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人早中晚期阶段心理护理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djz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心理护理
  1.1心理护理的定义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的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更是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
  1.2心理护理的原则
  1.2.1交往的原则
  1.2.2启迪的原则
  1.2.3针对性的原则
  1.2.4自我护理的原则
  1.3心理护理的意义
  由于心身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更加密切,病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因此,对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主要目的在于:
  1.3.1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正確及时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早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环境。
  1.3.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一个人生病后,其社会角色也随之而发生改变。由于突然充当病人角色以及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变,病人往往难以一下子适应,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心理护理不但有利于病人康复,还能贯穿于对病人实施的整体护理中,提高护理效果。也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
  2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2.1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为了帮助广大患者及其家属提高生活质量,重新回归社会;为肿瘤患者家属提供个体化、规范化、安全化、专业化的护理专业服务;为病人在疾病治疗、康复过程后能及时回归社会角色。
  据介绍,当前我国70%至80%的肿瘤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工具等心理障碍,这些严重的“恐癌”心理正在成为扼杀肿瘤病人生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恐癌”心理的产生归根到底还是源于对癌症的不了解,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其实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约有三分之一的恶性肿瘤是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治愈,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减轻痛苦和延长生命,并且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治疗手段和疗效正在不断突破和提高,所以癌症患者应当正确认识癌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的态度,为战胜癌症奠定基础。
  为了帮助患者克服“恐癌”心理,无锡解放军101医院还开展了很多特色护理,如为肿瘤患者进行初诊时,为其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于术后的一些患者,医院还设有专业按摩的护理,通过舒缓的音乐、按摩的手法,达到缓解病人压力,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在宣传周期间,天津肿瘤医院将面向公众举办有关“肿瘤患者饮食指导”、“肿瘤患者常见症状护理”、“身体健康从心态健康开始”等六门讲座,帮助患者及家属认识癌症,科学护理,从而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2.2肿瘤患者早、中、晚期阶段的心理护理
  在各种疾病中,很少有如恶性肿瘤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癌症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其家庭,不仅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也可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以及病人在家庭中角色的转换,加重了病人的恐惧、疑虑、忧抑、绝望等情绪反应。因此,应给予病人亲切的关怀,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意志坚强和对生活充满希望,是战胜癌症的重要精神支柱。
  2.2.1心理因素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心理因素可以致病,而疾病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理状态。不少恶性肿瘤病人有过长期不正常的情绪状态,尤其是过度紧张和过度忧郁的历史。近年来提出的“C型个性”,被认为是癌症易患性人格,其表现为合作的,惯于自我克制,情绪压抑和内向、防御和退缩等。这些负性情绪对机体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影响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致使瘤细胞活跃,肿瘤发生和发展。恶性肿瘤本身,又可作为一种恶性刺激,对病人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面对癌症的威胁,病人要经过一个对疾病理解并接受治疗的复杂心理适应过程。护士通过为病人提供关于恶性肿瘤和治疗信息,并且运用交流技巧,给病人以心理支持,可以促进病人对这一紧张状态的调整适应过程。
  2.2.1.1疾病早期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恐惧是恶性肿瘤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根据文献报道,癌症常见的恐惧有:对病未积压的恐惧,对孤独的恐惧,对疼痛的恐惧,对与亲人分离的恐惧等。恐惧常唤起对过去和未来对比的联想和回忆,因而产生消极的情绪。
  首先,要使病人摆脱对病未知的恐惧。长期以来对是否如实地告诉病人癌的诊断,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研究表明,80%以上的病人愿意知道自己的诊断。因此,癌症一经确诊,应由医生连同病情和治疗方案一并告诉病人。有人调查,癌症病人在疾病的各个阶段中,以门诊确诊时的焦虑最大,门诊护士应该主动发挥对病人的咨询和支持作用。
  多数病人得知患癌时会有一个震惊时期,称为“诊断休克”。处于震惊状态的病人极力否认癌的诊断,如怀疑诊断报告有错误,这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为使自己经受得住癌的打击。为此,不可过早地勉强病人放弃他的否定去面对现实。对于失去理智的病人,要多予理解和照顾,并注意保护病人。当病人渐渐意识到自己是患癌症时,便会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这时更需要护士的体贴和关怀。
  2.2.1.2疾病治疗阶段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恶性肿瘤病人在治疗阶段,遭受着癌的诊断和治疗的双重精神压力。外科手术切除范围广,常影响机体或肿瘤所在器官的正常功能,如失语、截肢、人工肛门,甚至损容等。应深切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术前协助医生耐心解释手术对挽救生命,防止肿瘤复发的必要性;术后帮助病人重建机体功能,如语言训练,造瘘咨询和身体缺失部分的代偿等。请已治愈的病人现身说法,常收到独特的效果。放疗和化疗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常使病人的焦虑加重。有些病人对死亡很淡泊,却耐受不住治疗的副作用。有的病人对治疗存在一种不切实际的期望,也是增加焦虑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进行各项治疗前,认真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理解治疗的作用,简要步骤,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需要配合的事项,是恶性肿瘤心理推理不可忽视的环节。在治疗结束后,适时恢复部分工作,可使病人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及在社会中的作用,从而重新振奋。   2.2.1.3疾病晚期阶段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恐惧、可表现为衰弱、疼痛、厌食等,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随着机体功能逐渐衰退,病人可能放弃本来的活动,而形成恶性循环。如病情许可,应鼓励病人尽可能起床活动,不要过早地卧床不起。这样,既可延缓机体机能的衰退,并可使病人从自理中增强信心。
  晚期癌症病人会产生一种脱离社会的孤寂感,表现为害怕被淡漠和被抛弃。这种孤独感在白天尚能忍受,到了夜间却寻求护士的注意。不应认为病人在找麻烦而表现出厌烦和冷淡,应多巡视,主动解决病人的需求,或允许家属陪住,使病人感到慰藉。终末期病人常出现倒退和依赖,即倒退到心理发展的早期,像孩子一样寻求保护,依赖更多的照顾。这是一种防御机制,应允许病人较平时有较多的依赖,给予更多的关怀。
  尽管不应使终末期病人知道其确切的病情發展,但病人亦会感到生命快要终结,因此,更需要采取各种支持措施,解除病人的痛苦,以缓和对死亡的恐惧,并保持病人的尊严。对终末期病人,不应过多考虑价值观,重视病人的微小愿望,尽可能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需要,这是对病人最好的心理支持。当病情迅速恶化,各种治疗失效时,病人会出现愤怒和绝望的情绪反应,甚至有轻生意图,应多予关心,并加注意,防止发生意外。也有一些病人喜欢安静,愿意从医院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然后离开人世。
  2.2.2恶性肿瘤对家庭的影响
  癌症不仅是个人的病,也影响其家庭。作为病人最亲近的人如配偶,父母或子女,往往所遭受的痛苦比病人还重。他们和病人同样经过对癌症的情感反应过程。特别是承担照顾病人的家属,在极度焦虑中,尚需担负日夜繁重的护理任务,每当病人的痛苦无法解决时,病人和家属都需要护士的支持和帮助。指导家属解除病人的痛苦,向家属解释病人的预后和病情变化,家属不在时主动照顾病人,为家属提供便利,并在条件许可下,适当安排家属休息,都是护士应尽的职责,也是对病人的莫大安慰。
  2.2.3预防和早期发现病态心理
  焦虑和抑郁应与正常恐惧和忧伤加以鉴别。情感上的痛苦从正常的心理反应,发展到异常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有时病人对癌的诊断的适应过程持续时间较长,而转入抑郁和焦虑。应早期发现这种病态心理,予以心理咨询或药物治疗,列举如下:
  2.2.3.1抑郁
  抑郁的表现为一种充满悲伤的感觉,是对周围环境的抗拒。严重的抑郁对周围的事物失去兴趣,并且无法从过去感兴趣的活动中得到愉快,他感到这些活动对将来临的痛苦和死亡已不重要。对癌症无望的情绪可渗透到他的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产生自杀意图。自杀常见于严重抑郁的病人,应警惕发生意外。在抑郁的病人看来,世界是凄凉的,自己软弱无力,责怪自己患病,或反复讲述自己过去的言行,产生有罪感或自责感。抑郁的心理变化又与疾病的症状互相交错,相互影响,致使病人的食欲明显减退,体重下降。医务人员应认识病人这种绝望的心理失调反应,需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精神上的支持。使病人在一种同情的气氛下说出自己的感觉,给予具体帮助,包括行为疗法,如放松训练,教会病人监测自己的负性情绪,树立一种斗争精神。必要时,需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
  2.2.3.2焦虑
  焦虑是对恐惧的自然反应,为多数恶性肿瘤病人在疾病过程中的体验。当恐惧发展成为持续的、无法克服的焦虑时,则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并进行治疗。焦虑的病人感到忧心重重和紧张,对癌的恐惧完全占据了他们思想,这种先占有的体验,如痛苦的治疗,复发和病情恶化,使病人失去应付的能力。和抑郁一样,焦虑与身体的症状相互交叉,病人可出现过度自律活动心悸、震颤、出汗、口干等。当病人不断陈述自己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时,在临床上则可诊断为典型的焦虑。
  2.2.4对医护人员的要求
  在医护人员中,应树立癌症可治的信心。临床上常见带癌生存的病例,同样可以过正常生活。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放弃对病人的支持。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肿瘤的发展,减轻病人的痛苦,并以自己的饱满情绪来感染病人。坚强的意志可增强病人对各种不适的耐受,精心护理和精湛的技术,可消除病人精神上的痛苦,增加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这是做好肿瘤心理护理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余玲;晚期肿瘤病人临终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08期
  [2] 来惠琴;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8年36期
  [3] 闫淑英;张建宇;李凤玉;针对不同阶段心理特征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J];中国中医急症;2010年01期
  [4] 高秀琴;王春秀;肿瘤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J];工企医刊;2001年04期
其他文献
1 对象与方法rn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其诊断均符合WHO冠心病命名及诊断标准.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稳心颗粒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平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冠脉病变中医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25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中医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非糖尿病患者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管重建病史和高血压病史相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以专家咨询和文献研究结果为基础上,为患者制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涂球囊在治疗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股腘动脉狭窄的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2例。药涂组先予普通球囊预扩张,然后采取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若仍有病变血管回缩、狭窄,影响下肢血流,则植入补救性支架;裸支架组采取稍小球囊预扩股浅动脉血管后
目的了解唐山地震26年后幸存脊髓损伤(SCI)患者的生活状况.方法从14个疗养院中随机选取4个疗养院,并随机抽取1个城市社区(城市组)和1个农村乡镇(农村组),调查其中的唐山地震S
本文结合沈阳市开展出生缺陷监测的情况,介绍出生缺陷监测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膀胱疼痛;中药治疗;庆大霉素;利多卡因  膀胱疼痛综合征是以膀胱慢性疼痛为特点,严重的原因不明(诊断排除任何已知病因)的膀胱炎症综合征,往往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夜尿,而尿培养则无菌。其症状可能与其他膀胱功能异常症状相重叠,如尿道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尿道综合征以及前列腺炎。该综合症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严重降低生活质量的程度不亚于类风湿关节炎、慢性癌症疼痛和肾脏透析。由于其病因不明
期刊
牛顿也称自己是站在巨人肩膀之上.对于今天的医学研究者,任何新的研究计划也都应该建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尽管这一问题早在2005年已经引起重视1-2,但大量研究显示,研究者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1例儿童出血相关性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治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血性塑型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塑型性支气管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反复咳嗽、咯血为首发症状,有先天性心脏病基础,胸部CT显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支气管柱状扩张,经支气管镜检查吸出血型管型,证实为血性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女性患儿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治疗后患者咳嗽咳血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对于临床上反复出现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