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阶层的短视:贵族在法国大革命中的角色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2006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法国大革命史,会发现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现象,这就是贵族在大革命中的短视。正如法国学者乔治·勒费弗尔在《法国大革命的降临》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这场引起整个法国陷入天翻地覆中的大革命,最早其实是由贵族发起的;然而贵族发起的这场革命,最终毁掉的恰恰是贵族制度本身。贵族是革命的最早发起者,也是革命的最大受害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要理解这一悖论,我们得追溯到1370年法国国王与贵族之间达成的那个著名的协议。英法百年战争期间,为了筹措对付英国人的军费,法国国王亨利五世与贵族约定:以贵族和教士免税为条件,国王得到了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征收人头税的权力。法国国王从此取得了不需要三级会议同意就能征税的权力,贵族和教士由此也取得了免税的特权。
  后来的历史证明,这笔交易的最大受益者,是法国的王权。不受限制的征税权力最终为法国王权的走向强大开辟了道路,而在征税问题上失去对国王约束权力的法国贵族,则一步步被王权所降服,最终成为王权的依附者。贵族们显然低估了失去税收控制权所带来的长远影响。法国贵族的短视,在这件事情上已经充分表现了出来。
  在此后的历史岁月中,享有免税权力,对贵族来说似乎是天经地义的。然而情况到18世纪下半叶发生了变化。由于连年的对外战争,法国的财政出现了巨大的危机,国王不得不靠举债度日。到18世纪80年代,法国每年仅偿还国债的利息就已经用去了预算的一半以上。每任财政大臣的首要任务就是想办法增加税收。然而,对民众的压榨已经到了极限,农民收入的五分之四已经被用各种名义掠夺了过来,不可能再向他们开征新税。增加税收的唯一办法,就是向过去享有免税权力的贵族和教士们征税。
  巨大的财政危机终于使14世纪以来贵族的免税权成为社会的焦点。人们突然发现:在法国,那些最有能力支付税收的人实际上并没有交纳税款,而税收负担留给的是那些最没有能力承担的人。这是最大的社会不公正。如火如荼的启蒙运动更是使贵族这种特权的正当性遭到了破坏。
  然而贵族却并不这样认为。免税是他们古老的特权,他们一定要保护自己的这一特权,而不管会因此发生什么。由于贵族的顽强抵制,连续几任试图以向贵族征税的方式解决财政危机的财政大臣,都先后被迫下台。
  到大革命之前,法国政府已经濒临破产了,国王路易十六找不出其他办法来解决财政危机,向贵族征税的方案于是再次被提出。为了维护自己的免税权力,贵族开始行动起来,他们以巴黎高等法院、省三级会议和僧侣会议等为阵地向王权发起挑战;对于国王征税的要求,贵族掌握的巴黎高等法院提出要由高级教士、贵族以及第三等级共同组成的三级会议来决定。贵族把第三等级也就是资产阶级拉进来,目的是作为同盟军,壮大自身对抗王权的力量。
  在贵族看来,三级会议一直是以等级来投票的,两个特权等级——教士和贵族联合起来自然就会占有压倒的优势。然而没有想到的是,第三等级却提出了新的投票方案:第三等级的代表人数加倍,并且要按人头投票。这样一来,毫无疑问是第三等级而不是贵族,会主导整个三级会议。这当然是贵族所绝对不能接受的。国王的做法最多使他们失去免税的特权,而第三等级这样做无疑会使他们失去更为根本的政治权力。贵族坚决反对第三等级的要求,贵族和第三等级的矛盾,出人意料地取代了贵族和国王的矛盾,变成了斗争的焦点。
  双方都不肯让步,身陷僵局之中的第三等级决定抛开前两个等级,单独成立国民议会,并宣布国民议会有权决定税收等重大事项。贵族惊慌失措,于是便决定放弃对国王的挑战,转而向王权寻求保护,希望能够借助国王的力量,迫使第三等级让步。在税收问题上贵族和王权存在着冲突,但是在维护传统的封建制度方面,贵族和国王却有着更根本的共同利益。然而贵族的这一行为却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国王和贵族的结盟使一场以国王和贵族为矛头的大革命终于爆发了。而贵族的特权,连同整个封建制度,最终也就一起陷入了毁灭。
  今天回顾这段历史时,人们依然会为贵族在关键时刻的短视而感到不可思议:为了取得自身免税的特权,贵族匆匆放弃了税收的控制权,结果使自己沦为王权的依附者;为了保住免税的特权,贵族匆匆联合第三等级对王权发起挑战,结果为第三等级提供了政治机会;面对第三等级的冲击,贵族又匆匆转向王权,希望借助王权的力量迫使第三等级顺从,结果引发的是导致自身毁灭的大革命。
  法国贵族为什么会做出如此的选择?作为一个特权阶层,法国贵族优先考虑的,从来都只是自身的权力与利益。当社会中的某一阶层将自身的特权凌驾于社会整体利益之上、一切都只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眼前利益的时候,便注定了其在关键时刻所做出的选择一定是短视的,并最终要为这种短视付出长远而深重的代价。
其他文献
教育世家  辛亥革命爆发的前一年,费孝通出生在江苏吴江的一个小镇,自称算是前清遗民。父亲费璞安曾被选为吴江县议长,后任江苏省教育厅教育督导员,一心从事教育工作。母亲杨纫兰首创蒙养院(幼儿园),是当时妇女界的先进人物。正是因为出生在这样一个重视教育的书香门第,使得费孝通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正规学校教育——四岁入蒙养院,六岁入吴江县最好的初等小学,后转入振华女校、东吴大学第一附中;高中毕业后升入东吴大学攻
期刊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知道某些疾病的缘由,在治疗这些疾病方面更是束手无策。随着医学的发展,人类对疾病的真正根源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些医学进步使得科学家发明了抗生素,人类从此有了与有害的病原体抗争的有效武器。  抗生素的诞生和发展与科学家们前赴后继的探索密不可分。17世纪,荷兰显微镜学家列文虎克首次通过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微生物世界;20世纪40年代,抗生素之父塞尔曼·瓦克斯曼及其团队发
期刊
有人说“战争的获益者只有蛆虫”,但这对开封之围毫不适用,当旷古未闻的浩劫降临时,甚至蛆虫也在这片诅咒的土地上消失。  无论历史如何发展,围城都将作为最残酷的战争手段得到铭记。如果将目光放在明末,又除去扬州与嘉定,那么在种种悲欢离合之中,可能再也找不到一个如开封之围般惨烈的例子。死神用最无情的手段,对百万军民进行了半年之久的煎熬,导致其中十之八九死于非命;而对大明,这场战斗又是一个转折点,随着开封陷
期刊
据说北京紫禁城有一密室,锁键甚固,代代相传里头藏的是国初很有些能掐会算本领的刘伯温留下的密件,非大变故不得开启。到了崇祯十六年,满清军队挥师南下,直逼山海关,情势危急,坐困愁城的崇祯皇帝欲开启阅示,太监跪谏,不听。开室,内唯有一柜。开柜,内有三图。第一幅图画的是文武百官数千人,却将官帽拿在手里,披发乱走。崇祯问其含义,太监回答说:“或恐官多法乱。”第二幅画的是士兵倒戈弃甲,穷民负镪奔逃,崇祯又问,
期刊
今年4月9日,中国书史及印刷史学者钱存训,在其位于芝加哥的家中去世,享年105岁。  钱为学界所称道,并因为他在中国古文字及书史方面有卓越成就,是世界上最知名的中国书目和古文字学学者之一,还在于他对中国古籍所做出的另一个杰出贡献。  他曾参与一场堪称经典的“古籍保卫战”:在日本占领上海期间,冒着生命危险把数万本珍稀古籍偷运到安全地点。 这批书籍上承清内阁大库旧藏,又广纳清末民国几代学人潜心搜罗的善
期刊
潜艇与飞机是伴随工业文明出现的两大新式武器,一个潜入水中,以隐蔽性见长;一个翱翔天际,打击力强大。若是能将两者结合,造出一种能潜水的航母,其威力可想而知。在潜艇飞机刚刚问世不久的岁月里,便有许多军事强国试图造出这样一种武器来,这种努力到至今都在继续,以致于许多人都坚信,未来的海军之王,不再是浮在水面上的航母,而是这种藏在水下的航母了……  先行者——轰炸目标是伦敦  潜艇的起源很早,传说文艺复兴时
期刊
3D打印的兴起  我们过去要花两个月时间和十万美元来制作一个模型,现在却只需一千美元花一个晚上的时间就能搞定。  人类操纵原子和分子的新能力带来了制造业的颠覆性革命:3D打印。快速成型制造这种新加工过程根据三维数字文档来制作物品,先铺一层超薄的将要构成物品的材料,然后再一层层添加材料,直到制成三维物品。可以使用一种以上的材料。虽然这种新技术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它带给制造业的优势难以低估,有些成果
期刊
“六君子”之外的两个人  1898年,昙花一现的戊戌变法运动,以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宣告失败。这段历史不仅关系到清王朝一姓的兴衰,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改良运动。对于戊戌变法的具体细节,相关著作如车载斗量,其中的主要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以至荣禄、袁世凯的事迹也均为人所熟知。但有两位险些和戊戌六君子一同殉难的维新人士——张荫桓和徐致靖,他们却往往为治史者所忽略。  张荫桓(18
期刊
虽然一些政治家和专家都非常崇尚“传统婚姻”——这听起来有些怀旧,总能联想到爷爷奶奶的有柔焦功能的宝丽来相机。当婚姻成为地位不等之人之间进行的交易时,几乎没有人会考虑到婚姻传统的真正根基。即使是现在,合法的婚姻并不是以两人之间的感情为衡量标准,而是看双方是否有能力共享社会保险和税收福利。事实上,为爱结婚的这一概念才是非传统的。  传统婚姻的十万个为什么  在大多数有记载的人类历史上,婚姻是为了最大化
期刊
说过了《民呼日报图画》,再来谈《时报附刊之画报》,似乎是倒着走,不太顺。《民呼日报》创办于1909年5月15日,无论年纪、规模、影响力,还有存世时间,都远不及创办于1904年6月12日的《时报》。《时报》的创办人狄葆贤,乃康有为弟子,与梁启超也有深交。在晚清报界,《时报》之开辟“时评”专栏、创办报纸周刊等,都很有革新意识;至于陈冷血在《时报》上的小说试验,更是文学史家关注的对象。照常理推测,《时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