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商科院校开展《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将分散的课程元素进行整合,帮助学生从体系上掌握基本原理。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经济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等。编写《西方经济学》案例应注意的问题是:《西方经济学》案例的构成要素要完整;案例的编写力求恰当、准确、经典、精练;案例的选择和编写应兼顾中西方文化特色;案例应紧密联系我国经济社会中相关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案例的语言应力求通俗,并讲究趣味性。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案例教学
一、商科院校开展《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意义
1、可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
《西方经济学》对于大多数大一、大二的本科生来说是一门抽象、深奥、逻辑极为严谨、思维极为缜密的课程。在过去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很多商科院校的任课老师对教材的钻研很深,讲解也很严谨、准确,但课堂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原因是没有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近年来,湖南的一些商科院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将抽象、深奥的理论形象化、通俗化,大大地提高了《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本人也在案例教学中获得了较多的体会,如笔者在讲解博弈论时,运用了案例“过路客和回头客”来阐述卖者和买者在信息对称和不对称情况下的交易行为。案例指出:一个湖南人在三亚买水晶眼镜和一个海南人在三亚买同样的水晶眼镜的价格是不一样的。经商者出售给“过路客”的商品与“回头客”的商品往往是同货不同价,或同价不同货(质量不同)。出售给“过路客”的商品,要么高出当地售价,要么是质量低一档,即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交易行为。而卖给“回头客”的往往是当地市场价或当地消费者熟悉的商品。即信息对称下的交易行为。同时借题发挥,进一步阐述,信息的对称是通过重复博弈形成的。学生在案例分析的启发下,比较容易地理解了“信息不对称”和“博弈”的概念及和两者的关系,以及博弈的内容。
2、有利于将分散的课程元素进行整合,帮助学生从体系上掌握基本原理
如案例“汽油价格与汽车的需求”综合了单个商品(汽油、汽车)的需求规律、互补商品的需求规律、替代品的需求规律以及互补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等原理。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了需求规律和弹性理论。
3、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解“谷贱伤农”时,运用了自编案例“柑橘的丰收与橘农的损失”成功地解释了经济实践中看似矛盾的现象,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在常规思维下被认为是“悖论”的经济学原理。同时,借题发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将理论很好地与实际相结合。
4、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经济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从教学这一狭义的范畴来看,似乎案例是为经济理论服务的,但实际上,经济理论本身就是为经济实践服务的,案例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实例,因此,通过案例教学,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弄懂经济学原理,二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来解释、解决经济社会中的现实问题,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编写《西方经济学》案例应注意的问题
1、《西方经济学》案例的构成要素要完整
《西方经济学案例》应由题目、资料、问题和案例分析四个部分构成。其中“题目”,即与所讲解的原理相关的事例的名称;“资料”,包括例证(事件)中的时间、数据、人物、文献等;“问题”,就是根据案例中涉及到的疑问、矛盾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针对案例本身揭示的疑问或矛盾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如针对案例“1988年旱灾对于美国农产品供应的冲击”。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运用供求理论分析旱灾造成玉米、黄豆、小麦、大麦和燕麦的产量下降导致价格如何变化?(2)玉米、黄豆、小麦、大麦和燕麦价格上涨将导致畜牧产品的供给量、畜牧产品价格以及相关肉类产品的价格如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政府应采取什么措施保证畜牧产品和相关肉类产品的持续供给?而对于有些综合性较强的案例,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此案例涉及到哪些相关的西方经济学概念和理论”。目的在于让同学们将案例中的疑问和矛盾与西方经济学原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就是运用西方经济学原理,借助图形、数学模型等工具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2、《西方经济学》案例的编写应力求恰当、准确、经典、精练
所谓:“恰当”,指案例的内容必须与所阐述的原理吻合,要做到通过一个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相关深奥的经济学原理。如果举例不恰当,就会让学生知所云,不得要领,将会适得其反。“准确”是指文字表达要准确,事例(事件)的阐述要清楚,因果关系要符合逻辑,数据材料要到位。“经典”指案例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应从以下几方面打造案例的经典:一是常理和公认的逻辑相悖的事件,特别是与权威的预言和论断相悖的事件。二是现行政策明令禁止而又不断发生和广泛存在的事件。如一经济杂志中题为“民间金融的生与灭”,就是一个经典的宏观经济案例。案例选取了温州非正规金融部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故事,来阐述政府政策与民间金融的矛盾。三是充满内部矛盾、存在相互冲突、看似无法解决的事件。这样的事件必然是复杂曲折、跌宕起伏,选择这种事件作为案例,就会使所描述的故事生动具体,活灵活现,引人入胜。如笔者在一些相关的经济文献中阅读到的张帆关于民航改革的故事,陈宗胜关于天津鸡蛋价格管制的故事,张曙光关于山东惠民“大市场”要灭“小”市场与浙江义乌小市场变成大市场的案例,都是很经典的。“精练”是指案例的篇幅不宜过长,文字要简明扼要。这个问题在《宏观经济学》案例中比较突出。如笔者在以前的案例教学中采用过“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等,都是一些篇幅长、内容涵盖面广的案例。因此,在分析此类案例之前,我都将其做一些必要的删节整理,既葛清了线索,又减少了篇幅。
3、《西方经济学》案例的选择和编写应兼顾中西方文化特色
既然是西方经济学,就应该有西方特色。而作为经济学原理,可用于分析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现象和解决其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因此,在采集和编撰案例时,应兼顾文化的多样性特征。如编辑消费者行为案例时,可结合中西方民俗,点染一点民族文化的色彩。如由笔者编撰并引用到课堂中的“法国的酒文化”、“中国的美食文化”、“麦当劳的文化战略”等,都是文化色彩很浓的案例,将这类案例注入到《西方经济学》这种极其严谨缜密的课程中,无异于一种活性元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西方经济学案例应紧密联系我国经济社会中相关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
如2007年末至2008年初我国以及“5·12汶川大地震”,都是国人关注的焦点,因此,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第二章时,笔者编写了案例“2007年末至2008年初南方发生冰雪灾害对食品供应和物价的影响”,通过这个案例,有效地将案例与供求规律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提高了《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应用性,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以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5、《西方经济学》案例应力求通俗,并讲究趣味性
从普遍现象来看,北津学院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稍微差一点,因此,应更多地注重案例文字的通俗和内容的趣味性。如上文述及到的“麦当劳的文化战略”、“篮球比赛与市场竞争”、“过路客和回头客”等都是兼具通俗性和趣味性的案例,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广受学生的好评,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
6、应注重版面设计的艺术性
在以往的案例教学中,更多地注重案例的内容,而忽略了视觉艺术,因此,《西方经济学》任课老师应在科学设计案例内容的同时,加强案例版面设计的艺术性,在构图、色彩、动画等方面着力创新,以增强视觉效果。力争在短期内将《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推上一个新台阶。
7、案例分析要简洁、贴切、形象、生动
案例教学最本质的意义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解读抽象、深奥的原理。因此,第一,进行案例分析时应运用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概括案例的内容,将最核心的内容与相关的课程内容贴切地联系起来,准确地解读经济学原理。第二,讲解应生动形象,切忌照本宣科。把握以上两点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
8、应注重案例形式的多样化
最好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案例。如讲解一些经济指标时适合运用一些块状或柱状图形;讲解消费者行为理论(即效用论)时,除了文字案例外,还可运用图形(如某些品牌商品)或声像、动画,用于演示消费者的购物等消费行为;讲解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内容时,可播放相关的会议录像片段,或播放一些名人、权威人士的讲话录音。但是,无论哪种手段,都应组合得当、紧凑有序,重点突出。总之,应尽量有机地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增强视听效果,增强案例教学的感染力,推进案例教学上台阶、提升案例教学层次。
三、开展《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第一,师资条件。任何一个商科院校应有一支比较稳定成熟的《西方经济学》教师队伍。一是《西方经济学》教师应谙熟教材,能贯通教材的体系、框架、原理,在教学中能自如地将案例与相关的经济学原理相结合。二是具有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如制作多媒体课件、操作电脑等基本的电子设备。三是《西方经济学》教师具有敏锐的思维和观察力、有独到的见解。四是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并能勤于探索,不断出新。
第二,技术设备。21世纪高校的课堂,应配备起码的视听设备。包括电脑和屏幕、功放机、话筒等。
第三,资料储备。仅仅有图书资料还不足以支撑《西方经济学》案例的教学。因此,除了图书资料外,还必须储备相当数量的声像资料。
第四,教学软环境支持。开展案例教学首先需要科学公平的激励机制。开展案例教学需要各位老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包括案例的收集、整理、编写、制作等,如果没有科学公平的激励机制是很难开展起来的,即使开了头也难以持续。激励的方式不是简单的物质刺激和表扬,更重要的是对教师劳动的尊重。如对做出贡献的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怀和鼓励,除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外,还应该优先给其提供外出学习、调研的机会。其次是有序的管理机制。包括案例教学的组织分工、督促、检查、评比等。再次是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开展案例教学需要购买各种图书以及声像资料、需要主持或参加会议、调研等,没有一定的经费资助是办不到的。
【参考文献】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学习与教学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 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
[3] 薛求知、黄佩燕、鲁直、张小蓉:行为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 张培刚: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5] 彭新沙:铸造竞争之剑[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案例教学
一、商科院校开展《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意义
1、可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
《西方经济学》对于大多数大一、大二的本科生来说是一门抽象、深奥、逻辑极为严谨、思维极为缜密的课程。在过去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很多商科院校的任课老师对教材的钻研很深,讲解也很严谨、准确,但课堂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原因是没有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近年来,湖南的一些商科院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将抽象、深奥的理论形象化、通俗化,大大地提高了《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本人也在案例教学中获得了较多的体会,如笔者在讲解博弈论时,运用了案例“过路客和回头客”来阐述卖者和买者在信息对称和不对称情况下的交易行为。案例指出:一个湖南人在三亚买水晶眼镜和一个海南人在三亚买同样的水晶眼镜的价格是不一样的。经商者出售给“过路客”的商品与“回头客”的商品往往是同货不同价,或同价不同货(质量不同)。出售给“过路客”的商品,要么高出当地售价,要么是质量低一档,即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交易行为。而卖给“回头客”的往往是当地市场价或当地消费者熟悉的商品。即信息对称下的交易行为。同时借题发挥,进一步阐述,信息的对称是通过重复博弈形成的。学生在案例分析的启发下,比较容易地理解了“信息不对称”和“博弈”的概念及和两者的关系,以及博弈的内容。
2、有利于将分散的课程元素进行整合,帮助学生从体系上掌握基本原理
如案例“汽油价格与汽车的需求”综合了单个商品(汽油、汽车)的需求规律、互补商品的需求规律、替代品的需求规律以及互补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等原理。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了需求规律和弹性理论。
3、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解“谷贱伤农”时,运用了自编案例“柑橘的丰收与橘农的损失”成功地解释了经济实践中看似矛盾的现象,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在常规思维下被认为是“悖论”的经济学原理。同时,借题发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将理论很好地与实际相结合。
4、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经济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从教学这一狭义的范畴来看,似乎案例是为经济理论服务的,但实际上,经济理论本身就是为经济实践服务的,案例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实例,因此,通过案例教学,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弄懂经济学原理,二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来解释、解决经济社会中的现实问题,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编写《西方经济学》案例应注意的问题
1、《西方经济学》案例的构成要素要完整
《西方经济学案例》应由题目、资料、问题和案例分析四个部分构成。其中“题目”,即与所讲解的原理相关的事例的名称;“资料”,包括例证(事件)中的时间、数据、人物、文献等;“问题”,就是根据案例中涉及到的疑问、矛盾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针对案例本身揭示的疑问或矛盾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如针对案例“1988年旱灾对于美国农产品供应的冲击”。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运用供求理论分析旱灾造成玉米、黄豆、小麦、大麦和燕麦的产量下降导致价格如何变化?(2)玉米、黄豆、小麦、大麦和燕麦价格上涨将导致畜牧产品的供给量、畜牧产品价格以及相关肉类产品的价格如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政府应采取什么措施保证畜牧产品和相关肉类产品的持续供给?而对于有些综合性较强的案例,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此案例涉及到哪些相关的西方经济学概念和理论”。目的在于让同学们将案例中的疑问和矛盾与西方经济学原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就是运用西方经济学原理,借助图形、数学模型等工具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2、《西方经济学》案例的编写应力求恰当、准确、经典、精练
所谓:“恰当”,指案例的内容必须与所阐述的原理吻合,要做到通过一个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相关深奥的经济学原理。如果举例不恰当,就会让学生知所云,不得要领,将会适得其反。“准确”是指文字表达要准确,事例(事件)的阐述要清楚,因果关系要符合逻辑,数据材料要到位。“经典”指案例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应从以下几方面打造案例的经典:一是常理和公认的逻辑相悖的事件,特别是与权威的预言和论断相悖的事件。二是现行政策明令禁止而又不断发生和广泛存在的事件。如一经济杂志中题为“民间金融的生与灭”,就是一个经典的宏观经济案例。案例选取了温州非正规金融部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故事,来阐述政府政策与民间金融的矛盾。三是充满内部矛盾、存在相互冲突、看似无法解决的事件。这样的事件必然是复杂曲折、跌宕起伏,选择这种事件作为案例,就会使所描述的故事生动具体,活灵活现,引人入胜。如笔者在一些相关的经济文献中阅读到的张帆关于民航改革的故事,陈宗胜关于天津鸡蛋价格管制的故事,张曙光关于山东惠民“大市场”要灭“小”市场与浙江义乌小市场变成大市场的案例,都是很经典的。“精练”是指案例的篇幅不宜过长,文字要简明扼要。这个问题在《宏观经济学》案例中比较突出。如笔者在以前的案例教学中采用过“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等,都是一些篇幅长、内容涵盖面广的案例。因此,在分析此类案例之前,我都将其做一些必要的删节整理,既葛清了线索,又减少了篇幅。
3、《西方经济学》案例的选择和编写应兼顾中西方文化特色
既然是西方经济学,就应该有西方特色。而作为经济学原理,可用于分析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现象和解决其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因此,在采集和编撰案例时,应兼顾文化的多样性特征。如编辑消费者行为案例时,可结合中西方民俗,点染一点民族文化的色彩。如由笔者编撰并引用到课堂中的“法国的酒文化”、“中国的美食文化”、“麦当劳的文化战略”等,都是文化色彩很浓的案例,将这类案例注入到《西方经济学》这种极其严谨缜密的课程中,无异于一种活性元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西方经济学案例应紧密联系我国经济社会中相关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
如2007年末至2008年初我国以及“5·12汶川大地震”,都是国人关注的焦点,因此,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第二章时,笔者编写了案例“2007年末至2008年初南方发生冰雪灾害对食品供应和物价的影响”,通过这个案例,有效地将案例与供求规律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提高了《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应用性,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以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5、《西方经济学》案例应力求通俗,并讲究趣味性
从普遍现象来看,北津学院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稍微差一点,因此,应更多地注重案例文字的通俗和内容的趣味性。如上文述及到的“麦当劳的文化战略”、“篮球比赛与市场竞争”、“过路客和回头客”等都是兼具通俗性和趣味性的案例,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广受学生的好评,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
6、应注重版面设计的艺术性
在以往的案例教学中,更多地注重案例的内容,而忽略了视觉艺术,因此,《西方经济学》任课老师应在科学设计案例内容的同时,加强案例版面设计的艺术性,在构图、色彩、动画等方面着力创新,以增强视觉效果。力争在短期内将《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推上一个新台阶。
7、案例分析要简洁、贴切、形象、生动
案例教学最本质的意义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解读抽象、深奥的原理。因此,第一,进行案例分析时应运用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概括案例的内容,将最核心的内容与相关的课程内容贴切地联系起来,准确地解读经济学原理。第二,讲解应生动形象,切忌照本宣科。把握以上两点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
8、应注重案例形式的多样化
最好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案例。如讲解一些经济指标时适合运用一些块状或柱状图形;讲解消费者行为理论(即效用论)时,除了文字案例外,还可运用图形(如某些品牌商品)或声像、动画,用于演示消费者的购物等消费行为;讲解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内容时,可播放相关的会议录像片段,或播放一些名人、权威人士的讲话录音。但是,无论哪种手段,都应组合得当、紧凑有序,重点突出。总之,应尽量有机地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增强视听效果,增强案例教学的感染力,推进案例教学上台阶、提升案例教学层次。
三、开展《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第一,师资条件。任何一个商科院校应有一支比较稳定成熟的《西方经济学》教师队伍。一是《西方经济学》教师应谙熟教材,能贯通教材的体系、框架、原理,在教学中能自如地将案例与相关的经济学原理相结合。二是具有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如制作多媒体课件、操作电脑等基本的电子设备。三是《西方经济学》教师具有敏锐的思维和观察力、有独到的见解。四是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并能勤于探索,不断出新。
第二,技术设备。21世纪高校的课堂,应配备起码的视听设备。包括电脑和屏幕、功放机、话筒等。
第三,资料储备。仅仅有图书资料还不足以支撑《西方经济学》案例的教学。因此,除了图书资料外,还必须储备相当数量的声像资料。
第四,教学软环境支持。开展案例教学首先需要科学公平的激励机制。开展案例教学需要各位老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包括案例的收集、整理、编写、制作等,如果没有科学公平的激励机制是很难开展起来的,即使开了头也难以持续。激励的方式不是简单的物质刺激和表扬,更重要的是对教师劳动的尊重。如对做出贡献的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怀和鼓励,除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外,还应该优先给其提供外出学习、调研的机会。其次是有序的管理机制。包括案例教学的组织分工、督促、检查、评比等。再次是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开展案例教学需要购买各种图书以及声像资料、需要主持或参加会议、调研等,没有一定的经费资助是办不到的。
【参考文献】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学习与教学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 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
[3] 薛求知、黄佩燕、鲁直、张小蓉:行为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 张培刚: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5] 彭新沙:铸造竞争之剑[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