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宋联姻:政治婚姻,还是恩爱夫妻?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kuhen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蒋宋联姻究竟是一桩怎样的婚姻?是曾经被丑化的政治婚姻、利益联姻?还是有着深厚情感的恩爱夫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杨雨青的文章,根据蒋介石日记和档案,对蒋宋婚姻的情形作了分析描述。
  (一)蒋宋结缘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当时许多报纸都追踪报道了两人联姻的经过及婚礼的盛况,并且刊发了措词锋利的言论。有报纸评论说蒋宋结合是政治婚姻,也有人一语双关地形容为“中(蒋中正)美(宋美龄)合作”,更有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枪杆子和一堆钱瓶子结婚,题为“军阀和财产的结合”。
  在蒋介石追求宋美龄的一年多时间里,蒋的日记中常出现“美龄将回沪,心甚依依”、“今日思念美妹不已”、“终日想念梅林不止也”这样的字句,流露出对宋美龄的浓浓相思。蒋介石为了追到自己所爱慕的“美妹”,又是致电致函,又是寄赠相片,又是拜访看望,有时约宋美龄在乡下小馆欢聚,有时又设晚宴招待,有时乘车兜风至深夜,有时又谈心至午夜,很是热烈。
  1927年8月,蒋介石辞职下野,回到老家,恰在此时,蒋介石向宋美龄发出了求婚信,表示今已无意政治活动,“惟念生平倾慕之人”,对于宋美龄的“才华容德,恋恋终不能忘”。如果以世俗的观念,蒋介石要获得宋家认可,应该是在自己身居高位之时,怎可能在“退而为山野之人”时求婚呢?而宋美龄如果恋的是蒋的权势,又怎会愿意嫁给这个“举世所弃之下野武人”呢?当然,有人会说宋美龄知道蒋介石不过是暂时下野,早晚会东山再起,重掌大权。果若如此,我们也只能佩服宋美龄有政治眼光和远见卓识了。
  9月,蒋介石到上海探望宋美龄,“情绪绵绵,相怜相爱”。26日,蒋宋订婚,28日,蒋介石东渡日本,面见宋母,请其允婚,11月30日,蒋介石发表结婚感想,宣称“与余最敬最爱之宋美龄女士结婚,实为余有生以来最光荣之一日,自亦为余有生以来最愉快之一日”。婚礼当日,蒋介石见到宋美龄“姗姗而出,如云霞飘落”,感到“平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幸福得不知“身置何处矣”。次日,蒋介石在家“与爱妻拥谈”,深感“新婚之蜜,非任何事所可比拟”。
  热恋、新婚,自是浓情蜜意,但天长日久,蒋宋夫妻的感情又如何呢?
  (二)夫妻情深
  新婚燕尔,蒋宋生活甜蜜和谐。宋美龄从上海到南京来,蒋介石陪妻子泡汤山温泉,谒中山陵,游莫愁湖,拜鸡鸣寺,逛夫子庙,嬉戏不止。两人婚后的关系亲密融洽,即使偶尔有些小打小闹,也如蒋介石日记所说,是“欢争”,即吵架也是愉快的。蒋介石虽然觉得宋美龄有些“骄矜”,但对受过美国高等教育的妻子还是既爱且敬的,吵架后能主动劝慰妻子,或者去娘家探望。对于宋美龄的劝诫,蒋介石也能听得进去,“心甚自惭”。蒋介石深感“三妹爱余之切”、“待我之笃”,可谓“无微不至”,对于自己“不能以智慧、德业自勉”,感到“诚愧为丈夫矣!”
  蒋介石多年领兵打仗,与宋美龄时有别离,常受相思之苦。北伐时,蒋介石有一次在车上打盹,迷迷糊糊地就觉得“三妹”在身边,可见多么想念宋美龄。另一次,宋美龄到南京来看望蒋介石后回上海,都已上车,却因不忍分离,竟然下车不走,二人难舍难分。在前线作战,蒋得到宋的来信,会非常高兴,正所谓“家书千金”;住进某处院落,也会强烈思念妻子和家庭,恨不得夫妻相聚。
  抗战时期,宋美龄远赴美国寻求外交援助,启程前,蒋介石依依不舍,“临别凄怆,儿女情长”;分别后,蒋又黯然悲戚,觉得妻子对自己的笃爱,“世无其比也”。宋美龄访问美国的七个多月间,蒋宋之间往来电报很多,除了公事,行文中也流露出彼此的恩爱。两人的结婚纪念日和生日等,自然少不了祝贺电报;平时无事,也不忘问候对方身体;“死里复生6年纪念日”也有往来电报,大概是感念西安事变时夫妇同甘苦共患难吧。
  1944年,宋美龄要飞往巴西治病,蒋介石非常担心,“甚以此去恐不能复见为念”。宋美龄安慰蒋介石说:“君须切记,世界上有如我之爱汝时刻不忘者之一人,汝亦可以自慰矣。”又说:“君上有天父之依托,而下有汝妻之竭诚爱护,即此足可自豪也。”蒋介石听言,离情别绪,感触万千,竟不知说什么才好,唯有祈祷上帝保佑,使妻子能早日痊愈,归来团聚。夫人走后,蒋介石像丢了魂一样,茶不思饭不香,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倍感孤独惆怅。12月1日,是他们结婚17周年纪念日,抚今追昔,蒋介石感想万千。妻子已转赴美国求医,不在身边,蒋介石不知其症状如何,也不知其何日能归,只有在日记中伤感道:“劳燕分飞,天各一方,不能聚首,为叹!”“平时不觉夫妻乐,相别方知爱情长”,蒋宋这对老夫老妻之间的深情,由此可见一斑。
  (三)绯闻缠身
  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夫妻生活,有时也会出现不和谐音,给他们带来些麻烦。对夫妻关系冲击最大的,莫过于疑似出轨的绯闻。
  第一则绯闻,是关于宋美龄的,传说1942年10月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访问重庆时,宋美龄和他偷情,蒋介石曾带兵捉奸云云。不过,这起所谓的“风流韵事”,纯属后人杜撰,在当时并未掀起波澜,蒋介石日记中也看不到痕迹,虽然后来被传得沸沸扬扬,但早已被学者证伪。
  第二则绯闻,是有关蒋介石的,说是蒋介石在重庆有了“婚外情”,宋美龄一怒之下赴巴西养病去了。这回动静可是闹大了,大到蒋介石在日记中为此苦恼,大到蒋宋夫妻要举行茶会公开辟谣。
  蒋介石在日记中透露有针对他的谣言,是在1944年5月7日,他认为是 “共匪造谣中伤”,“以败德乱行之猥亵谣诼加诸吾身”。当时蒋并不很在意,“自信此种谣言一经证明其虚妄,则正增益余之品性”。
  但坊间流言蜚语越来越盛,宋美龄还接到很多匿名信,不仅诽谤与诋毁蒋介石,而且涉及蒋的两个儿子蒋经国、蒋纬国,有些信的语句文字,似乎出自英美人士手笔。蒋介石感到事态严重,认为“此次蜚语,不仅发动于共党,而且尚有英美人士为之相助,其用心非仅欲毁灭我个人之信誉,直欲根本毁灭我全家”。宋美龄虽然对蒋介石笃信不疑,但非常担心谣言散播,诬蔑蒋之人格,损毁蒋之道德,认为此谣不息,可使军民对蒋之信仰动摇,则国家亦不可救药矣。   无奈之下,蒋介石于7月5日举行茶会,约集各院院长及各部高级干部与欧美友好人士共60人,一来为夫人饯行,二来为自己辟谣。蒋介石坚决否认和一位护士有非法关系并且生了一个儿子,宣称自己是基督徒,绝对服从它的戒律,他对自己有很高的道德标准,他和妻子的感情绝对纯洁,他们的关系没有任何污点。宋美龄紧接着表态,她义正辞严地表示,信任蒋介石的人格。居正、戴季陶等各院长也先后发言,都称赞蒋介石为人“厚重谨严,久为众所敬服也”。
  名人闹出些绯闻,媒体、舆论热衷于炒作,这些都不稀罕,但领袖人物为辟谣而专门“约集高级文武主管”开会,这恐怕是历史少见的,难怪蒋介石都把这当成自己“革命过程中之一重要史迹也”。
  9日,蒋介石送夫人至机场,飞往巴西养病,但谣言并未止息,8月19日,蒋介石批阅情报,得知“美国朝野对我个人生活谣诼之猜测,迄犹未已,而尤以我夫妇家庭间之事为尤甚”。1945年1月,对宋美龄的谣言又起。蒋介石恼怒不已,在日记中批评造谣者“挑拨我夫妻感情,使之家庭不和,然后再毁灭我之人格”,“以达其政治叛国之阴谋,而其惟一毒辣之手段与造谣之伎俩,总以男女恋爱为其骇人听闻之因由”。的确,公众人物的私生活最为人所津津乐道,也最易成为被人攻击的把柄,身为名人,免不了有绯闻传出,而作为政治人物,私生活的绯闻则往往被放大。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有关蒋宋两人出轨、捉奸的绯闻,始终在流传。
  (四)相濡以沫
  绯闻插曲过去后,蒋宋夫妻的婚姻依然稳若磐石。无论发生什么国内外大事,无论蒋介石的境遇如何糟糕,宋美龄都坚定地站在丈夫身边,给他以信任和支持。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军事上却连吃败仗;政治上坚持一党专政一人独裁,遭到全国各界反对; 经济领域滥发纸币,垄断暴利,投机盛行,造成物价飞涨,货币贬值,民生凋敝,民众怨声载道。危机之下,各方矛头均指向蒋介石。
  蒋介石在日记中形容他当时的处境:“中外对我之侮辱,投机分子、反动军阀对我之挟制,各界各阶层对我之讥刺毁谤,所部将领如刘树勋,无耻无识,卷款潜逃,无志无勇之亲信,被俘缴械。今日环境之恶劣,可谓从来所未有,其动摇险状,似有随时灭亡之可能。”蒋介石深感“困苦忧患”,惟一能让他感到一点安慰的,“即为余妻对余之信仰与笃爱”。
  国共内战后期,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众叛亲离,曾经追随蒋的亲信接二连三地辞职不干,弃他而去,就连大姐夫孔祥熙和大舅哥宋子文也远走美国定居,只有宋美龄对蒋介石不离不弃,明知美国都想抛弃蒋介石不管了,仍“坚欲飞美一行,与马歇尔国务卿作最后之交涉”。
  蒋介石深知美国政府的对华态度,认为宋美龄去美国求告“决无希望”,极力劝阻夫人不必前去“自取侮辱”。但宋美龄毅然表示:“个人荣辱之事小,国家存亡之事大。无论成败如何,不能不尽我人事也。”
  然而这一次,宋美龄没能像1942年那次访美一样,在外交上发挥第一夫人对丈夫的内助之功,获得美国的同情和援助。国民党政权终于分崩离析,蒋介石被迫于1949年12月撤离大陆,黯然飞往台湾。
  到台湾后,蒋宋夫妇曾短暂借住于台北阳明山上的草山行馆,后来在山下兴建了士林官邸,在山上修建了阳明书屋,这三处居所,便成为蒋宋两人晚年在台北的主要生活场所。
  (据《世纪》杨雨青/文)
其他文献
在佛山警方今年涉毒专项打击行动查处的吸毒者中,90后渐成吸毒女性的主体  深圳一名嫩模深陷毒品犯罪,终因“以贩养吸”被捕。女性与毒品犯罪之间,往往纠缠一个“情”字。在佛山,一个为摆脱失恋痛苦主动寻找毒品,一个因参加男友的朋友聚会在醉酒后“被动”成瘾,两个90后女孩所遭遇的毒祸似乎都与“情”脱不了关系。她们仿佛是自觉自愿地放弃了自己的意志和决断,把命运都交给了供养她们吸毒的人。在佛山警方今年“3+2
期刊
采访人物:格里,男,50岁,事业单位职工  两年前夜总会里留下隐患  我妻子芜霞比我小2岁。我们的父辈之间就有交情,两家算是世交吧。我们两家知根知底的,我和她年龄又相仿,所以成人后没有啥悬念地成了夫妻。  两年前的一天,一个私人老板因为找我帮忙协调成功了一件事,为了感谢,在宴请之后请我们一行人去了一家夜总会……  我这个人半辈子本分,很少去那种地方。那晚在夜总会,借着酒精的作用,我玩得很放松。后来
期刊
1949年,张澜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邀请,从上海到北京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到京后,朱德和罗瑞卿马上相约去看望老师张澜。见到老师,两人向老师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分别二三十年的师生一见面,极亲热,他俩像孩子一样,每人拉着老师的一只手,用南充话亲切地拉起家常。当时张澜很高兴,童心大发,骄傲地对他们说:“你们两个就是我的杰作嘛!”说完三人相视哈哈大笑。然后,他们两人分别站在张澜两边照了第一张师生合影。  张
期刊
人是文化的动物。人比任何动物都需要学习。人生初始,从含混的发音到清晰的言语,从跌跌撞撞到健步如飞,人的整个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累积成为人的晋身阶梯,有多少知识就能获得多大发展空间。学习是一个人独立世间并获取人生利益的保证。这显然是学习的“功利目的”。  然而,一些人还始终保持着功利之外的学习兴趣。  一位在科研上颇有成就的朋友酷爱书法,条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墙上挂满书法习作。
期刊
积贫积弱、偏安、武备不振……只要一提起宋代,人们脑子里首先蹦出来的就是这些词。  然而,在“天下第一宋粉”吴钩的新书《宋:现代的拂晓时辰》里,却向读者们勾勒出一幅不一样的“清明上河图”——  北宋开封的白领不在家中做饭,而喜欢“叫外卖”;南宋杭州,出现了“猫粮专卖店”……  在他眼中,大宋是一个非常“Morden”(现代)的时代。  夜生活  如果一千年前就有卫星地图,人们将会发现,入夜之后,全世
期刊
“干了大半年的地基工程,开发商一直没结清工程款。”为了帮28名农民工讨回20余万元工资,礼泉县60岁的包工头赵树全,白天跑相关部门,晚上露宿山阳街头,这样的日子已持续十多天了。
期刊
女儿三岁之前都是婆婆带着的,老人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许多不合理要求都无条件地满足。在这种溺爱中女儿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不讲理了。在教育女儿的事情上面,我感到头疼不已。  有一天,我翻看了一份报纸,说的是现代社会出现了“拼客”族,他们“拼车”、“拼房”、“拼吃”,经济实惠,低碳环保。我从中受到启发,不如大胆地去“拼养”孩子吧!  我这个想法,得到了老公的全力支持。于是我们在所在的小区里找跟我女儿差不
期刊
晚饭之后照例和夫人出去散步。我住江之北侧,这是一个幽静的所在。我每天傍晚都要顺着江边的那条绿化带走。眼下的世界已入秋境,此时节,北方的城市已经很冷了,傍晚也仅有10摄氏度的样子,须穿绒衣方能御秋寒。当我往回走的时候,遇到一只非常小的小猫,在空廖的人行道上喵喵地叫。我和夫人便停了下来。小猫瞪着一对纯净的眼睛看着我们。在这几乎无人的秋夜,这是谁家的猫呢?我便蹲了下来,对它说,过来吧。它向前走了几步,停
期刊
剩女净是好女,剩男则未必。这是剩女比剩男更受关注的原因。实行计划生育这么些年,好些人顽强地在一胎化的政策高压之下追求生男孩,结果导致中国内地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无论怎么讲,剩男的人数都要比剩女多,而且还多不少。在农村和贫困地区,一女难求的现象相当普遍。男子结婚,所需支付的彩礼,也芝麻开花节节高。在农村一个剩男要想结婚,没有几十万,连想都别想,而这几十万,还仅仅是门槛费。  但是,这个世界上,人是按话
期刊
一  跟谁好,就难免会被这种好所绑架。  绑架的意思是,你会在对方那里失去原则。所有该说的话,该较的真,都会止于心底的一句嘀咕:“关系这么好,还是算了吧。”  于是,事理会败于不好意思,规矩会坏于不好意思,公正会溃于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是一个巨大的坑,从此越陷越深。因为两个人要好下去,就必须如此不好意思到底。  人世间,多少好,最后成了彼此的负累。多少人好到最后,最想说这样一句话:如果未曾好过多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