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覆与重建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u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摘要:作为经典的爱情故事,《卖油郎独占花魁》通常被认为反映了商人阶层崛起所引起的择偶观念的变化,体现了两性关系中男女平等相待的新意识,对于话本小说中出现的这些新倾向,论者往往以宋、元、明时期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或冯梦龙的“情教观”来加以解释,但是,结合故事情节过程来看,他们爱情体现的重建是对被战争倾覆的日常生活秩序和人伦秩序的重建。因之,《卖油郎独占花魁》与其说是受编者思想影响或者经济发展因素导致婚恋观念变化的经典话本小说,不如说它是反映乱离时期市井细民心态的典范作品。
  关键词:爱情 倾覆 重建 乱离背景 市民心态
  《卖油郎独占花魁》作为“三言”中的话本名篇,论者通常把它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相比较,认为花魁娘子和卖油郎的最终结合反映了婚恋观念的新变化,例如,女性的婚恋自主权、从重士到重商的择偶观念的变化、男女平等相待的两性意识等。而这些新的变化,既是冯梦龙“情教观”的体现,同时也是宋、元、明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作为以市民大众为受众的通俗文学,《卖油郎独占花魁》不同于一般爱情故事的乱离背景,小说中的婚恋观念变化更多体现为特殊时期市民重建生活和人伦秩序的心理。
  一 被战争倾覆的生活和人伦秩序
  “战争是从有私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古代社会战争不断,对文人来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社会动乱使他们走上了创作高峰,然而对于渴望安居乐业的普通民众来说,战争带来的是“一个个亡魂丧胆,携老扶幼,弃家逃命”。不但是家园的毁灭,更有生存的艰难、前途未卜的不安、和亲人失散的痛苦。“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代表着百姓对安宁和平生活的共同期盼和对乱离极端厌弃的共同心声。
  而《卖油郎独占花魁》话本中的男、女主角的故事就在靖康之难的乱离背景中展开。莘瑶琴本是汴梁城外安乐村六陈铺掌柜的独生爱女。家中“虽则粜米为生,一应柴炭茶酒油盐杂货,无所不备,家道颇颇得过”。家道充裕,父母宠爱的她本将作为小康之家的女儿或者娘子度过平静一生。但是,战争不仅导致她和父母失散,更把她抛离出日常生活轨道,从安乐村的莘瑶琴变成了临安的妓女王美娘。话本对秦重的童年生活虽然一笔带过,但是强调他“也是汴京逃难来的”。
  战争不仅使莘瑶琴和秦重与亲生父母分离,变成他人的养子女,更让她和他见识到世态的险恶、人情的凉薄、谋生的艰难,造成心理和情感的失落。在瑶琴孤苦无依之时,那些出现在她面前的人,表面亲切、热心,实际上却是把她作为生财牟利的工具。先是旧日邻舍卜乔,以瑶琴父母托付寻女为借口,和她一路上“陆路同步,水路同舟,爹女相称”把她带到临安。以五十两银子的价格骗卖给妓院王九妈;王九妈“终日好茶好饭,去将息他,好言好语,去温暖他”,“教他吹弹歌舞”把她做亲女儿看待,改名王美,目的也不过“本是要他赚钱,若不接客时,就养到一百岁也没用”,所以王九妈一手导演,灌醉不愿接客的王美娘,由金二员外强行“梳弄”;在“美娘哭了一日,茶饭不沾。从此托病,不肯下楼,连客也不肯会面了”的情况下,刘四妈温言软语,百般劝慰,看似为王美娘谋划出路,实则是劝服王美娘安于妓女生涯,为王九妈“赚得大主银子”;在王美娘认清形势开始接客之后,她的客人有爱其“娇艳非常”容貌的,备着厚礼求见;有爱其“写作俱高”文才的,求诗求字日不离门,表面上风花雪月一派风光,但是在吴八公子的肆意羞辱下,莘瑶琴醒悟到,虽然才貌双全、诗艺出众,虽可以和王孙贵客同寝共处嬉笑游宴,但是歌哭不能由己,花魁娘子依然是卖笑营生。
  相对于莘瑶琴的被迫为妓,秦重“母亲早丧,父亲秦良十三岁上将他卖了……朱十老因年老无嗣,又新死了妈妈,把秦重做亲子看成,改名朱重”,好像与莘瑶琴相对幸运一些。但是在朱十老招进伙计邢权之后,邢权和侍女兰花勾搭成奸,两个人嫌朱重碍眼,于是,兰花诬陷朱重调戏自己,邢权栽赃朱重赌博偷钱,几经挑拨之后,朱重被赶离家门。朱家侍女兰花的龌龊丑陋、伙计邢权的凭空陷害,已经让人心寒,而兰花和邢权诡计的轻易得逞,也显现了朱十老与朱重父子情的脆弱。这些都使秦重在母丧父走之后,不仅亲情匮乏,更是为了生存成为走街串户的卖油郎。
  莘瑶琴和秦重由于战乱逃难到临安,分别被卖、被陷害,虽然境遇和生业有卖笑和卖油的不同,但是亲情的失落与生存的艰难是相同的,而这一切都共同藉由爱情给予了补偿。
  二 “美”与“真诚”所成就的爱情
  莘瑶琴和秦重的结合,相互吸引的是莘瑶琴作为花魁娘子的“美”和秦重作为卖油郎的“真”。女性的美最终和性的吸引有关,如康德所言“这种令人消魂的力量在其根本上是同性的吸引力有关的”,在古代小说中,爱情的发生往往是从男性被女性的美貌所吸引而开始的。秦重第一次见到莘瑶琴也为她的“容颇娇丽,体态轻盈,目所未睹”而心动,对于莘瑶琴的美貌话本一再强调“自小生得清秀”、“生得齐整”、“娇艳非常”、“标致”“就是西子比他也还不如”。
  古代文学中,对女性之美的描写源远流长。先秦时代《诗经·关雎》确立了宜室宜家品貌双全的“窈窕淑女”形象;两汉时期继承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惑阳城,迷下蔡”的“东家之子”的浪漫美艳型形象更为突出;而六朝宫体诗人则着力刻画女性的体态容貌之美;到隋唐时期,诗人和传奇小说家关注的是女性的情感之美;两宋时期,词人表现的是女性的柔弱慵懒之美。这些女性美的描写表现出的现实女性,或者被作为婚姻的对象来追求,或者被作为美丽的事物来赏玩,或者被作为文人失意情怀的投射来同情。与此前不同,《卖油郎独占花魁》中莘瑶琴以拥有她的“美”成为卖油郎秦重的人生理想追求。
  莘瑶琴改名为王美娘,她的名字和“一丛细竹”的住所环境都充满暗示意味。犹如岁寒知松柏而后调,王美娘的美在落入风尘之后更为凸显。这种美不但是一种容貌之美,更是一种气质之美,品格之美,精神之美。莘瑶琴的美,首先,是堪比西施的容貌之美,这种美让她在青楼中脱颖而出,被誉为花魁娘子,引得贵富子弟争相交结。其次,莘瑶琴的美还是带有坚定信念的气质之美。在被骗失身之后,经过刘四妈的开导,莘瑶琴确定了自己的生活目标要“真从良,乐从良,了从良”。为此,她一方面积蓄钱财为从良积累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拣择从良人选,不随便接客。这样不同于一般妓女的追求让莘瑶琴丰神殊异,使秦重感叹她是“天上神仙”,与其共度一宵是做了一场“游仙好梦”。以神仙来比拟花魁娘子,不仅是秦重心中名妓与日进分文生意人距离的遥不可及,更是莘瑶琴的超凡脱俗让人敬重而心折。莘瑶琴也不乏善良,当得知秦重花费了一年积蓄换得与她的一夕相处,她以银两相赠,而且许诺“若本钱缺少,异日还有助你之处”。   相似的逃难经历对秦重来说,让他的理想变成“人生一世,草生一秋。若得这等美人接抱了睡一夜,死也甘心”。这愿望看似轻薄,但暗含的心理需求也正符合“美”字最初的语义内涵。羊大为美,正是古人在文字产生时代之前物质极其匮乏的时代,经历天灾人祸之后,由口腹之欲的满足带来的生理和心理饥渴的缓解、精神的愉悦等灾难性经验的总结。
  对莘瑶琴来说,三纲五常虽然把女性限制在家庭之内,但也让她置于男性亲人的保护之下,享有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安定。但是靖康之难与父母在兵乱中失散后,身边人对她的关心和照顾都有着牟利目的。美好的莘瑶琴和她周遭的污浊世界格格不入,她被羞辱是必然的,这也成为她和秦重相遇相互吸引的契机。
  秦重与王美娘周围的人不同,他先是花费一年多时间“日大日小,只拣足色细丝,或积三分,或积二分,再少也积下一分。凑得几钱,又打做大块头。日积月累”,积下十六两银子,又空走了一月有余,方才在鸨母的帮助之下,和醉酒的她相处一宿。对于她的懈怠,丝毫不以为意,反而整夜衣不解带,端茶递水,用衣服接下呕吐之物,又为顾全她名声绝早辞行,把她当女神一样尊敬照顾,只求付出,不求回报。尤其在她被吴八公子羞辱时,只有他无怨无悔地照顾她,时时刻刻替她着想。他的体贴、关心、尊重是平等的、亲切的、不计报答和代价的,一如父母亲人无功利的爱。
  这种意味通过很多细节象征性地体现出来:他的假子地位和她的养女身份是相似的,他以卖油为生的小商人地位和她安乐村以打理六陈铺子为业的父亲也是一样的,尤其是嫁给他就能和父母团聚也说明这一点。秦重的真诚让王美娘果断求嫁,“你若不允之时,我就将三尺白罗,死于君前,表白我一片诚心”。而王美娘的决心和她的财富使花魁娘子和卖油郎的婚姻顺利缔结。
  三 由爱情实现对被倾覆秩序的重建
  莘瑶琴和秦重,一个被对方的真心相待所打动,一个被对方的美所吸引,他们的结合正承载着彼此重建生活和人伦亲情的共同认知和期望。这种蕴含由莘瑶琴和生身父母及秦重和亲生父亲的最终团圆的结局予以充分揭示。被战争所倾覆的一切,经由两个人的婚姻,得以恢复和重建。
  卖油郎和花魁娘子乱离背景下的结合,双方互助互救、平等自主的关系,正和章回小说《水浒传》中“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梁山世界形成对应。卖油郎和花魁娘子基于男女个体的婚姻关系和梁山世界基于异姓群体的结义关系,反映出的是“当国家分裂、民族危亡、道德紊乱等问题始终不能得到解决的时候, 在普遍混乱的社会状况下,儒家思想这种以‘秩序’为中心的思想就拥有不容置疑的理想、真理和正义”。尤其对于普通的市井细民而言,秩序是他们永远的理想追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卖油郎独占花魁》与其说是受编者思想影响或者经济发展因素导致婚恋观念变化的经典话本小说,不如说它是反映乱离时期市井细民心态的话本典范。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 (清)赵翼,胡忆尚选注:《赵翼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3] [德]康德,曹俊峰、韩明安译:《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4]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成都古籍书店,1981年版。
  [6] (明)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岳麓书社,2001年版。
  [7]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 冯梦龙:《醒世恒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9] 山乡:《试说〈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文化意蕴》,《集宁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
  [10] 黄桂凤:《幸福的关键:择偶观的深刻革命──读〈卖油郎独占花魁〉》,《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4期。
  [11] 张泓:《市民思想的真实反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卖油郎独占花魁〉之比较》,《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12] 田玮莉: 《女性自主权的展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与〈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妓院爱情》,《电影评介》,2009年第14期。
  (刘莲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渤海大学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 小说《百年孤独》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曲折,将魔幻与现实完美结合,但其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曾是作者马尔克斯迟迟难以下笔的原因。本文将从小说的主题、独特的叙事方式与叙述方式及小说人物设置等方面讨论《百年孤独》的完美连续性。  关键词:连续性 主题 叙事方式 人物设置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作品以虚构的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
期刊
摘要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作家,正是由于她的获奖,黑人文学作品才正式登上世界的文坛。莫里森通过诗意化的语言对黑人女性进行描述,突破了黑人妇女作家作品的题材,描述了从未在美国其他黑人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黑人女性形象。以《最蓝的眼睛》为例,这篇作品的主人公充分展示出了黑人心灵文化的迷茫,和他们对自己经济弱势的忧虑与无助,更展现出了在种族与性别歧视的双重压力下,美国黑人女性的意志和
期刊
摘要 小说《珍珠》虽然形式简洁,但是内涵丰富,可以从多个角度予以解读。作者斯坦贝克在小说中不仅运用了丰富的隐喻语言,而且巧妙地赋予了“珍珠”多层隐喻意义。“珍珠”不仅讽喻了“邪恶”之意,而且还可以令读者从《圣经》的角度体会到其中的道德观念的隐喻,小说中的邪恶与善良的交织融合不仅使作品的内涵得以加深,更使作品本身得到升华。本文从隐喻的角度对小说《珍珠》中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并深层次地解读“珍珠”的隐
期刊
引言  《老人与海》是欧内斯特·海明威于1952年出版的一部中篇小说,它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品,先后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坛中的重要地位。小说以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为原型,讲述了老人桑提亚哥苦战两天两夜捕获到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却于返航途中遭遇鲨鱼围困、最终丧失了胜利果实、只带一副马林鱼骨架而归的故事。该创作延续了海明威的一贯风格,语言精炼、内容含蓄、象征丰富、意蕴深刻,
期刊
摘要 约翰·厄普代克的第19部长篇小说《葛特露和克劳狄斯》,被称为《哈姆莱特》前传。厄普代克通过运用人物、情节、意象等诸多方面与《哈姆雷特》的互文手法,从女性主义角度为女主人公葛特露塑造了新形象。小说从女性视角,以倾听女主人公诉说的方式讲述了葛特露——即《哈姆莱特》中被称为柔弱﹑水性杨花的皇后——在男权社会中被利用,被残害,被埋没反抗男权压迫呐喊声的故事。  关键词:约翰·厄普代克 《葛特露和克劳
期刊
摘要 诗人艾略特的《荒原》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最具有标志性的、里程碑式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诗中,艾略特通过对一个急需被人恢复和拯救的神话国度的荒原的形象描绘,来映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西方世界的荒原和人们精神领域的悲观、失望和空虚。整首诗歌中处处反映着作者的死亡情结。本文试图从艾略特的整个人生、爱情、婚姻等新的角度来剖析、诠释其死亡情结。  关键词:《荒原》 人生 生命 爱情 死亡情结  引言  诗人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英国自然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和中国田园诗人陶渊明诗歌中生态思想的分析,从自然对诗人的重要影响、诗人生态意识的形成及其生态思想的启示等方面,探讨其生态思想给现代人们所带来的启示和意义。  关键词:自然诗歌 威廉·华兹华斯 陶渊明  引言  在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今天,生态文明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要改变人类目前对大自然的征服方式和破坏速度,与其和谐共存,必须改变人类以科技征服自然、唯高速
期刊
摘要 本文以曹操《步出夏门行》两章为例,解读曹操“王者之诗”慷慨壮美的艺术风貌,并指出其成因与建安时期的时代风云、曹操的个性特征及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的“志气”密切相关。  关键词:曹操 王者之诗 建安 质性 志气  曹操,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东汉末年杰出的文学家、诗人。现存诗二十余首,虽数量不多,但其诗作气雄力坚,慷慨悲凉,上收汉音,下启魏响,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陈沆《诗比兴笺》
期刊
摘要 中国战国史上合纵和连横的策略曾对各国的外交产生过重要影响,苏秦、张仪就是此主张的杰出人物,史圣司马迁曾为二人在《史记》中作传列说,由于其春秋手法的使用,苏秦、张仪逐渐演变成“辩士”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分析《史记》中苏秦、张仪由困之达的故事说明,他们所具有的个人品格和雄才大略内在地决定着他们生活的沉浮和命运,忍辱负重、通晓时势,运筹人事才是其成功的因素,他们是“辩士”更是“才士”。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李清照词作中直接咏花之“瘦”有6处。“瘦”凝聚着词人从少女到老妪的全部生活体验,展示了她的心路历程,成了词人孤寂、执着、高洁人品的象征。李清照词中频频出现“瘦”,与她爱国伤时的情怀、人生多艰的愁绪,及其孤清傲然的风骨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国土之“瘦” 心灵之“瘦” 风骨之“瘦”  在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中,宋词是大放异彩的奇葩。生活在南、北宋之交的李清照,突破了大晟乐府的格局,创作了许多抒发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