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小说集《后来呢》的艺术美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camel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理性使郭平先生的小说具有以下特点:一、对人生的思考,平易中见奇崛;二、对个性的时代性、个体性以及人该怎么活的思考,节制中带有张力;三、对爱情的描写充满生活真实而不落俗套。郭平教授小说显示出真纯的艺术魅力,这来自于作家做人的真纯。
  关键词:理性 真 艺术美
  理性是求真的,更宽泛一点来说,也是求善的,它与美有什么联系呢?这主要表现在理性对审美主体的调节上。他能使审美主体在感情上更有节制,在表现上更为规范,形成一种独特的理性美。按照尼采所说的“日神精神”就是:“道德之神要求他的神节制、自知……与美的审美必要性相伴的是‘认识你自己’和‘勿过度’的要求”{1}。小说集《后来呢》就给人这种平和的感觉,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没有千曲百转的爱情缠绵。仿若和一位老朋友聊天,聊世间的真相,聊人生的百态,有感慨,但是却被节制的笔墨掩饰过去了。这更让读者努力地寻觅这小说背后的意义以及这个精心构筑的艺术世界的巧思。
  从《后来呢》这本小说集的总体情况来看,郭平先生受到新写实主义影响比较大。但是郭平先生作为大学教授,也受到一些现代思想的影响,此外涉及后现代的一些问题。这些思想在这本小说集里却不是不成熟的杂烩,而是通过理性,采用了比较高明的写作处理方法。仔细阅读作品就会发现,作者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并不是简单地情绪记录,而是用复调的方式处理,这些都构成了郭平先生小说艺术世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后来呢》没有序言,作为序言的是一首诗《一杯醇酒》:
  一杯醇酒在手/只有这一杯/刚刚被喜悦开启的酒瓶/已经被虔敬地放回酒柜/等待下一次的喜悦来临
  自斟独饮/这一杯酒/是不会醉的/再多再热烈的酒/每回我只饮这么/一杯/又怎么能醉
  我可耻地保持着清醒/和孤独/只是想知道/谁还能在暗夜里/说爱/只是想在有限的此生中/有效地把自己/放置到/某个地方
  诗的主旨并不算难懂,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思考。作者希望人生能“有效地放置在某个地方”。这和那些专写人生荒诞的先锋小说家很不一样。但整首诗的意蕴却不是特别好理解:“一杯醇酒”有没有什么象征?为什么必须是喜悦开启?为什么只饮这一杯?怎么理解“我可耻地保持着清醒和孤独”?“喜悦”与“有效地把自己放置到某个地方”又有什么關系?把这几个问题联系起来思考,这“一杯醇酒”就是指对事物节制性的态度,不沉迷,不陷入酒神的迷狂,但也不做苦行僧的修行。这是一种清明的理性精神:他保持着清醒,保持着对人生的执着,保持着对人生有效的信念,对爱的信仰。这种理性精神,为小说集奠下了基调,使作者完全不同于余华等作家只专注于世界荒诞的描写,而是关注于人生清醒的思考,这就走向了一种新的探险——和余华他们不同的,也是关于人生的探险。如果说余华他们还可以从西方的存在主义那里得到一些创作资源,那么郭平先生的这次探险却超越了尼采所说的日神精神,只能是作家自己独立的思考。
  关于人生,似乎可以有很多话题可以探讨,但是其中有几个比较大的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那就是人生的归宿和生死的反思,两者相关,但又不完全相同。
  小说集开篇的《金先生的旅行箱》就是人生归宿的思考。小说着力写了两个人:金先生和“我”——冯军。金先生是个退了休的血吸虫预防者,有孩子,但是一个人孤独地过着。冯军是青年一代,没考上大学,后来成为一个工人。小说明显地分为两部分,前面写神秘的金先生,他是别处来的,住在“我”的楼上,待“我”(冯军)很好,奇怪的是他的家里人没和他一起,他死的时候,他家里人似乎也没有很伤心。小说后半部分写冯军和他的情人张含。冯军的兄长结婚后尽是吵架,家庭很不和谐,冯军似乎也因此厌倦了家。他经历了很多女人,没有结婚,只有性的关系。一次偶然的冲动带着女朋友坐火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在这火车上冯军觉得自己是“在一片黑暗中漂泊着,没有尽头和目的”{2}。小说结尾没有写他们是否有了一个家,它是以写景结束的:“顺着水流看上去,是一座山,山明显被炸过了,只剩下一小半,很难堪地支在空中。”{3}通过对被炸的山的描述,似乎预言这种漂泊的结果。小说的标题是“金先生的旅行箱”,“旅行箱”这个词意味深长,它预示着漂泊,意味着与“家”完全不同的精神方式。小说上半部分写老一代人的漂泊,下半部分写年轻一代人的漂泊,那是一种离开传统价值观的精神的漂泊,是真正的旅行。
  小说集最后一篇《后来呢》是个关于死亡的故事。“后来呢”是个很有意思的命题,它有好几个层面的指涉:第一层指向是小说的主角刘权的儿子对父亲讲的故事的追问。第二层意思是刘权对他的朋友祁玄死的追问,刘权通过回忆、梦、小说、祁玄自己的日记努力地把握祁玄的死,但始终没有结果,始终不知道这个“后来呢”。从形而上的角度来思考,可以说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后来呢”,但人是个有限的存在,的确无法把握这么多的“后来呢”。可以说小说对“人的存在”的这层存在主义意旨很明显,但是和萨特他们的小说不同。这篇小说不是要反映人生的荒诞性,而是很理性地思考,努力地从人生各个层面来把握人的存在。小说中几个主要形象,一个是小说家刘权,一个是商人余力,一个是自杀的祁玄,他们三个是童年和中学时代的好友。刘权是小说的叙事者,他原是个中学老师,后来进了编辑部,他的妻子善解人意,他的孩子活泼可爱,他热爱生活,性情开朗。他喜欢写小说的,祁玄的死迫使他思考“死亡”“幸福”等人生问题。他努力地运用各种方式去靠近祁玄,最终还是失败了,这导致了刘权内心失重。余力是个强悍的人,从小就很强悍,能打,能挣钱,他是这个时代需要的英雄,他和祁玄形成了对比。祁玄从小就比较柔弱,没读完大学就辍学了,喜欢写诗,追求粗糙的生活却不可得,最后自杀了。尽管小说叙事者说自己没能说清楚他为什么死了,但是小说却通过吕头的死暗示了原因——不实在。这样,小说还是把人生意义的探询指向了文化——过“实在”的生活,“随波逐流”,但这也是一个虚幻,没有谁真正享受过这种“幸福”。因此,叙事者只好对这个“后来呢”流泪说不知道。   卡夫卡的短篇小说《乡村医生》也提出过类似的问题,苏联美学家尤·鲍列夫在他的《美学》中评论说:“卡夫卡以个人为目标,拒绝旨在为人类服务的人道主义,因此,他不能找到个人通向人类的出路,不能把自己的主人公引上历史的道路,而在这条历史的道路上,他才会发现关于生命含义问题的答案。”{4}其实,历史的路会把个体溶解在一个结构中,个体就成为结构性的个体,这正是卡夫卡不想这样回答的原因。郭平先生的这篇《后来呢》显然对这个个体存在的矛盾有更深刻的思考。
  二
  小说集中有一些篇什是人物个性的描写。一般而言,成功的小说都需要有成功的个性描写,要描写典型的环境典型的人物。只是到了现代派手中,人物形象开始破碎,当代的小说倾向于写渺小的人物。小说集《后来呢》一大特点是对人物的某些独特个性的描写。这种描写对“人”和“时代”有着意味深长的启发。因为人物个性的形成既有时代的、社会的因素,也有个人的、文化的因素。这两者交织在一起,使得我们的社会丰富多彩。
  从时代的角度来看,小说对我们时代的人格进行了思考,主要是关于做人要“粗糙”还是要“精致”的问题。这个简单的表述,实际上是鲁迅一直到当代所谓“后现代”作家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当代的很多作家处理类似的题材显得比较简单。要么是情绪的宣泄,如阎真的《沧浪之水》,很明显的一种越崇高越落魄、越堕落越吃香的思想倾向;要么就是《一地鸡毛》似的徒然的感慨;要么就是追求肉欲的狂欢,在性问题上大做文章,如美女作家们的作品。郭平先生的做法是采用复调的处理方式,小说《格律诗》是其代表。小说中两个主角,“我”和弟弟“小泉”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弟弟“小泉”从小被当成女孩来养,形成了精细的个性,他家务料理得很细致,甚至他哥小江的婚事也是他操办的。他做事负责任,做什么都有始有终,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最为独特的是他喜欢格律诗。后来为了拯救吸毒者姚娜而和她在一起,他代表的是传统的价值观。“我”是家里的老大,很能打,代表的是“现代的”“粗糙的”社会前进新动力,“我”力求改变五弟小泉过于懦弱的个性,让他变得粗糙一些,但是始终无法做到。而且“我”自己尽管相信“坚硬和粗糙是自己得到自己想要东西的基础,是生活把我们打造成钢铁履带,我们隆隆滚过上天给我们的时间和空间,碾碎所有的柔情和羁绊,走向同样纯净的天堂和地狱,没有人可以例外”{5},但是“我”同样没有因为钱而娶方芳。在这里,小说并没有写谁改变了谁,也就没有说明哪种价值好,哪种价值不好,两者共同地存在于这个世界。這种处理方式就正好形成了复调。尽管这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那种对话方式,而是行动描写方式的复调,这样就没有遮蔽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才是生活的真实。
  《谎言》是写一个惯于说谎者周一凡成长的历程,只是,他这种个性在很小的时候,逗得大人很开心。随着年纪的增长,周一凡开始读小学和初中,他的撒谎行为开始带来麻烦,这时他的家长和周边的人对他这种撒谎的个性感到恐慌,想要教育他。最终周一凡考上了大学,和沈宁恋爱后没有再撒谎,但张超男来了之后,似乎唤醒了他内心深处曾经有过的青涩记忆,他和沈宁分手了,以后就偶尔听到他的哭泣而已,看来,说谎者并不自欺欺人,“谎言”只是弱小者得到好处,得到自尊的手段而已。
  《一个长得和我一样的人》还有点怪诞色彩。小说叙事者小郭,发现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中山装”,于是跟踪这个人,发现这个人的行为不统一,他经常做好事,也经常自抛自弃,想通过换脸来找到幸福。小说触及的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矛盾的事物产生了,人们似乎无所适从,变脸但无法改变内心真实的想法,人格有些分裂。
  《投降》则是一种人生态度的描写。“投降”意味着放弃执着,很显然作者要写一种不为尘世的名利而烦心、一种安于平凡的人生。小说的主角桑原是个气功爱好者,他既不想为升官而烦心,也不想为了发财而费劲,甚至对评职称也没兴趣。他不喜欢他父亲那样劳碌一生却一无所得的生活,他的恋爱也很顺利。他唯一的爱好就是练气功,那姿势就像投降一般。实际上这是一种对自在生活的向往。小说结尾对此进行了反思:“植物和飞鸟确实是自由的,往往会令人沮丧的,可是,桑原想,假如人果真成了植物和飞鸟,当真是一种境界吗?但是,桑原又想,人如果不想成为植物和飞鸟,他又应该怎样做人呢?”{6}
  确实,该怎么做人呢?从鲁迅批判阿Q的精神胜利法以来,小说家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而不同时代的作家却给出不同的答案。郭平先生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不给出答案,承认生活的丰富性,去描述不同性格的人在生活中的碰撞,而不简单地给出答案,这就形成了郭平先生小说独有的复调性。
  三
  关于爱情,情节型的小说一般会抓住爱情过程中种种矛盾,把它写得跌宕起伏,缠绵悱恻。郭平先生却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写,写情感之真,给人启迪。其中《西普里安·波隆贝斯库》《眼睛般的湖泊》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西普里安·波隆贝斯库》写的是一个男孩方小虎从青涩的年代走向成熟的历程,他和李艳从小青梅竹马的感情以及他对冯洁成熟的恋情形成了对比。这种对比给人以启发:爱到底是什么。小说着力描写的是方小虎对李艳的情绪变化。从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好感以及二人因人生路不同,最后成为普通的朋友的过程。那些童年的记忆只是人生的一些很珍贵的回忆,生活的道路才是决定爱情的最终因素。李艳参军,终于和方小虎各奔东西,而方小虎读了大学,成为一个文化人,对于整天打麻将的李艳也没了任何的感觉,他碰上了一个和自己教育水平相当的人。小说相当真实地展现了普通百姓的感情,而不是按照一般的小说俗套写成二人为了爱情而抗争的缠绵故事。
  《眼睛般的湖泊》里的爱情实际上是对“同居”和“婚姻”的思考。其中的男主角穆子强是个画家,他是个生活散漫的人,臭袜子连续很多天没洗,有一天洗二十四双袜子的记录,他第一个女朋友不太能忍受他的这些而与他分手了。小说细致地描写了他和后来的女朋友阿圆同居以后感情的变化。穆子强喜欢阿圆是因为阿圆很容易相处,阿圆开始不太管穆子强,但后来流了两次产,二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了变化。当穆子强的父亲到省城后,他们的关系也到了做出选择的时候,二人心里很清楚,他们谁也离不开谁,但就这么长相厮守着却找不到什么意思。小说没有写他们最后怎么了,只是写穆子强看到两个湖泊像他最不喜欢的眼睛一样看着他,这暗示着穆子强由肉体之恋转向了精神理解。   四
  郭平先生在谈他的小说创作时曾说他在处理小说的冲突时,不是按照对立冲突的方式来处理。比如,对爱情的处理,他不是按照产生爱情,然后无法得到爱情,然后冲突得到缓解,然后爱情取得成功这样的套路,而恰恰相反,他处理类似的问题时往往是产生爱情,然后就得到爱情,需要什么得到什么,这样就消解了小说的矛盾冲突。当然,消解小说的矛盾冲突,郭平先生并不是第一个。早在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先生就曾经说过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的冲突,太多的冲突给人不真实的感受。不过郭平先生并没有按照汪先生的小说创作方式来营构自己的艺术。汪先生走向了意境经营的小说创作方式,郭平则是努力地和先锋小说相结合,他小说的冲突营构的方式已经变化,他抛弃了那种外在的冲突方式,努力地在人性深处寻找矛盾的风暴。这使得小说的真实感提高了,但并没有传统小说对悲剧精神的回避,反而在人的存在层次上得到了更为深刻的探询。这就是郭平先生的小说达到了一个前人未能企及的境界,值得小说界深思。
  郭平先生小说的真纯来源于他做人的本真,和郭平先生接触久了就会知道他的洒脱、平和。很多朋友都同意对他这样的评价,他的为人就是一个词:真纯,跟他相处就是一种境界。小说中处处都能读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西普里安·波隆贝斯库》里对方小虎生活的描写,《后来呢》中刘权和余力、祁玄的友谊都充满了欢乐。这使他得以抛弃先锋小说的荒诞感表现出真实的生活。
  从艺术追求的角度来看,郭平先生的小说境界追求更接近于他在《古琴丛谈》中所说的“清”的境界:在技术上表现为用“洗练、明净来表达丰富与深厚”{7},在人格上是对生活的理解与超越。
  此外,郭平小说在结构上也很特别。小说以作家刘权给儿子讲故事和写小说两件事交织进行,其中穿插了《现代风情》的吕主编自杀的故事。这就像交响乐一般,众声交响。小说把刘权给儿子讲故事和他面对着稿纸想起祁玄和吕头的事放在一起,不断地重复。这就形成了旋律感,如果说,他给儿子讲故事是小提琴的奏乐,那么祁玄和吕头的事就是低音大提琴深情地演奏。而兩者并置在一起,一边是孩子的高亢的生命力,一边是成年人死亡的探询,形成了多个声部,使作者的音乐才华也展现在小说中,这是难得的创造。
  {1}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赵登荣等译,漓江出版社2000年版,第34页。
  {2}{3}{5}{6} 郭平:《后来呢》,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第15页,第215页,第39页。
  {4} 〔苏〕鲍列夫:《美学》,冯申、高叔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第293页。
  {7} 郭平:《古琴丛谈》,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第89页。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里,毗湿摩是一个悲剧人物。他人生中的誓言,个个响彻天宇、振聋发聩,令人神共敬,但他依然难逃悲剧命运。正因为如此,他的悲情人生才更具有典型性。探索毗湿摩的人生历程和性格特点,对了解古印度的思维方式、伦理道德、正法思想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印度史诗 《摩诃婆罗多》 人物形象  在印度文学史上,《摩诃婆罗多》就像一颗明珠,熠熠生辉、璀璨夺目。该史诗结构宏大
摘 要:白薇的长篇小说《炸弹与征鸟》以第一次国内革命为背景,叙述了两姐妹余玥和余彬出走家庭奔向革命的历程。作为白薇早期的代表作品,这部小说通过对女性、爱情以及革命之间问题的思考表达出了作家独立且独特的女性意识。而小说对“性别表演”下女性生存状态的体察以及其在语言结构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写作”的痕迹也是作家鲜明女性意识的体现。  关键词:白薇 女性意识 性别表演 女性写作  白薇原名黄彰,是中国现当
摘 要:顾炎武是一位著名诗人,他的大量诗作有思想,有灵魂,处处闪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其现存四百多首诗歌均为明亡之后的作品,诗歌创作的现实性和政治性十分强烈,形成了沉郁苍凉、刚健古朴的艺术风格和史诗特色;精神骨力,接近杜甫,成就很高。其诗歌主要是描写抗清斗争,抒发爱国情怀;眷怀明朝故国,立志恢复大业;寄情山川风物,抒写亲情友情。  关键词:古诗赏析 顾炎武诗 爱国情怀 探析  顾炎
摘要:“甘肃诗歌八骏”评选是近年来出现的文学现象。“诗歌八骏”集体呈现西部画卷的同时,将各自所属的诗群文化标识和创作特色注入其中。以娜夜为代表的“兰州诗群”,侧重表现西部的人在都市中的情感体验;以高凯为代表的“陇东诗群”,以离离为代表的“陇中诗群”和以李继宗为代表的“陇右”诗群,着眼于乡土文化的诗性展现;以扎西才让为代表的“甘南诗群”,将乡土大地与民族、宗教视阈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古马为代表的“河西
摘 要:屈原以其文学盛名和高洁之行,一直为研究者所重。他伟大的爱国者形象已深入人心,但屈原在后世典籍、文学创作、民间传说、民俗活动中还有一个身为水神的形象。本文认为屈原文学创作中对仙人仙境描绘的游仙内容在后世人们对屈原形象的想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屈原身化成仙有了被世人接受的心理基础。而屈原身处水神信仰盛行的楚地,熟悉楚地水神的祭祷和相关传说,并在创作中对水神高度关注,这成为他身后成为地域性水
摘 要:“才子佳人”的结合模式历来受到文人的青睐,在“才子”“佳人”的特定身份下产生了诸多不同结合形式、不同结局走向的文学作品。以《西厢记》中的“崔张”、《牡丹亭》中的“杜柳”和《红楼梦》中的“宝黛”为例,作者的爱情观对情节构造的影响举足轻重,从“才子佳人”的不同结合模式入手,既能分析作者爱情观之进退,又能窥其所处时代的婚恋观缩影,探索此三者中“才子佳人”结合模式的侧重与偏离、坚守与异化,以此来剖
摘要:魏连殳是一位孤独者,同时也是一位现代先觉者和思想启蒙者,他在荒诞的世界中完成了对个体生命的沉思:在“家庭一亲情”叙事中,他反对专制的家庭制度,而亲近纯朴的伦理亲情;在“人性一现实”叙事中,他呈现个体生命的挣扎和人性的异化,并发出了“要不要活下去”和“如何活下去”的深沉追问,作为对个体存在哲学的具体回答。  关键词:孤独 先觉 伦理 异化 存在哲学 荒诞  鲁迅小说中最具自传色彩的是《孤独者》
摘 要:德国作家歌德的作品《浮士德》中描述的诸多场景都在深层次揭示出人类狂欢文化的含义,作为一种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狂欢在西方蕴含的内容很丰富,也为文学家创作带来了源源不竭的灵感与素材。  关键词:《浮士德》 欧洲文化 狂欢文化  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悲剧作品《浮士德》被世人称为“绝对的哲学悲剧”。在这部作品中,生与死、美与丑、善与恶、希望与失望、严肃与荒诞、热情与孤冷……种种看似对立实则更具哲辩意
珍贵的友情,并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在你需要的时候,能够出现在你的眼前。  “妈,我放在这儿的一包创可贴呢?”“我看着放了那么久了,就把它扔了。”“啊?”我飞快地跑到垃圾桶边,将那包创可贴小心翼翼地捡了回来,见毫发无损,轻轻地舒了口气:“幸好你没事。”  思绪又回到了那个寒冷与温暖交织的夜晚。  那晚,寒风呼啸,我游荡在大街上,迷茫,无助。学习的烦恼已将我吞没,我沉在黑暗里。一辆自行车横冲直撞,旁边的
就让自己再年轻一次吧  临老,你从隔海捎来一只风筝  青绿的双翅暗镶虎形斑纹  迎风一张,竟若那只垂天的大鹏  颀长的尾翼,拖曳出去  又是凤凰来仪的庄重  暗示得好深长的一分期许  俨然,年轻时遗落的飞天大志  被你一头捎了过来  要我再走一次年轻  可能吗?再一次年轻  风骨当然还是当年耐寒的风骨  又硬又瘦又多棱角的幾方支撑  稍一激动还是扑扑有声  仍旧爱和朔风顽抗  好高骛远不脱灵顽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