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课外爱读书、会读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w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课内阅读教学的补充、继续和发展,其意义在于开拓学生的视野,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和提高读写能力。让小学生课外爱读书、会读书,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必须要具备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
  首先,要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快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当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预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这本书读一读,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样的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畅谈自己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书籍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其次,授之以法,指导阅读。
  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仅仅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 摘录批注,积累语言以便应用。
  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批注,写评语以加深印象,积累词语,为自己的写作埋下伏笔。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切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意义。
  2、口、眼、心、手并到,精选而读。
  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就是精读。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书报的有关篇章或部分内容,以便学以致用,这就是选读。有古语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做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便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既丰富了语言积累,又提高了阅读兴趣和能力。
  3、快速阅读,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快速阅读,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的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要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取速读法,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总之,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我们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资源和趋势。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学生将吸取精神养料,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读写能力,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我们定要让小学生课外爱读书,会读书。
其他文献
那天下班回家,接到玺淋电话:“梁老师,你知道丛雅萱为什么一直不理我吗?”我不知道。“我们以前是好朋友,在蒙十一班时就在一个班,她现在为什么不和我玩了呀?别人也不和我玩了呀!”玺淋很难过,我答应他第二天和他一起问问雅萱。第二天早上,玺淋一来我就信誓旦旦的要和他一起解决问题,玺淋说:“你真的不知道吗?”我有点诧异。玺淋接着说:“那你昨天中午起床时为什么去丛雅萱床上亲她了?”省略的是“为什么不亲我?”原
期刊
小学班主任特别是二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个复合性角色。当孩子们需要关心爱护时,班主任应该是一位慈母,给予他们细心的体贴和温暖;当孩子们有了缺点,班主任又该是一位严师,严肃地指出他的不足,并帮助他改正。于是,我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既艰巨而又辛苦的工作。说其艰巨,是指学生的成长,发展以至能否成为合格人才,班主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说其辛苦,是指每天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以外,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纪律、卫生、安
期刊
《数学新课标》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它提倡“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呢?这确实需要老师去引领。  所以“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成为了我们数学教师的研究课题,几年来,我通过教学,有了点滴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景,
期刊
中考复习是初中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复习可以使学生把学习过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可以对知识适当拓宽和加深;通过复习还可以纠正认识上的错误和弥补知识上的缺陷,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更深刻、更系统。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复习任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的复习计划按照下列原则完成。  一、复习原则  (一)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了学生,学生是复习的主体,教师起到主导作用。  (二)两个
期刊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倡导体验、参与、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合作方式,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要落实新课标,充分发挥课堂效益,必须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向40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尤为重要。教师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以说决定着教育的成败。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能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
期刊
自读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数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中,经常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放任自读,不给必要的提示检查,缺乏明确的训练目标;一种是与讲读文等同起来,不分轻重缓急,削弱自读能力,影响学习效果。自读文与讲读文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讲读文是语文训练的重要材料,需要教师启发点拨揭示规律,重点处要做必要的讲解,目的在于给学生新鲜准确的知识。而自读文则是讲读知识的迁移,是讲读知识的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感知、体验、实践以及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  所谓任务型教学即按照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把英语课的内容从一个大的任务分解为一系列小的任务(或者活动),使学生在完成这一系列的子任务(即活动)中得到充分的练习,通过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
期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生物入侵者》是一篇典型的事理说明文,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介绍了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科学知识。  全文一共有八个自然段,从内容上看:第一段告诉人们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第二段指出蒲公英的种子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不属于生物入侵者的范畴,对生物入侵者作了明确的界定;第三以斑贝、天牛、红蚂蚁、为例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造成的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第四段以棕榈蛇为例说明生物入侵者对
期刊
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也停留在知识点上,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出现恐惧心理,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低年级的古诗词讲解中,教师过分注重背诵和生字教学,将理解诗词的优美意境抛到一边,学生往往学会了生字,但是对诗
期刊
我从小就粗心大意,用奶奶的话说就是我经常丢三落四。  我上学的时候,不是忘了带铅笔,就是忘了带橡皮,现在同学们都不愿意借给我了。有时忘了带作业,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我没写,我费尽口舌和他们解释,他们还是不相信,甚至还会被同学们当作笑柄。  有一次,早上着急上学,我把裤子穿反了,被同学笑话后,我不好意思地跑到厕所换了过来,可是粗心的坏毛病还是没有改。  直到发生了一件我永远难忘的事情。上二年级的时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