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北海银行金属币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chen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海银行创建于山东抗日战争时期,其发行的北海银行纸币,曾经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过重大贡献。但同样珍贵的北海银行金属货币却仿佛币海珍珠,因历史无痕而始终湮没无闻。
  四大品种
  北海银行金属货币全是加盖币,只有一种贰角辅币币值,目前笔者已发现四种八个版别:
  第一种:北海辅币贰角 这种币是铜元的改制加盖币,为携带方便,中间打有圆孔,币的两面底板上有细密的打磨痕迹,原来铜元上的图案被清除干净。币一面打印“北海辅币”,另一面打印“贰角”币值和醒目的锤子镰刀标志。这种标志是标准的共产国际标志。
  中央于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在延安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克服了王明路线错误,确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独立自主地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在全会精神的鼓舞下,1939年初山东撤销了胶东特委,成立了胶东区党委,“八路军山东游击第五支队”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党委派政工干部到支队担任政委,并把党的绝对领导作为纪律之一,从而使胶东抗日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进入了大发展阶段。
  在货币上打印党徽标志,除标识货币的政权属性外,还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武装从此担当了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表达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第二种:冀东抗币贰角 “抗币”是抗日民主政府所发行货币的简称,现在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所发行货币的通称。冀东抗币也是铜元的加盖币,加盖的图案中心有一圆环,环内打印“贰角”,环外上列“冀东抗币”,下列“民国廿八年”,两边各有小五星分隔。以背面有无加盖党徽再分为两个版别,党徽和北海辅币贰角的完全相同,因此认定冀东抗币也是北海银行金属货币的一种。
  为何在山东却加盖冀东呢?
  1937年12月14日,日本侵略者扶植汉奸在北平成立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管辖北平、天津两市和山西、河北、河南、山东4省,伪政府在北平设立的“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的“联银券”纸币及所属天津日伪的“冀东银行”发行的“冀东政府中华民国二十六年”金属币在管辖地区泛滥发行,成为日本侵略者掌控华北金融、掠夺中国财富的工具。面对日本疯狂的货币进攻,国共两党都发起了颇有成效的货币反击战。中国共产党方面主要是立足敌后战场,在根据地建立自己的金融机构,发行自己的货币,以抵抗日伪货币的冲击。如北海银行发行货币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制伪钞,稳定物价。”除发行自己的纸币外,有针对性地模仿伪冀东银行金属币的图案风格,制造出外观近似的冀东抗币,其抵制伪币的目的不言而喻。
  第三种:铜元加盖的胶东抗币贰角 胶东,即山东胶莱河以东的半岛地区。随着北海银行纸币的影响已经扩大到全胶东,铜元加盖币也改用胶东抗币名称,“胶东”二字有上下直读和顺时旋读两种,再以另一面有无加盖党徽分为两种,共有四种版别。其字体与北海辅币贰角相同,字模用圆钢制作,有若隐若现的圆圈环绕。文字结体端庄,为一种印刷字体,这种字体在北海银行纸币上也有应用。
  第四种:铅质胶东抗币贰角 笔者偶然得知北海银行还有铅制币时,顿觉豁然开朗。因为在收集前三种加盖币时已经感到这些加盖币使用了机械设备进行打磨和钻孔,还有字模的制作工艺也是机器活儿,所以判断是兵工厂制作。而这种在铅片上打印“胶东抗币贰角”的带孔加盖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与兵工厂有关系。铅是制作枪弹炮弹的原料,质软易损,外观不雅,除非紧急状态,一般不会用铅制作货币。
  更多了解
  经过查阅资料和潜心研究,笔者对北海银行金属货币又有了更多的了解。
  制作时间 笔者认为开始时间在1939年1月至1939年8月北海银行停顿时期。这期间已经停止印制北海银行纸币,但纸币没有作废反而继续扩大使用,只有在纸币供不应求的这一特殊时期,才有制作金属货币的应急需要。毕竟制作这类金属币相对简单,只要有几个模具,就可以随时利用旧铜元生产新货币了。
  “冀东抗币”上的“民国廿八年”(1939年)即是明证,还有党徽标志也可认为是1939年成立胶东区党委后才开始特别使用。关于停止时间,笔者认为在北海银行营业期间都可能作为辅币长期使用,最迟至1948年12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为止。
  制作部门 笔者认为是黄县的圈杨家兵工厂,也就是后来的胶东第一兵工厂。1938年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大队在黄县的圈杨家村成立了胶东第一个兵工厂。该厂规模可观,生产的武器弹药量大质优,有力地支援了胶东抗日战争,当然更有能力制造这些金属货币。只是因不断转移和人员变化,还有保密性,兵工厂造货币的故事也就鲜为人知了。
  制作顺序 先是北海辅币和冀东抗币,然后是胶东抗币。因北海银行暂时停业,能否恢复无法预测,“北海”名号的北海辅币只能是开始时短暂制作。“冀东抗币”因伪“冀东政府”和伪“冀东银行”都是昙花一现,且冀东地名与胶东不符也不便长久使用。最后鉴于胶东区已经成立统一的党的领导机构,主要根据地已经连成一片,北海银行币已经扩大使用到全胶东,制作胶东抗币就顺理成章了。表现在存世量上,“北海辅币”最少,其次是“冀东抗币”,最多是“胶东抗币”。
  制作用途 笔者认为这类金属加盖币主要是供胶东地区使用的北海银行贰角纸币的代用币。胶东抗日根据地在辅币不足的情况下,制作这些金属加盖币代替北海辅币使用。
  酷似一家
  在收集北海银行金属货币的过程中,笔者另发现一种山东莱阳加盖币竟和北海银行加盖币非常相似。此种币是解放前山东著名的“福顺德”银号制作的代用币,在铜元上加盖“莱阳福顺德壹角”字样,这说明当时市面缺乏辅币,抗日政府和私人组织都在制作铜元加盖币以弥补辅币流通不足,甚至允许把铜元直接作为辅币使用。
  1939年1月,胶东区党委和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撤出蓬黄掖三县县城后,开辟了以大泽山区为基地的平度、招远、莱阳、掖县边区抗日根据地。北海银行转移至莱阳西北的张格庄,北海银行停业后行长张玉田当了莱阳县长,银行事宜由陈文其负责。不久黄县的圈杨家兵工厂也转移到莱阳西北的夏甸村,厂长周吉隆和陈文其早就熟悉,陈文其很有可能委托周吉隆制造金属货币。加盖用的字模可从《大众报》社获得,此时报社也已转移到莱阳北部的东馆村。前文已推测北海银行金属货币正是在这一时期由兵工厂制作,如是事实,制作地点极有可能就在莱阳附近,开始制作时间也能精确到1939年夏秋以后。
其他文献
金农是文人画家,诗写得好,而且出手快,很得时人欣赏,与其同时代但年龄小他二三十岁的大才子袁枚就在其《随园诗话》中多次赞赏金农的诗。《奉和德州先生江氏水南花墅赏芍药诗原韵四首》为其唱和之作,通常唱和诗是在雅集或者应景等场合所作,受时间及原韵的限制,要写好,特别是写得有点意思就比较难,而金农这四首和诗却写得颇有生趣,显然他自己也满意,另纸誊写,保存了下来。但是诗稿没有署名,也没有署作年,如不遇高人,这
期刊
曾几何时,握笔书写曾是我们的纸上岁月。不论毛笔、钢笔、圆珠笔或铅笔,笔尖在纸张上刻划着我们的思维轨迹,流淌着我们智慧的汗水。手稿,它是一切创作的原始文本,是文化创造过程中的真实记录。如今,在书写与我们渐行渐远的时代,更加令人怀念手稿、收藏手稿、保护手稿和研究手稿。  手稿不等同于手迹  手稿是相对于印本而言的一种文本形式,在以笔为书写工具的时代,每一本(篇)书和文章均需经过书写的“手稿”过程而完成
期刊
“中国木刻画,从唐到明,曾有过很体面的历史。”这是鲁迅在《木刻纪程·小引》中对中国古代版画所做的评价。其实清初的版画赓续明代的辉煌,这从萧云从所作《离骚图》和《太平山水图》这两部当时版画界的扛鼎之作就能窥见一二。  绘山水 供卧游  萧云从(1596年至1673年),安徽芜湖人,字尺木,号默思,又号无闷道人、梅石道人、东海萧生等,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姑孰画派创始人。萧云从融宋元诸家笔墨、丘壑于一体
期刊
在今天人们的心目中,中国是“东方巨龙”,中国人就是“龙的传人”。这一观念基本上被当代中国人当作了颠扑不破的真理。正如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曾经唱的那样:“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龙是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在汗牛充栋的古籍中,对龙的描述不胜枚举。最早记载“龙”的是甲骨文和金文。在甲骨文中,“龙”字形如巨蛇,头
期刊
此幅是余游戏之笔,好事家装潢而藏之,复请予题记,以为冰雪冱寒之时,安得有凌冬之芙蕖耶?昔唐贤王摩诘画雪中芭蕉,艺林传为美谈,予之所画亦如是尔。观者若必以理求之,则非予之意之所在矣。  芙蕖又名芙蓉,也就是荷花,荷花盛开于六月,这是妇孺皆知的常识。但是金农却画了一幅雪景芙蓉,违背了基本常识,用他的话说,那是游戏之笔。不料,“游戏之笔”被一位“好事家”装潢后收藏起来了,并且还要请金农为之写题记,其动机
期刊
记得中学的语文课本中有篇很著名的明代学者魏学所作的《核舟记》,描述的是明代天启年间核雕艺人王毅(字叔远)雕刻橄榄核舟“东坡赤壁游”的故事,人物栩栩如生,舟棹如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核雕是民间艺术中的一绝。核雕的原材料有核桃、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等,最佳的是油橄榄核,体积仅有一节手指头那么大。  将果核雕刻成小舟是果核雕刻工艺中相当普遍的方式,而且所选用的题材几乎全是东坡居士泛舟赤
期刊
这是一组既普通又特别的老照片。说它们普通,是因为照片中的主人公,尽管从事什么工作的都有,却清一色都是寻常百姓;说它们特别,则是因为照片中的人们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打电话。用现在的话说,都在打固定电话。  虽然,现在我国拥有3亿余户的固定电话用户,平均每4人就拥有一部固定电话。但是自电话正式进入中国,也就是丹商大北电报公司1882年2月21日在其公司总部大楼上海外滩七号开办电话交换所之后,在
期刊
计量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一个王朝的建立,首先要统一计量制度,这既代表着国家的大一统,也代表着政权的巩固。  秦统一天下后,曾以诏版的形式颁令天下,以统一计量制度。历史上各地出土的青铜秦诏版,铭文极为一致,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秦汉时期的计量器实物资料,其数量当时就相对较少,由古代遗留至今的则更为少见。考古发掘出土的
期刊
我有半枚实寄封。所谓“半枚”,并不是将整个信封拦腰一剪(或撕)成为两半,而是只有信封的正面,没有信封的背面。也就是说,这半枚实寄封是一张相对完整的纸片。这半枚实寄封十分奇怪,引发了我的兴趣。故此,对它进行了仔细观察,并进行了一番研究。结果,让我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枚信封不是现今通用的横式信封,而是比较老的竖式信封,用大约50克至70克黄纸印制。封上字迹、框格均为红色,四周有宽宽的红边。
期刊
张庆说,起因是一根拐杖。  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一根拐杖,上面刻有“康衮”二字。不理解。一天与地方文史家金杏聊天,谈到了,便多问了一句。金杏看了拐杖一眼,说,“康衮”是人名,姓葛,有弟兄三人,葛康衮是老大,下面两弟兄,分别是葛康俞和葛康素。又补了一句,三人都精通书画,造诣极深。  也没有当回事。  一晃多少年过去。  2009年,张庆出差到北京,逛书店时无意看到一本书,叫《据几曾看》,类似于书画过眼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