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赏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作品中文笔细腻,意境优美,技巧高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真挚的情感,具有丰富的人生哲理,值得读者细细品味。本文对徐志摩及《再别康桥》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作品进行了赏析,以期能明确并深化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关键词:《再别康桥》;情感;意境;徐志摩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02
  前言:
  《再别康桥》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具有语言凝练、审美范围宽广和意境动人等特点,读罢给人以深刻美好的情感体悟。并且诗歌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发人深省。本文试着体验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脉络,在感受词语运用和情感流露之美好的同时,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1.徐志摩及《再别康桥》概述
  徐志摩是著名的现代诗人和散文家,笔名云中鹤等,在1921年赶赴英国留学,并以特别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学习,主要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徐志摩深受唯美派诗人和欧美浪漫主义熏陶,对其当时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再别康桥》就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歌创作于1928年,诗歌中的“康桥”即为剑桥大学校址,诗人在1920年至1922年间在剑桥大学游学,并且诗人视这一时期为其人生的转折点,正如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所表述的那样,在诗人24岁之前,诗人对诸如相对论和民约论等著作的兴趣远远大于诗歌。而在游学期间,康桥的水打动了诗人,唤醒了诗人的诗歌灵性,将他带入到了诗歌创作之中。在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的时候,思绪荡漾,感慨万千,在归途中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创作了这首《再别康桥》。很多人认为徐志摩具有鲜明的“康桥情结”,并将其渗透至自己的创作之中。
  2.《再别康桥》赏析
  2.1细化各节内容,感受词句的优美
  《再别康桥》整首诗共七节,主要线索为诗人离别康桥时的情感变化,通过康桥的景物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以此表达内心的不舍之情。在第一节中,诗人连续运用了三个“轻轻的”,为读者营造了缥缈轻盈的意境,并且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独自一人故地重游,由独自一人离去的事实,进而增强了离别的悲伤之感,给读者创造了感同身受的真实感。并且为读者创造了自由洒脱的氛围,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诗人飘逸、无拘无束的状态,感受其翩翩风度,在奠定整首诗抒情基调的同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随后的三个小节中,诗人通过康桥的景物表达自己的眷恋之情,其中主要选择了“金柳”“青荇”和“潭水”,对于这些意象而言,一方面作者通过意象描写康桥真实的景物,为读者展现美好的景色,而另一方面作者通过这些意象进行暗喻,将深深的眷恋之情寄予在景物之中,给人以真实美好的体验。在诗歌中,柳枝在夕阳的照射下被镀上一层金色,并随着微风摇曳,婀娜的身姿倒影在水中,并且荡漾在诗人的心间,给诗人留下温润可人的印象;而随着水波的荡漾,诗人看见水底的荇草,仿佛随着水波在摇摆,向诗人招手欢迎诗人归来,诗人触景生情,向往着做一棵荇草,感受康桥的爱抚;而在夕阳映衬下,绿绿的潭水仿佛被染红,树木的倒影在潭水中,与浮藻交相辉映,勾起了诗人美妙的梦想。
  在第五节中,透过对诗句的解读,明显感觉到诗人感情已达到高潮,故地重游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对于诗人而言,故地重游饱含了对旧梦再寻的痴情,他希望像过往一样撑舟荡漾在湖面,沿着河水流向向青草萋萋的深入划去,去找寻过去的梦想和感受。同时,诗人也希望与过去的同窗好友相伴,披星戴月而归,在游玩中引吭高歌,尽情地挥洒自己的热情。
  对于诗人情绪而言,在诗歌的第六节出现了明显的转折,在诗人情感达到高潮后,对过往的生活与梦想进行了回忆,但是却发现现实中的差距,进而情绪回归寂然,使得诗歌基调显得抑郁深沉。在这一节中,诗人回到了现实,在故地重游时,他并没有找到故友,更没有找回旧梦,他不能像以前那样放声歌唱,于是他只能沉默,在沉默中那种离愁别绪逐渐蔓延,仿佛青草、河水和夕阳都感受到了离别之痛,并对诗人产生怜惜与观看之情,也纷纷归于沉寂。
  最后,诗人决定“悄悄的”走了,“悄悄的”也更好地印证了诗人的寂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独自感受这份寂寞的想法,诗人不愿为了自己尋找旧梦而叨扰他人,并不想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处境和内心想法,所以诗人选择“悄悄的”来,“悄悄的”去。在离去的时候“不带走一片云彩”,充分展现了诗人洒脱自由的个性,并保留了自己对康桥完整的记忆和情感,读罢让人深深地感受到诗人对康桥的眷恋,即便用情至深,也可洒脱告别,这种情怀令人佩服。
  2.2品读诗歌情感,感悟人生真谛
  总体而言,《再别康桥》对康桥景物进行抒写,并运用了暗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旧梦的向往与眷恋,并且在故地重游中心生寂落和惆怅之情。诗人是洒脱和自由的,即使难掩心中的伤心与惆怅,也选择“悄悄的”走,不破坏记忆中康桥的景象和自己对康桥的情感。
  对于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以1927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前期诗人饱含对自然和生命的热情,并在“五四”时代精神的感召下追求自由与理想,热衷于个性解放与自由洒脱。而在后期作品中,由于受到中国社会发展形势的影响,虽然是个作品中仍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但是消沉悲观倾向较为明显,而《再别康桥》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在该首诗作中,在诗歌的前半部分感情是激昂和热烈的,对故地的热爱,对旧梦的向往。但是到第五节之后,诗人的情绪出现转折,究其原因应与徐志摩思想较为西化有关。对于徐志摩而言,他的理想融合了空想社会主义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屡次经历中国社会的现实,导致其理想破灭,因此诗人选择洒脱前行,不受旧梦牵绊,不受现实影响。
  而对于整首诗歌惆怅之情的表达,诗人则通过洒脱和飘逸的描写所实现,诗人的来与去均冠以“悄悄的”,既是诗人真实心境的体现,也展示了诗人心中“康桥之梦”的易碎与梦幻。当诗人故地重游时,康桥的景色依旧但却物是人非,进而增加了诗人的惆怅情绪。诗人选择与康桥道别,其中蕴含了难以割裂的不舍之情,其实诗人与康桥道别,也是与自己及心中的旧梦道别,并且在道别的过程了又多了一份担心,他担心旧梦就此破灭,担心未能实现的旧梦没能留下完整的印记,以此为诗歌增添了些许阴郁之情。徐志摩善于将景象、情感和气氛巧妙融合,利用景色展示情调,并且将情绪往复回环于整首诗之中,给人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于《再别康桥》而言,词句富有音乐美,在朗读中悦耳且舒缓,给人以轻松自在的感觉,并且在深入理解之后,这种愉悦自由之感中又增加了寂寞和伤感之情,增加了诗歌体验的深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再别康桥》是诗人诗歌创作转折时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将诗人对康桥、故友和旧梦的情感巧妙展现,读后给人以“洒脱不失婉约,自由却伴有顾略,眷恋却不徘徊”的深刻体悟。在整首诗中诗人歌颂自然造化的美妙,展示追求理想的自由,并表达尊重现实的洒脱。同时诗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对美与自由赋予独到的解读,在看清事实后并未选择呐喊或者躲避,而是洒脱而活,将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悟流露于字里行间之中,传达给更多追求理想与勇敢生活的人,这是诗人的伟大之处。在诗歌品读与赏析过程中,读者在感受诗人情感的同时,感悟其提供给人们的生命真谛与生活哲学,从而丰富了读者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成知辛.遵循情感逻辑品悟表现手法——《再别康桥》赏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1):73-73.
  [2]姚子芳.悲歌一曲别康桥--《再别康桥》赏析[J].读书文摘,2016,(6):2-2.
  [3]左贞柏.名师诵读教学课例赏析--以《再别康桥》为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6,(1):17-17.
其他文献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悠悠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创造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在无数次战火纷飞下始终屹立不倒,足可与天地并寿,与日月同光!然而,在现代元素的冲刷下,书香与墨香缭绕
期刊
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使职工产生对企业质量方针目标、质量观念、质量道德、质量规范的认同感、使命感和归属感,引发自我激励的内在动力,促进质量管理效率提升,创
江军不是将军,是个警卫员。  他父亲老江,是镇里有名的铁匠,在鐵匠铺里叮呤当啷了大半辈子,总觉得还没完成使命。恰巧生了个大胖小子,也没跟家人商量就给儿子取了名叫江军。喻意和期望很明显,愿倒是大得彻底。这下倒好,江军从小到大镇上的人没叫过他的大名,只有他父亲才肯叫他。当了警卫员更是这样,身旁的人不论辈分都只叫他小江同志,后来江军也有点记不清自己的大名了。  江军这人,读过几年私塾,还算有点文化,做人
期刊
在中国现代诗史上,卞之琳的定位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家,一个卓越的翻译家,他以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在英诗汉译方面创造性提出“以顿代步”的翻译方法,并遵循“亦步亦趋”的翻译
摘 要:铁凝,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创作始终坚守着人性中的真善美,始终关注着女性的生存境遇,为我们塑造出了许许多多姿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联系铁凝的小说创作实际,我们发现,铁凝笔下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其女性形象的嬗变之因,可从思潮影响、批评家的批评指导、作家自身创作等方面来思考。  关键词:铁凝;女性形象;变迁原因  作者简介:韩惠欢(1993-),女,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承诺2006年底对外开放成品油销售市场,国内的成品油领域将面临来自外资企业的巨大威胁,而传统的成品油批发企业更是首当其冲。销售工作越来越强调直销和
《白鹿原》是当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它描写了凝重的民族秘史,描绘了绚丽的民族画卷.在小说中,朱先生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具有独特象征意蕴的人物形象.他拥有渊博
据新闻报道,我国技术研发强度于2012年首次超过欧盟。然而,仔细盘点近几年我国IT企业经营效益和自主技术创新成果却发现,与技术研发投入规模相适应的高水平高精尖创新成果比较少
余华在九十年代开始关注底层大众,一改先锋小说时期的暴力血腥风格,回归到传统现实主义叙事后,创作了大量以底层小人物为主人公的作品。余华的底层叙述真实再现了底层大众现
从结构主义角度分析当代科幻文学,其叙事语言如何在科学性与文学性语言的平衡中保持自身特点,科幻文学叙事语言架构出四种表现思维模式以表达叙事逻辑:科学逻辑思维、文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