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习历史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著/[美]大卫·麦考劳夫 译/王广义
  
  一个冬天的早晨,在我们最好的一所大学校园里,我们的常春藤同学会在热闹的气氛中进行着,外面下着雪。我同25名全是历史专业的毕业班学生坐在一起,他们都是很有名气的学生,尖子生里的尖子生。“你们中有多少人知道乔治·马歇尔?”没人知道,一个人也没有。在中西部一所规模很大的大学里,一名年轻的本科生告诉我她非常高兴听了我的报告,因为,在那时以前,她从未想到过美国最初的十三块殖民地都在东海岸。这是一个大学生一本正经的一席话。
  我们美国人,我们是谁?我们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们曾经怎样?它能给我们什么教育,我们的曾经就是我们的历史。若要我们去认识到我们有着准备最充分、最有清醒意识的人民,那个时刻就是现在。这个国家是在动荡变迁中建立起来的,作为国家的人民在这个多事之秋我们应了解更多最宝贵的东西。
  然而事实是我们正在养育着一代让人惊诧不已的历史文盲。这问题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了,它如同一种疾病,吞噬着民族的记忆。正当流行文化的种族崛起之时,美国的历史已渐渐被忽视了。我们在一点点地淡忘着历史,淡忘着我们是谁和走到今天曾经所付出的一切。
  两年前,美国男校友理事会一项研究显示五分之四的来自一流大学的毕业班学生,不能通过最基本的高中历史考试。至于像“在约克镇的美国将军是谁?”这样的问题,这些学生的大多数回答的是尤利西斯·格兰特,而不是乔治·华盛顿。
  这种情况一直没有任何改进,今年美国男校友理事会报道全国前50所院校没有一所要求把美国历史作为一门课程开设起来。
  但是无论怎样,为什么那般为学习历史而烦恼?把它当成废物扔掉那样地对待,这就是历史。为什么学习历史?因为它告诉我们如何做事。历史赐予并增强我们的信念,我们代表的一切,我们心甘情愿地所拥护的一切。历史是关于生活的学问——人的本质,人的处境及其他们所有的考验与失败以及其最宝贵的成就。历史是一种因果轮回的过程,是关于日常生活里最为朴素的琐事,以及关于机遇和天才的神话。
  历史告诉我们会有哪些选择,历史以具体而微的事例教导我们不公、无知和寻衅的罪恶,也同样告诉我们一句朴实的鼓励话语或一个简单却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思想的力量。历史是,也本应是爱国主义的基石,是实实在在的对祖国的爱,而不是充斥于胸而束之高阁的那种爱国主义。
  实质上,历史的教训是值得珍视的教训,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我们所有伟大的制度、法律、音乐、美术、诗歌、自由及其他一切,这些都值得珍视,因为这些都有先驱者做了辛勤的工作,激发了创造力,历经风雨,付出牺牲,却坚守着不变的信念。
  对历史的冷漠不仅仅是无知,也是一种忘恩负义。面对这史无前例的大好契机,我们无知的程度似乎显得尤为惭愧。不知道乔治·华盛顿是约克镇的美国指挥将军的大学生们,也是不知道华盛顿指挥大陆军为争取美国独立而奋战八年,这都很难不让人忧心忡忡。我相信历史激发人们关于生命的理性的意识,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生命是多么的短暂从而意识到时间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在这一点上,是其他任何东西所无法比拟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重大变革的时代,它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紧张。但是,历史告诉这变迁动荡的时代,也正是我们最有可能学得一些东西的时代。这个国家是在变迁中建立起来的,我们应该接受和利用这个时代一切内在的可能,坚持稳定事业,因为我们有着勇于探索的意识,有着我们风风雨雨的经历以及对自我的清醒意识。
  在2001年9月11日之后,历史变成我们励精图治的力量来源,成为延续发展民族理想而投身报效的动因。尽管很多事情还悬而未决,摆在我们面前的其他事情又显得更为糟糕,想想我们前人所经历的忍受和所取得的成就,想想他们所预见的危急岁月!在二战那最暗无天日的时候,丘吉尔提醒我们:“我们一直没有这样走过是因为我们一直生长在蜜罐之中。”
  我很乐观的相信历史不仅有益于我们走向文明之路,而历史真正是我们生命的延伸,它犹如诗歌、美术、音乐一样拓宽和深化我们活生生的阅历。
其他文献
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引进多种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拓展性教学——拓展已经成为语文公开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凡公开课就必有拓展,每文必拓,每课必拓。本来,适度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借助课堂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文化积淀,不仅无可厚非,而且理所当然。但现在课堂中充斥的拓展现状却让人担忧,语文课堂成了说说笑笑、唱唱跳跳的场所,俨然是满汉全席的大餐,语文的味道越来越淡。审视当前这些拓展,笔者发现
应该说每一个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都有充分的认识,因为经常会听到班主任说,要先教学生做人,再教学生做事,学品如人品等等。同时,也经常听到班主任的种种抱怨。比如说学生的素质一届不如一届,每天都要应对学校繁琐的检查,科任老师总是在喋喋不休地数落学生,还有家长在学生教育上不配合而要求却很多等等。结果就是每天都是在烦闷、焦虑中与学生周旋,身心俱疲。就此我想结合个人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谈谈我对班主任德育工作的
近三百年来,德国人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以赫尔曼(F.Herrmann)教授为首的开发团队以寻找一种适合于不同年级学生的新的物理教学方法为宗旨。基于不同水平的物理课程具有相同的课程结构的观点,找一条简约的路。使学生不再被繁琐的物理概念所累,开发出了一套新的中学物理教材,为物理课程的改革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这套教材的开发在二十五年前就开始了,并在德国的许多学校进行
教育机构,包括大多数研究团体,依然忠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育哲学。到目前为止,即使是那些对狭隘的系统提出过挑战的人也没能够松开教育机构对儿童教育方式的束缚。  当前的教育更注重传输“答案”,而不是学习“答案”。学习“答案”即发现“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反复尝试(其间又会产生新问题)。传统的教育教学重在传递大量的信息和事实,教师通常把经过处理的、精炼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而省略了学习的自然步
[题记]她虽不是歌星,没登过舞台,但很多人熟悉她的歌声;她虽不是影星,没演过戏剧,但很多人知道她的故事;她虽只是个普通的教研员,却因全面推进小学英语课程成了郧县教坛的名人——她就是湖北省郧县教研室小学英语教研员杨庆娥,一个拨亮山区英语教师心灯的人。    “罗慧慧在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展示中获得一等奖了!”“她又在中央电教馆组织的多媒体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了……”郧县小学英语教师获奖的喜讯接踵而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人类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应归功于教育,而承担教育这一光荣任务的主要是教师。教师在伟大而神圣的岗位上,练就了崇高的师德,为造就一代新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师德对于社会道德的先导作用也越来越显现出来。如今,社会对教师寄托着更殷切的期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崇高师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
“我是一只蜗牛,小小的壳里,有我自己完整的世界——因为这样的学生,每一节课都让我充满期待;每一个40分钟,都可能是心与心的美妙合奏。一条充满绿茵的路在我眼前铺开了,老师和学生行走其间,讨论读书心得,记下点滴收获,阳光透射,树荫斑斑驳驳,生命充满着诗意的美丽。”读薛瑞萍老师的《给我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就像是在聆听一首优美的教育诗,欣赏幅美丽的田园画,又如喝下一碗清新的“心灵鸡汤”。清秀隽永的文字
一个深秋的午后,秋日的余晖把校园中的一排银杏树涂染成斑驳的金黄色,在图书馆的浓浓书香中,高一·一班举行了一个仪式——“与书籍相约”。这是每一届学生都要进行的仪式。语文科代表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女孩子,在走上图书馆的台阶前,我问她:“你们上高中之前读的课外书多吗?”“我的妈妈和原来的班主任不许我们读课外书,他们说那些东西对分数没有用;他们让我们学好数理化和外语,这样将来才能考上好大学。”从她惴惴的神情
北大首推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些“奇才”的不断涌现和公众的广泛参与本身对完善中国的高考选拔机制而言,未尝不是一个进步。且公众的质疑同样有其可取之处,他更是在提醒着人们尤其是政策制定者和相关校长:要有一套严格的奖惩制度,从而促进校长们能按规则出好手中的“牌”,使中国学生的成才之路越来越宽广。  在今天,高考还是学子们进入梦寐以求的高校的主要方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弊端已是众
在学科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科教师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课题,开展以学科课题为载体的教学研究,已成为学科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  学科课题是有目标、有内容、有措施、有预期结果的研究项目。在学科领域内,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和任务,能够通过研究加以解决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学科教学问题。课题能够使研究的目的具体化,使研究活动指向特定的对象和内容范畴,具有指向性、概括性和限定性等特点。课题始于问题,但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