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uwanlebuxing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12页例1。
  教材分析:“烙饼问题”是数学广角中“优化问题”的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怎样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烙饼,但缺乏烙饼的实际经验,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演绎、例举、观察、合作讨论、优化等方法,由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怎样烙饼才最合理”的实践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优化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设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数学问题,例如:煮熟一个鸡蛋要用8分钟,煮熟2个鸡蛋要用多长时间?
  预设生成1:一个一个地煮,一个8分钟,2个要16分钟时间。
  预设生成2:把2个鸡蛋一起放进锅里煮,要用8分钟时间。
  2.再次设问:为什么会想到一起煮呢?
  3.教师小结:当2个鸡蛋一起放进锅里面煮时,既可以节约时间,又能节约能源。煮2个这样,那煮10个、8个怎样煮呢?(一起煮)看来,煮鸡蛋是要讲究方法的!生活中这类问题还有很多,大家可能吃过各种各样的饼,看,吃过这样的饼吗?(课件出示)
  有的学生说吃过,有的说没有吃过。
  师:这些饼叫烙饼,知道是怎么做的吗?
  拿出教具一边演示烙饼的过程,一边讲解:先把一面烙几分钟,再把另一面烙几分钟,熟了。
  师:想试试吗?用你的手当饼,书桌当锅烙一个试试。
  学生动手操作烙饼。
  师:看似很简单吧,其实不然,烙饼中也有学问哦,今天咱们就来探讨烙饼问题中的学问,看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板书课题:合理利用时间)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的伊始,教师从生活中“煮鸡蛋”的简单事例出发,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回顾平时怎样合理安排操作能节省时间,为新知教学渗透优化思想做好准备。
  二、自主探索,探究烙法
  1.解读信息,理解烙饼规则。课件呈现主题图,从主题图上你发现那些数学信息: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3分钟。
  2.观察法,探究2张饼的最优烙法。(1)明确烙1张饼的时间,学生回答,老师课件出示。(板书:1张? 6分钟)。
  (2)研究2张饼的最优烙法。设问:如果要烙2张饼呢?需要几分钟?你是怎样想的?①同桌互说:你是怎样烙的?所用时间是多少?(用双手在书桌上试试)②指名学生汇报,预设出现两种情况:a.烙一张饼需要6分钟,烙两张饼需要12分钟。b.可两张饼一起烙,先烙正面需要3分钟,再烙反面,又需要3分钟,共6分钟。学生汇报时,师结合教具直观演示,让学生具体明白两种烙法的操作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完整口述。③比较优化两种方案。设疑:你认为哪种方案好?为什么?让学生从两种方案中比较得出:第二种方案好,原因是节省时间,只需要6分钟就可烙好两张饼,从而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④设疑:一张饼和两张饼的张数不同但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为什么?师:这就是烙两张饼的最佳方法。板书:2张(同时烙)? 6分钟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首先让他们探究2张饼的最优烙法,降低思维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同时在解决2张饼的问题上让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为探究3张饼的最优烙法做好铺垫。
  3.动手操作,探究3张饼的最优烙法。(1)设问: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怎样烙才能让大家尽快吃上饼?小组合作完成以下要求:①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②想一想,3张饼可以怎样烙?(2)展示烙法,寻求最优方案。预设学生生成:第一种18分钟,第二种12分钟,第三种9分钟。学生汇报后,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用9分钟烙完3张饼的过程。(3)交流烙饼的经验和技巧。①烙2张饼最少2次烙完,需要6分钟。②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是3次烙完,需要9分钟。③每次烙饼,锅里总有两张饼速度最快。
  设计意图:“如何尽快烙好3张饼”是本课的难点,在探究3张饼的最优烙法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直观演示,结合课件演示两种烙法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充分利用锅内的空间,使得每次锅里同时烙两张饼,这样最节省时间。学生在直观中思考、在操作中发现,从而感悟到简单的运筹思想。安排学生“想、摆、说、比、议”等过程,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通过小组互助学习能够互补知识结构,有利于“学困生”的进步;通过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4.总结方法,探究规律。(1)思考4、6、8张饼的最优烙法。①师:不摆学具,想一想: 如果要烙4张饼,怎样烙才能最节省时间?②追问:2张2张的烙有什么好处呢?生:每次在锅里烙2张饼,这样最节省时间。③小结:烙4张饼的时候,可以分成两组,2张2张的烙④师:那6张、8张呢?(课件出示,并总结双数饼方法)。(2)讨论5、7、9张饼的最优烙法(课件出示)。①师:3张饼3次烙好。想一想烙5张饼怎样烙最节省时间?②预设学生生成:a.先烙2张,再烙2张,最后烙1张。b.先烙2张,然后3张按3张的最佳方法烙。③引导学生算出两种方法的时间来比较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最节省时间?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师小结:把后面的2张饼和1张饼合成一组按照3张饼的最佳方法来烙,最节省时间。④5张饼分成2张和3张,那7张、9张怎么分?(课件出示,并总结单数饼方法)
  (3)思考:烙饼张数与所用最短时间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教师创设开放的学习情境,从探究烙双数饼和单数饼最省时的方法入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烙多张饼的最佳方法和所用的最短时间。学生由操作到摆脱学具;由动手操作到抽象思维,层层深入,探究出烙饼张数与所用最短时间之间的关系,领悟“运筹思想”的真谛。
  三、巩固新知,学以致用
  1.填空。(1)烙26张饼,最优烙法( )次烙完。(2)如果每面要4分钟,烙20个饼最快要( )分钟。
  2.完成课本第114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烙饼的最优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能很快地说出烙法,并计算时间。这样既能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从中大家感悟到什么?
  设计意图:“烙饼问题”是一种数学思考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其他文献
一、基于语感的思考  语感,属于语言心理学范畴,它是人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活动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正确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语感培育是一切母语学习的基本途径。夏丐尊先生在20世纪初提出“语感”这个概念后,老一辈语文教育专家,如叶圣陶、吕叔湘等不断阐明“语感”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语感,它是一种语文修养,是行为人对一种话语的敏锐感受力,是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而迅速的语言感悟能力。语感具
期刊
在班级里,教师总会遇到一些令人头疼的的学生,他们惹是生非、我行我素,而且常常制造一些“意外”,如在课堂上故意捣乱或搞恶作剧;明知有错就是不认错,还跟教师顶牛、犟嘴;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经常与同学产生矛盾、冲突;故意损坏班级里的公共财物等。教师就如同一个消防队员,整天忙于“救火”。结果是,虽然在他们的身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收效甚微,这让教师束手无策,苦恼不已。  我们的教育往往追求循规蹈矩
期刊
数学教材中“主题图”的引入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富有儿童情趣和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这不仅给枯燥、单调的数学教学赋予了生机,更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体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的基本理念。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发挥想
期刊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文以孩子的视角,借助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揭露了战争带给世界的沉重灾难,它是对战争的无情控诉,对和平的深情呼唤。为让学生了解战争带给人们的伤痛,感受作者对战争的痛恨及对和平的祈盼,可引导学生走进情境,想象描述,充当角色,加强感受,促进表达,在语言情感的体悟和表达中提升他们的言语能力。  一、想象描述,享受春天美好  可这样导人:“同学们,春天繁花似锦,生
期刊
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学要转变原来单纯的接受式学习,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新理念、新教法在实践运用时还有偏差。请看案例:  片段一  师出示问题: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3小时后两车相遇。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生读题,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师指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实验稿课标的“统计观念”更名为“数据分析观念”,是新课标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体验随机性、获取数学信息、数据的应用价值。如果说前两者偏于统计过程和统计方法本身,后两者则更为注重运用数据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呢?  一、溯根源,感知数据收集的过程性  “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逐渐建立
期刊
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师生成长互动的园地,它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也充满了众多的不确定因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引导者,设计教学时不仅要关注数学本质,更要思考课堂生成资源的运用,让我们的课堂始终贴着儿童的思维前行。怎样才能有效地运用课堂生成资源呢?下面结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中的教学片段,谈谈如何有效运用课堂生成资源。  【教学片段】:  新课结束进入巩固练习时,教师出示墙面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所谓体验,亦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对阅读而言,体验须在阅读者以足够时间直面文本、以浓郁兴致专注于文本的基础上方能生成。在“知识化”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的主体体验“注入”他们的阅读过程,让他们眼中的语言文字受到体验之雨露的“滋润”,进而在他们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一、诱发阅
期刊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单纯追求知识本位的教学,如今提倡“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体现了教育教学“育人为本”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应着力改善学习方式,构建有利于“创生”的具有自我生长性的数学课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悟  “圆的认识”备课时应考虑两点:一是学生对圆的知识认知起点在哪里?已经知道了多少?二是哪些内容需要探究?哪些
期刊
《赵州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突出了赵州桥设计的意义以及创造与修建的智慧,并从建筑艺术这个角度,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赵州桥》这篇课文简洁明了,用不同数据介绍了赵州桥的特点,是学生自读、自悟、自得的一篇好课文。在禄丰县城有一座星宿桥,星宿桥横跨于禄丰县西门外的禄衣河(又称星宿江)上,俗称“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