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激趣方法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b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欣赏课是普通学校音乐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欣赏教学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要上好音乐欣赏课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音乐欣赏课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在上音乐欣赏课时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主要应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激趣
  教师要注重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感知”。相比较而言,语言激趣是最简便易行的,如讲故事、说背景等等。比如在欣赏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时,教师若能将“楚汉之争”的故事惟妙惟肖地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思接千载”感受当时的战争场面,那么,就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大致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便于学生理解作品。
  这里的讲故事实际上也起到了说背景的作用。有时候对于作者的生平、作品及创作意图,则可单独作为背景来叙述,对此学生往往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介绍音乐神童莫扎特时,学生对其天才的创造力和传奇式的生平惊叹不已,急于要了解他的作品,这时激趣的效果就已经达到了。
  二、示范激趣
  通过教师表率性示范,拉近师生距离,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音乐作品包罗万象,有各类声乐作品、各种器乐作品等等,如何示范应根据教材内容、教师特长、教学条件而定,因地制宜地进行示范。
  范唱激趣是用得比较多的方法,比如《白毛女》、《松花江上》、《我爱你,中国》等歌剧和歌曲的欣赏,用范唱来激趣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器乐基础比较好的也可用范奏激趣,像二胡独奏《二泉映月》,钢琴独奏《c小调练习曲》、《瑶族舞曲》等等,还便于教师对作品进行具体的、局部的分析讲解。有舞蹈特长的教师也可带领学生和着音乐跳舞,哪怕是简单的舞步,也常常会让学生更直观地领会乐曲的意境。
  高质量的示范激趣不仅能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作品,也能体现教师的专业素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亲敬之情。
  三、手段激趣
  要通过多样、恰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感官”。现在音乐欣赏的各种观摩研讨课、示范课,几乎都用上了电脑多媒体技术,的确,多媒体技术在欣赏课中的用与不用,效果完全不一样,通过集视、听、动于一体,全方位地满足了学生的感官刺激,学生兴趣明显提高。
  除了多媒体设备,根据学情若能注意适当地运用挂图、投影、简笔画等方式,特别是办学硬件比较差的农村学校,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一次在某农村中学听《苏武牧羊》,音乐教师画了一幅苏武衣衫褴褛在雪地里放羊的简笔画,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四、最大的激趣,是学生的全身心参与
  “参与”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欣赏的活动中去,在欣赏活动中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更好地完成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系列心理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音乐欣赏中,学生的参与形式很多,主要有“说、唱、写、演”四个方面。
  第一是“说”。说有几种,而说出听后感是最重要的一种参与形式,因为对音乐的理性认识并不只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作出的某种抽象的结论上面,而是表现为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当中。如在听赏《黄河大合唱》选段后,可让学生分部谈谈对作品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板书或投影小结,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是“唱”。音乐欣赏应以听为主,但对作品主题的熟悉,仍需学生多唱。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要帮助学生把握主题形象,准确辩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比如在欣赏舞剧《天鹅湖》选段《场景》时,演唱其主题,能让学生很直接的体会到其温柔、优雅而略带哀伤的情绪,进一步入情、入境地去体验作品,更好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第三是“写”。在音乐欣赏课中,有时为了丰富教学手段,深化对作品的理解,还可采用让学生写的形式。一位教师在学生听完《牧歌》之后,请学生写一写听后的感想,不少学生非常动情,因为音乐真正打动了他们的心灵。
  第四是“演”。演是指学生欣赏过音乐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其形式很多。比如根据音乐创编舞蹈、假设情节表演短剧、表演唱等,像《白毛女》、《谁说女子不如男》、《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等众多题材,都可以让学生尝试一下。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及时反馈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情况,更是一种可贵的音乐实践。
  (邓庆,江宁区禄口初级中学,211000)
其他文献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实质是对话认识与实施的过程。这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展开这样的过程,就犹如“面对美味食物,师生共同进餐,一道品尝,而且一边吃一边聊各自的感受,共同分享
空闲时,经常与同事们一起谈论小学生道德行为的话题,每次谈论,我总是要讲到自己亲身经历的那件事情:那天我上完课从五楼下来,走进办公室刚想坐下来批本子。却发现红笔忘在教室
记得儿子读幼儿园时常要举行“亲子游”活动,但活动一般都在工作时间,自己又没法请假,所以一次也未参加,每次都是由家中的爷爷代劳。到幼儿园后,听到很多教师建议,外出游玩不要再举行亲子活动。原因是亲子活动时,部分家长只顾着自己带孩子去想玩的地方,很难组织与大自然有效亲密接触的课程活动,且孩子跟着自己的家长,其实并未真正利用这样难得的外出活动对孩子们实现集体教育、安全教育等,提升他们的独立能力。  鉴于老
深入研究小学的语文课堂,我们不可否认地发现:一线教学的老师教得认真而又辛苦,为了不漏掉一个知识点,有的课文甚至上到4-5课时,要用3-4天时间才能完成,其结果却是学生学得同样辛苦而又没有效果,到了高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不够,甚至还有学生不会读,不会写。  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于1998年秋学期,提出了“小学语文‘三轨运行’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个课题,并开始了漫长的十多年的实验研究。  起初,我们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也是最根本的动力。要保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培养一批好教师。拥有近60年办学历史的江苏省清浦中学,始终坚持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突破口。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优秀班主任称号等省级以上表彰的有15人,获得市“十百千”培养对象、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市教学能手等称号的有28人。“十一五”期间,学
傅佩荣博士的《哲学与人生》是一本简明通俗的哲学著作,读起来饶有趣味、发人深省,尤其是它激发了我们继续阅读的欲望,开启了我们深入思考的闸门。作者在前言中就提出一个严
创意,指创造性的想法、意念,通过产品、行为表现出来,具有别出心裁、独具一格的美感。在教学思路的设计和教学行为的显现中.教学创意则一定会显现教学艺术的意味。语文教学创意的
对故事的“诠释”和对文本的“解读”分别是幼儿园和小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故事的“诠释”和对文本的解读(尤其是初读),其心理学机制应该是相通或相似的。当我们对“文本解读”进行深入探讨的时候,有必要将目光延伸到幼儿园去,看看幼儿在对故事的“诠释”中会发生什么,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关于幼儿“诠释”故事,有这样一个案例[1]:  ……一天,我请一位大班的幼儿给我讲解著名的图画书《小老鼠无字书·颜色》。
<正>【人物小传】她总说自己是"笨鸟",因此她愿意比别人先飞,"天道酬勤"是她的座右铭。遇到事情总往好处想,而其实有些事情在别人看来并不都是"好事",但她无怨无悔。工作22年
现如今,我们的语文教师实在是太忙了。课堂上,听说读写思都要训练,字词句段篇皆要顾及,语文课、阅读课、写字课、作文课轮番作战,家作、练笔、大作、小作齐齐上阵,活动、会议、社团丰富多彩,再加上大多语文老师身兼班主任,永远有忙不完的琐事,备、教、改、辅、考,忙得不亦乐乎。  忙着忙着就像陀螺般惯性运转,忙着忙着就开始盲目盲从。很多课堂的“忙”就因“盲”而生,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哪里还有闲暇思考是对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