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是我最大的本钱(二)

来源 :创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quan33071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3日那一天,天空特别晴朗。我们工商联的几十位委员与其他2000多名政协委员一起走进了人民大会堂——我们的心里是喜洋洋的。这种喜洋洋的感觉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了。因为国家的好政策,使我们这些民营企业家的心里比以前更踏实了。
  民营企业,曾作为有益的补充,补充就让人觉得可有可无,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而现在,作为重要的建设力量,就不同了,重要的力量是不能没有的。这种感觉很重要。由于有了这种感觉,这次会议期间,企业家在一起讨论最多的就是进一步投资和发展的问题。这和以前不一样,以前是做大企业的同时,还要考虑在哪个国家办个护照、哪个国家更安全。我的一些离开祖国的朋友回来了,他们走出去之后才发现还是中国最安全、还是中国好挣钱。
  20多年来,我和我的企业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人的视野,从最初在农户墙壁上大笔刷写饲料广告到现在的投资房地产,一路走来,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与时俱进和社会的认同。
  几千年以来,咱们的史书上,咱们的文学作品里,对商人的评价总是不高,总觉得商人都是不好的,都是为富不仁的,总之,商人是被看不起的。确实有些商人弄虚作假、短斤少两、以次充好……
  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同,仅靠国家的好政策还不行,还要看我们自身是否能做好,我们对国家是否有贡献,对社会公益事业是否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1994年,国家颁布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那个时候,我正在北京开工商联会议。我找到几位民营企业家,我说:我们是好政策的受益者,我们是否应该做一些我们能够做的事儿以回报社会?大家觉得非常好。结果我联合了九位民营企业家发起了一个叫“光彩事业”的倡议。我们把先富起来的人的一部分财力、一部分经验带到相对贫困的地区,在那里投资建厂,在那里招收员工,在那里按章纳税……如果,我们先富起来的人都去做这些事情,渐渐地,我们的商人就会被认同。
  说实话,一个人,当钱已经能够满足他的生活需要的时候,钱就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就是被人尊重,被社會认同了。拥有亿万财富的喜悦与红薯丰收的喜悦,在内心的感受上是一样的。
  作为“富人”群体,在考虑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该考虑财富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为什么能够得到这样的财富?一个很富有的人忽然变得没有财富了,如果这个人是我的话,我觉得没有问题。因为不管做什么,哪怕我去扫大街,人家都会觉得:这个人的年龄虽然大了一点,但工作挺认真,地扫得也很干净,而且还能提出一些绿化的建议。他们有可能会提升我当组长,接着,他们发现我还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有可能还会继续提升我做副经理,之后,他们说不定就会给我加工资。
  我们是做养殖业起家的,我们养鹌鹑,我们看着鹌鹑下蛋,我们把它们卖出去,再一分钱、一分钱攒起来;我们要生产饲料,要给它们吃补药,要给它们打扫卫生,还怕它们生病了……多不容易啊,每挣一分钱都不容易。有了这种经历,我们就相对能吃苦,就能够在相对困难的条件下去创业。
  现在,我们不但做农业产业,还做金融投资业、房地产业、零售业,这些产业是城市产业,需要给外界好的形象。以前我不喜欢穿西服、打领带,觉得穿起来不舒服。我的下属就批评我不带个头,说人家做房地产的,都穿皮鞋、穿西装、打领带,连走路都是很有姿势的。我想了一下,接受了。不然的话,人家怎么会相信你呢?你的车那么破,会不会你建的房子也那么破呢!所以我就买了辆奔驰,平时自己开,有时接待客人用。
  现在,对我而言,在钱的数字后面再加一个零和再加两个零没有什么区别。我在民生银行一年的分红就有好几千万,也就是说,我不做其他的公司,也可以活得很舒服。但是,如果一个人只把挣钱、只把活得舒服当作他追求的惟一目标,那就太悲哀了。我觉得,支撑一个人不断前进的应该是梦想和信念。
  实际上,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比如说我喜欢吃麻婆豆腐、回锅肉、水煮萝卜,吃这些东西,我就高兴,我就吃得饱(即使你现在花几万块钱请我吃一顿,我也不会觉得有多好)。我小时候家里穷,七口人就靠父亲的工资维持全家生计,因此,我尽可能帮助家里做一些事儿:捡煤渣,打零工。20岁之前,我只穿过草鞋,几乎没穿过新衣服。我对我妈说:要是今后能够一周吃一顿回锅肉、两天吃一次麻婆豆腐就好了。我问我妈:到了共产主义的时候,是不是能实现?我妈说:大概能够吧。
  我不知道别人如何看待财富。去年,我去四川西昌,在一个山坡上,我看见一对老夫妻,他们在挖红薯,挖起来的红薯特别大、特别多,他们特别高兴,我就给他们拍了一张照片。我觉得,那个时候他们特别幸福,因为他们种的红薯丰收了,尽管他们可能卖不了多少钱。但那种丰收的喜悦,跟拥有亿万财富的喜悦,我觉得在内心的感受上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区别。
  (实习编辑 许舜洁)
其他文献
一次,一个做炒药的小兄弟向我们求救,他现在一三级市场操作一肝药,区域总共有七个同类产品,操作套路都差不多(如广告的表现手法、时段、专柜的选择、终端促销),大概市场只有一个产品在赚小钱(据说也是在啃老本),其余的都在亏,有的快撑不住了,不知何时才是尽头?广告投了两个多月了,才卖几套,这时辙了又不甘心,继续投又不知道有什么好的招?    概况     听到这番话,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一趟不该趟的浑水,当
期刊
随着城市的加速扩张和中央土地严管、房地产信贷政策的出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尤其是农民宅基地成为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利用和开发的主要对象。以旧村改造和村庄整治为内容的新村建设在一些地方造成对农民宅基地权利的直接侵害。    侵害农民宅基地的做法    以“新村建设”名义,通过村庄整治和旧村改造,动用农村集体组织成员宅基地。近年来,在一些工业较发达的农村,由于国家建设用地指标被集中用于省会城市和地级市,
期刊
“干花生真的能返鲜出跟地里挖出来的鲜花生一样?”  “干花生返鲜是否简单,学这项技术要多长时间,函授能不能学得会?”  ……  类似于这样的电话每天不知有多少,安徽黄山诚义生物再生制品厂的汪义发厂长总是耐心而真诚地邀请这些投资者先来黄山看看返鲜后的花生外观、品质,并亲自尝尝口感,觉得满意后再学,也可以自带几斤花生果经我们免费给它返鲜,看到效果后再定……  干花生返鲜进行反季节销售,让不少目光敏锐的
期刊
原告:郭某。  被告:帅某。    案情  2001年12月5日,湖北劲葆乐酒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在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了登记。成立时,该公司有四名股东,董事长为郭某。2003年7月6日,原告郭某未经其余三名股东同意将公司的营业执照及全部资产和有关债权债务作价100万元转让给被告帅某,并签订了《收购(兼并)协议》,协议规定:100万元按每年25万元分5次付清,2003年自上交变更法人代表材料给工
期刊
看到这种情况,我有些悲哀,500元把自己的大好时光卖了!500元把自己的信誉卖了!干嘛非要盯着这500元呢?干嘛不想法挣1000元2000元呢?  我奉劝有这种做法和这种想法的哥们,别做业务员,回家抱孩子吧!这个舞台是为有思想、有追求的人搭建的,说的更白一点,这个行业是让你多挣钱,挣多钱,上让父母多花点,下让老婆孩子吃好点穿好点。    上周六在某公园我看到这样一幕:一位年轻的太太,推着一个大约不
期刊
2006,成龙、古天乐饰演的《宝贝计划》被63届威尼斯展官方邀请,挑选为2006年度参展电影,感动了亿万观众!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是祖国的明天。”,每一个家庭实际上都担负着不可推卸的抚养教育祖国下一代的责任。一方面,孩子是一个家庭围绕的中心、既是父母的希望又是他们的精神寄托,随着年轻而又有着高文化素质父母为主的消费群体的增多,凭其前卫的消费观念、强烈的健康意识、强大的消费实力,对于孩子相关
期刊
NO.1宠物托养医院   时尚指数:☆☆☆☆   获利指数:☆☆☆  个案店主:小白  我的宠物托养医院常让来往的行人驻足,我这里的小宝贝很多,嬉皮笑脸的斗牛士、毛发卷卷的贵妇狗、肚子和长毛一起拖到地上的京叭,还有气势汹汹的苏格兰牧羊犬……我发现,在很多人眼中宠物已经是一个家庭成员,平时,“家庭成员”生病了,主人心疼得不行。小东西们在诊所看病费用还挺贵:挂号20元,如果连续几天就诊的话,就收一次挂
期刊
对于大多数想创业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有的是热情、书本知识,缺少的是经验、资金。而资金往往是创业所必须的,所谓初次创业成功就是掘到第一桶金。有了这第一桶金,加之掘金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创业之路就开始步入正轨了。  那么,如何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呢?  少数幸运的人会比较容易得到,比如凭长辈赐予、偶然所得(比如中彩票)等,但更多的人还是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奋。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其实在创业之路上,我们也可以说
期刊
活在当下,我们所想的是,怎样得到。  佛说,所谓舍得,先有舍才有得。舍得,是一种境界。只有真正放弃过的人,才会懂得。  苦求而不得,能够放下,这种苦痛和锐快,是凤凰浴火后的重生。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放开,你得到的是一切!  如果你很想要一件东西,就放它走,如果它回来找你,就会永远属于你,要是它不回来,那么它跟本就不是你的。  或许是较早投身商海的缘故,周平的身上透着超过同龄人的成熟和稳重
期刊
2006年5月初,一个操着北方口音、西装革履的大学生在南京某高校外的小餐馆里请几个刚结识的同学吃饭。    “我们一定会成功的,不管道路有多么艰辛,困难总会过去的。”他举起啤酒瓶,露出那特有的深沉、自信的微笑,要求在座的一口气把酒喝完。   这个22岁的年轻人名叫陈峰伟,是南京邮电大学数理学院大二学生,因号称融资300万元在南京仙宁大学城建一座大型家电卖场而名噪一时。更为知名的是他“唐电商业帝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