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中考语文试卷中增加了现代语段阅读测试题目以来,不少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总是不厌其烦地对那些语言知识密集,道理深奥,句段之间关系复杂,用词十分准确,文采斐然的段落紧紧抓住不放,力求钻深钻透,达到牢记不忘。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语段的教学:
一、指导学生准确地归纳段意
这是语段阅读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因为一个结构完整的语段,是由一群表达同一思想的句子通过一定的语言手段组织成的意义单位,而段意即中心思想是组成该段的核心,段落中的所胡句子都围绕并支撑着这个中心思想。语段阅读要达到理解的水平,就必须准确地把握住它的中心。
那么,怎样才能快速地把握住语段的中心呢?我们可指导学生从两个角度入手:
(1)抓中心句法。
有不少的语段可直接在段首、段尾、段中摘录中心句。这样的语段有人分别叫首括式語段、尾括式语段、中间式语段。分别举例如下:
A首括式:
革命的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它使革命队伍失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反对自由主义》)
B、尾括式:
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快活而骄傲。(《我的叔叔于勒》)
C、中间式:
张海迪从小患脊髓血管瘤,脊椎动过四次大手术……在这个瘫痪的身躯里,有一根坚强的生命支柱,这支柱,支持着这个病残青年在无情的现实中奋斗;这支柱……这支柱……发射出光和热。(《生命的支柱》)
当然,并非所有语段的中心句都可以从段首、段尾、段中直接摘录,有的只有选择语段中一些词句,进行综合归纳,才能表达中心。
(2)概括法。
不少的语段既没有明确的中心句,也没有近似中心句的段落,阅读时只有认真辨别每一句的内容,然后综合各句意思,才能从中提炼出作者所表达的主旨。如:
记得那时候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的烧饭,我悄悄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这段话各句子间是并列关系,本段中心由各句共同表示。段意可概括为:母亲教会了我热爱劳动。
二、指导学生理清段内句子间的关系
对重点语段精彩语段教学时,我们应着重句与句间的关联性和有序性的分析,研究其是如何有条不紊地组合起来表达段旨的。这里仅对几种常见的关系举例说明如下:
(1)顺接关系。
语段中的几句话,或按时间的先后,或按空间位置的变化,或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沿着一个意思,一句一句地接着说下去,即我们常说的承接关系。
A、按时间顺接:
一九三五年冬天的一个傍晚,鲁迅先生在预先约定的地点,会见了一个陌生的女青年。互报姓名之后,来客拿出一个小小的纸包,还有一封已经有点磨烂和破损的信,头尾都没有具名。鲁迅先生读完这封短信,和来客谈了一会儿,把好送走了,自己也立刻带着纸包和那封短信,急急忙忙地回家里。(《同志的信任》)
这个段落是按时间的先后,叙写了鲁迅先生收到纸包和信的情况。
B、按空间顺接:
这个院子跟附近的许多院子没有什么差别。周围是半人高的木栅栏;左边是一间独立的小屋……;右边是两间正屋……;正屋的下面有个地下室……这么样一个院子,在当年正是第比利斯小市民住宅的标准式样。(《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
这一段按从外向内,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方位顺序,介绍地下印刷所的小院子。
C、按逻辑关系顺接:
每天早晨一起来,他就把那去放在白铜套子的钢笔式的温度表拿到院子里放好……这支温度表,他经常插在外衣左边的小口袋里。长久的插来插去,小口袋的盖布总是先磨坏了。这样,做衣服的时候,他爱人就请成衣工人多做一片小口袋盖布,留着拆换。(《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这一段的几个句子以事物发展的顺序安排,赞扬了竺可桢多年坚持实地测量获得第一手材料的科学态度。
(2)并列关系、转接关系、层递关系、解说关系。
语段中的几句话,或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说;或由一个意思转为到另一个带有相反意味的意思上去;或具有层层深入的关系:或后面的句子给前面的句子举例、解释、总结等。用框式结构综合举例分析如下:
①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但带来了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②因为他带给人们科学的实践精神,他教给人们怎样批判旧的学说,怎样认识世界。③他首先告诉人们不要停止在事物的外表,而要……④譬如对天文现象的认识……⑤他还启示人们,不应该……要有勇气怀疑并且敢于批判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
前面所说的“层递”,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三、指导学生通过语段学习识别和驾驭主体能力
在《借一斑以窥全豹》中,本人曾对语段作为一篇文章的核心部位或精华之处有过叙述。本文拟就语段的叙述性、描写性、抒情性、说明性及交叉性作粗浅的叙述。为节省文字,现综合举例分析如下:
方纪的《挥手之间》在写机场上人们送行的场面时就是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交叉语段。在这一个语段里,多种性质的表达方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很具有典型性,可谓范例。
人群静静地立着……望着主席一步一步地走近飞机……不知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拼命地挥手。
这里主要是叙述,也有描写,如“拼命地挥手”就是动作描写。此外也有抒情,属间接抒情,即群众压抑不住的情感从行动中流露了出来。接下去便是细致而精彩的动作描写:
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举得很慢很慢,象是在举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不动了。
我们可以把这一细腻、含蓄、深刻的动作描写分解成三幅连续性画面,即“举帽—挥帽——停帽”这样一个由动而静,以无声胜有声的画面。接下去便是带着深厚感情的议论和抒情:
这象是表明一种思索过程,作出了断然的决定……这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性的动作,概括……
另外,还可以从《挥手之间》一文中找出插叙、补叙等叙述性的语段,丰富我们对文体知识的教学内容。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语段的教学:
一、指导学生准确地归纳段意
这是语段阅读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因为一个结构完整的语段,是由一群表达同一思想的句子通过一定的语言手段组织成的意义单位,而段意即中心思想是组成该段的核心,段落中的所胡句子都围绕并支撑着这个中心思想。语段阅读要达到理解的水平,就必须准确地把握住它的中心。
那么,怎样才能快速地把握住语段的中心呢?我们可指导学生从两个角度入手:
(1)抓中心句法。
有不少的语段可直接在段首、段尾、段中摘录中心句。这样的语段有人分别叫首括式語段、尾括式语段、中间式语段。分别举例如下:
A首括式:
革命的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它使革命队伍失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反对自由主义》)
B、尾括式:
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快活而骄傲。(《我的叔叔于勒》)
C、中间式:
张海迪从小患脊髓血管瘤,脊椎动过四次大手术……在这个瘫痪的身躯里,有一根坚强的生命支柱,这支柱,支持着这个病残青年在无情的现实中奋斗;这支柱……这支柱……发射出光和热。(《生命的支柱》)
当然,并非所有语段的中心句都可以从段首、段尾、段中直接摘录,有的只有选择语段中一些词句,进行综合归纳,才能表达中心。
(2)概括法。
不少的语段既没有明确的中心句,也没有近似中心句的段落,阅读时只有认真辨别每一句的内容,然后综合各句意思,才能从中提炼出作者所表达的主旨。如:
记得那时候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的烧饭,我悄悄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这段话各句子间是并列关系,本段中心由各句共同表示。段意可概括为:母亲教会了我热爱劳动。
二、指导学生理清段内句子间的关系
对重点语段精彩语段教学时,我们应着重句与句间的关联性和有序性的分析,研究其是如何有条不紊地组合起来表达段旨的。这里仅对几种常见的关系举例说明如下:
(1)顺接关系。
语段中的几句话,或按时间的先后,或按空间位置的变化,或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沿着一个意思,一句一句地接着说下去,即我们常说的承接关系。
A、按时间顺接:
一九三五年冬天的一个傍晚,鲁迅先生在预先约定的地点,会见了一个陌生的女青年。互报姓名之后,来客拿出一个小小的纸包,还有一封已经有点磨烂和破损的信,头尾都没有具名。鲁迅先生读完这封短信,和来客谈了一会儿,把好送走了,自己也立刻带着纸包和那封短信,急急忙忙地回家里。(《同志的信任》)
这个段落是按时间的先后,叙写了鲁迅先生收到纸包和信的情况。
B、按空间顺接:
这个院子跟附近的许多院子没有什么差别。周围是半人高的木栅栏;左边是一间独立的小屋……;右边是两间正屋……;正屋的下面有个地下室……这么样一个院子,在当年正是第比利斯小市民住宅的标准式样。(《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
这一段按从外向内,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方位顺序,介绍地下印刷所的小院子。
C、按逻辑关系顺接:
每天早晨一起来,他就把那去放在白铜套子的钢笔式的温度表拿到院子里放好……这支温度表,他经常插在外衣左边的小口袋里。长久的插来插去,小口袋的盖布总是先磨坏了。这样,做衣服的时候,他爱人就请成衣工人多做一片小口袋盖布,留着拆换。(《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这一段的几个句子以事物发展的顺序安排,赞扬了竺可桢多年坚持实地测量获得第一手材料的科学态度。
(2)并列关系、转接关系、层递关系、解说关系。
语段中的几句话,或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说;或由一个意思转为到另一个带有相反意味的意思上去;或具有层层深入的关系:或后面的句子给前面的句子举例、解释、总结等。用框式结构综合举例分析如下:
①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但带来了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②因为他带给人们科学的实践精神,他教给人们怎样批判旧的学说,怎样认识世界。③他首先告诉人们不要停止在事物的外表,而要……④譬如对天文现象的认识……⑤他还启示人们,不应该……要有勇气怀疑并且敢于批判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
前面所说的“层递”,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三、指导学生通过语段学习识别和驾驭主体能力
在《借一斑以窥全豹》中,本人曾对语段作为一篇文章的核心部位或精华之处有过叙述。本文拟就语段的叙述性、描写性、抒情性、说明性及交叉性作粗浅的叙述。为节省文字,现综合举例分析如下:
方纪的《挥手之间》在写机场上人们送行的场面时就是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交叉语段。在这一个语段里,多种性质的表达方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很具有典型性,可谓范例。
人群静静地立着……望着主席一步一步地走近飞机……不知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拼命地挥手。
这里主要是叙述,也有描写,如“拼命地挥手”就是动作描写。此外也有抒情,属间接抒情,即群众压抑不住的情感从行动中流露了出来。接下去便是细致而精彩的动作描写:
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举得很慢很慢,象是在举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不动了。
我们可以把这一细腻、含蓄、深刻的动作描写分解成三幅连续性画面,即“举帽—挥帽——停帽”这样一个由动而静,以无声胜有声的画面。接下去便是带着深厚感情的议论和抒情:
这象是表明一种思索过程,作出了断然的决定……这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性的动作,概括……
另外,还可以从《挥手之间》一文中找出插叙、补叙等叙述性的语段,丰富我们对文体知识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