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哟

来源 :东方航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来干啥呦?”出自于几年前发行的一部很火爆的电影,名为《疯狂的石头》。有多火爆呢,主演郭涛因此为大众所熟知。为纪念这一成功,儿子的昵称被取做“石头“,这是后话。重要的是,随着这部片子的成功上映,重庆方言迅速占据了人们的常用口头语榜首。除了“你来干啥呦?”外,“捡个烟屁股也捡不出个红塔山”“喊你画地图,你在搞创作迈”等形象生动地展现老百姓日常的用语,多年来也没有被人忘怀。
  之后的“要有风,要有肉;要有火锅,要有雾;要有美女,要有驴儿”更是一口气概括了重庆的人文地理特征。重庆方言涵盖的内容从地理延伸到人文的方方面面,简短有趣,句句均是段子。难怪网友评论:重庆人都是出口成章的段子手。
  方言磨练记
  重庆方言最初源自于宋代的巴蜀语,由古代华夏语、古蜀语、古巴语融合而成。地区较为封闭,对于表达一件事情的方式自然与其他地区差异很大。北宋诗人范成大就曾在诗里念叨过“蜀人乡音极难解。”然而事情发展变化速度之快常常耐人寻味。巴蜀语难懂,但影响其发音的入声韵在今天早已当然无存。究其原因,数次移民活动产生的影响,已是无需争议的事实。
  明末清初,战乱灾害连年。清政府为填补不断减少的巴蜀人,制定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项目。历时150年,以北方官话为主体、融合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方言的重庆方言形成。词汇中l、n不分,多带有儿化音,还有叠词的出现,像是将“碗”念成“碗碗儿”。
  说到带有儿话音的“碗碗儿”,就不得不提以“堂客”为代表的“市井语言”。所谓市井,是相对于文雅的书面语和官话来说,大多数民众的用语。1895年《马关条约》,给了西方列强打开山城重庆的口岸的机会。也为重庆人带来了些洋家伙什儿和新鲜词汇。如火柴叫“洋火儿”,肥皂叫“洋碱”,自行车叫“洋马儿”等。同时期,山城工商业迅速发展,又临水而建,船运业蒸蒸日上。码头工人、船工、商人等一批外来的新兴群体出现在重庆的街头巷尾。受湖广人的影响,一些“堂客(妻子)”“解(gai)手”等词语出现。有些旅店老板为招揽湖广商人,甚至唱起了结合湖广与重庆风味的“号子”。
  而后,20世纪的两次大移民对于重庆方言的再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次移民的迁入,为重庆方言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1940年,在南京遭受战争的巨大摧毁后,国民政府正式定重庆为“陪都”。“陪都”,最初的含义是国民政府昭告天下,我们在重庆这儿是临时定都,作为战时的军事指挥中心。这一举动不仅使民族精神在抗战中凸显出来,还对重庆方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时间,重庆一跃成为国际都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海、江苏等沿海300多家工厂、商店、银行、学校纷纷涌入,呈现了重庆方言与各地方言大融合的繁荣景象。像是音调硬、平、直的粤语发音,将“街”念成“gai(该)”,“二”发“yi(易)”。其中,受其影响最大的恐怕是来自上海、江浙一带的吴语,在当时被当做流行的时髦语言,像是出自上海的“格式(意为标致、新潮)”,源自苏州的“行市(意为能力强)”“转来(意为回来)”等。
  让一个城市成为全国皆知的文化符号,不易。战争却给了重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抗战时期,郭沫若、老舍、巴金、冰心等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名家,在目睹山河破碎、骨肉分离的现状后,云集山城。以笔杆子为武器,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重庆一跃成为全中国瞩目的战斗舞台。这一时期的重庆方言里显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进步性。单单一句豪迈、积极的“雄起”就表明了重庆人一致对外的英雄气概。除此之外,大量的俚语、歇后语也在此时产生。比如形容人追求利益本性的“围到灶头转,是想锅巴吃”,告诫民众做事沉稳,等待时机成熟的“火到猪头烂”等。
  第二次移民是1964年,中央决定启动“三线建设”,大量工厂企业从东部沿海地区进入重庆,随之带来的还有一大批来自中东部的说着普通话的移民。在这样的情景境下,重庆本地人开启了练习用普通话与外来移民交流的时代。受限于地域和教育条件等因素,学说普通话多数是不准确的,往往是模仿读音,而词汇和句型仍是重庆话。例如:
  你看那个女娃儿长得好乖呦。(“女娃儿”“乖”来自重庆方言,为“女孩”“漂亮”的意思)
  你等我哈,我哈哈儿就来。(这里的“哈”和“哈哈儿”均为“一会儿”的意思)
  1976年,重庆人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利好势头,促进了工商业的又一次腾飞,世界各地的商客纷至沓来。尽管方言色彩依旧浓厚,但普通话对其的冲击力越来越大。像是以前念“打雷(luei)”“乘(sheng)法”等音,现在都比较贴近普通话念法了。带有山城特色的叠话儿音也有锐减的趋势。
  说一口流利的重庆话
  尽管,重庆方言表现出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但因其特殊的音调及蕴含的地域特色,它在重庆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不可动摇。偶尔还会出现与普通话冲突的情况——一些本地员工坚持在公共场合使用重庆方言,而带来诸多不便。网络的兴起,也使得一些带有喜感的重庆口语快速传播,像是“你做啥子哟(你干什么)”。网友间彼此相隔千里,从未谋面,面对光纤传输而来的词语时,莞尔一笑,亲切感倍增。
  前段时间火爆上映的电影《火锅英雄》,再现了防空洞、火锅等具有重庆特色的人文景观。但最为大众津津乐道的是陈坤那一口正宗好听的重庆方言。作为地地道道的重庆人,陈坤说台词没有卷着舌头说话的生硬感,观众听起来更有意思,这种自然也感染了其他主演。尤其是当主演之一秦昊看到巨款之后,走心发出的“胆大的骑龙骑虎,胆子小的骑抱鸡母”,喜剧感十足,押韵又有深意,很能代表重庆方言中的小聪慧。另外,用重庆话表白也是一大特色。三位主角得知生命即将终结时,依次像女主表白“于小慧,我斗(就)是喜欢你”,换来的是泼辣豪爽的重庆话回复“老子再也不想看到你们三个!”这样出人意料的回复,妙趣横生,也是重庆方言的魅力所在。难怪现代人听到重庆话就有一种莫名的喜爱感。
  重庆方言的构成有迹可循:主语一般说“老子(不是脏话)”,谓语常用“斗是、囊个、啥子”,句子的最后以“哟、啊、嗯、呢”等感叹词结束。例如,老子要在辣么多人面前表演,好臊皮(丢人)哟!
  研究重庆方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挤公交、轻轨。一句话,就是言简意赅,喜欢用谚语来代替长句。词语生动、表现力强,说起来还朗朗上口。
  比如“扑爬”一词,意为摔跤,特指向前摔倒。先是一个往前扑的姿势,然后四脚着地,嘴贴地,背朝天,呈“大鹏展翅”状。也就是江湖上俗称的“摔了个狗吃屎”。相比较普通话中的摔跤,扑爬更形象,说出来聆听者可以立马脑补当时的画面。此词多是与“搭”字连用。“搭”是动词,泛指从稍高的地方摔下来,组句为,他在滑冰场上搭了一扑爬。
  想成为重庆人,还有一个词是必须会的,并且是刻在骨子里的那种会。这个词叫做“不存在”。常出现在面对他人的错误时,要表现出淡然、大度的时刻。这个词用在小处,小事化了,他人宽心,自己舒心;用在大事上,大事化小,彼此缩进距离,诚心相待。
  举个例子,二娃向三叔借一万块钱做小本生意,说好半年后还钱。结果拖了两年,还没有把钱还上。期间,二娃见到三叔就躲,几乎不参与家庭聚会。终于在上个周将钱还上。本以为三叔会不高兴,结果三叔摆了摆手说“不存在”。
  在重庆人的普世观中,“不存在”是他们为自己量身定做的精神标语,只有一口铿锵清脆的重庆方言才能喊出“大气”的特质。这种奔放大度、想得开、不计较、吃得亏的淡定心态,颇得重庆人的喜爱,所以常常在用。说的时候,“存”字音微微拖长,语调要显得不以为意,最好手里点着根烟,手掌左右摆动将白烟散开,象征彼此之间再无过节,那潇洒劲儿怎一个“爽”字了得。用普通话说“不存在”,就无法体会这种发音的快感。所以,不存在是独属于重庆人的词语,阳刚的重庆人与了然自得的“不存在”是天生的语言搭档,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显露男人本色的对话中。
  历史上就有个经典的范例:廉颇背了个荆条跪在蔺相如家门口以示谢罪:“大人,老夫惭愧啊。”蔺相如淡然地抽了一口烟,接着吐出层层烟圈,同时,手掌轻轻挥过,道:“不存在。”
其他文献
这是一位低调但绝对有趣的人。目前在运营着济南品聚文化旗下三家连锁的独立书店“品聚书吧”。林雨有着43年广播媒体从业经历,是山东经济广播前总监,大家口中的“林台”,以她名字命名的节目《林雨一刻钟》播了二十年。个人公众微信号“林雨语林”每日更新。本刊专栏亦选自“林雨语林”公众微信。  我曾发狠说一年不买衣物了,事实是目前并没买什么衣物;另一个事实是,经常还会逛街,不买,看看总是可以的,要看。女人逛街看
期刊
来一场民国穿越  重庆人是出了名的敢玩敢挑战。自从电影《1942》上映后,时代色彩浓郁的民国街就成了众人体验穿越、玩转创意自拍的圣地。如果来到这里,看到那些穿着旗袍、马褂,变身民国风的人们拿着枪支道具奔跑在烟雾里,可一定不要惊讶,那儿可正在上演一场活生生的民国大戏呢。  地点: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龙兴工业园。  赏奇幻夜景  初到重庆的人,一定不能错过有“小香港”之称的重庆夜景。赏夜景的方式众多,可
期刊
某一年的某一天,童话大王郑渊洁应邀去成都某学校讲课。他想起另一位儿童女作家也在成都,就邀请她一起前往那所学校。讲课的时候,从小养成自嘲习惯的郑渊洁对学生们说,他对身边的这位作家阿姨甘拜下风。半个月后,成都一家报纸就发出了对于这位儿童女作家的专访,标题就是《XXX(女作家名字):让童话大王郑渊洁甘拜下风的女人》,文中还说,她的书,让童话大王郑渊洁自愧不如。很快的,类似这样的专访又出了不少,里面都有类
期刊
重庆,依山而建的3D魔幻现实主义都市,一座可以让智能导航失灵,不需要东南西北只需要上下左右的空中之城。小吃、美女、火锅,都是它不可或缺的标签。这里有可以与云天相接的高楼,有日以继夜奔腾不息的澎湃两江,有持续在建的高楼和《千与千寻》里的奇幻街景……  在这里,下坡就会放肆,但上坡就是克制。在这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活跃在车站码头、大街小巷,帮人搬运货物,从电视、冰块到家具、砖头,所有的货物都被系在短
期刊
这是个安稳的年代,经济发达,吃住这种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已基本满足;这是个动荡的年代,非典入侵,地震动荡,金融危机肆虐;这是个繁盛的年代,中国风、韩流等各种文化齐放;这是个迷茫的年代,信息洪流奔涌而来,我们需要不断地选择,选择......  80后,无法在逃  结束2009年,年龄最大的80后30岁了。如同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幸运,每一代人也有每一代人的迷惘。对80后人群来说,这时的他们突然意识到,自
期刊
2014年来了,该买的车已经买了,但没买车的还是没买车。有时候,看到别人的车,眼馋了也想来一辆。嗯,不错的想法。  但买车这件事不能盲目,新车虽好但不能乱买,特别是2014年的车,虽然很新,但4S店的维修保养还没到位,需谨慎。不过,既然还想买新车的话,就不妨看看2013年上市的,车型款式绝对不会老。因此,汽车编辑汇总了2013年的每个月,在国内几乎所有的上市车型,并择优录取找出有代表性的,指出其优
期刊
近日,备受关注的“青岛经典”旅游品牌产品首批入围产品经过十二位专家的评审初步产生。栈桥、崂山风景区、小鱼山历史文化名人街区、即墨温泉小镇、青岛国际啤酒节等48个旅游要素产品入围。  下一步,青岛旅游集团将继续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与青岛的旅游业同仁一起,共同参与到“青岛经典”旅游产品平台建设中,充分挖掘青岛旅游的优质资源,发挥资源集成效应,在打造青岛旅游高端业态的同时,推进青岛旅游业的发展,为青
期刊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这个年代,“群魔乱舞”是最贴切的一个,完全成长于新时代的年轻人们与旧的生活环境脱离,生活习惯的五花八门,观念的新奇百怪,甚至于爱好的花样迭出,虽眼花缭乱但也见怪不怪,包容是这个年代的肚量,我们正在经历并仍将继续,记忆还鲜活,想象还美好。  自媒体:晒自己,求围观  自媒体时代,晒美食,晒萌照,晒时装、晒包包,晒幸福甚至晒伤痛……在微博和微信上,你关注的人越多、朋友圈越大,你就越会发
期刊
再不吃,就老了!春打六九头,春天是吃货们开始活跃的季节。提到吃“春”,小编们搜罗了本月最适宜的菜品,前两位当属“开凌梭”和“笋”,讲究荤素搭配的三月,究竟怎么吃才不浪费?  老青岛都知道青岛有个“萃丰塘”,那可是个吃手艺的地方。从外观看,貌似没什么震撼之处,就是这样,却能勾起你吃了一次又一次,还念念不忘的,便是厨师烹饪的好手艺。  萃丰塘最早以烹制时令海鲜出名,像开凌梭、炸虾仁等菜早已成为了店里的
期刊
清晨时分,纽约第五大道上空无一人,身着小黑裙,颈上挂着假珠宝项链,打扮入时的奥黛丽·赫本独自伫立在Tiffany的珠宝店前,脸颊紧贴着橱窗,吃着牛皮纸袋里的可颂面包、喝着速溶的热咖啡,痴迷地望着蒂芙尼店里的一切……这是电影《Tiffany的早餐》中的一幕。画面中牛角面包的考究,美式咖啡的随性简约,却依然挡不住珠宝的诱惑。在由Tiffany引导的时尚年代里,珠宝之于女性就是一种精致、纯粹的生活理想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