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幼儿正确面对“愤怒”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chu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往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的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高低对于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就起着重大的中介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情商,和童年期的培养有密切的关系,培养情商应从小开始。本文通过对当前愤怒教育问题的反思以及对戈尔曼情绪智力理论的梳理与回顾,得出教育幼儿面对愤怒的几点教育启示。
  关键词:愤怒发泄扭曲;情绪智力理论;幼儿;愤怒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愤怒总是令人感觉不适,无论是自我发泄,还是看见他人的宣泄。当成人看见幼儿愤怒,哭闹,常常会认为是幼儿不懂事,因此在幼儿发怒哭闹时,成人通常会用制止代替安抚,会说:“不许哭”、“有什么好哭的”。正是这些时候,便在孩子心中种下了不良的宣泄愤怒的种子。
  这种一味压制孩子发泄愤怒的方式是可以“追溯”的,这些要求孩子“别哭”的成人是在继承他们父母的教育方式,而他们父母又可能是受到自己父母同样的教育,这更像是一种烙印,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瑕玷。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见过父母表达愤怒,那父母实际上就在教育孩子也不能表达自己的愤怒。或者,当成人的愤怒无法自我修复并发泄出来时,那时我们也会成为孩子学习的模板,例如有家长总是以大声、有害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那么他们的孩子往往会觉得发怒十分可怕,他们便会压抑情绪。
  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曾经提出过“强迫重复”的心理机制,就是指幼儿当前的创伤性事件,会在日后以同样的方式发泄在其他事或人上,从被动的承受者变成主动地执行者,从而使痛苦体验转化成愉快的体验[1]。事实上让幼儿“别哭”本身是对孩子的一种冷暴力,阻止孩子表达愤怒,会导致孩子产生羞耻感。孩子还不能把个人情绪与自我形象分割开来,因此当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却被告知这“没什么好哭的”,他们会认定自己的哭是一件不对的事情,自己是一个坏孩子。成人对幼儿愤怒情绪不恰当的疏导方式,不仅不利于幼儿的情绪情感健康发展,还会使这种错误方式继续被“传承”。
  二、戈尔曼情绪智力理论的内涵
  1995年《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Goleman)在美国心理学家彼得·萨拉维(PetereSalovery)和琼·迈耶(JohnMager)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情感智力》(EmotionalIntelligence)一书,探讨了情感智力的内涵、生理机制、对成功的影响、情感智力的培养等问题,基本形成了情感智力的理论体系[2]。
  戈尔曼认为情感智力的内涵包括了了解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识别他人情绪和人际处理五个方面,综合反应了一个人了解、控制、运用自己情趣的能力,以及处理与他人情感关系的能力。该理论认为:智商并不能单一决定其成功与非,许多非智力因素更是起中介调节的作用,高情商的人具备这种中介能力。同时戈尔曼认为情商不是与生俱来是,是通过后天的培养提高的。
  清晰的自我意识,对自我感觉敏锐的感知,对一个人情绪智力起着关键的作用。戈尔曼等人沿袭了阿德勒和萨特关于意识对情感作用的观点,认为一旦情感反应进入了意识领域,那么,恰当处置情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因为当人能从消极情绪状态中恢复过来,首先就要对这一消极情绪有充分的自我意识,进而才能产生妥善处理问题的心理机制[3]。
  对情绪的有效控制试是判断一个人情商的主要标志。因为只有对情绪的有效控制,才可以卓有成效的发挥其智力。倘若一个人已具备随情境的变化而恰当调节自我心境与情绪,排除非必要的情绪干扰,专注于任务本身,便可获得卓越的发展。同时可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很多研究都已显示在学前期,对情绪的控制是影响同伴接纳的最主要原因。在童年时便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儿童更容易产生安全感,乐观开朗,自信宽和,富于探索精神与冒险意识。相反不具备良好人际关系的儿童更容易形成自卑、孤僻、畏缩的性格。
  三、情绪智力论对愤怒教育的启示
  (一)以身作则,引导幼儿向榜样学习
  榜样是具体的,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儿童对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模仿是他们重要的学习方式。要让幼儿形成良性的愤怒情绪,成人应该率先实践。成人首先应该对自己的情绪有一定正确的自我意识,并能试图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生气时尝试采用积极地心理暗示舒缓不良的情绪,引导自己正向思考,对愤怒的抗拒往往只会加剧我们的怒气。一旦你能更好地体验愤怒并且以健康的方式发泄出来,没有消极抵抗或者大发雷霆。那么你就为你的孩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愤怒的榜样。
  同时教育者还要善于发现各方面的榜样,在幼儿的同伴中树立典范,引导幼儿去向情绪调节良好、可以合理抒发自我愤怒的同伴学习。在书中也很多案例可以用来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教育榜样,逐步向幼儿灌输,愤怒应当表达出来,但却非哭喊、打闹等消极的方式。
  (二)情绪认知,提升幼儿对愤怒的感知能力
  情绪认知,是指人能够清楚明确的感受,识别自己的情绪。对情绪的正确认知是合理表达的基础。处于学龄前的儿童对情绪的认知是笼统的,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孩子,更是只知道自己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因此作为教育者,可以设计组织一些情绪认知的活动,如“情绪字典”、“情绪卡片”等。首先收集制作不同的情绪人物卡片,活动开始时教育者首先呈现不同的卡片人物,让幼儿辨认有哪些情绪,丰富幼儿的情绪词汇,如开心、傷心、愤怒等,然后说引导幼儿说出看到不同情绪卡片后的感受。
  对于愤怒这一情绪,教育者可以赋予其两个不同的故事,例如甲小朋友生气时会哭喊打闹,摔打东西;乙小朋友不开心时会告诉成人自己为什么开心并与成人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组织幼儿探讨这两种做法的不同,哪种做法更好,以及为什么这种做法好。鼓励幼儿在以后自己愤怒时,也向其学习。
  (三)民主平等,营造宽松的表达环境   教育者应该在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为他们创造一个可以大胆表达情绪的环境。首先成人应意识到愤怒并不完全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如果加以合理的疏导,便可转化为一种积极地情绪。当幼儿表达愤怒时,成人首先应该做的不是训斥孩子,制止其表达愤怒,而是应该帮助他们检查愤怒的原因。为什么幼儿会对这样的事情感到愤怒?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生气的?然后,成人应该告诉他们情绪没有对错之分,它们的产生总是有原因的,我们不要回避这些负面的情绪,而要去试着控制情绪的表达。比如让你感到愤怒的人,是否可以尝试与其进行沟通,向其说明你内心的感受,并且倾听对方给你的解释。或者也可以寻求父母的帮助,向其说出内心的不解与愤懑,成人此时应该作幼儿良好的倾听者,帮助他们学会合理的疏导情绪,学会与愤怒相处。
  四、合理途径,引导幼儿大胆宣泄情绪
  1.通过游戏转移对愤怒的注意。游戏时儿童调节情绪的主要工具,游戏具有自主性,幼儿在游戏中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因此游戏具有自我实现的快感。此外,游戏给幼儿营造了一个情绪安全的环境,儿童在游戏中往往是快乐的、放松的。游戏为孩子的愤怒情绪提供出路,帮助儿童学会面对与疏导自己的情绪。因此当幼儿在愤怒时,可以利用其感兴趣的游戏,转移其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途径表达愤怒。鼓励幼儿运用语言、绘画、肢体动作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愤怒的感受和认识,比如让幼儿用书写和绘画的形式来写“心情日记”,不压抑自己的愤怒,通过抒发,来缓解内心的愤懑。
  在幼儿园中可以建立宣泄室,让幼儿通过对沙包或假人偶等宣泄物的捶打来发泄体内积聚的生理或心理上的负能量,以达到生理或心理的新平衡。这种把内心深处的不满和愤怒的消极情绪发泄出来,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对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也有独特的作用。
  3.制定规则,对幼儿提出合理的行为限制。引导幼儿宣泄愤怒,并不意味毫无原则的纵容孩子胡搅蛮缠、生气发火。例如,因为少买一件玩具、少吃一些甜食,便大发雷霆,怒不可遏时,成人不可一味的退让,应先安抚幼儿的情绪,然后与其讲明其中的道理,并与之协商日后类似问题的处理办法。家长与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制定合理的行为规则,对幼儿的行为提出限制,弱化其不合理的发怒原因。
  五、小结
  总之,成人让孩子压制愤怒情绪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长大成人后因为这些被压抑的情绪而爆发。与其告诉我们的孩子“愤怒是不对的”、“好孩子从不会发火”、或者“怒火最终将导致暴力与恐惧”,不如教育我们的孩子愤怒没有错。
  愤怒是自然的,是普通的,并且我们可以教会儿童能以健康的方式体验它、表达它。害怕自己愤怒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倾听愤怒所要传递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夏亚莉.戈尔曼情感智力视域下教师批评语的语言运用[J].文教资料,2013.
  [3][美]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肖静宁.情绪智力辨析[J].武汉大学學报(人文科学版),2001,(2):133~140.
  [5]郭德俊,赵丽琴.情绪智力探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123~127.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心理资本是影响人成长和发展的积极心理品质。本文以乌鲁木齐某区中小学生为团体活动参与者,以心理资本团体咨询为方法,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在心理资本系统的干预下,中学生的自责、过敏和冲动因素都与之前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心理资本 ;心理健康 ;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267-02  一、研究背景  1.提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受教育者多方面的素质,它以培养高素质、发展全面的学生为目标。素质教育重视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注重个人能力发展,并同时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我国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十余年,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素质教育的开展重心是校内教育,但校外教育同等重要。校外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兴趣特长的培养,增强其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只有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辽宁何氏医学院为例,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学院开展“三爱”教育活动方式进行研究,希望在总结中提高和反思,供其他高校借鉴和学习,也希望同行可以相互探讨和学习,建立民办高校“三爱”教育活动方式的长效机制,从而促进民办高校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提高民办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三爱”教育;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以“爱学习”为核心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大学物理实验课已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具有独立的教材和专职的实验教师,与大学物理课具有同等的地位。然而,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大多数同学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兴趣不高。我们通过调研与访谈的方式,总结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一、引言  大学物理实验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同
期刊
摘 要:教师职业,通常被人们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当今的世界,多种文化充溢,关于教师素养的构成以及今后发展的各种呼声此起彼伏,各方言论各具其观点。到目前而言,仅对教师素养的定义形成了较为统一:教师素养,一般称为教师专业素质,是指能顺利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个人认为,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哲学思考,文学表述,历史底蕴,阐述如何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教育文化与当下一个历史
期刊
摘 要:在全球化时代,国家间交往日益密切,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剧,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具备较好国际意识人才的培养,越发受到各国和教育机构重视。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我国高校也在日渐重视国际意识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国际意识;载体  高校在人才培养中承担着重大社会责任,其作为教育开展的实施主体,对大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拓展认知领域、加强素质培养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在培
期刊
参加刘永春所长“学帮理练”教学法研究十多年了,在教学实践中大量运用并用心体会,自感受益匪浅。  “学帮理练”教学法浓缩现代教学理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简单易学,操作性极强。“从学开始,从练入手,以学为主,一练到底,在学中练,在练中理,无困不帮,无惑不理”32字诀是对“学帮理练”教学法的高度概括。  我在平日的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收获很多。下面我将通过八下《公式法分解因式》部分教学片断,谈谈我的
期刊
摘 要:跨文化教育主张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乃至鉴赏,要实现对别国文化的鉴赏,需要正确的移情。移情指积极地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想、体验、表达感情。将移情作为载体,实现跨文化教育需要通过外语教育增强文化预设能力,加强母语学习,促进跨文化对话。在对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正确移情,可以较好的实现文化的融合和鉴赏,达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跨文化教育;移情;载体;导入  一、跨文化教育
期刊
摘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教育做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潮,规范大学生行为。如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改变了传统教育方式。借用网络平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成为校园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从而深化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网络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教育  一、运用网络平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课堂教育 
期刊
近年来,芬兰教育成为全球最之手可热的教育品牌,各国“信众”,纷至沓来。2015年10月,按照武侯区教育局校长队伍建设的整体安排和部署,我们前往芬兰考察学习。短短的五天时间,我们与学校的管理层、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流,管中窥豹,对芬兰教育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芬兰基础教育概况  培养目标科学。根据1998年芬兰的基础教育法,九年义务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授儿童生活所需的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