剥下去,也可以相互套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摆设套娃阐明了陈江和的领导风格,即如果领导人要成功,就必须在周边发掘到比你更聪明、更有能力的人才。“一般情况下,老板雇用人员,往往雇用比自己不聪明、更没有能力的人,这样不会威胁到他的工作,最后这样的组织就是从上到下越来越弱。如此下去,这个企业最下面的人就没有上升的机会,只能是越来越小的套娃。摆设套娃是防止自己选的人越来越弱、越来越小,避免公司雇用的都是庸才,而不是一帮精英。”
“我现在做什么事情,从事什么行业,都会考虑‘三个有利’,也就是对政府有利,对当地的人民有利,然后才是对企业有利。在持续成长中追求人、企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你自己有利,人民没有利,政府没有利,一定搞不久的。如果企业做的,对老百姓有利,对当地政府有利,你就可以长久生存,也才有利可赚。虽然我们很多事情,是通过政府去解决的,但你如果没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到动乱时期就很难生存。‘三个有利’,可以说是商战求胜的法宝。”陈江和说,“我中学时读了很多先进的书,也学到很多。毛泽东跟群众打成一片,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给我很大启发。所以,我把利民放在第一位。”
在海外,陈江和及其家族成立的陈氏基金活跃在教育、健康和减灾等公益领域,陈氏基金不仅为学生提供奖学金,为教师(特别是那些在农村地区工作的教师)提供资助,捐建学校,提供教学设备和书本,还为偏远地区提供医疗服务,在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发生后迅速进行救援。
2003年,他向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捐资1000万元,以其父名设立“陈金荣文教专项基金”,专项用于支持中国贫困地区的文教事业。2005年,金鹰集团在陕西9个贫困县区支持开展了“温暖工程陕西百县百万农民培训——金鹰项目”,推动了当地农村脱贫致富。
陈江和对中国公益事业的鼎力支持使他得到了诸多褒奖,金鹰旗下的企业也多次荣获“最具责任感企业”“十大慈善企业”等称号。面对这些荣誉,陈江和说:“这些荣誉,仅仅是对我们多年来努力的一个肯定和鼓励,我们感受更多的是自己肩上的责任。”(编辑/晓勇)
金鹰集团作为庞大的跨国工业集团,其资产总规模已逾100亿美元,管理层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仅聘用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便有5万余名,其生产经营业务多与资源相关。从一个多子女的贫困家庭走出来的他,那一串坚实的脚印留给人们的岂止是经验?
“第一桶金”来自全球石油危机
陈江和的父亲早年从福建莆田去印尼棉兰市谋生,开了一家不大的店铺,经营机车零配件和小额汽油、柴油生意。1949年,陈江和出生,是家中的长子,在他之后,7个兄弟相继出生。因为家庭的变故,陈江和只能从一个小小的机车铺开始自己的梦想。
一天,有一个人走进店来,拿一张纸问了很多零件的价格。陈江和就按照很低的价格报给了他。正是他当时报得非常低的价格博得了对方的信任,陈江和由此成为这家石油公司的零件供应商,给石油公司供应机车零件。
在陈江和的从商生涯中,危机总是与他相伴。而在他看来,危机中有危险更有机会。
1972年,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面对世界石油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大幅提高原油价格,从而引发了第一次全球性石油危机。石油危机爆发,突然间使得石油从2美元多一桶涨到12美元一桶。油价的猛涨促使全球石油公司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业务不断飙升。陈江和供应的这家石油公司也不例外。当时才20岁出头的陈江和在那段日子里工作很辛苦,一个星期工作7天,每天工作14小时。但是因为有生意做,陈江和并没有觉得辛苦。
就在这一年,当全球陷入石油危机的一片恐慌之中时,陈江和人生的“第一桶金”却这样降临了。正是这次危机,让26岁的陈江和成为了亿万富翁。
第一间工厂
一个现象引起陈江和的关注,印尼的森林行业都在出口原木,而不少原木到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地后,被加工成夹板再返销到了印尼。一立方原木出去,只有0.5立方夹板回来。即便如此,加工厂家还能获得可观的利润。此时,陈江和脑中盘旋着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印尼直接生产夹板,利润不是更可观吗?
20世纪70年代中期,陈江和开始筹建自己的第一间工厂——三夹板厂。
陈江和仅用了13个月就建好了一个投资千万美元、用工2000人的厂子。1975年8月7日,这是一场隆重的庆典,印尼总统率领7位部长来为陈江和的新厂剪彩。当他们拿起剪刀剪彩的那一瞬间,26岁的陈江和觉得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家工厂终于诞生,离璀璨的梦想之花更近了一些。
工厂建好后,其运转能力比陈江和想象的好很多,工厂两三年就实现了盈利,几年下来,获利颇丰。
无论是机车铺时代,或者是夹板厂时代,陈江和所作的每个决定都离不开“远见”二字。
当夹板厂建成、投产,而且产出效益远远超过预期时,陈江和开始了多元化发展的另外一个梦想。此时的他,已经将他的目光瞄准在下一个目标之上——建造科林奇工厂。
打造浆纸王国
经过一次次实践和市场考察之后,陈江和设计出了一个崭新的一体化工业模式——“林浆纸一体化”,立足资源,高效整合资源,将企业做大、做强,并在这条路上勇敢前行。
世事难料。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外国银行以国家信贷评级有问题为由,不再贷款给印尼。陈江和与他的科林奇工厂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
陈江和也非常感谢当初跟他一同打天下的员工。“当时的情况是,大部分高级职员的薪水都减半,但大家毫无怨言,一起坚守岗位,奋斗渡过难关。”
迫不得已,陈江和出售了他在中国常熟的工厂,筹集约6.5亿美元,再把公司储蓄的约2亿多美元,全部投入印尼的科林奇工厂建设,科林奇工厂终于在2001年建成。科林奇也就此建成了面积达几十万公里的一个小城。
亚洲金融危机是陈江和一生中最大的考验,但是,亚洲金融危机让他汲取了一个经验,就是天有不测风云,所以凡事须做最坏打算,以及自问能否承受得起风险,然后就是分散风险。“当时过了这个关,我在中国大力发展投资,也去巴西投资,分散风险。”
2003年,陈江和来到山东日照投资,收购山东日照森博浆纸有限公司90%股权,改组公司为山东亚太森博浆纸有限公司。目前,金鹰集团作为庞大的跨国工业集团,其资产总规模已逾100亿美元,生产经营覆盖新加坡、印尼、巴西、马来西亚、芬兰和菲律宾,销售网络则遍及除非洲之外的四大洲。其业务更是品类众多,从林业、纸浆、造纸、粘胶纤维制品、棕榈种植、棕榈油加工,到能源开发、工程设计、物流业、服务业,凡此种种,令人眼花缭乱。
构建中国的绿色基地
与此同时,陈江和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当今的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曾把中国比喻成“生父”的陈江和,更是对中国有着厚重的民族情结。在金鹰中国区的构建中,北京代表处是中国区的管理中心,以企业资讯、项目审批和项目融资为主。它们各自肩负不同的职责,为金鹰集团进入内地构建了先进的组织架构。
陈江和于20世纪90年代初回到祖国投资,一到中国就频频出手,先后在江苏、广东、山东、福建、江西等地投资。目前在华已投入运营的项目包括:年产5万吨的纸品加工厂、年产20万吨的棕榈油精炼厂、年产7万吨的化学纤维厂以及年产31.5万吨木浆、17万吨纸板的纸浆厂。
对未来,陈江和踌躇满志:“加上亚太森博第一期31.5万吨的年产能力,这个项目建成后,亚太森博年产纸浆能力将超过130万吨,是国内最大的制浆企业,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浆生产线之一。我们要把亚太森博建成世界上最环保的制浆企业。”
对于企业的经营,陈江和有着缜密的思考:“危机感是海外华人所特有的,每时每刻都要做好思想准备。”对于中国市场,他有坚定的信心:“中国拥有十几亿人口,经济持续发展,市场潜力巨大,环境稳定,有具有竞争力和良好素质的人力资源,这都给我们投资者带来信心。再说,我们华人来自己家里做事,朋友多一些,感觉亲切一些。”
源自“套娃”的管理理念
陈江和有个习惯,就是在他的办公室里,有很多相同的装饰——套娃。
套娃是俄罗斯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其特点是可以一层一层剥下去,也可以相互套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摆设套娃阐明了陈江和的领导风格,即如果领导人要成功,就必须在周边发掘到比你更聪明、更有能力的人才。“一般情况下,老板雇用人员,往往雇用比自己不聪明、更没有能力的人,这样不会威胁到他的工作,最后这样的组织就是从上到下越来越弱。如此下去,这个企业最下面的人就没有上升的机会,只能是越来越小的套娃。摆设套娃是防止自己选的人越来越弱、越来越小,避免公司雇用的都是庸才,而不是一帮精英。”
“我现在做什么事情,从事什么行业,都会考虑‘三个有利’,也就是对政府有利,对当地的人民有利,然后才是对企业有利。在持续成长中追求人、企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你自己有利,人民没有利,政府没有利,一定搞不久的。如果企业做的,对老百姓有利,对当地政府有利,你就可以长久生存,也才有利可赚。虽然我们很多事情,是通过政府去解决的,但你如果没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到动乱时期就很难生存。‘三个有利’,可以说是商战求胜的法宝。”陈江和说,“我中学时读了很多先进的书,也学到很多。毛泽东跟群众打成一片,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给我很大启发。所以,我把利民放在第一位。”
在海外,陈江和及其家族成立的陈氏基金活跃在教育、健康和减灾等公益领域,陈氏基金不仅为学生提供奖学金,为教师(特别是那些在农村地区工作的教师)提供资助,捐建学校,提供教学设备和书本,还为偏远地区提供医疗服务,在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发生后迅速进行救援。
2003年,他向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捐资1000万元,以其父名设立“陈金荣文教专项基金”,专项用于支持中国贫困地区的文教事业。2005年,金鹰集团在陕西9个贫困县区支持开展了“温暖工程陕西百县百万农民培训——金鹰项目”,推动了当地农村脱贫致富。
陈江和对中国公益事业的鼎力支持使他得到了诸多褒奖,金鹰旗下的企业也多次荣获“最具责任感企业”“十大慈善企业”等称号。面对这些荣誉,陈江和说:“这些荣誉,仅仅是对我们多年来努力的一个肯定和鼓励,我们感受更多的是自己肩上的责任。”(编辑/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