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自然和野生动物影片的12种特殊器材和方法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guangxi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喜欢挑战的DV爱好者来说,拍摄自然和野生动物类影片绝对是你施展才华的一个绝好空间。因为,和拍摄人文类影片相比,自然和野生动物影片通常需要使用到更多的特殊器材和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你可以制造出一些让人不可思议的精彩影像,
  中国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和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自然世界是被拍摄和记录得最少的,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很多正面临濒危。所以,拍摄它们不光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极其有趣的工作,而且还非常有价值。
  拍摄自然题材影片,为DV爱好者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空间的大门,因为这当中的精彩题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拍摄的某一个物种,很可能以前从未被详细记录过;你拍到的某一个画面,很可能是连动物学家都不知道的动物行为……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DV爱好者、自然爱好者和制片机构能把镜头转向中国独特的自然和野生动物。
  要拍摄一部质量不错的自然或野生动物影片,绝不是简单的使用长镜头在远处苦苦守候,而是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从不同的角度用影像展现自然的变化,动物的行为,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物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影像语言多样化,才能拍摄出一部丰满的自然影片。下面我就分别简单介绍一下在自然和野生动物影片中可以用到的一些特殊器材和方法。
  
  
  长焦镜头
  
  很多国外野生动物摄影师都号称自己是长镜头摄影师(long lens cameraman),因为这是拍摄野生动物的基本功,长焦或超长焦镜头在自然和野生动物影片中被经常的使用,因为多数的野生动物都会和摄影师保持相当的距离,长焦镜头给观众的视觉感受就像用望远镜在观察动物,长焦镜头特有的短景深和背景虚化效果也成为自然和野生动物影片中最常见的视觉美感效果。
  熟练的职业野生动物摄影师在使用长焦距镜头时可以准确、快速的跟踪被摄体,同时还手动保持焦点清晰。
  目前,长焦镜头在器材方面解决的方案有下面两种
  
  A 30-40倍大变焦比镜头
  随着光学技术的进步,长焦距变焦镜头已经具有相当好的光学质量,已经在很多地方替代了长焦距定焦镜头,成为大制作公司拍摄野生动物的主力。它们的变焦范围常常在15—600mm之间。有了它,可以做从动物特写到环境的完整变焦拍摄,非常神奇和震撼!而且体积不是很大(长50cm左右),重量在5kg左右,便于携带到野外。目前,Canon、Fujinon、安琴,都生产这种规格的镜头。但价格非常昂贵,在50-80万RMB左右。
  
  B 使用35mm照相机长焦镜头转接
  使用35mm照相机镜头来作为摄像机长焦镜头的替代方案是一个便宜的解决办法,许多摄影师用这样的设备一样拍出了一流的影像。
  
  微距拍摄
  
  微距画面在自然和野生动物影片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有时甚至占有主要地位,它也是自然和野生动物影片摄影师的基本功之一。微距拍摄是肉眼无法达到的观察角度,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对揭示微观自然世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器材方面目前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
  
  A 一般微距拍摄
  一般微距镜头可以把一只蜘蛛拍得充满画面,是常用的镜头,微距拍摄时一般都要使用很强的外加灯光照明,不然景深会很浅,有时甚至根本无法拍摄,很多微距画面都是在室内搭景拍摄的,然后再剪辑到影片中。
  Canon XL系列和JVC GY-HD101/201系列摄像机可以通过转接环连接35mm照相机微距镜头获得很好的微距拍摄效果。
  
  B 超级景深微距
  超级景深镜头很昂贵,但是画面的效果非常好,特别适合表现前景一个动物在移动,背景是生物的典型生活环境,或有其它物体在靠近主体,配合滑轨来使用效果更好。
  
  逐格拍摄
  
  逐格画面在自然和野生动物影片中被广泛的使用,几乎是必备的画面,用来反映时间的流逝;太阳的升降,植物的生长,昆虫羽化;季节的变化;不同光线下美丽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等。目前的趋势是使用数码相机来拍摄逐格影像。逐格的种类有两种 逐格拍摄(time-lapse)和间隔拍摄(lapse—time)。
  
  A 逐格拍摄(time—lapse)
  方法1:用摄像机拍摄
  使用附加的时间控制器来控制电影机拍摄逐格。目前,很多DV摄像机都有内置的逐格拍摄功能(比如 Canon XL2),你只要把摄像机支好,设定好逐格拍摄功能就可以拍摄,但是白平衡、曝光间隔时间、曝光量、供电等问题都是需要格外注意的。
  方法2:使用数码相机拍摄逐格
  现在的很多数码相机都有了间隔拍摄的功能,只要设定好间隔拍摄时间,连续拍摄几百或几千幅照片,然后把这些照片在后期通过软件合成连接起来,就成为连续的逐格画面。数码相机拍摄的画面完全可以达到HD的质量。
  
  B 间隔拍摄(lapse—time)
  在一个固定地点,用摄像机在不同季节拍摄,然后在后期叠加起来,反映季节的变化(春-夏-秋-冬),这种拍摄就是间隔拍摄。这种拍摄的关键就是要几次拍摄地点完全一样,所以要在拍摄点做好标记。
  
  高速摄影
  
  高速拍摄,慢速播放的影像有无法抵抗的魅力,这也是野生动物影片中最大的看点之一。高速摄影可以让你看清飞行中的动物如何扇动翅膀;可以让你看清鱼儿怎么跃出水面,毒蛇怎么喷出毒液,蜥蜴怎么弹出舌头,蝙蝠怎么抓到鱼,一滴水怎么落到地面……目前高速拍摄的成本很高,一般都用在刀刃上。目前的主要方式是:
  
  A 高速电影机(150—500 fps)
  Arri16 SR2 HS型电影机可以达到150格的拍摄速度,这种速度在一般的高速拍摄中已经够用(比如:企鹅跃出水面、猛禽的飞行等),所以使用很广泛。目前一般的HD摄像机最多只能达到60fps的速度,还不足以凝固比较快速的动物动作,所以高速型电影机不得不被使用。
  
  B 高速电子摄像机(500-2000-10000 fps)
  要凝固更快的运动,获得更惊人的影像,就要使用更快的拍摄速度。超过500fps就是很高速的拍摄了。2000fps以上才可以拍到毒蛇咬人或变色龙吐出舌头的画面,10000fps以上才可以拍到子弹的运动。目前的技术,已经可以用电子高速摄像机拍到4000fps的高清画面(1280×1280像素)。但大量的影像使一次拍摄的时间短到只有2—6秒。
  高速拍摄一般都是在室内搭景拍摄的。
  
  夜视拍摄
  
  很多有趣的动物都在夜间活动,揭示它们在夜间的神秘行为,无论观众还是科学家都非常感兴趣,一般来说,这也是影片的亮点,这些拍摄一般成本都很高,因为设备的租用成本高。这些拍摄常常可以发现 些甚至连科学家都不知道的东西。(比如 在非洲摄影师拍到 狮子和鳄鱼在夜间争食死河马;一个家族的大象到山洞里吃盐……)
  夜视拍摄有下面几种方法
  
  A 光线增强器
  就是使用光线增强器加在镜头和摄像机中间。在0 lux的照度下还可以拍摄,但只能获得不是很清晰的黑白影像,在有一点光线时效果会更好(比如:星光或月光)。价格很贵,但体积小,适合在野外使用。
  
  B 专用夜视摄像机
  CCD本来就对红外光线比较敏感,利用CCD的这种性能制造的夜视摄像机现在已经可以达到HD质量,而且还可以拍摄彩色画面,但价格很贵。
  
  水下拍摄
  
  画面延伸到水下的意义不言而喻,这是一项自然和野生动物影片拍摄的基本能力,但很多水下的生物却不一定是在水下拍摄的,摄影师们常常使用鱼缸。拍摄深水和浅水,器材完全不同。
  
  A 浅水拍摄
  方法1:使用EWA浅水放水袋拍摄
  方法2:自制的摄像机防水箱
  方法3:使用吊杆和水下摄像头
  把体积较小的摄像头(通常还有照明灯) 起放在水下,摄像头可以通过一根长竿子来控制运动,信号通过电缆传输到水上来录制,可以很灵活的拍摄水下物体,成本低。
  
  B 深水拍摄器材
  深水防水罩都由金属制造,很贵。深水没有光线,拍摄必须使用大量的外加灯光照明。
  
  C 拍摄鱼缸里的动物或摄影师在鱼缸里向外拍摄
  许多精彩的场面不得不在室内的鱼缸里拍摄,这种情况一般要使用比较强的灯光照明。还要用黑布把房间变暗,很多时候还要在摄像机前面加上黑色的遮光板。以不让摄像机和摄影师被鱼缸表面反光。有时候,摄影师直接坐在一个大鱼缸里,把鱼缸沉在水里向外拍摄。
  
  航拍
  
  高水平的自然历史影片里总有一些航拍的画面,有的甚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航拍的画面最适合展示壮丽宏伟的自然景观,野生动物生活的环境,当然还有飞行中的动物。
  
  A 高空航拍
  使用中大型飞机拍摄一般轻型飞机无法飞越的地方,比如:8000米的高山。摄像机一般装在稳定陀螺云台上,机舱内可以控制取景和摄像机的转动。
  
  B 使用轻型飞机的中低空航拍
  特点是飞行速度慢(30-80km/小时),可以贴着地面飞行,问题是稳定性稍差。
  
  C 气球航拍
  拍摄条件尤其受风的影响,适合在早晚使用。
  
  D:遥控模型飞机航拍
  局限性在于只能携带小型摄像机,画面稳定性较差,但能飞到一些很难到达的地方。
  
  在树上或悬崖上拍摄
  
  
  大树上蜂窝 悬崖上的鸟巢、岩洞顶的蝙蝠,深谷下的老鼠……这些在高处(或低处)的东西隐秘诱人。观众很想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所以动物摄影师们要去这些常人无法到达的地方拍摄,而且要稳妥安全,还要便于操作摄像机。
  所以,攀高动物摄影师要有到达这些地方的能力,还要在这些地方架设摄像机拍摄,常用的方法是:架设一个高空平台。摄影师可以在平台上安全、舒服、长时间的工作。
  
  架设钢索滑道拍摄
  
  架设一条钢索滑道来拍摄一些用平常方法很难拍摄的大幅度移用画面在电影摄影里已经是屡见不鲜的方法了,在拍摄自然影片时,有时为了表现一些很壮观的自然景观(比如:热带雨林从树底到树冠、漂亮山谷里的瀑布等)摄影师们常常使用这种方法。
  
  隐蔽拍摄
  
  隐蔽拍摄无疑是一项常用的基本技巧,动物没发现摄影师时会展现出更自然的行为。最常用的方法是隐蔽帐篷,常用的迷彩伪装帐篷,还有为适应不同环境而采用的不同颜色的隐蔽帐篷,比如白色的雪地伪装帐篷。伪装帐篷内部。要弄得尽量舒服些,以适合长期蹲守(有时会长达1-2个月)。
其他文献
“DV/DC融合”之前传    只用一台影像拍摄设备就能完成动态视频和静止照片两种影像的拍摄,一直是很多数码影像消费者尤其是家庭消费者的梦想。几年来,Sony,松下,佳能 JVC、三星 三洋等消费级摄像机厂商都推出了带有静止数码照片拍摄功能的数码摄像机,但是大部分机型拍摄照片的像素都不高,远远没有达到主流DC 500万、600万像素的指标,并且用DV拍照获得的照片质量和同样是200万,300万
期刊
“环保”这个词在今天的人们心中已不再陌生,20世纪,人们已经开始为自己和后代的生存担忧,同时也为生态的恶化付出了相应的代价。“环保”概念的普及离不开影像的功绩,显示肮脏慑人环境的照片,数不清的展现环境恶化现状的电视节目、还有透视人类命运的灾难电影,无不表示出:如果人类再不采取行动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那么人类必将走向灭亡,如今,动画片也加入了环保影像的行列,从另外一个视角透视环保的意义而且动画的
期刊
很多人想到“记者”这个职业,第一印象可能并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行头”。比如,一战时期战地记者手中的老式相机,抗日战争中到延安采访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16毫米手摇摄影机,到上个世界80年代,这些行头又被采访磁带录音机和肩扛摄像机替代。可是,“记者”在哪里呢?难道记者就是这些“稀奇古怪”的设备的操作技师?  这就难怪一些录音录像设备轻型化之后,比如sony在推出轻便的肩扛DVCAM摄像机后,就以
期刊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网络化应用  胡红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电视节目制作的模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广播影视正面临着自诞生以来最为深刻的一场变革,非线性编辑系统是这场变革的产物。已从单机运行发展到大规模的联网。不仅能处理标清电视信号,而且能处理高清电视节目。越来越受到从业人员的欢迎。    关键词:非线性编辑网络化发展方向  数字艺术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也是一
期刊
刘川平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影视理论班。中国广播电视制片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电视台2007春节特别节目《客家情》总导演。中国第一部民俗情景电视片《客家情》总导演,中国第一部HDV高清晰数字电影《天怨》编剧,摄影,剪辑、导演,中国第一个独立制作人网络流媒体频道开创人。  主要获奖作品:纪录片《环铁边》获得2006日本东京第28届TVF国际影像节优秀作品奖,大型民俗纪录片
期刊
小型摄制组的团队工作与动力学  刘忠波    团队是一种迷药?团队的形成    正如,尼古拉斯·雷所说,“没有人能够自己制作一部电影,疯子也不行。”电影是一种群体性的工作,不能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完成,摄制组的团队工作是电影拍摄的基本形式。一个导演要学会拍摄电影,必须首先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完成电影,摄制组的团队工作经历是其必修课。学习者应当懂得个人成长与获得经验的重要途径就是进入到摄制组中去,去观察和模
期刊
何谓“写入基因的智慧”?    请看两个对比镜头:  镜头一:冬天的西湖。每天,鸳鸯群在夜幕即将降临的那一刻,从湖面上集体起飞,它们只用了不到1分钟就飞到了湖边的山林,表演了一场集体鹞子翻身绝技后,降落到树林里过夜。第二天凌晨,鸳鸯们又会成群地飞回西湖。  镜头二:在西湖西线,同样的傍晚,一只母鸳鸯带着6只毛茸茸的小鸳鸯离开觅食的溪流,艰难地爬过大块鹅卵石上岸,悄悄地沿着草坪向前,等到小石板路上的
期刊
近年来,马俪文的《我们俩》、宁浩的《绿草地》、李虹的《伴你高飞》、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分别在或大或小的国际电影节上拿奖;贾樟柯凭借《世界》在法国、西班牙、乌拉圭等地风光无限,《三峡好人》又刚刚荣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小江的《电影往事》、张扬的《向日葵》、王小帅的《青红》等陆续从海外载誉而归。尽管如此,以拍艺术电影见长的“新生代”导演们在自家屋檐下却遭遇着普遍的票房失意:《世界》在周游列
期刊
2006年10月26日18点,由DVCC主办的大型作品赏析交流活动《感受影像力量——用影像关爱动物》在中国传媒大学小礼堂举办。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观摩影像的方式,引起观众的共鸣与思考,探讨和关注的不仅仅是影像技术和文化本身,更重要用影像感知和帮助我们身边需要关爱的动物,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和谐和美好。  著名生态摄影师,浙江野鸟会摄像组组长祝辰洲以及知名摄影师,独立纪录片制片人关心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讲嘉宾,
期刊
2006年10月26日,在中国传媒大学西配楼的放映教室里,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观看着一部来自本土的“动物世界”。这部影片就是著名生态摄影师祝辰洲历时9年时间精心拍摄的《天堂飞羽》系列之《西湖上空的鸳鸯》。在这次观片会中,大家不但领略到西湖野生鸳鸯给我们带来的意想不到的美丽,还深刻地感受到了一个关注环保、关注生态的影像工作者的人生态度。透过DV这只眼睛,自然距离我们真的只有1厘米远。    《DV@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