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孩子的“问题行为”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243775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孩子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心理上或品德上的缺点及不足。“问题行为”往往给学校、社会、家庭带来许多麻烦,它也会干扰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这个问题已引起医学专家和心理学家的重视;当然,家长们对此也很关注。
  心理学家把孩子的“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第一是心理性问题行为,即情绪和性格表现特殊,如狂妄自大、骄傲白满、娇气十足、暴躁、孤僻、冷淡、自卑、缺乏自信、怠惰、说谎、没有耐心、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暗示等等。第二是道德问题行为,如不守纪律、好闹、起哄、打斗、恶作剧、欺侮小朋友、顶撞家长及老师、吵嘴、骂人、读书时旷课、考试打小抄,也有的表现为偷窃、攻击行为等等。这两种问题行为可以交错出现,由心理性问题行为导致品德上的问题行为,或由品德上的问题行为产生心理性问题行为。医学家和心理学家还指出,分析孩子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极为重要,这对防止和纠正问题行为很有意义。
  孩子有狂妄自大、性格暴躁的问题行为,大都是因为家庭中的父母、祖母、外祖母或托儿所的阿姨、老师等,对孩子长期过分宠爱、器重,过多赞扬、夸奖造成的。幼小的孩子缺乏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能力,易于产生优越感,进而产生问题行为。
  孩子有自卑感、缺乏信心和有消极情绪的问题行为,大都是因为在家庭、托儿所或小朋友中常处于被轻视的地位,经常受到挫折、打击、挖苦、斥责、非难而造成的,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挫伤,总是感到自己不如别人
  孩子有粗暴、打架、骂人、攻击的行为等问题行为,主要是早期受到家庭熏染所致,父母不和,吵架、打斗、对骂、被孩子学去,有时孩子与别的小朋友发生矛盾则可爆发报复行为;有时家长纵容孩子,甚至教唆孩子“横”点,免得受欺,这也促使孩子产生粗暴的问题行为。
  孩子有冷淡、孤僻、躲避、少言等问题行为,多是由于长期缺乏集体生活造成的。父母不让孩子与外界小朋友接触,怕“学坏”,送到托儿所和幼儿园也是千叮咛万嘱咐,十分不放心,有时,孩子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受歧视、受孤立、遭到打击等,也会使其冷淡、脱群。
  孩子有说谎、不诚实等问题行为,也与家庭教育有关。有的父母亲教孩子说谎,孩子拾到一分钱,不是鼓励孩子交出去,而让他收起来,留着买糖块,事情虽小,但在孩子心灵上会留下污点。另外,随便殴打孩子也会促使他说谎,例如孩子本来弄坏了一块玻璃,说了真话就要挨打,下次有了类似情况就再也不说实话了。
  孩子有过份淘气、过分顽皮、捣蛋的问题行为,可能与家庭“大撒手”放任不管有关。有的孩子父母早丧,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离异,有的是大人娇惯,促使孩子产生“满不在乎”的心理,无拘无束,犹如一棵没人修剪的小树,浑身是“杈儿”。
  对待孩子的问题行为,首先要有正确认识。每个家长都应当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细致分析、观察,看一看有无问题行为。进一步认识孩子的问题行为是以哪一方面为主要表现,并分析产生这种问题行为的原因。其次是重视问题行为,不要以为自己孩子有点问题行为表现没有啥,甚至认为那是孩子天真烂漫的表现。必须清楚,有了问题行为,孩子大一点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不良品质,步入青年时期可能走向犯罪之路。有人分析许多犯罪青少年的犯罪过程,开始大都有问题行为,由于没引起重视,酿成罪过。再次,应该认识到问题行为毕竟不同于不良品质,不良品质见于较大的孩子,表现为经常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准则,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的行为,甚至触犯法律和危害社会治安。这些具有不良品质的较大儿童已形成了比较顽固的错误思想和道德认识。有问题行为的孩子只要加强教育,就不会进而产生不良品质。但如放弃正确的教育,听之任之,则会加快不良品质的出现。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指出,纠正问题行为,必须有耐心、有信心,要讲究方法,要循循善诱,不能打骂,不能讽刺挖苦,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努力是可以纠正的。
  (作者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运动路75号)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对小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是中国现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孝道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好的传承孝道品质,培养感恩意识。新时期小学生孝道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敬亲教育、尊长教育、感恩教育和爱心教育。  主题词:小学生;孝道教育;必要性;内容  一、新时期小学生孝道教育的必要性  (一)对小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是中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于孝道教育,学界
期刊
一位著名哲人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就在他的性格中,一个人一生是否有所作为,是否幸福,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往往就是性格,而不是智力,但是一个人的习惯却塑造了命运。  儿子自嗷嗷待哺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快十九个年头了,由一个刚出生六斤二两瘦小子,成长为同济大学的本科生,从他接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我忽然感到全身的轻松,他解放了,我解脱了。回顾孩子的成长,作为父亲的我,真是感言万千。  作为一名教师,本人从事多年
期刊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和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否则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建立只是一句空话。  自己儿子性格比较内向,平时言语不多,但主观性又较强,比较执拗,他现正读高三。读高二时,一方面住在学校,几个星期才回家一次;另一方面正是叛逆的高峰期,学习成绩又不好,受于主客观原因,产生
期刊
灵应寺里的智勇大师是一位高僧,时常帮人解答疑难。这天,通往灵应寺的山路上,走着三个人,走在前面的是富翁,后面两人是他的儿子。富翁一心想将两个儿子培养成文武全才,可是大儿子只爱文字,不爱武功,每当学武功的时候,他就无精打采;而小儿子只爱武功,不爱文字,每当学文字的时候,他就蔫头耷脑。富翁不知如何是好,因此只好向智勇大师求助。  来到灵应寺,富翁开门见山说明来意。智勇大师听了颔首而笑,没有说出解决问题
期刊
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孩子能够感觉到自己是家庭里的重要一员,他就能自觉维护这个家,并经常为家做些有益的事情,他的行为往往具有建设性。如果他在家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感觉不到自己的重要性,他在家里自我感觉不好,就会产生卑微感。为了消除或者战胜卑微感,他就会用捣乱、破坏性行为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  归属感对孩子如此重要,那么,怎么才能给孩子归属感呢?请看下面五句话:  第一句话:不要试图主宰孩子  孩子因我
期刊
望子成龙的家长,都希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孩子未来的成熟与成功,靠的是15%的智商和85%的情商,学校教育只培养前者,而孩子的未来竞争力恰恰是由后者决定的。见过很多孩子,上学时并不是成绩最好的,但是随着年龄增大,越来越懂事,越来越明白道理,就越来越有干劲。这样的孩子带给家长的是越来越多的惊喜,而失败的家庭教育,却会把家庭带入无边的黑暗中。  失败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就像沉溺在漩涡里挣扎的人
期刊
良好的习惯包括三个方面:做人、做事和学习。现在的家长可能更关注学习习惯,其实做人和做事的习惯也很重要。至于学习习惯,我们建议孩子在升入初中前,养成以下8种好习惯。  一是课前预习的习惯。考虑预备专门的预习本。  二是制定计划的习惯。要学会对一礼拜、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复习情况,制订合理的计划。  三是主动学习的习惯。例如会主动向老师提问。  四是独立思考的习惯。现在有家长,看到孩子稍微遇上
期刊
内容提要:儿童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和幼儿园配合完成。当前的家园共育以幼儿园为中心,以单方面地向家长传递信息为主导,未能形成儿童、教师、家长三方联动的互动体系。究其原因,既有教育者对于技术手段的过度依赖,也深受应试教育的牵连和影响,更有甚者被功利价值所缠累。建立家、园协同教育的主体地位,以崇高的价值为引导,真实地关切儿童的精神需要,积极利用已有科技成果,构建良性运作的教育生态系统,是家园共
期刊
近日,有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反映说,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了有关身心健康方面的困扰。为此,本报采访了业内人士,对学生及白领存在的心理健康以及家庭健康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做个深度分析。  心理健康注重疏导调节  本市资深心理咨询师魏刚老师说,实际上,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有其深层的心理原因。厌学只是表面现象,孩子需要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给予疏导。首先。我们在教育与疏导工作中要充分注意营造积极向上的
期刊
去年暑假,一个朋友把他13岁的儿子送到澳洲伯斯的朋友怀冰家中,说是要让儿子见见世面,请怀冰照顾一下。怀冰由此开始了她对一个未成年男孩的“照顾”。  刚从机场接回男孩,怀冰就对他说了一番话:“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你爸爸托我照顾你在澳洲一个月的暑期生活。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对照顾你的生活并不负有责任,因为我不欠你爸爸的,他也不欠我的,所以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你13岁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从明天起,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