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亲家带娃起争斗弄散儿女姻缘

来源 :女性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uich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张敏是北京房山区人,丈夫刘强来自北京顺义农村。结婚两年后,他们生下了一个男孩。产假一结束,张敏就回公司上班了,照顾孩子的任务自然落到了她的母亲郑桂芝身上。
  带孩子一个月后,郑桂芝实在吃不消,就和女儿女婿商量给孩子请个保姆。可是,请保姆的费用很高,两人没什么积蓄,而且家里只有两居室,保姆来了也没地方住。就在一家人为照顾孩子的事情大费脑筋时,张敏的婆婆冯素花来城里看孙子。听说要找保姆,冯素花便自告奋勇留下来,和张敏的母亲一起带孩子。
  为了避免发生冲突,张敏对两位母亲的工作进行分工。郑桂芝说,自己看了好多育儿的书籍,知道科学带娃的方式,由她负责带孩子,张敏的婆婆负责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冯素花听亲家这么一说,很不高兴,觉得亲家看不起农村人,但是碍于面子,她默许了亲家的安排。
  在接下来的相处中,由于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不同,两位母亲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
  有一次,郑桂芝外出回来,看到亲家正在给孩子换尿布,她赶紧上前阻止:“现在的小孩都用尿不湿,这种旧床单、秋衣秋裤改成的尿布不卫生,以后别给孩子用了!”冯素花说:“我儿子小时候也用这种尿布,柔软舒适,还省钱呢!”
  郑桂芝说:“孩子出生在城市,就要用现代的方式带孩子,你那种农村的方式早就过时了!”冯素花反驳道:“农村怎么了?你们家又不是权贵,凭什么看不起我们农村人!”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两位老人互不相让,吵了起来……
  此后,她们经常发生争执。张敏和刘强夹在两位老人中间,苦不堪言。他们从开始的劝说,到后来的和稀泥,慢慢地,两人都对对方的母亲生出不满来。张敏觉得婆婆故意和母亲做对,坏的生活习惯屡教不改。刘强觉得丈母娘仗势欺人,看不起农村出身的他和母亲。
  渐渐地,张敏和刘强争吵的次数也多了起来,不再恩爱如初,原本和谐的婚姻有了裂痕。

2


  很快,孩子需要取名上户口。对于取名这个问题,两家分歧很大。郑桂芝认为,女儿女婿的婚房是她付的首付,女婿相当于入赘,孩子自然要随他们老张家的姓。冯素花则认为,孩子随父姓是传统,如果随母亲姓,一旦传出去,她家在村子里就抬不起头来。张敏和刘强都不敢忤逆自己的母亲,所以孩子一直用着乳名。
  眼见商量无果,郑桂芝索性让张敏瞒着婆婆偷偷地给孩子上户口。张敏起初不同意,但孩子上户口的事不能一直拖着,她便和丈夫商量给孩子上户口的事。可是刘强怕母亲生气,不敢自作主张。张敏思索再三,最后瞒着丈夫和婆婆给孩子上了户口,且孩子跟她姓张。
  给孩子上完户口以后,张敏整天战战兢兢,不知道如何向婆家交代。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冯素花打扫卫生时,偶然发现了张敏藏在鞋盒里的户口本。看到孙子姓张,她非常生气,强烈要求张敏把孩子的姓改回来。刘强也觉得妻子做得过分,一气之下出差半个月,既不回复张敏发来的信息,也不给张敏打电话。
  张敏这才意识到,自己先斩后奏伤害了丈夫和婆婆,她原以为他们闹过之后事情就会平息下来,可让她没预料到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直接把她的婚姻推到了尽头。
  一天,郑桂芝外出办事回来,发现亲家和孩子不在家里,她以为亲家带孩子出去遛弯,结果打电话一问,亲家说她把孩子带回老家了,还威胁道:“你们什么时候把孩子的姓改回来,我就什么时候带孩子回去,否则你们别想再见到孩子了!”郑桂芝一听,赶紧通知女儿把孩子接回来。
  张敏得知婆婆的做法后,很生气,在孩子的姓氏问题上,她没有顾忌婆家的感受确实不对,但婆婆拿孩子做筹码,要挟改回姓氏的做法实在过分,她劝说母亲忍耐几天,等婆婆的气消了,她再把孩子接回来。可是郑桂芝没忍住,自己买了车票,没和女儿女婿打声招呼,就径直去农村找亲家要孩子。
  郑桂芝来到亲家家里,对冯素花说:“孩子这么小,不适应农村的环境,我先把孩子带回城里,不能让他在这里受苦!”冯素花最见不得亲家矫情,没等郑桂芝把话说完,她就提高嗓门喊:“这孩子流着我们家的血,怎么就不能住在我们家里,张敏什么时候把孩子的姓改好,我就什么时候带着孩子回去!”
  郑桂芝见争论无效,抱起孩子就要走,冯素花急忙上前阻止,两个人谁也不肯撒手,孩子被吓得“哇哇”大哭。郑桂芝急了,狠狠推了冯素花一把,然后带孩子离开。冯素花摔倒在地,想爬起来追却怎么也用不上劲儿,情急之下,她从兜里掏出手机,拨打了110,说孩子被抢了。
  警察赶到冯素花家里,见她倒地不起,赶忙把她送去医院。经医生诊断,冯素花骨折了。之后,警察将郑桂芝传唤到派出所,对其进行讯问。郑桂芝这下慌了,连连说道,当时场面混乱,她急于带孩子离开,并没有想到会推倒亲家,更没想到亲家会骨折,她说自己会向亲家道歉,并赔偿医疗费。

3


  张敏去医院探望婆婆,并向婆婆连声道歉,希望婆婆能原谅母亲,同时拿出两万块钱让婆婆治病。冯素花对媳妇说,自己争强好胜了一辈子,处处拔尖,供出了大学生,村里人提起她都竖大拇指,如今她却丢了颜面,村里人都说她为了攀附城里的亲家,连骨气都不要了。
  张敏理解婆婆的心情,床前床后伺候着婆婆,好话说盡,可婆婆就是不同意和解,刘强虽然觉得丈母娘的做法过分,但也希望母亲能原谅丈母娘,让丈母娘取保候审。谁知冯素花劈头盖脸地数落起儿子:“都是因为你软弱无能,我才受人欺负!”刘强委屈地说道:“如果你不答应和解,那我和张敏以后怎么办,难道要离婚吗?”
  “离就离,有这样的丈母娘,以后也过不成!”冯素花的态度让两个家庭陷入了僵局。两个月之后,郑桂芝被检察院提起公诉。经法庭审理,郑桂芝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活到50多岁的年纪却要坐牢,郑桂芝别提有多伤心了,她恨透了女婿和亲家母。
  半年之后,郑桂芝刑满释放,她要求女儿马上离婚。张敏觉得母亲吃了一辈子苦养育自己,到头来却遭受了磨难,如果不离婚,接下来两家人也没法相处,生活只会更糟糕,于是她向丈夫提出了离婚。刘强认为他们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完全破裂,死活不同意离婚,怎奈张敏态度坚决,非离不可。最后双方协商决定,孩子由张敏抚养,房子也归张敏所有,刘强每月给付一千元抚养费,直到孩子十八周岁。
  张敏和刘强离婚后,郑桂芝坚决不让刘强他们看望孩子。这引起了冯素花的不满,她说看不到孩子,凭什么支付抚养费。为了阻止儿子给付抚养费,她甚至以死相逼。张敏觉得,即使不让刘强看望孩子,孩子也是他的,他就有义务支付抚养费。几次索要抚养费无果后,张敏将刘强告上法庭。
  在法庭上,双方发生激烈争执。主审法官为他们析法释疑:支付抚养费和探视子女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即使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阻挠对方探视子女,也不能成为拒绝支付抚养费的理由。《婚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或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被告对孩子有抚养和教育的义务,即使原告拒绝被告探视孩子,被告也不能不支付抚养费。
  在法官的努力下,双方最后达成调解协议,张敏配合刘强每月探视孩子两次,刘强每月按时支付孩子抚养费,直到孩子十八周岁,并将之前未支付的抚养费补齐。官司打完了,似乎日子也该恢复正常了,可是张敏和刘强都没感到轻松,心情反倒更沉重了。昔日恩爱的恋人,如今分道扬镳,实在悲哀。

点评:


  生活中,像张敏的母亲和婆婆这样一起带娃的家庭并不少见,双方在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要相互理解,互相包容,不要过分地干预子女的婚姻。有帮助子女的心意固然好,但要把握好尺度,不要越帮越忙。
其他文献
2017年8月31日,在陕西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妇产科,一名待产孕妇跳楼身亡,一尸两命。由此引发了舆情对剖宫产手术知情同意权的再次考量,医院为何让家属签字后方行手术,而不是直接征求产妇本人意见?而就在此前一个多月,安徽省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调解结案的一起剖宫产妇术后痴呆案,也一样发人深思。产妇脑损害  2013年初,原籍广西的柳晓云嫁给了安徽省凤台县的李平。同年4月,经检查,柳晓云怀孕三周半。李家
期刊
由于身在外地或工作忙碌,一些做子女的难以抽出时间回家看望父母,甚至过年过节也不能回家和父母团聚,无奈之下便出钱雇人替自己尽孝心,让别人陪父母吃饭、聊天、过年过节……对父母进行精神赡养,既是道德的要求,又是应尽的法定义务。可做子女的不亲力亲为,而是雇人替自己尽孝心,老人们能否接受这种方式?现代人该如何应对精神养老难题?故事一雇人陪父母聊天吃饭  张旭是湖南益阳人,多年前离开老家到长沙做生意,经过艰苦
期刊
薇薇老师:  您好!我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生活幸福。老公做生意,收入不错,儿子健康快乐,我每天送儿子去幼儿园后,可以享受一段比較自由闲暇的时光。其实我一直想要个女儿,不瞒你说,小时候玩过家家,想象的都是自己有个女儿。前段日子我又跟老公提出:儿子大了,不需要我花太多精力去照顾了,趁我现在还年轻,是时候养育第二个孩子了。以前老公没有明确说过不想要二胎,一直说等儿子长大点再说,可这次他却说:“算了吧,
期刊
探视女儿遭拍摄  胡小贝和魏永青是夫妻,二人育有一女。由于单位效益不佳,魏永青在朋友的邀请下辞别妻女,先后到上海、北京工作。聚少离多使夫妻二人感情渐渐淡化,加上缺少必要的沟通,终致矛盾激化。2014年10月,胡小贝向法院起诉离婚。2015年1月,法院判决不准离婚。  法院判決不准离婚后,魏永青与胡小贝均没有主动找对方沟通,仍处于分居状态。2015年8月,胡小贝再次向法院起诉离婚,并请求将女儿魏妮妮
期刊
一次家庭聚会,听阿姨说起年轻时的姨夫。  初中毕业,她和姨夫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北大荒度过十年时光。26岁,他们从东北回到家乡,此后结婚生子。  姨夫脾气大,年轻时和别人打过“群架”。因为豪侠仗义,成为一群小伙子的“老大”。这群人回到故土,依然追随姨夫左右。姨夫经常和哥们喝酒、打牌,到家已是夜深人静的时分。  照料儿子和老人、操持家务的重担,完全压在阿姨身上。外婆和姐妹们劝过阿姨,赶紧离开这种
期刊
老人搭把手不是理所当然  前不久《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别把老人受累当应该》,文中举了一个例子:浙江的陈阿姨打拼了半辈,好不容易等到儿子成家立业了,自己想享几年清福,就跟儿子声明自己不想带孙子了。结果儿媳妇不乐意了,放话说:等你老了,是不是我们也不用管了?  而廣西陆川县也有一位老人,为了让儿子儿媳专心工作,倒贴养孩11年。谁知儿子儿媳将之视为理所当然,老人一气之下将他们告上法庭,讨要“带孙费”,得
期刊
刚从幼儿园把圆圆接出来,手机铃声又响了,一接起来就听到郑昊急吼吼的声音:“我爸妈都下楼了,你怎么还没过去接?”  “我都跟你说过圆圆不想最后走,所以要去幼儿园先接她,说过还要好一会儿才能去接爸妈,你怎么让他们下楼?”  “先接完圆圆再过去那边就要堵车了啊!本来可以直接走幼儿园旁那条路来饭店,现在这样肯定得耽误时间,我爸妈还得等。”  懒得听郑昊瞎叨叨,我干脆挂断电话,让他自己生闷气去,圆圆在一旁打
期刊
现在是全民网络直播时代,各大网络直播平台上形形色色的主播令人眼花缭乱。有靠颜值吸引人的帅哥靓女,有用才艺征服观众的实力人物,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那些努力讨生活的平凡主播。  人人都来当主播,要想与众不同,就得有亮点或者使出自己的绝活。东哥是皖南农村的小伙,大约是因为长期在野外忙碌,他显得又黑又瘦。他直播的是“空手摸鱼”。可能是他那奇特的抓鱼方式很吸引人,也可能是观众对农村生活感到新鲜的,东哥的直播
期刊
铁锅开锅  铁锅在打造时候,为了避免在使用前和空气接触导致生锈,其上覆有一层薄薄的保护膜。经过运输、存放,锅面上会残留很多杂质。在使用前把杂质和保护膜去掉,这就叫做开锅,新锅开不好,会大大减短锅的使用寿命。  针对只用了一次就生锈的铁锅,首先要用钢丝球把铁锈刷洗掉,然后再给它重新开锅。取一块肥皂块大小的肥猪肉,开中火热锅,一圈一圈由内至外擦拭锅内壁,让油脂充分均匀地铺在锅面。  擦了几圈以后,猪肉
期刊
匆匆之间这一年又过去了一半,感受到这流逝的时光,你有什么想对它说的吗?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龙应台《目送》  人类的生命,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滿爱时,刹那即为永恒!  —尼采  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远无穷尽,最短的也不莫过于时间,因为我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  —伏尔泰  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