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对浙江省杭州市W镇9所幼儿园的763名幼儿家长进行了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入好园难”“入园贵”问题突出;家庭自主选择权被剥夺,家园共育付之阙如;不同类型幼儿园家长的满意度差异显著,家长对村级民办园(教学点)满意度最低;家长对幼儿园周边环境满意度较低。为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质量,研究者建议,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学前教育布局调整;扩大家庭自主选择权,推进家园共育,保障学前教育服务公共性;加大对村级民办园(教学点)的扶持力度,改善其办园条件,提高其教育质量;加大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改善幼儿园周边环境。
【关键词】乡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7/08-0028-05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承诺,十八大报告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行动指南,也是教育政策绩效的衡量标尺。〔1〕自2010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启动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事业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并获得快速发展,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私营部门和第三部门广泛参与、多种形式并存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大部分公众的学前教育服务需求得到了满足。然而,在学前教育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模式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遇到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如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2〕不公平状况日益严峻,〔3〕等等。学前教育作为一项公共服务事业,公众有权对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中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对当前学前教育服务状况进行评价。
幼儿是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直接消费者,他们在评价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质量方面最具有话语权,但因认知能力有限,难以成为评价工作的主要人员。家长作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付费者和间接受益者,对于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具有较大的发言权。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浙江省杭州市W镇幼儿家长的学前教育满意度进行了研究。结合W镇公共服务的供给情况,研究者进一步提出了有关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质量的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1.W镇经济发展与学前教育概况
W镇是浙江省首批实行对外开放的卫星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是“浙江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和“杭州市综合经济实力优秀镇”,也是全国百强镇之一。全镇面积26.75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居委会和6个行政村。根据区统计局2012年公布的数据,全镇户籍人口2.78万,其中非农人口1.90万,外来人口3.12万,常住人口约5.90万。2012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3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7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790元。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远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是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1.65倍和2.63倍。截至2013年9月,全镇登记注册的各级各类幼儿园(班)共11所(个),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村集体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9所,其中小区配套幼儿园4所,村级民办幼儿园3所,中心幼儿园下设村级教学点2个。教职工279人,其中园长(副园长)16人,专任教师154人;大专以上学历126人,占84.0%;117人有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持证率76.0%。2013年全镇在园幼儿2153名,3~6岁幼儿入园率为98.4%,本镇户籍幼儿入园率为98.8%,外地户籍在园幼儿990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44.6%。
2.取样及样本基本特征
为了全面详实地反映W镇幼儿家长对当前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满意情况,研究者根据W镇11所幼儿园的办园性质,依据公办园、村集体办和民办三种类别,从中抽取9所幼儿园,包括1所公办幼儿园、1所村集体幼儿园、3所小区配套幼儿园、2所村级民办幼儿园和2个村级教学点。其中民办幼儿园共发放问卷588份,占总数的71.7%,这与W镇民办园幼儿总数占全镇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74.2%)是基本一致的。根据幼儿园的班级结构和班级人数比例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其中托班90份(11.0%),小班246份(30.0%),中班221份(27.0%),大班205份(25.0%),混龄班58份(7.0%)。
3.家长主要特征
从问卷的人口学分析结果来看,被调查幼儿家庭中,本地户籍的占60.1%,外地户籍的占39.9%;问卷填写者主要以母亲为主,占总数的61.1%;家长年龄主要集中在25~35岁(69.5%);文化程度以高中、大专为主(59.5%);家长职业主要以务工人员为主(53.2%);家庭年收入5~10万元的比例最高(44.0%)。从样本结构来看,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体现了W镇乡镇企业多的经济发展特点,及以外来务工人员居多的人口结构特征。因此,调查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W镇幼儿家长对当前接受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总体情况。
(二)研究工具
研究者编制《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环境及设施、幼儿园日常管理、幼儿发展情况、教师工作情况、服务的公共性等五个方面的满意度情况。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记分法,每个项目从“非常不满意(非常不符合)”“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到“非常满意”依次记为1~5分。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42,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共发放家长问卷820份,回收772份,经筛选后得到有效问卷763份,有效率为93.0%。采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W镇公共服务的供给情况和公众对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研究者分别对当地的幼教干部、9名园长(副园长)、24名教师和104名幼儿家长进行了半结构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有:你认为当地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你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工作有哪些建议,你对提升当地学前教育质量有哪些建议,你对幼儿园保教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有哪些建议,你对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有哪些建议,等等。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并结合访谈情况,研究者发现,当前幼儿家长对W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的满意度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入好园难”“入园贵”问题突出
调查结果显示,W镇存在着“入好园难”问题。在W镇,公认的好园一类是公办幼儿园——镇中心幼儿园,另一类是小区配套幼儿园。95.3%的家庭把镇中心幼儿园作为择园的第一选择,84.9%的家庭把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第二选择。2014年,镇中心幼儿园小班招生总数占全镇幼儿园小班幼儿总数的18.3%,其中,61.6%符合报名条件的幼儿未能进入镇中心幼儿园,外地户籍幼儿几乎全部被排斥在公办园之外。4所小区配套幼儿园招收的小班幼儿总数占全镇幼儿园小班幼儿总数的26.4%。调查结果同时显示,81.9%的幼儿家长把收费标准作为选择幼儿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择园时会比较各所幼儿园的收费标准情况。他们对“幼儿园收费标准情况”这一项的满意度得分均值为3.45分,其中,就读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幼儿家长对收费标准的满意度最低(2.36分),处于比较不满意的水平。实地调研发现,4所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收费标准较高,收费标准最低为1500元/月,最高为2500元/月,高昂的收费标准把大部分家庭,尤其是本地农村户籍和外地户籍家庭拒之门外。所以,本地农村户籍和外地户籍家庭幼儿入4所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总数只占入园幼儿总数的33.5%。访谈也发现,“入园贵”问题是已进入小区配套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家庭以及众多因未能进入公办幼儿园、希望就读小区配套幼儿园、但被高昂收费标准拒之门外的幼儿家庭的共同反映。
(二)家庭自主选择权被剥夺,家园共育付之阙如
学前教育作为一项准公共产品,既要保证每个适龄幼儿都能接受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也要充分尊重家庭的自主选择权,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但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家庭的自主选择权往往被“剥夺”。调查发现,44.6%的家庭表示,在报名过程中有被幼儿园拒绝的经历;91.3%的家长认为,当前的选择是在“无更好选择”情况下作出的无奈选择;32.5%的家长认为,当前的选择并非当初的首选。入园体验是家长了解幼儿园保教情况的重要途径,但75.8%的家长表示,幼儿园拒绝提供入园体验的机会。在家园共育平台建设方面,只有4所幼儿园创建了园所网站,其中仍有76.8%的班级尚未创建班级网络交流平台。在家园共育方面,仅有12.3%的家长表示,会经常关注和参与班级组织的网络交流,25.3%的家长表示没有参与过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97.0%的家长没有机会参与班级课程决策,94.5%的家长从未参与过幼儿园的园务管理,71.2%的家长没有接受过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家庭参与学前教育活动的机会缺失、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家园共育平台建构不完善,家园共育的有效工作机制尚未形成。
(三)家长对不同类型幼儿园的满意度差异显著,对村级民办园(教学点)的满意度最低
调查发现,家长对不同类型幼儿园的整体满意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公办幼儿园(4.22分)、村集体办幼儿园(3.73分)、小区配套幼儿园(3.71分)、村级民办幼儿园(教学点)(3.57分)。家长对村级民办园(教学点)的整体满意度最低,且村级民办园(教学点)在环境及设施、幼儿园管理、幼儿表现这三个方面的得分也是最低的。实际调研发现,村级民办园(教学点)办学有几个特征:一是园舍条件简陋。5所村级民办园(教学点)中有4所是经民宅改造而成的家庭作坊式幼儿园,园舍除了基本的教学用房、园长办公室、厨房和厕所外,无其他专用活动室,其中有3所幼儿园的每个班级中只有教学区域,没有专门的午睡室和盥洗室、卫生间。二是游乐设施严重匮乏。除了个别幼儿园有滑滑梯等大型玩具外,其他设备如玩水池、玩沙池、攀登设备等都没有配备,且设备更新少、维护不到位,个别设施存在安全隐患。三是活动场地严重不足。根据园长填写的《幼儿园基本情况调查表》发现,村级民办园(教学点)的生均占地面积为9.3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只有5.2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生均面积只有1.8平方米,严重低于国家有关幼儿园建设标准的相关指标。四是班级规模过大,5所村级民办园(教学点)的平均班额为33人,班级规模最大的是村集体办幼儿园,平均班额达到了40人,生均使用面积不足1.5平方米,活动空间极为拥挤。五是保教队伍力量薄弱,部分班级教师配置尚未达到两教一保标准,3所村级民办园(教学点)是一教半保,2个村级教学点的每个班级只配有一名教师,且这些专任教师大部分是非幼师专业毕业的,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较为欠缺,保教质量难以保障。
(四)家长对幼儿园周边环境满意度较低
问卷和访谈都表明,幼儿家长对“幼儿园周边环境”这一项目的满意度最低,问卷得分只有3.16分,是37个题项中得分最低的一项。实地调研发现,W镇自1972年始创乡镇企业,目前有5个工业园区、300多家企业,其中部分企业是生产化肥、农药的化工厂,也有印铁厂、喷漆厂,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有毒气体。部分工厂就建在居民区附近,距多家幼儿园不到100米。H幼儿园园长透露,园里的教师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咽喉炎,这与幼儿园附近的空气污染不无关系。当地家长也因为幼儿园周边的空气污染,会犹豫是否让孩子到离家近但污染大的幼儿园就读,有家长因担心孩子的健康,干脆把孩子送到外地幼儿园就读了。
三、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相关建议
(一)推进全镇学前教育布局调整,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
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窄是导致“入好园难”“入园贵”问题的重要原因。要破解“入好园难”“入园贵”问题,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须坚持以公办为主导、以民办为补充的学前教育服务布局方针,根据全镇人口规模和分布特点,每3000~4000人设置1所幼儿园。同时,要根据当前全镇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布局特点,总体规划全镇学前教育网络,加快镇中心幼儿园分园和村级教学点建设,将W镇西北方向的村集体幼儿园规划为镇中心幼儿园分园,在离镇中心幼儿园距离较远的G村、L村建立中心园村级教学点。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须采取各种措施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有效推进学前教育公平的最大程度实现。从5所幼儿园目前的接收数量来看,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平均班额不到25人,中心幼儿园小班的平均班额是27人,这些班级尚有接收幼儿的能力和容纳空间,可适当增加班级幼儿数量;督促小区配套幼儿园严格执行物价局、教育局制定的收费标准,规范其收费程序和行为;制订并出台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办法,将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公益普惠性幼儿园。 (二)扩大家庭自主选择权,推进家园共育,保障学前教育服务公共性
尊重家庭自主选择权,建构家庭与社区和幼儿园的公共参与机制,是夯实学前教育公共性的基础。〔4〕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W镇学前三年入学率已提高到98.4%,较以往有所提升,但在幼儿园招生方面,仍存在家庭自主选择权被剥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服务的公共性。因此,在提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过程中,要积极扩大家庭自主选择权。一是要求幼儿园树立质量意识,通过提高办园质量,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二是要规范服务提供者和生产者的供给方式,如严格规范幼儿园的招生工作,督促各幼儿园严格按照划定的服务区域开展招生工作。三是适当为家庭提供个性化服务。在推进家园共育工作方面,一是充分发挥镇中心幼儿园对其他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如,派驻有经验的教师为开展家园共育工作有困难的幼儿园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二是督促幼儿园建立家园联系制度,如,发放家园联系册、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开通校讯通等。又如,利用网络资源建构家园共育平台,如,创建班级网站、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家园讨论吧等,以通过多途径促进家园共育。幼儿园还应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来。三是落实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中心幼儿园可利用人力、物力、资金和场地等方面的优势,做好该镇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工作,如,通过建立家园信息资源库、开展家园共育宣传、举办专家讲座等形式,争取家长的理解和参与,进而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
(三)加大对村级民办园(教学点)的扶持力度,改善其办园条件,提高其教育质量
村级民办园(教学点)是W镇学前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全镇学前教育发展最为薄弱的部分。收费低、政府补贴少,直接导致村级民办园(教学点)办学经费短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办学质量低下。因此,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村级民办园(教学点)的扶持力度。一是调整和优化学前教育经费在各类幼儿园的投入比例,保障村级民办园(教学点)在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方面享有与公办园同等的机会和权利,改变村级民办园(教学点)财政拨款为零的局面。甚或可以向村级民办园(教学点)适当倾斜。二是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改善村级民办园(教学点)办学条件,如购置班级家具设备、教学设备、玩具设备等。三是提升村级民办园(教学点)保教队伍素质,规范村级民办园(教学点)的教师准入标准,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改善村级民办园(教学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改善教师工资待遇。四是探索公办园与民办园合作办园机制,充分发挥镇中心幼儿园优质的师资、课程、管理优势。例如,可向村级民办园(教学点)派驻公办园教师,可尝试公民办幼儿园之间在场地、教学设施、课程、管理模式等方面的资源整合。
(四)加大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改善幼儿园周边环境
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幼儿而言,拥有一个安全、卫生、无污染的生长环境尤为重要。当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环保部门要加强排查力度,彻底排查污染源;加强监测力度,严格要求企业排放达标,落实好相应减排措施。当地政府要畅通群众投诉环境污染的渠道,坚决查处环境污染问题。社区和幼儿园则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为改善幼儿园环境尽绵薄之力,如,在幼儿园中多种植绿色植物,为幼儿园购置空气净化设备,等等,以尽可能改善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天雪,祁营.当前公众对教育满意度调查分析:以浙江省为样本〔J〕.中国教育学刊,2011,(8).
〔2〕张辉蓉,黄媛媛,李玲.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资源需求探析:基于学龄人口预测〔J〕.教育研究,2013,(5).
〔3〕洪秀敏,罗丽.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分析〔J〕.教育学报,2012,(5).
〔4〕吕苹.论学前教育的公共性〔J〕.教育发展研究,2014,(4).
【关键词】乡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7/08-0028-05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承诺,十八大报告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行动指南,也是教育政策绩效的衡量标尺。〔1〕自2010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启动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事业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并获得快速发展,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私营部门和第三部门广泛参与、多种形式并存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大部分公众的学前教育服务需求得到了满足。然而,在学前教育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模式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遇到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如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2〕不公平状况日益严峻,〔3〕等等。学前教育作为一项公共服务事业,公众有权对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中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对当前学前教育服务状况进行评价。
幼儿是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直接消费者,他们在评价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质量方面最具有话语权,但因认知能力有限,难以成为评价工作的主要人员。家长作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付费者和间接受益者,对于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具有较大的发言权。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浙江省杭州市W镇幼儿家长的学前教育满意度进行了研究。结合W镇公共服务的供给情况,研究者进一步提出了有关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质量的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1.W镇经济发展与学前教育概况
W镇是浙江省首批实行对外开放的卫星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是“浙江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和“杭州市综合经济实力优秀镇”,也是全国百强镇之一。全镇面积26.75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居委会和6个行政村。根据区统计局2012年公布的数据,全镇户籍人口2.78万,其中非农人口1.90万,外来人口3.12万,常住人口约5.90万。2012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3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7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790元。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远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是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1.65倍和2.63倍。截至2013年9月,全镇登记注册的各级各类幼儿园(班)共11所(个),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村集体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9所,其中小区配套幼儿园4所,村级民办幼儿园3所,中心幼儿园下设村级教学点2个。教职工279人,其中园长(副园长)16人,专任教师154人;大专以上学历126人,占84.0%;117人有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持证率76.0%。2013年全镇在园幼儿2153名,3~6岁幼儿入园率为98.4%,本镇户籍幼儿入园率为98.8%,外地户籍在园幼儿990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44.6%。
2.取样及样本基本特征
为了全面详实地反映W镇幼儿家长对当前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满意情况,研究者根据W镇11所幼儿园的办园性质,依据公办园、村集体办和民办三种类别,从中抽取9所幼儿园,包括1所公办幼儿园、1所村集体幼儿园、3所小区配套幼儿园、2所村级民办幼儿园和2个村级教学点。其中民办幼儿园共发放问卷588份,占总数的71.7%,这与W镇民办园幼儿总数占全镇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74.2%)是基本一致的。根据幼儿园的班级结构和班级人数比例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其中托班90份(11.0%),小班246份(30.0%),中班221份(27.0%),大班205份(25.0%),混龄班58份(7.0%)。
3.家长主要特征
从问卷的人口学分析结果来看,被调查幼儿家庭中,本地户籍的占60.1%,外地户籍的占39.9%;问卷填写者主要以母亲为主,占总数的61.1%;家长年龄主要集中在25~35岁(69.5%);文化程度以高中、大专为主(59.5%);家长职业主要以务工人员为主(53.2%);家庭年收入5~10万元的比例最高(44.0%)。从样本结构来看,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体现了W镇乡镇企业多的经济发展特点,及以外来务工人员居多的人口结构特征。因此,调查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W镇幼儿家长对当前接受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总体情况。
(二)研究工具
研究者编制《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环境及设施、幼儿园日常管理、幼儿发展情况、教师工作情况、服务的公共性等五个方面的满意度情况。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记分法,每个项目从“非常不满意(非常不符合)”“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到“非常满意”依次记为1~5分。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42,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共发放家长问卷820份,回收772份,经筛选后得到有效问卷763份,有效率为93.0%。采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W镇公共服务的供给情况和公众对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研究者分别对当地的幼教干部、9名园长(副园长)、24名教师和104名幼儿家长进行了半结构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有:你认为当地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你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工作有哪些建议,你对提升当地学前教育质量有哪些建议,你对幼儿园保教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有哪些建议,你对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有哪些建议,等等。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并结合访谈情况,研究者发现,当前幼儿家长对W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的满意度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入好园难”“入园贵”问题突出
调查结果显示,W镇存在着“入好园难”问题。在W镇,公认的好园一类是公办幼儿园——镇中心幼儿园,另一类是小区配套幼儿园。95.3%的家庭把镇中心幼儿园作为择园的第一选择,84.9%的家庭把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第二选择。2014年,镇中心幼儿园小班招生总数占全镇幼儿园小班幼儿总数的18.3%,其中,61.6%符合报名条件的幼儿未能进入镇中心幼儿园,外地户籍幼儿几乎全部被排斥在公办园之外。4所小区配套幼儿园招收的小班幼儿总数占全镇幼儿园小班幼儿总数的26.4%。调查结果同时显示,81.9%的幼儿家长把收费标准作为选择幼儿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择园时会比较各所幼儿园的收费标准情况。他们对“幼儿园收费标准情况”这一项的满意度得分均值为3.45分,其中,就读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幼儿家长对收费标准的满意度最低(2.36分),处于比较不满意的水平。实地调研发现,4所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收费标准较高,收费标准最低为1500元/月,最高为2500元/月,高昂的收费标准把大部分家庭,尤其是本地农村户籍和外地户籍家庭拒之门外。所以,本地农村户籍和外地户籍家庭幼儿入4所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总数只占入园幼儿总数的33.5%。访谈也发现,“入园贵”问题是已进入小区配套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家庭以及众多因未能进入公办幼儿园、希望就读小区配套幼儿园、但被高昂收费标准拒之门外的幼儿家庭的共同反映。
(二)家庭自主选择权被剥夺,家园共育付之阙如
学前教育作为一项准公共产品,既要保证每个适龄幼儿都能接受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也要充分尊重家庭的自主选择权,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但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家庭的自主选择权往往被“剥夺”。调查发现,44.6%的家庭表示,在报名过程中有被幼儿园拒绝的经历;91.3%的家长认为,当前的选择是在“无更好选择”情况下作出的无奈选择;32.5%的家长认为,当前的选择并非当初的首选。入园体验是家长了解幼儿园保教情况的重要途径,但75.8%的家长表示,幼儿园拒绝提供入园体验的机会。在家园共育平台建设方面,只有4所幼儿园创建了园所网站,其中仍有76.8%的班级尚未创建班级网络交流平台。在家园共育方面,仅有12.3%的家长表示,会经常关注和参与班级组织的网络交流,25.3%的家长表示没有参与过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97.0%的家长没有机会参与班级课程决策,94.5%的家长从未参与过幼儿园的园务管理,71.2%的家长没有接受过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家庭参与学前教育活动的机会缺失、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家园共育平台建构不完善,家园共育的有效工作机制尚未形成。
(三)家长对不同类型幼儿园的满意度差异显著,对村级民办园(教学点)的满意度最低
调查发现,家长对不同类型幼儿园的整体满意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公办幼儿园(4.22分)、村集体办幼儿园(3.73分)、小区配套幼儿园(3.71分)、村级民办幼儿园(教学点)(3.57分)。家长对村级民办园(教学点)的整体满意度最低,且村级民办园(教学点)在环境及设施、幼儿园管理、幼儿表现这三个方面的得分也是最低的。实际调研发现,村级民办园(教学点)办学有几个特征:一是园舍条件简陋。5所村级民办园(教学点)中有4所是经民宅改造而成的家庭作坊式幼儿园,园舍除了基本的教学用房、园长办公室、厨房和厕所外,无其他专用活动室,其中有3所幼儿园的每个班级中只有教学区域,没有专门的午睡室和盥洗室、卫生间。二是游乐设施严重匮乏。除了个别幼儿园有滑滑梯等大型玩具外,其他设备如玩水池、玩沙池、攀登设备等都没有配备,且设备更新少、维护不到位,个别设施存在安全隐患。三是活动场地严重不足。根据园长填写的《幼儿园基本情况调查表》发现,村级民办园(教学点)的生均占地面积为9.3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只有5.2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生均面积只有1.8平方米,严重低于国家有关幼儿园建设标准的相关指标。四是班级规模过大,5所村级民办园(教学点)的平均班额为33人,班级规模最大的是村集体办幼儿园,平均班额达到了40人,生均使用面积不足1.5平方米,活动空间极为拥挤。五是保教队伍力量薄弱,部分班级教师配置尚未达到两教一保标准,3所村级民办园(教学点)是一教半保,2个村级教学点的每个班级只配有一名教师,且这些专任教师大部分是非幼师专业毕业的,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较为欠缺,保教质量难以保障。
(四)家长对幼儿园周边环境满意度较低
问卷和访谈都表明,幼儿家长对“幼儿园周边环境”这一项目的满意度最低,问卷得分只有3.16分,是37个题项中得分最低的一项。实地调研发现,W镇自1972年始创乡镇企业,目前有5个工业园区、300多家企业,其中部分企业是生产化肥、农药的化工厂,也有印铁厂、喷漆厂,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有毒气体。部分工厂就建在居民区附近,距多家幼儿园不到100米。H幼儿园园长透露,园里的教师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咽喉炎,这与幼儿园附近的空气污染不无关系。当地家长也因为幼儿园周边的空气污染,会犹豫是否让孩子到离家近但污染大的幼儿园就读,有家长因担心孩子的健康,干脆把孩子送到外地幼儿园就读了。
三、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相关建议
(一)推进全镇学前教育布局调整,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
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窄是导致“入好园难”“入园贵”问题的重要原因。要破解“入好园难”“入园贵”问题,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须坚持以公办为主导、以民办为补充的学前教育服务布局方针,根据全镇人口规模和分布特点,每3000~4000人设置1所幼儿园。同时,要根据当前全镇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布局特点,总体规划全镇学前教育网络,加快镇中心幼儿园分园和村级教学点建设,将W镇西北方向的村集体幼儿园规划为镇中心幼儿园分园,在离镇中心幼儿园距离较远的G村、L村建立中心园村级教学点。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须采取各种措施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有效推进学前教育公平的最大程度实现。从5所幼儿园目前的接收数量来看,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平均班额不到25人,中心幼儿园小班的平均班额是27人,这些班级尚有接收幼儿的能力和容纳空间,可适当增加班级幼儿数量;督促小区配套幼儿园严格执行物价局、教育局制定的收费标准,规范其收费程序和行为;制订并出台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办法,将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公益普惠性幼儿园。 (二)扩大家庭自主选择权,推进家园共育,保障学前教育服务公共性
尊重家庭自主选择权,建构家庭与社区和幼儿园的公共参与机制,是夯实学前教育公共性的基础。〔4〕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W镇学前三年入学率已提高到98.4%,较以往有所提升,但在幼儿园招生方面,仍存在家庭自主选择权被剥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服务的公共性。因此,在提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过程中,要积极扩大家庭自主选择权。一是要求幼儿园树立质量意识,通过提高办园质量,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二是要规范服务提供者和生产者的供给方式,如严格规范幼儿园的招生工作,督促各幼儿园严格按照划定的服务区域开展招生工作。三是适当为家庭提供个性化服务。在推进家园共育工作方面,一是充分发挥镇中心幼儿园对其他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如,派驻有经验的教师为开展家园共育工作有困难的幼儿园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二是督促幼儿园建立家园联系制度,如,发放家园联系册、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开通校讯通等。又如,利用网络资源建构家园共育平台,如,创建班级网站、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家园讨论吧等,以通过多途径促进家园共育。幼儿园还应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来。三是落实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中心幼儿园可利用人力、物力、资金和场地等方面的优势,做好该镇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工作,如,通过建立家园信息资源库、开展家园共育宣传、举办专家讲座等形式,争取家长的理解和参与,进而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
(三)加大对村级民办园(教学点)的扶持力度,改善其办园条件,提高其教育质量
村级民办园(教学点)是W镇学前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全镇学前教育发展最为薄弱的部分。收费低、政府补贴少,直接导致村级民办园(教学点)办学经费短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办学质量低下。因此,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村级民办园(教学点)的扶持力度。一是调整和优化学前教育经费在各类幼儿园的投入比例,保障村级民办园(教学点)在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方面享有与公办园同等的机会和权利,改变村级民办园(教学点)财政拨款为零的局面。甚或可以向村级民办园(教学点)适当倾斜。二是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改善村级民办园(教学点)办学条件,如购置班级家具设备、教学设备、玩具设备等。三是提升村级民办园(教学点)保教队伍素质,规范村级民办园(教学点)的教师准入标准,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改善村级民办园(教学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改善教师工资待遇。四是探索公办园与民办园合作办园机制,充分发挥镇中心幼儿园优质的师资、课程、管理优势。例如,可向村级民办园(教学点)派驻公办园教师,可尝试公民办幼儿园之间在场地、教学设施、课程、管理模式等方面的资源整合。
(四)加大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改善幼儿园周边环境
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幼儿而言,拥有一个安全、卫生、无污染的生长环境尤为重要。当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环保部门要加强排查力度,彻底排查污染源;加强监测力度,严格要求企业排放达标,落实好相应减排措施。当地政府要畅通群众投诉环境污染的渠道,坚决查处环境污染问题。社区和幼儿园则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为改善幼儿园环境尽绵薄之力,如,在幼儿园中多种植绿色植物,为幼儿园购置空气净化设备,等等,以尽可能改善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天雪,祁营.当前公众对教育满意度调查分析:以浙江省为样本〔J〕.中国教育学刊,2011,(8).
〔2〕张辉蓉,黄媛媛,李玲.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资源需求探析:基于学龄人口预测〔J〕.教育研究,2013,(5).
〔3〕洪秀敏,罗丽.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分析〔J〕.教育学报,2012,(5).
〔4〕吕苹.论学前教育的公共性〔J〕.教育发展研究,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