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近圣尔臧氏“圭璧光”套墨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zhichao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制墨名家汪近圣兄弟行辈三人,顺治、康熙年间分处歙县曹、毕、吴三姓墨肆佣工,近圣为曹姓(素功)调药师傅。曹墨以烟远、胶陈、杵到、药匀著称于世。约康熙末,近圣自立门户,肆名“鉴古斋”。汪墨集曹、毕、吴三家之长,声名崛起,至有“今之近圣,昔之廷”之誉。乾隆六年(1741年),诏选近圣次子惟高进京御书处教习造墨,凡三年,所造墨皆“称旨”,墨方详载《内务府造墨则例》,由是汪近圣“鉴古斋”名震天下。子尔臧、惟高二人,从小助父业墨。惟高尝言其兄尔臧“于诵读余暇,广搜古式及制法之所以得与失而切究之”。汪近圣墨钤“尔臧氏”印,及题“御书处教习造墨监生臣汪惟高”钦者,当是乃父退休前后兄弟二人所造之墨,同属“鉴古斋”第一代制品(资料来源:《汪氏墨林》明晟“汪近圣墨序”、赵青藜“汪氏墨林序”,清《内务府造墨则例》,周绍良《清墨谈丛》)。
  香港七元墨收得汪近圣尔臧氏制“圭璧光”墨一套,共八锭,长条形。锭长7.8厘米,宽2厘米,厚0.9厘米,重22~25克。各锭面以不同字体书“圭璧光”三字墨名,及署制者名号、印章,背之绘画及题铭则各不相同;侧题“大清乾隆年造”六字;顶题“贡品”二字,皆楷书阳识(见第四锭特写)。布盒装,盒已敝。质似乌玉,边如利刃,叩之砰砰然,虽年久老旧,略见灰黯,仍通体黑润而有光,麝气袭人。
  圭、璧系古代贵重玉器,墨名“圭璧光”,是形容此墨如圭璧一样名贵、美好,光彩四照。“圭璧光”墨为汪近圣名牌产品,《鉴古斋墨录》有载,每银十一两,殊不廉宜。此牌子的产品,最初是汪近圣任职曹素功墨肆时所造,七元墨藏墨一锭,其上即具“徽城汪近圣监制”(面)、与“曹素功制”(侧)名可证。
  “贡品”,清例,每年三大节元旦、万寿(皇帝生日)和端阳,地方官府需以当地土特产进贡朝廷,安徽产墨甲天下,徽墨成为当地上贡之一。被指定为贡品的墨品,均系著名墨肆所制,因属常年例贡,墨肆必须随时生产,以备官府采办。部分贡品亦供市售,以满足市场需求和为墨肆做宣传。经市场销售的贡品称“市品”。因商誉所系,市品质量一般不敢稍异,然装潢却不讲求奢华,如采用彩绘木盒、锦盒、特制漆盒诸类,汪近圣这套贡品墨,用的是布盒装,包装殊为简朴,当即属之。
  以下系各锭面、背图文简说(横行从右至左):
  首锭,面楷书“圭璧光”三字,阴识填金,题“汪近圣法制”五字,行草阳识。背横题隶书“镇圭”二字,阴识填金,下绘海中一柱石,耸峙直逼云天,浅浮雕,柱石涂金。镇圭,古代朝聘时天子所用信物。背所绘巨石擎天,象征王者权势威力,足以安天下。
  次锭,面行草“圭璧光”三字,阴识填金,钤篆文“鉴古斋”圆章,及“尔臧氏”方章,白文填红。背隶书“有飶其香邦家之光”八字,阴识填金,阳识,蝇头小楷。“有飶其香,邦家之光”,飶,祭祀的酒食,语出《诗·大雅·周颂·载芟》篇,是篇描写王侯家众子弟率万千佣工,于田间勤力稼穑,得到大丰收,于是准备了芳香酒食,祭祀先祖先妣,是邦国的荣耀。钤“尔臧氏”印,表明此套墨为汪尔臧所制。其时当是乾隆初,汪近圣可能已年老退休,墨肆由长子尔臧主理,这套墨仍可归入“鉴古斋”第一代产品。“氏”有表嫡系意,若墨肆已易手非嫡系经营者,则称“记”,此为清代墨业界习惯。尔臧自幼助父业墨,能深究墨法,及长自然制作精良,这套墨应是其代表作之一。
  第三锭,面籀书“圭璧光”墨名,阴识填金,题“徽城汪近圣监制”七字,楷书阳识,背隶书“桓圭”二字,阴识填金,其下绘一宽袍大袖执圭端立人物,浅浮雕,饰金。桓圭,古诸侯即位,天子赐以命圭,长9寸者为桓圭,公所执。桓,取“桓楹以架屋”之意,墨背所绘即执桓圭的人物。
  第四锭,“圭璧光”墨名下钤“近圣”篆印,填红;背篆书“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八字,阳识。“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出《诗·国风·卫·淇奥》篇,本为赞赏秉质良善、德行斐然的君子,此处用以形容“圭璧光”墨,言其精好美善而有光泽,同时亦为墨名之所出。(第四锭特写即此锭)
  第五锭,面草书“圭璧光”墨名,下小字“汪近圣按易水法制”,楷书阳识。背双钩画兰一本,花叶挺秀,填红填绿。易水,在今河北省,宋以前为墨重要产地,民多业墨,奚姓人家所造尤其精好,南唐时获赐国姓李,李超父子即是。其料用松烟,胶用鹿角,杵以万计,墨成质量特优,其法被称为“易水法”,后世名墨家造好墨多采此法。
  第六锭,面“圭璧光”墨名下题“徽城汪近圣按易水法制”十字,楷书阳识。背饰切花二枝,涂金、红、绿诸色,状甚鲜活。汪近圣为歙县人,歙县乃徽州府城所在地,故汪氏籍贯有时亦写作“徽城”。
  第七锭,面双龙拱“圭璧光”墨名,涂金。背刻铭文:“玉阙分圭,文坛拱璧。动静双清,诗书世泽。伊今之人,相古之质,一年一寸啜香汁。”落款赵青藜,皆楷书阳识;钤“然乙”篆印,填红。赵青藜,字然乙,乾隆进士,官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玉阙分圭,文坛拱璧”二句,都是形容“圭璧光”墨之美好、珍贵。“一年一寸啜香汁”,极言墨极坚韧耐用,书者年用一寸已足够。相传南唐后主常侍徐铉得李廷墨一锭,长不过尺,细如箸,兄弟二人(弟徐锴,累官内史舍人,与兄铉同有文名于江左)日书五千字,十年方尽,平均一年一寸,赵青藜句本此。赵氏亦曾为汪近圣“新安大好山水”套墨题句(见拙著《明清古墨研赏》附录四“集锦彩墨四种略说”)。
  第八锭,面同第七锭,背铭文“马肝是,龙尾是友。鼠发媒之,归造凤楼之巨手。维此金壶之汁,蔚为圭璧之光。君子是则是效,然而日章”四十二字,落款“秀水郑虎文”五字,皆楷书阳识,押“炳”“也”二字篆印,填红。起首三句“马肝”“龙尾”“鼠发”不知所指,或为徽州地名。第四句“凤楼”,或即凤池,古宰相、翰林官署所在。第五、六句“维此金壶之汁,蔚为圭璧之光”,“金壶之汁”即金壶墨汁(神话故事:浮提国神人肘出金壶,中有墨汁,极黑,洒地皆成文字。见《舆地志纪》《搜神记》),喻文化;“圭璧之光”,圭、璧皆贵重,喻人的美好德行。意谓人的美好德行,是由文化修养涵育而来。结尾二句“君子是则是效,然而日章”,是说君子以此为效法的榜样和行为的准则,则品德节操便在不知不觉中日益显明。“然而日章”,出自《礼记·中庸》:“君子之道,然而日章。”郑虎文,字炳也,秀水(今浙江绍兴市北)人,生平不详。
  “圭璧光”墨系汪近圣名牌产品,钤“尔臧氏”印,表明其为汪近圣长子尔臧所制,属汪氏墨肆“鉴古斋”第一代产品,原模原制。鉴于汪氏第一代墨存世稀少,可供研究的实物有限,故此套墨在墨史上别具意义,是研究前期“鉴古斋”产品和经营情况的重要资料,而对乾隆初年清墨的探索亦殊有帮助。虽墨旧盒敝,七元墨主人犹特重视之。(责编:石晓)
其他文献
吴亚平
期刊
这枚“光绪元宝”北洋库平一两重36.73克,钱面:珠圈内汉文“光绪元宝”,圈外上环满文四字,下环“库平壹两”,左右分别为“北”、“洋”二字,字上一星点。钱背为中心蟠龙图,上下环英文,左为阿拉伯数字33,左右下侧各一圆点星。背景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北洋银元局试铸清政府制定“银币分量成色章程”法定银元为库平壹两后,铸行“库平壹两”、“光绪元宝”。该币不为市人接受,随即停铸。直至宣统二年又颁“币
期刊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当吟诵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这首诗时,不禁使笔者联想起我县博物馆陈列室的几十件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兵器。时光荏苒,一晃已是28个年头了,记得是1984年的-个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的时节,在该县城向南约一公里的窑头村南头山(时为砖瓦窑厂)因工人取窑土时突然出土了一批青铜兵器,使得工地上-片哗然,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县城,县文物管理所同志闻讯后,立即赶往现场察看,并及时
期刊
“雅贿”一词源自汉代,唐代渐成风气,明清已臻极致。其意是受贿者将一般艺术品或高仿品放到拍卖行(古代放到典当行),送礼者一掷千金买下。美其名曰:“雅贿”。  近年,“雅贿”在国内艺术品市场频现,上个世纪末,中央有关部门下文,禁止拍卖行洗黑钱,可见“雅贿”的猖獗和危害。  千禧之年,世纪之交,改革开放的南方A市,成了中国二百多年经济发展的一片热土,我作为一名著名大学历史学系的研究生被分配到A市文化局当
期刊
郎世宁,一位意大利传教士,从27岁来到中国一直到78岁去世,五十多年间没传递天主的福音,而是把正统的西洋绘画带到了华夏大地。一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将西画与中国画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郎世宁风格”。在《清史稿》里,对郎世宁的生平记述有:“郎世宁,西洋人。康熙中入值,高宗(乾隆)尤赏异。凡名马,珍禽,异草。辄命图之,无不栩栩如生。设色奇丽,非秉贞等所及。”  年轻的传教士  十七世纪的
期刊
大约六年前,在市场老陈那间“简朴”的店铺里见到一只浅绛温酒杯(图1),器上写有“戊寅秋月(1878年,即光绪四年)少轩作”字样,尽管杯盖已有脱彩,一幅笔墨古拙浑厚的双鸟图憋住了我的呼吸。其雅致的面貌超乎寻常,细看,雀鸟栖歇石上,形准目炯,温良的心性自然流露,几片红叶点缀画面,在平面的实体上,透过“画”这扇窗户,可窥见到空间立体悠然灵动的生命环境。小小一片天地,竟能如此引发人的内在感觉,上手后便没敢
期刊
如今,人们总是把红红的雨花石同烈士的鲜血联系在一起,更赋予了雨花石圣洁的含义。南京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纪念馆旁的当年周恩来办公室内,一直保存着大半瓷碗雨花石,其中就有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从雨花台捡来的。据说,总理当时还不时地指着一枚血红的雨花石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你们知道在雨花台枪杀了我们多少烈士,这雨花石上的红色,就是我们烈士的鲜血凝成的……”郭沫若在《南京印象》一文中,赞叹周总理置于梅园桌上
期刊
有颈“半两”,指半两钱币。“两”字的中间竖笔直抵第一笔上横者,较常见于汉“四铢半两”中。而秦“半两”有颈者则多谱未载,亦未见相关收藏刊物披露过。在网上见过几枚,但皆漫漶不清,说是有颈,实则勉强。  余日前得一宗生坑“半两”60余枚,多战国、秦“半两”,间有两枚汉“八铢半两”,其中就发现了此枚甚为罕见的秦有颈“半两”。该泉为大生坑品,红斑绿锈入骨。外轮浑圆、内穿方正,形制规范。钱文小篆方折。直径35
期刊
“古时候,有个人叫王冕。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只念了三年书,就去给人家放牛。他一边放牛,一边找些书来读。  一个夏天的傍晚,王冕在湖边放牛,忽然乌云密布,下了一阵大雨。大雨过后,阳光照得满湖通红。湖里的荷花开得更鲜艳了,粉红的花瓣上清水滴滴,碧绿的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得出了神,心里想,要是能把这美丽的荷花画下来,那多好哇!  王冕用平时省下来的钱买了画笔和颜料,又找来一些纸,照着湖里的荷花画。开
期刊
华喦(1682-1756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福建上杭县人。华喦少年为生活所迫,离开家乡到杭州卖画为生;中年后,他流寓杭州、扬州间。其小写意花鸟画笔意纵逸,可并驾于恽南田。华喦技法全面,还擅长人物、山水。其一生生活困顿,而声名潇然,有遗作《离垢集》。  华喦的花鸟画主要是受恽南田的影响,但他同时也广收博学,既融合了南田的没骨写生,又揉和了八大、石涛的水墨泼染之长,形成了兼工带写、灵巧松秀的小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