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意识是指学生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发现课堂中自己不理解的知识,向教师请教学生们才会有所提高,由此可见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改变课堂模式,提高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们发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予以重视。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意识;解题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039
初中历史教学常会出现两种情形,一些学生对历史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对于历史问题的观点也十分的新颖;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历史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们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
一、改变课堂模式,提高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们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们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就会有意识的养成通过教师获取知识的习惯,缺乏自主思考问题的意识。而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要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孩子们成为历史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学生们就会自己查阅资料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自己也会了解到很多课外知识和一些不同的观点。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歌曲《等待》作为课堂的开始。通过歌曲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同时教师也要向学生们简单地介绍一下这部影片,通过课下的了解发现有一些学生在放学时间自己看了这一部影片。短短的一节课讲述一个人的一生是不可能的,由于时间的要求教师只能根据课本内容把较为主要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们了解,同时介绍一下事件的意义及影响。学生们通过自己探索可以了解到历史上的漢武帝的一生,由此对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及同期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历了历史的洗礼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在当下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们有了更好的教学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电子设备让学生们的课堂变得更加充实。
二、在预习中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
课前的预习不仅仅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同时学生也可以减轻自己的学习压力。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们要对课本进行综合的阅读,同时也要根据参考书或者预习案的指导解决一部分问题。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会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们在课堂上着重听教师讲课,并且进行标记。同时学生们在预习的过程中也应当自己查阅资料,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相对的轻松。在学习《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讲解一下自己对于北魏政治的看法。有些学生就表达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观点,在北魏时期,儒家思想衰落,而当时所秉承的士大夫政治却正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建立起的一种官场政治。其中士大夫有权对君主做出约束,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正式形成,这些知识在课本上都没有体现,同时教师之前几乎也没有讲过,这就是学生们自己预习或者将之前的知识运用到问题的解决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们用正确方法预习课本,在上课之前要把课本至少阅读两遍,这样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学生才能准确找到知识点所在的位置,不懂的问题进行标记,同时要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其实学生们的预习是他们接触课堂的第一步,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
三、引导学生们在学习中发现、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学生们在文科学习中的一大目标,但是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们要从发现问题开始。教师要重视学生们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这表示学生们在课堂上思考了。只有对于一个历史事件不断地思考,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有勇气向教师提出问题也是学生们学习的一种进步。
在七年级下册学习《安史之乱与唐朝兴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们讲述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的社会的状况。在课本上对于安史之乱的讲解比较少,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探索,通过学生们自己查找资料,他们可以学习到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以及安史之乱对于百姓生活的影响。在学习《秦统一中国》的时候,在课上教师会讲到秦始皇时期皇帝自称为朕,同时其他人也开始称君主为皇帝。下课之后有些学生就问教师,那么太上皇呢?太上皇有什么职权或者要管理哪些事情呢?其实学生们可能是由于宫廷剧看多了对于一些历史知识也有所了解。其实太上皇就是一个称谓,没有什么权利就是一个荣誉而已。在学习汉朝历史的时候学生们就会了解到这是刘邦对于父亲的称呼后来一直被后世沿用,如今学生们对于历史的兴趣很多就是来源于电视剧或者电影,但是教师要让学生们明白课本上的历史事件是有案可稽的,不是人为编造的。学生们提出问题是因为他们对于教师的讲课内容进行了独自思考,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果一开始没有理解思考的过程,那么知识依然是教师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学习,让学生们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进步。
四、通过问题学习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们学习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对历史的影响等。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的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初期学生更看重的是如何解决问题,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水平到达一定高度之后,就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是困难的。
学生们在初中阶段,他们有一定的历史储备甚至有一些非常新颖的观点,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要锻炼学生们的解题思维。在学习汉朝历史的时候,都会说上一句在汉朝初期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因为连年的战争已经让百姓们苦不堪言,所以这个政策对于百姓来讲是一个福音。之后学生们就把自己之前学习的《庄子》内容与我讨论,他说自己认为无为而治是没有意义的并且他也十分的不理解。这说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其实是学生不了解当时汉朝初期的情况造成的。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体现,在遇到一个自己不会的问题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可能就是不做了,但是这个问题可能通过师生之间交流讨论就可以解决。历史的题型千差万别,教师在课堂上可能只是对某一部分题型进行讲解,或者教师可能受时间关系影响只给学生们讲解课本知识都没有时间给学生们讲解问题的解决办法。遇到一个历史问题,首先要明确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在唐朝的前期、中期、后期哪一个时间段,这件事情对于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等。其实历史的学习是有一定的方法的,可能学生写很多内容却得不到高分,也有可能学生只写两三行就满分,这就是学生们的答案有效性的问题了。学生们要有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学会理性分析。在材料题的解答时,要找出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结合时代背景解决问题。
五、在知识的拓展中,在学生的作业中培养问题意识
历史课程教育是长期过程,而学生需要通过历史观念将历史事件放入历史环境中分析,往往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结合史料分析历史环境之外,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引发这些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
像在《诸子百家》时期的相关拓展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引发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百家争鸣的问题集中点在哪里?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诸子百家时期的历史环境和政治环境对诸子百家学术的影响。另外在历史学科学生作业中,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抓手,一般历史作业都属于开放问题,像《诸子百家》相关历史内容中,就会针对各个学派的发展与兴衰提出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名家思想在历史的洪流中会逐渐销声匿迹,而儒释道反而持续传承呢?让学生思考各家思想的内涵和核心,将百家思想和当时社会的价值观结合起来,用发展观念分析历史环境。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历史环境和历史背景。
有人说: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因为学习就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探索未知。通过预习的问题让学生们发现自己的不足,课堂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可以让学生们理解教师讲课内容,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郭红莲.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8(05):89-90.
[2]张小桃.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讨[J].学周刊,2019(05):43-44.
[3]黄兰.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28):89-90.
[4]徐梅.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08):30-31.
[5]王继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0(06):79-80.
(作者单位:山东省桓台县城南学校,山东 桓台256400)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意识;解题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039
初中历史教学常会出现两种情形,一些学生对历史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对于历史问题的观点也十分的新颖;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历史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们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
一、改变课堂模式,提高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们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们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就会有意识的养成通过教师获取知识的习惯,缺乏自主思考问题的意识。而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要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孩子们成为历史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学生们就会自己查阅资料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自己也会了解到很多课外知识和一些不同的观点。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歌曲《等待》作为课堂的开始。通过歌曲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同时教师也要向学生们简单地介绍一下这部影片,通过课下的了解发现有一些学生在放学时间自己看了这一部影片。短短的一节课讲述一个人的一生是不可能的,由于时间的要求教师只能根据课本内容把较为主要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们了解,同时介绍一下事件的意义及影响。学生们通过自己探索可以了解到历史上的漢武帝的一生,由此对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及同期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历了历史的洗礼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在当下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们有了更好的教学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电子设备让学生们的课堂变得更加充实。
二、在预习中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
课前的预习不仅仅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同时学生也可以减轻自己的学习压力。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们要对课本进行综合的阅读,同时也要根据参考书或者预习案的指导解决一部分问题。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会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们在课堂上着重听教师讲课,并且进行标记。同时学生们在预习的过程中也应当自己查阅资料,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相对的轻松。在学习《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讲解一下自己对于北魏政治的看法。有些学生就表达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观点,在北魏时期,儒家思想衰落,而当时所秉承的士大夫政治却正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建立起的一种官场政治。其中士大夫有权对君主做出约束,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正式形成,这些知识在课本上都没有体现,同时教师之前几乎也没有讲过,这就是学生们自己预习或者将之前的知识运用到问题的解决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们用正确方法预习课本,在上课之前要把课本至少阅读两遍,这样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学生才能准确找到知识点所在的位置,不懂的问题进行标记,同时要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其实学生们的预习是他们接触课堂的第一步,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
三、引导学生们在学习中发现、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学生们在文科学习中的一大目标,但是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们要从发现问题开始。教师要重视学生们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这表示学生们在课堂上思考了。只有对于一个历史事件不断地思考,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有勇气向教师提出问题也是学生们学习的一种进步。
在七年级下册学习《安史之乱与唐朝兴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们讲述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的社会的状况。在课本上对于安史之乱的讲解比较少,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探索,通过学生们自己查找资料,他们可以学习到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以及安史之乱对于百姓生活的影响。在学习《秦统一中国》的时候,在课上教师会讲到秦始皇时期皇帝自称为朕,同时其他人也开始称君主为皇帝。下课之后有些学生就问教师,那么太上皇呢?太上皇有什么职权或者要管理哪些事情呢?其实学生们可能是由于宫廷剧看多了对于一些历史知识也有所了解。其实太上皇就是一个称谓,没有什么权利就是一个荣誉而已。在学习汉朝历史的时候学生们就会了解到这是刘邦对于父亲的称呼后来一直被后世沿用,如今学生们对于历史的兴趣很多就是来源于电视剧或者电影,但是教师要让学生们明白课本上的历史事件是有案可稽的,不是人为编造的。学生们提出问题是因为他们对于教师的讲课内容进行了独自思考,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果一开始没有理解思考的过程,那么知识依然是教师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学习,让学生们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进步。
四、通过问题学习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们学习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对历史的影响等。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的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初期学生更看重的是如何解决问题,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水平到达一定高度之后,就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是困难的。
学生们在初中阶段,他们有一定的历史储备甚至有一些非常新颖的观点,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要锻炼学生们的解题思维。在学习汉朝历史的时候,都会说上一句在汉朝初期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因为连年的战争已经让百姓们苦不堪言,所以这个政策对于百姓来讲是一个福音。之后学生们就把自己之前学习的《庄子》内容与我讨论,他说自己认为无为而治是没有意义的并且他也十分的不理解。这说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其实是学生不了解当时汉朝初期的情况造成的。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体现,在遇到一个自己不会的问题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可能就是不做了,但是这个问题可能通过师生之间交流讨论就可以解决。历史的题型千差万别,教师在课堂上可能只是对某一部分题型进行讲解,或者教师可能受时间关系影响只给学生们讲解课本知识都没有时间给学生们讲解问题的解决办法。遇到一个历史问题,首先要明确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在唐朝的前期、中期、后期哪一个时间段,这件事情对于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等。其实历史的学习是有一定的方法的,可能学生写很多内容却得不到高分,也有可能学生只写两三行就满分,这就是学生们的答案有效性的问题了。学生们要有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学会理性分析。在材料题的解答时,要找出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结合时代背景解决问题。
五、在知识的拓展中,在学生的作业中培养问题意识
历史课程教育是长期过程,而学生需要通过历史观念将历史事件放入历史环境中分析,往往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结合史料分析历史环境之外,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引发这些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
像在《诸子百家》时期的相关拓展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引发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百家争鸣的问题集中点在哪里?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诸子百家时期的历史环境和政治环境对诸子百家学术的影响。另外在历史学科学生作业中,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抓手,一般历史作业都属于开放问题,像《诸子百家》相关历史内容中,就会针对各个学派的发展与兴衰提出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名家思想在历史的洪流中会逐渐销声匿迹,而儒释道反而持续传承呢?让学生思考各家思想的内涵和核心,将百家思想和当时社会的价值观结合起来,用发展观念分析历史环境。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历史环境和历史背景。
有人说: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因为学习就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探索未知。通过预习的问题让学生们发现自己的不足,课堂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可以让学生们理解教师讲课内容,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郭红莲.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8(05):89-90.
[2]张小桃.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讨[J].学周刊,2019(05):43-44.
[3]黄兰.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28):89-90.
[4]徐梅.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08):30-31.
[5]王继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0(06):79-80.
(作者单位:山东省桓台县城南学校,山东 桓台25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