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变革时期的针织路线图

来源 :中国纺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中国针织行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一方面,行业出口总额连续两年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在中国乃至世界针织发展史上书下了辉煌的一笔;另一方面,国产针织机械替代进口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中国针织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在全球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5年12月,杨纪朝当选为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新一任会长。这位在中国纺织行业深耕了几十年的老纺织人,对针织行业发展有着怎样的独到见解?他又将如何推动针织行业的深层次发展?为此,本刊记者对杨纪朝进行了专访。
  着手提升产品档次
  力争实现计量单位由“吨”向“公斤”转变
  《中国纺织》:目前针织行业呈现出哪些发展特征?如何看待行业的未来发展?
  杨纪朝:针织工业在整个纺织工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针织行业的不可或缺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一是针织产品出口总额在整个纺织工业中的占比逐渐加大。有关数据表明,2014年纺织服装出口总额为3060多亿美元,而中国针织产品出口总额突破了千亿美元大关,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1/3左右、全球纺织服装贸易份额的10%;二是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目前,针织产品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内衣、T恤、文化衫、毛衣、针织帽、手套、袜子、休闲装、运动服装等。而其他类别商品也出现了与针织工艺融合的趋势,比如弹力牛仔服装也开始采用针织工艺;三是与其他行业跨界、合作发展的程度进一步深化。如产业用经编针织物越来越多应用在能源、航空航天、建筑、医疗以及陆路交通等多个领域,针织家纺产品过去一般用提花机生产,而现在针织圆机的使用比例也在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针织领域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还要促进针织工艺在服用、装饰用和产业用等领域的均衡发展,加快针织产品结构的调整步伐,逐步提高针织品在装饰用、产业用等领域的占比。可以看出,针织行业发展的广度、深度、宽度都在加深,这充分反映了针织行业的生命力。
  《中国纺织》:您认为行业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
  杨纪朝:近几年,针织行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但行业确实还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比如,从近年来行业进出口数据来看,虽然针织出口产品比重在不断增大,但是出口产品的单价却在持续下降,与此同时,进口产品的单价却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这种现象充分说明我们的产品附加值还不够,我们在产品创新上还需要花很大力气、花费很多时间。
  如何才能实现针织产品的高档次、高附加值?我认为首先要从计量单位开始改变,现在针织产品的计量单位是“吨”,以“吨”为单位的产品价值怎么会高呢?黄金价格以克计价,羊绒以公斤计价,针织产品要体现出高品质,就要实现由“吨”向“公斤”的计量变化。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要改变传统思维,实现针织产品的轻薄化。
  目前,整个国民经济已经步入缓增长的新常态发展阶段,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振,生产要素成本和节能环保要求都在不断提升,这样的产业环境也要求企业必须以创新驱动发展。我们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投入,重视科技创新和自身创新能力建设,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及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产品科技贡献率,从而使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节能减排、低碳环保适应新形势,并达到新水平。
  聚焦行业可持续发展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势
  《中国纺织》: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针织行业存在哪些差距,面临哪些瓶颈,如何解决?
  杨纪朝:当前我国针织行业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既受中国工业发展水平因素的制约,也受我国经济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影响,但针织企业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快速跟上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纺织行业以原始制造积累起家,怎样从制造业中走出去,这不仅是针织行业也是纺织行业需要思考的。拿针织产业集群来讲,这些集群涉猎范围较广,产品差别大,每个集群都各有特点,如内衣、泳衣、袜子、手套等不同集群。但新形势下的平稳发展不是重复昨天,集群要根据各地区自身发展实际,整合行业资源,努力发展一批现代针织产业集群,造就一批代表行业最先进生产力的示范集群,充分发挥集群优势。前段时间我去了趟诸暨大唐,大唐是以“袜艺”特色的集群,大唐正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唐智造”,实现产业与文化、与旅游、与社会的进一步融合。
  现在,不少企业抱怨需求不足,但奇怪的是,很多国内消费者跑到日本买袜子,这说明市场是有的,就看企业有没有找准定位,我们的产品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在这方面,家电行业做的稍好一些,20年前中国人喜欢出国去买冰箱和彩电,现在形势变了,国产品牌已经占有一席之地,原因就在于国产品牌的产品赢得了消费者信赖。针织行业也可以向家电行业学习,产品要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需求,根本还是要做好产品。只有做到这样,消费者才会主动找上门来。所以不管讲瓶颈也好,发展方向也好,我们都应该围绕产品,不管讲营销也好,电子商务也好,都离不开实体产品。
  《中国纺织》:如何看待当前纺织行业产能发生转移的现象?对我国针织行业发展会有哪些影响?
  杨纪朝:我国针织行业的跨国布局呈现加速推进态势,行业众多骨干企业正在积极进行跨国资源配置。针织优势企业如申洲国际、东渡集团、AB集团等都在柬埔寨、越南等国家进行绿地投资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申洲在越南建立的“万人工厂”采取纵向一体化生产模式,坐拥更加低廉的水电及人工成本,当地出口关税优惠也为国内生产基地的转型升级争取了过渡时间。应该看到,这种转移不是平移,是主动转移,对企业是有利补充。在国内市场,申洲国际在扩大规模,做高端产品;做大众化产品可能要到国外,而且国外有保证交货期的问题,交货期会受基础设施、宗教信仰等众多因素限制。   产业转移是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这种梯次水平是必然存在的,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一种体现,因此企业“走出去”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国际产业转移是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是国际经济协作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
  作为传统劳动力密集型的针织服装制造业,将部分落后或低端产能转移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充分利用转入国的劳动力、土地、政策等优势,解决低端产能扩张或实现在转入地区的再造升级,并为国内针织产业向高端设计、研发、市场营销等领域深化,加速转型升级。结合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势,实现行业的持续发展。
  《中国纺织》:PHValue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即将在今年3月举办,在您看来针织展的定位是怎样的,传统展会如何焕发出新活力?
  杨纪朝:针织展是中纺联展旗舰队中的一部分,针织产业链条较长,产品类别多样,这对于展会来说既是优势,又是劣势。比如针织展与CHIC相比,CHIC更有规模性的集聚效应,毕竟服装在针织展中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很多服装企业对针织产品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这将为具有较长产业链的针织产业提供集成创新的可能。比如一些服装企业就提出,要将针织的袜品等产品进行包装,以礼品、艺术品的形象参与到销售环节中,既丰富了服装企业的产品类别,同时又提高了针织产品的附加值。
  针织展要凸出自身产品的特点,将针织产品特有的属性发挥到最大化。针织产品几乎涉及到了纺织服装领域的全品类,从衣着、家纺到产业用,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针织展会的发展目标也应该向更加生活化的方向努力。针织展应该向“生活馆”、“体验馆”的方向发展,让采购商和消费者看到的不仅仅是摆在展馆中的产品,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当然,针织企业也要在产品设计、材料方面下足功夫,要体现出针织产品被赋予的更高附加值。
  加强协会服务功能
  紧扣行业和收入两条线
  《中国纺织》: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每年举办技术大赛来推动行业发展,对大赛您如何评价?
  杨纪朝:近年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为促进针织装备领域的技术进步以及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开展了经编、纬编及横机工大赛,深受企业的欢迎和喜爱,并从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技术能手,同时,大赛对装备企业研发、生产更适合产业新时代发展装备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这表明,国产针织装备领域发展迅速,装备技术的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从业人员操作技术水平的提升。无论是在装备、产品还是在技术方面,我们确实实现了某些领域在全球市场上的领先,但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仍然没有达到真正的“自我创新”阶段,不过,这也说明,我们产业的发展还有较大的升级空间。
  此外,我们对标准非常重视,针织协会专门设有全国纺织标准化委员会针织分会。针对新产品越来越多,很多标准跟不上的问题,针织协会每年设有十几个产品标准、设计标准在提升引领行业发展,而且这些标准都是行业通用的国家标准。
  《中国纺织》:有观点认为,2016年可能是这次经济调整最困难的一年,对此,您怎么看,针织企业应该怎样应对?作为协会,今年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杨纪朝:越是在逆境中越能看到企业的“真功夫”,因此,企业在管理、品牌、设计、创新、质量方面下的功夫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要看清形式和自我,及时找到短板,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产业局面。
  在协会层面,今年着重要把内部管理理顺和加强,按照行业和收入两条线来开展工作,这两条线相辅相成,不能偏废。行业内的事情比如设计大赛、技能大赛等,即使是公益性质,我们也要积极去推进;能带来收入的事情如办展会、做咨询等,我们也会坚持做得更好。
  总之,协会要围绕行业和收入这两条线把服务意识加强,提高服务水平。拿会员部来说,会员部过去的功能是收会费,现在要有所变化。协会掌握全国性资源,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协会要把这些资源联合起来,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更好的给企业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我们要组织协会的专家委员会相关专家,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开展专家门诊活动。协会要接地气,切实了解企业的真正诉求,让企业跟着协会走,真正发挥协会的桥梁和引领作用。
其他文献
以“新起点 新跨越——‘两个百年’目标下的产业发展新蓝图”为主题的2015中国纺织创新年会于2015年12月11日在北京首都大酒店隆重召开,总结2015年以及“十二五”以来优秀纺织企业的创新成果和经验,探讨“十三五”进一步加强创新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和路径,成为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原会长杜钰洲,副会长孙瑞哲、徐文英,纪委书记王久新,顾问杨东辉、张莉,会长助理
期刊
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2016(春季)中,商旅男仕、型走天下、牛仔世界展区和CYB“展中展”即将亮相国家会展中心(上海)3号馆。虽然各个展区拥有不同的服装品类和风格定位,但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以解析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演变为突破口,展示中国服装品牌和服装文化的明艳光景,一种关于时尚生活方式的新法则正待开启。  男装风尚:倡导生活方式的格调主张  作为中国服装品质最高水准的集中呈现之地,商旅男仕展区历来都是
期刊
如果要给整个“十二五”期间中国工业制造业各领域做一个“困难排行榜”的话,纺织工业未必在列,但纺织工业中的棉纺织工业一定位列其中。  棉纺织行业运行困难在整个行业里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从“三年棉花收储政策”到“数千元的内外棉价差”再到今天无解的“千万吨国储棉”。整个“十二五”,中国棉纺织行业周旋于因政策调控改变而导致的不同经营困难而愈发心力交瘁。  现在每一个纺织人心里都有这样一个疑问:“在今天,面对
期刊
日前,600多茧丝绸行业的专业人士在浙江湖州聚首,共赴2015中国丝绸大会,聚焦行业变化,探讨创新变革,聚变企业生态,见证蜕变之路。  “2015年,丝绸企业在克服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在产业结构调整、品牌建设、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多元化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有不少亮点和新的举措。”中国丝绸协会会长杨永元表示。他指出,今年1~10月规模以上
期刊
互联网+新技术融入传统服装行业,将对服装制造产业升级带来革命性转变。我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生产国,能否保持服装制造大国地位?能否成为服装制造强国?在全国服装制造产业全面升级的情况下,河南省西平县政府依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的支持,提出了全力打造服装智造新城的全新战略构想,以此进一步推动西平全面承接国内外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同时打造一个智能化的产业制造新模式。  缘起——从嫘祖
期刊
今年是纺织行业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第36个年头(1962年日本首创QC小组。1976年开始举行第一次国际会议。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我国1978年从日本引入TQC的同时引进QC小组。1979年8月在北京召开全国第一次QC小组代表大会。纺织行业参加了第一次全国大会,至今从未间断过),是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评审活动的第4个年头。这些年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为基础,以卓越绩效
期刊
李泽平,1米8的个儿,魁伟潇洒,气度不凡;宽阔的天庭,炯炯的目光,充满着智慧、敏锐、洒脱、干练和美男子的阳光之美。  他是一个经营奇才,年轻时就下海经商,1996年开始就做起了鞋料批发生意,不到3年他把鞋料批发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后来他又办起了彩印包装厂,并注资煤矿,成为了煤老板。在他三十而立之年,就成为娄底地区的亿万富翁。2006年他开始接触竹纤维,并情有独钟,经过长达3年的市
期刊
1月12日,“纪念钱之光诞辰115周年主题征文活动”颁奖及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老中青三代中国纺织人齐聚一堂,共话中国纺织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2015年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纺织工业奠基人钱之光同志诞辰115周年。为了缅怀先辈,弘扬正气,推动纺织强国建设,由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主办,开展了“纪念钱之光诞辰115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征文活动以“追思先辈事迹,传承奋斗精神,
期刊
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要追溯到1955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联发开启了十五年的创业发展。从2005年,联发开始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每年都保持了35%左右的增长,实现了每三年翻一番的增长目标,于2010年4月成功上市。今天,联发已经由默默无闻的染织小厂发展成为具有纺纱、染纱、织布、印染、整理、制衣和品牌、热电综合垂直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已经形成纺织服装大产业链的基本格局,同时开启了原料资源
期刊
2015~2016年,全国“质量纺织”交流大会宣布,2015年共有14家企业获得“第四届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9家企业获得“第四届全国纺织行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奖”,12人获得“第四届全国纺织行业质量杰出人物奖”,15家单位获得“2015年全国纺织行业加工贸易单耗标准工作先进单位奖”,18人获得“2015年全国纺织行业加工贸易单耗标准工作先进工作者奖”,大会并为以上获奖单位和个人举行了颁奖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