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展现代农业探索新路子

来源 :江淮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anyan09e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今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殷切希望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尤其要创新工作思路,下大力气抓好“三农”工作,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遵循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我们对肥西县发展现代城郊特色农业进行了调研,从中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肥西县发展现代城郊特色农业的成效
  
  地处安徽合肥市西南郊的肥西县,早在2004年,就确定了以发展苗木花卉、家禽、菜瓜果、水产、蚕桑和花生等六大特色产业作为全县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目前,该县已成为全国苗木花卉生产大县、科技进步先进县、肉类生产百强县、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第一养禽大县、蚕桑生产十强县和农业产业化先进示范县。
  1、特色产业逐渐增多,规模不断壮大
  一是畜禽养殖业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以肥西老母鸡农牧有限公司、益农、森淼、华杰、永丰、恒圣等企业为龙头,带动了全县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二是苗木花卉产业实现了区域化种植、市场化经营。以三岗花木大市场为龙头,以上派、紫蓬、花岗等乡镇为重点的苗木花卉产业突飞猛进。三是菜瓜果产业质量提升、规模扩大。依托合肥周谷堆市场和肥西县内中心集镇农贸市场,以菜瓜果基地建设为支撑,使得菜瓜果产业快速发展。四是蚕桑产业稳步发展、效益大幅跃升。全县现有投产桑园4.5万亩,其中今年新增桑园5000亩。目前,肥西县蚕桑生产规模位居全省第八位,蚕茧质量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五是水产业品种向名特优新方向发展。以四合渔场等为龙头,以三河、严店、花岗沿河湖一带乡镇为重点的水产业全面提升。六是花生无公害化生产快速推进。花生产业在稳定规模基础上,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注册了“皖中”牌花生,并荣获省名牌产品。
  2、龙头企业不断涌现,企业实力逐渐壮大
  龙头企业实力逐渐增强。目前,全县县级以上龙头企业5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43家,带动农户3万户。2007年,全县龙头企业实现营销总收入达25亿元,其中年营销收入500万元以上31家,1000万元以上21家,5000万元以上5家,亿元以上3家。59家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约12万户,约占全县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二。
  3、农产品认证逐年增多,品牌意识快速增强
  目前,肥西县农副产品注册商标有140多件,其中省名牌农产品7个,安徽省著名商标1个,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3个。涌现出“正旺”牌老母鸡和土鸡蛋、“皖中”牌花生、“蜀牛”牌白条鸡、“天都”牌食用菌、“汪德荣”牌小磨麻油等一批以地方名优特色产品为主导的知名品牌。
  4、农业总产值大幅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迅速
  近几年,肥西县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幅度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更快,连续多年呈两位数增长。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2亿元,增长8.8%,实现增加值17.6亿元,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3706元,增长l8.4%,居合肥市三县之首,200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1亿元,增长19.9%,实现增加值21亿元,增长19.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14元,同比增长21.8%,又是位居合肥市三县之首,并首次进入全省前十位。
  
  二、肥西县发展现代城郊特色农业的主要做法
  
  1、更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一是着力改造,提高肥西农业的生产功能。肥西县立足自身特色,着力提高肥西农业的生产功能。通过加大技术集成配套与推广力度,不仅稳定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还做强了苗木花卉和畜禽业,做大了菜瓜果、水产、花生和蚕桑业。二是适度开发,凸显肥西农业的生活功能。依靠地处城郊的地缘优势,把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开发与本地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观光、休闲等功能开发有机结合,吸引市区和周边游客观赏、游览、休闲。三是逐步深化,拓展肥西农业的生态功能。农业的生态价值不仅在于可以打造新的观光景点,还在于可以通过作物植栽、树型景观来发展树木、花卉与公园绿地产业。正是这种生态价值,促使肥西苗木花卉与公园绿地产业的兴起,并形成了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支柱。四是科技兴农,优化肥西农业的示范功能。城郊地区农业处于城乡结合部,基础条件好,具有信息、技术、资金和市场优势。肥西县以农村平台为实验基地,建立了大量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畜禽养殖、苗木花卉、大棚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了现代化的农业示范区。
  2、千方百计增加投入,逐步改善农业装备条件
  一是整合支农资金,增加对特色农业的重点投入。近年来,肥西县在做到“性质、用途、主管部门、验收标准”等四不变的基础上,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增加对特色农业投入。结果是放大了支农资金的“种子”效应。截止目前,全县已有效整合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三大类60多项资金,计6224万元。二是出台优惠政策,以奖代补,增添农业产业化的投入。2007年设立了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对外来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且科技含量高、带动农民创收明显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对当年固定资产投入在20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总投资额的6%给予奖补等。三是招商引资,立项争取企业与农户的投入。通过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和立项争资,吸引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外来企业来肥西县建立生产基地,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帮助龙头企业积极向部省市申报农业项目,争取资金的扶持。
  3、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是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手段。肥西县在制定出台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实施意见,制发了近30个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督促各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好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二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就是龙头企业。肥西县采取了“扶优、扶大、扶强”的政策,集中力量对那些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有较强带动力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培育支柱型的龙头企业。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肥西县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推进畜禽、苗木花卉、蔬菜瓜果和水产等主导特色产业提质、扩量、增效,大力培育“一村一品”。四是不断延伸农产品产业链。肥西县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市场基础设施(花木城)建设,实现了由一产到三产的发展。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引来了饲料加工企业,还推进了农产品向深加工方向发展,实现了由一产到二产的发展。五是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促进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目前,肥西县建立的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含农贸市场)有52家。涌现了苗木花卉大市场、皖中花生大市场、高刘白鹅、小庙生猪、丰乐羽绒、花岗水产、三河竹木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批发专业市场,初步形成了农工商一体化的多层次、多功能农副产品市场网络。
  4、引进、培育龙头企业,运用现代经营形式促进农业发展
  一是“农户+企业+协会”集群发展经济模式。该模式是在农户自我经营的基础上,引导农户成立企业,形成独立的法人实体,在此基础上,通过成立协会连接农户和企业,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资源共享、实力提高的集群式产业化经营模式。肥西县三岗苗木花卉经纪人协会就是这种形式。协会自2004年以来销售额累计突破3.5亿元,带动周边近8000户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公司+基地(农户)+客户”链式发展经济模式。“公司+基地(农户)+客户”链式发展经济模式,是通过培育的龙头企业让利农户的形式,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为客户提供质优价廉的农产品。该模式以“温氏模式”最典型:企业指导养殖户建“温氏鸡棚”,并集供苗、供约、供饲料、技术指导、回收成鸡一条龙服务于一体;同时由温氏公司承担市场风险。三是“土地合作社”承包租赁发展经济模式。通过自发成立“土地合作社”,把“分”到一家一户的田地又“合”起来,租赁给种粮大户、水产养殖户,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位于肥西县三河镇的木兰村组建的“肥西县三河镇木兰村土地流转经营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形式将抛荒的土地集中连片,以招标的形式对外转包。
  5、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一是切实加强农业重大技术推广应用与示范,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了省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全县项目面积91万亩,配套推广水稻优良品种14个。实施了农业部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二是增加种、养业技术投入,建立高效技术保障机制。肥西是种养业大县,种养业又是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大头。肥西在全省率先构建了县、分所、乡、村四级防疫网络,建成了集管理、执法和技术三位一体的动物防疫新体制。还建立了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测报区域站和蔬菜瓜果药残速测中心。
  6、培育新型农民,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一是认真组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方面,全县已培训13359人,从一产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12096人。二是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目前,各培训机构共进村集中办班175次,培训总人数7000多人次,现场技术指导210次,指导人数10500人次。三是充分发挥农口各技术单位的培训作用。各技术单位、专业协会积极聘请省、市专业、外省技术人员等,广泛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竭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四是积极引导专业协会的专业培训优势。三岗的苗木经纪人协会,在相关部门的积极引导下,定期举办新品种生产技术和营销培训班78期,培训12000人次。还多次请专家到田间地头为会员和苗农们讲解关键性种植技术。五是激发龙头企业进行养殖户培训。肥西县在温氏企业进驻后,公司配置了8名技术员适时跟踪养户的饲养管理,并以分片区集中召开培训班、下乡到户指导等方式经常性地对养户进行培训。六是扎实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圆满完成了年度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在3个示范村共培育3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600个农户。
  
  三、现代城郊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农业投入仍然不足,城郊特色农业的基础设施条件仍较落后
  肥西县近年来农业投入不断加大,但由于面大、资金量少,农田、林网、路、渠、塘、闸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仍显薄弱,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的发展步伐较慢,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家乐旅游业发展的融资还比较困难。由于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肥西县村级防疫员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动物防疫经费未按照国家规定纳入财政预算,导致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滞后,乡镇动物防疫分所缺少办公用房和执法车辆,监测手段落后,影响了检疫、督察等执法工作的开展及效率。
  2、现代城郊农业的产业化水平还不高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有较大空间。从种植业内部结构看,肥西县传统粮棉油生产仍占主导地位,约占种植业增加值的75%以上,农业增效和结构调整仍有较大空间。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不强,农产品加工能力不高,附加值低。总体来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还偏少,带动能力有限。目前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5%左右,而农业产业化发达地区一般要达到2:1或更高。三是农业品牌化经营滞后,城郊特色农业优势还不明显。总体上,肥西现代城郊特色农业的农产品品牌建设还较为滞后,农产品精品少、档次低、品质差,市场培育后劲不足。四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肥西现代城郊特色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发展较为缓慢。
  3、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仍较低。总体来看,肥西县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社会化服务程度仍不高,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经常跟不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企业间的利益连接关系不够紧密,大多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属于松散型组织,具有经济实体的合作社组织不多,难以有效组织农民从事生产、连接龙头企业和开拓市场。如苗木虽已成立经纪人协会组织,但由于经费、人员等多种原因,多数苗木花卉生产、经营户仍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未能形成合力,甚至相互压价、拆台。
  4、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新技术推广运用比较缓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限,技术服务意识不高,加上近年来农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功能削弱,导致农民技术培训难以组织,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如苗木花卉生产科技含量高,需要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技术服务,但全县目前还缺少全面有效的服务体系,导致一些新技术得不到普及,产品合格率不高等问题。
  
  四、发展现代城郊特色农业的若干问题思考
  
  1、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龙头企业带动与承包农户关系
  我国农业的基本制度是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对于发展现代农业而言,在这一基础上引入农业(产业化)公司,目前学术界存在较为激烈的争论:一派观点认为,农业公司能够为农业、农村、农民带来稀缺的城市资本、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科学技术。能够为农业开展广泛的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而另一派观点则认为,在我国目前农村村情基础上,引进公司农业可能会对现行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产生冲击,加上农村少数领导干部和基层组织的不端行为,势必为侵占土地、损害农民利益打开方便之门,农民在农业产业化链条中可能获益较少,相反耕地却容易流失,从而损害目前农业经营的基本制度。从肥西县的实践情况来看,引进农业公司的确有效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也实实在在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但农业公司的经营内容也的确正在由供应、加工、销售等社会化服务向直接经营土地延伸,如畜牧业龙头企业的精养小区等。在农业公司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耕地、林地征占、租赁过程中的侵占农民利益现象时有发生。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的政绩掩盖了它的弊端,值得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密切关注。
  2、发展现代农业与改革农村现行土地管理制度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企业办公及供应、加工、销售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建在农村,应该是理所当然的,现代农业发展应该包括其相应的产供销设施连接部分。然而,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又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分割特征,严格限制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转为非农使用;农户依法租赁(流转)的承包耕地,在期限上也受到二轮承包到期的制约。在肥西现代城郊特色农业发展的实践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敢在租赁耕地上建设包括种苗繁育、饲料及畜禽肉食品加工等被视为“非农使用”的永久性厂房设施,建在租赁耕地上的标准化养殖小区,也因为二轮承包期限将至而忧心忡忡。致使在项目建设中征占用林地较多,乱砍乱伐林木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应该考虑改革目前城乡分割的二元土地管理制度,运用市场机制作用抑制城郊土地征占用、租赁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使城郊土地利用更加经济和科学。
  3、发展现代农业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从肥西县的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看,高效益的蔬菜瓜果、畜禽水产养殖及花卉苗木等城郊特色农业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只要解决资金投入、耕地、技术、生产组织、人才人力等问题,其现代农业发展还可以再上一个新台阶。但是,从国家粮食安全的宏观角度看,由于种粮(含棉、油,下同)比较效益低,加上实践中国家粮食补贴资金是按照农户承包田亩平均发放,与种植作物内容并不挂钩,发展现代城郊特色农业必然鼓励高效益的林业(如苗木花卉等)、养殖业发展,同时意味着粮食种植的面积、资金投入减少,国家刺激粮食生产的补贴目的并未落实到位,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农民增收、地方利益与国家的粮食安全等宏观目标会产生一定矛盾,如何妥善解决这一矛盾,处理好大宗作物生产和发展特色农业的关系,是摆在地方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正确处理这两者之间关系,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除了要让市场充分反映粮食的真实价格及与相关农产品的合理比价关系外,国家继续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资金补贴,地方政府及农村基层组织应当改进粮食补贴资金发放办法,切实向种粮农民倾斜,才能真正让粮补资金起到促进粮食生产作用,从而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五、进一步推动现代城郊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1、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要与我国具体国情相适应
  现代农业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从我国国情来看,我国既有适合农业机械化耕作的东北、黄淮海大平原,又有适合劳动集约型农业发展的南方丘陵、山地的小块农田;既有工业发达、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大中城市近郊,也有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的偏远、内陆农村。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可能需要几种现代农业模式同时并存,既有类似美国、加拿大等规模大、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的现代化大农业,又有类似法英等国土地、劳动力适中型的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现代农业模式,也有类似荷兰、以色列等国家的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农业模式。因此,我国建设现代农业必须从国情和不同地区的区情出发,创造性的运用和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经验和具体模式,走出一条适合各地区区情、有地区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肥西县由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切入,重点发展畜禽水养殖、苗木花卉、蔬菜瓜果等现代城郊特色产业,通过发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无疑是适合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合肥西县情的建设现代农业的有益探索。
  2、政府要增加对农业投入,引领和扶持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政府首先要制定规划、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农民的致富无门、致富无钱和致富无术问题。从肥西现代城郊特色农业发展经验来看,作为地方政府,要通过制定战略规划与措施,来开拓农民致富之门。同时政府就需要牵手城乡,协调上级部门和金融机构,或跨地区引进投资,想方设法解决农民的资金短缺问题。在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地方政府还需要在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方面开展社会化服务,帮助农民解决技术和市场销售等问题。另外,政府还要增加对农业的直接投资,如对农民的直接收入支持(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农资补贴等);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如农产品收购的最低保护价);通过贴息发展农业灾害保险;增加财政无偿资金,支持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增加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和教育投资等。总之,政府要彻底抛弃过去那种牺牲农业办工业、牺牲农村发展城市的发展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战略,引领各地积极探索,扶持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3、以加快农业产业化为契机,不断改善农业的装备条件
  提高农业的装备水平,改善农业基础生产条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一环。从全国来看,今后应加大对农业生产、农村公益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设施条件。从地方来看,通过引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加对农产品供应、加工、销售等基础生产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功能。通过实施“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产业化模式,给予农民养殖设施建设补贴等方式,不断吸引农民加盟养殖产业化链条,引导农民增加养殖基础设施的投入,有效改善了肥西养殖业的生产条件,大幅度提高了畜禽综合生产力。目前,地方政府应当以加快引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契机,通过加盟农业产业化链条方式,增加政府扶持和企业补贴力度,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增加对基础生产设施的投入,大幅度改善我省农业生产条件。
  4、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连接农户的纽带或桥梁,既可以代表农民处理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关系,又可以办一些单个农户需要办但又难以办到或办不好的事情,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我国人多地少,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相同行业、不同区域之间缺乏组织进行利益协调,难以适应世界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为了使一家一户的农户小生产与世界大市场相衔接,除却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连接千家万户外,还必须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社会化,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与风险。
  5、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运用,逐步提高农民素质
  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我国地域宽广、气候多样,可以容纳多样化的农业技术。水稻杂交育种技术及小麦、玉米、油菜、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良种培育技术在农业科研和推广运用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西北地区缺水,要研制滴灌技术和发展节水农业。我国大中城市近郊,土地稀缺、人口密集、工业化水平高,可以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还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包装、运输、销售等先进技术。另外,现代农业发展还需农业科技推广和教育体系来支撑。充分调动科研机构、高校、非政府组织、民办教育机构等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农技服务中介组织,使农民能够及时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竞争力。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是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条件。如丹麦农民中有85%是大学毕业生;法国有继承权的农场主子女,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后,还要再上五年农校,再经过三年学徒期后才能取得从事农业经营的资格。我国应当重视农业教育,加强对农民培训,培养出大批具有一定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的新型农民。
  6、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安排,完善法律规范与法律保障
  土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流转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已经频繁而大量发生,但是土地产权关系不明晰及其制度安排不完善问题是发展现代农业不可回避的现实难题。因承包期有限,在土地流转中显现出不确定性,使流转双方都对长期投入及其收益缺乏长期而稳定预期,流转行为存在短期化倾向。另外,土地流转缺乏市场机制,流转的转让价格(租金、股权等)缺乏市场评估机制和市场交易平台,往往造成土地转让价格偏低,出让方权益受损。因此,应加强对土地流转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从制度安排层面上深化创新,改进和完善法律规范与法律保障。我们认为,可根据《物权法》的立法原则与思路,对现行的《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以及相关法规政策进行修改,进一步明晰土地产权,切实保障承包农民的永久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包括出租、抵押等形式的处置权;根据市场经济通行的交易规则,进一步明晰土地流转(土地产权交易)的规则和程序,保障交易公平,保障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 王 刚)
其他文献
摘要: 高校辅导员被认为是高强度、高压力职业,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去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对于增强高校教育能力、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促进辅导员身心健康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导致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5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2)
期刊
摘要:全球发展伦理对地方价值观的关照更多地是为了在发展战略制定过程中有效避开其他国家、民族、地区的一种主动防卫心理,而非肯定多元价值的现实合法性。乡村伦理研究本应为本土化的发展实践保驾护航,却无法抗拒城市发展逻辑的裹挟和诱导,丧失自身的自反性品质和选择论特质,致使乡村发展伦理作为一种发展理想始终处于理论驱动状态。新时期关于乡村发展伦理的研究应以反思东西方乡村振兴的发展经验为起点获得实践性开展,通过
期刊
摘要:通常而言,在债务人违约时,担保债权人比无担保债权人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英国法律以其灵活性、以及接受并赋予创新性结构以法律效力的能力,提供了既满足消费者又满足资本提供者需求的担保机制,从而在商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驱动着法律发展演变的是实践人士而不是立法机构,并在面临不确定性时由法院来决定其法律效力。“担保利益”的范围,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在法律含义上,授权与保留存在根本的区别。担保财产包括抵
期刊
摘要:文章研究了2004—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投资机会的匹配程度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机构投资者会在符合自己投资风格的前提下,选择股利政策与公司的投资机会相匹配的公司。成长型的机构投资者偏好高成长性、不发放股利或低股利的公司,稳健型的机构投资者偏好低成长、高股利的公司。(2)成长型机构投资者偏好的公司股票在长期内取得显著为正的超额回报,稳健型机构投资者偏好
期刊
摘要:对于社会保障与经济关系的讨论贯穿于西方民族-国家发展始终,是一项重大的国家议题。对此,不同社会保障理论体系给出不同解释,观点纷繁复杂,但从根本上讲,可以划分为资本主义语境与马克思主义语境。在资本主义语境下,分析了现代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及工作训诫理念的确立,工业化早期与中期劳动力市场的同质化特点,“典型”或“样板”就业与家庭结构日渐突出。在此结构基础上,劳动力维护与实现资本增值是一回事。随着技术
期刊
摘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索引数据库2011至2018年共收录古代文学研究论文近5万篇,对这些论文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可统计出按朝代划分的研究论文分布、作家作品的研究排行。以此分析近年古代文学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可发现呈现于文体研究、新文献的发现与整理、文学地理学研究、计算机技术与古代文学研究和域外汉学研究几个方面。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论文;大数据分析;研究热点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
期刊
摘要:运用语言测试、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以安徽省肥西县两所幼儿园为例,考察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对汉语“把”字句、“被”字句、疑问句、否定句、比较句、量化辖域、进行体、完成体、关系从句、并列关系、反身代词等句法现象的掌握情况,分析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句法能力发展的异同之处,探究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句法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安徽;句法能力;问题;对
期刊
摘要:历史记载中的上海大学以激进闻名,但在上大内部其实存在着对学校的多种“想象”,这使得上海大学呈现出多重形象并置的复杂面貌。从“高级人才供應站”到“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再到“东南最高革命学府”,三种形象的背后,是三类知识群体对于学校的不同期望。“想象”的张力显示出同一阵营革命者的思想分歧与兴趣差异,也反映出“后五四”时期知识群体的代际更迭。  关键词:上海大学;“后五四”;知识分子;办学分歧
期刊
摘要:按照区位相近原则规划的城市经济带(群、圈),如果缺乏强势的经济集聚中心和优势产业的支撑,就缺乏应有的属性。构建城市经济圈,要致力于形成和强化投资热点效应,利用热点效应集中区域内外的优质资源。城市经济圈是国土生产力布局的核心,必须与国土主体功能规划相结合。安徽应该按照一主、多次、立体型布局的战略思路,构建以沿(巢)湖经济圈为核心、沿江城市群和沿淮城市群为支撑的“一个核心、两个城市群”的“三沿”
期刊
摘要:自然法作为一种价值判断体系的法律哲学,理性是它的核心,平等、自由和正义等价值则是其基本理念,并成为其渗透至民法领域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民法发展与进步的历史进程中,自然法思想是其价值判断的调节器,特别是在近代欧陆民法法典化运动过程中,自然法的理性主义法典编纂思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度成为法典编纂的指导思想与哲学基础。我国的民法典制定也可以从近代民法法典化过程获得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自然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