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伤害了谁的“自恋”?

来源 :老年博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98652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经常出现因小事而大动肝火的人。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被激怒者是觉得自己的尊严被侵犯了,或者说关于自我的良好感觉似乎要被打破了,所以,会“愤”起反抗。对此,专业一点的说法是:别人伤害了我的自恋。
  自恋,不完全是贬义词
  说到“自恋”,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自己喜欢自己,爱炫耀自己,比如经常发一些自拍的照片,并自我陶醉。其实,自恋的内涵不止如此。
  自恋,其实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元素,是一种借助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是一种与自卑刚好相反的体验。有了适度的自恋,人才会觉得自己很好,也会把这种好投射到外面的世界,觉得他人和环境也很好。也就是说,一般个体的自恋是健康的,也是自然的心理需要,我们整个社会也是允许适度自恋的。而只有个体过度自恋,并超出了社会对于自恋允可的范围,那才是不健康的。
  每个人本质上也都是自恋的,而且这种自恋也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有个现象就很微妙地说明了人的这一心理特性。网上常有一些关于性格、属相等方面的趣味心理测试,比如让人选一种喜欢的动物或花草,然后推测你的性格特征。很多人尝试过后都觉得很准,甚至感觉说的就是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个中的机密其实很简单,就是作者在设计答案时,将人性中美好的表现分解在各个答案或选项中。尽管各有一定的倾向性,但總有一部分内容是让人喜欢、接受并正中下怀的。比如这样的描述,“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估计绝大多数人看了都不会反对,都觉得符合自己。而接受正性评价的背后,就是“自恋”在起作用。
  健康的自恋,会让自己尊重自己,也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就是在庄严你自己。”俗语讲的“人怕敬,鬼怕送”,说的也是满足了别人的自恋需要,对方就会投桃报李。所以,有健康自恋的人,一般人际关系不会太差。
  自恋型人格障碍,你知道吗?
  过度的自恋就不一样了,不仅会影响人际关系,还会带来其他方面的烦恼。
  过度自恋的人,往往会过度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他人的权益,甚至罔顾事实。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我”的事才是最重要的事,“我”的需要必须得到重视,“我”的才能是独一无二的,并应该被特别关注。所以,地铁上如果只有一个空座位,那也应该是我的;尽管道路不宽,我也得走在中间;我此时此刻做的事情,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持续的严重的过度自恋,可能会形成“自恋型人格障碍”。其基本特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和缺乏对他人的共感性。这类人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干,认为自己应当被视作“特殊人才”,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独特的。在实际中,他们稍不如意,就又体会到自我无价值感。他们幻想自己很有成就,自己拥有权利、聪明和美貌,遇到比他们更成功的人就产生强烈嫉妒心。他们的自尊很脆弱,过分关心别人的评价,要求别人持续地注意和赞美;对批评、拒绝则感到内心的愤怒和羞辱。他们不能理解别人的细微感情,缺乏将心比心的共感性,因此人际关系常出现问题。比如朋友因交通故障不能准时赴约,那么他更关注的是朋友到底能否参加聚会,而不甚关心朋友本身的状况。这种人常有特权感,期望自己能够得到特殊的待遇,其友谊也多是从利益出发的。
  如果出现上面描述内容中的几条,那么这个人就可能具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某些特点了。几年前,风靡一时的网络红人“xx姐姐”就具备其中的一些特点。但好在这位姐姐更倾向于“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干”,以“过分关心别人的评价,要求别人持续地注意和赞美”,而较少爆出“对批评、拒绝则感到内心的愤怒和羞辱”这类的新闻。
  通过爱别人,来超越个性中的不足
  过度自恋型者必须要觉察自己那些“婴儿化”的行为。比如:现在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一旦不被注意便采用偏激的行为,这与婴儿时期总是渴望父母关注与呵护,如果父母忽视了,便耍无赖、捣蛋或做些异想天开的动作以吸引父母注意的心态如出一辙。领悟到了自己的心态是童年幼稚行为的翻版后,过度自恋者可时常提醒自己:我要努力学习或工作,以实际的成绩来吸引别人的关注与赞美。
  另外,还要试着学会去爱别人。有心理学家称:幼儿的爱遵循“我爱因为我被爱”的原则;成熟的爱遵循“我被爱因为我爱”的原则;不成熟的爱认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认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过度自恋型的爱就像是幼儿的爱,不成熟的爱,因此,要通过爱别人,来超越个性中的不足。
其他文献
您是否常常会觉得买不到适合穿的鞋?或买不到好穿的鞋?有时又会觉得每双鞋子怎么耗损得那么快,而且磨损的地方都一样,老是在同样一个地方?  其实一直买不到适合穿的鞋或好穿的鞋是代表着自己的脚有些异常状况,而非鞋子的问题。只要找出每个人足部结构差异的特征,对鞋垫设计进行改善处理,每双鞋就又会立刻变得好穿了。  如果您有不正确的穿鞋习惯,那就要去矫正、改变。而穿了一段时间的旧鞋子,也会表现出脚的健康状况。
期刊
夏威夷大学近期宣布了潜在的抗衰老药物CDX-085(虾青素化合物,Astaxanthin Compound)的动物试验结果。CDX-085显著增加了FOXO3基因的表达。该基因在长寿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研究人員称,这是首个测试Astaxanthin在哺乳动物中激活FOXO3基因潜力的初步研究。具体来说,在这一研究中,小鼠被喂以正常饮食或者含低剂量或高剂量CDX-085的食物。结果发现,被喂较高
期刊
一、老人鞋具的选择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肌肉增龄性衰减,人体结构发生双足内转往内、膝关节跟着往内旋转,骨盆伴随往前下倾、腰椎过度前凸、胸椎过度后凸,造成姿态上呈屁股翘、肚子凸、驼背、颈往前伸、头部过度朝前,身体重心线往前移,如图一姿势改变。这些形变也容易使得骨盆发生旋转、侧倾,形成假性长短脚、内八字步态及脊椎侧弯。除了骨骼形态姿势上的偏差,也容易引起肌肉紧绷酸痛,产生疲累感及无法久站久走、腰酸背痛
期刊
无症状心肌缺血又叫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SMI),是指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无症状心肌缺血在冠心病中非常普遍,它作为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类型,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增长最為明显。据报告,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中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病率达2.5%~3
期刊
社会生活就是群体生活  古人对人类结群而居的特性早有认识,荀子就曾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可见,群体生活对人是多么重要。  人类之所以要结群而居,一是可以在集体的劳动工作中获得物质生活资料,满足最起码的生存需要;二是群体在抵御天灾人祸方面比个体更有力量,会增加个体安全感;三是个人在他熟悉的人群中才能找到交流表达的对象,得到他人的重视和关注,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人类群体生活与动物群体生
期刊
人生有三个童年  您知道吗,其实人生有三个童年。  第一个童年,是我们的幼年时期。那时,我们无忧无虑,依偎在父母的身旁,抓着他们有力的大手,感觉虽然世界那么大,未知那么多,但有父母的陪伴,我们就是安全的、快乐的。  第二个童年,是我们的成年期。此时,我们已娶妻嫁汉,为人父母。我们牵着儿女稚嫩的小手,全身心地投入一份感情,期待他们快快长大,然后,用深情的目光凝视他们的背影,送他们远行。  第三个童年
期刊
一项创新性的研究表明,在不久的将来,或许可以用隐形眼镜来监测全身的疾病情况。  来自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透明的生物传感器,将其嵌入隐形眼镜内就可監测机体出现健康问题时的症状。目前的原型传感器已经在实验室里通过了测试,确实可以追踪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科学家们希望这项技术能够监测更多的疾病,甚至癌症。
期刊
秋葵也称为黄秋葵、咖啡黄葵,俗名羊角豆、潺茄,而在中国江西省西部的萍乡,当地人将其称之为“洋辣椒”。每年5月正是秋葵开始结果的时期,进入夏季,食用秋葵便是正当时。秋葵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维生素A和B群、钙、磷、铁等,以及含有锌和硒等微量元素,对增强人体免疫力有一定帮助。  秋葵在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已成为热门畅销蔬菜,在非洲许多国家已成为运动员食用之首选蔬菜,更是老年人的保
期刊
帕金森病,一种神经功能障碍疾病,老年人多见,它严重危害了老年人的健康,所以必须予以重视。笔者日前采访了我国著名神经内科专家陈海波教授。  陈教授首先谈了帕金森病的基本情况,他说,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老年疾病,主要表现在运动障碍方面,有动作迟缓、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这三大症状,后期还有姿势平衡障碍。此外还有非运动性症状,如嗅觉下降、夜间做噩梦、便秘、抑郁等,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不能自理,一般有发
期刊
今年71岁的刘大爷,患有十余年的慢阻肺,虽然多处就医诊治,但病情却几乎年年复发,每年秋季到来年春季这段时间都过得小心翼翼,生怕一感冒病情又加重了。入夏以来,随着气温渐升,刘大爷感觉自己的胸闷、气紧有所缓解,切实感受到了夏天带来的温暖和舒适。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喘憋、胸闷,并且随着病情发展,呼吸困难会逐渐加重,需要吸氧、家庭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