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

来源 :世界汽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ain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豪华车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向来是如雾里看花可望而不可及,但豪华车本身所具备的完美外形、高科技装备和奢华的内饰又令每一个消费者心驰神往。日前,新一代宝马7系轿车在德国问世,笔者也再一次沉醉于这些豪华车所散发出的独特气息之中。
  宝马第一代7系车型于1977年推出,是宝马生产的第一款大型豪华4门轿车。现售的宝马7系是2002年的第4代产品,历经6年的磨砺,宝马推出了第5代7系轿车。新一代宝马7系向世人展示了如何将纯粹驾驶乐趣与尊贵乘坐享受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
  外形方面,第5代宝马7系相比上一代车型设计风格由庄重沉稳变成了华贵动感。新7系整车长度增加了33mm,轴距增加了82mm,但宽度和高度都有所减小,这样在视觉上使该车变得更加修长。车身侧面一道凌厉的线条将前后门把手和尾灯联成一体,使车身显得异常流畅。上下腰线在车身侧面还勾勒出一个小方形,凸显前后轮眉的刚劲有力。第5代宝马7系新设计的尾灯更加圆润,是区别第4代的明显标志,同时宝马经典的双肾形进气格栅也更加宽大,将豪华和大气集于一身。新款7系的头灯依然延续了“天使眼”的设计,同时大灯内还加入了更加符合时下流行风格的LED照明元素。相比于在售7系车型的隐藏式排气管,新款车型采用了外露样式排气管并与保险杠完美整合,令新7系动感十足。
  内饰方面,优雅时尚的造型、质地上乘的材料以及完善的空间与舒适性令车内更显和谐、雍荣、华贵。以驾驶者为中心的驾驶区域采用创新的黑色面板技术,显示风格极具特色,而且在这款以自动变速器作为标准配备的车辆上,电子选挡杆位于中央控制台上,紧邻动态驾驶控制单元和宝马iDrive控制器,多功能转向盘带有一系列可扩展的功能,确保实现超凡的驾驶体验。
  第5代宝马7系配备的新一代宝马iDrive系统包括10.2英寸显示器、高清晰度图像、优化的菜单结构、新的iDrive中央控制器、快捷按钮以及首次采用的自由编程按钮等,令控制和操纵更加直观、便捷。首度面世的宝马 Connect Drive作为可选配置,借此使用者可以利用车载显示器无限制地访问网络。第5代宝马7系将转向盘由4辐设计换成了3辐样式,让简洁和动感寓于驾乘之中。后排空间依然是宝马7系最值得炫耀的地方,新增的位于前排座椅后方的2块液晶显示屏和全方位的音响系统,确保后排乘客得到最为豪华的享受。
  宝马发布的新一代7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放弃大排量发动机而选用高效的小排量增压发动机,这应该是宝马应对如今燃油危机所做出的直接反应。全新发动机系列包括:宝马750i上的采用双涡轮增压技术和燃油直喷技术的V8汽油发动机,其最大输出功率300kW,最大转矩600N•m;宝马740i上采用双涡轮增压技术和燃油直喷技术的直列6缸发动机,其最大输出功率240kW,最大转矩450N•m;宝马730d上最新开发的带有涡轮增压器和采用第3代共轨燃油喷射技术的直列6缸柴油发动机,其最大输出功率180 kW,最大转矩540N•m。所有发动机机型均拥有此级别车型中极低的燃油消耗和排放值。所有发动机均搭配经过优化的6挡自动变速器,换挡更迅速、手感更舒适。
  新7系标配的动态减震系统可以通过动态驾驶控制系统进行调节。中央控制台上的动态驾驶控制系统旋转操作钮有3种模式:Comfort(舒适)、Normal(标准)和Sports(运动),分别具有不同的减震器模式、换挡动态以及油门和转向辅助设置。特殊的牵引力控制功能可以通过减少或停用动态稳定系统,为驾驶者提供具有特殊运动风格的驾驶体验。
  对宝马Efficient Dynamics(高效动力)做出额外贡献的是新7系采用了全面轻质概念设计:车身结构中使用了多相钢和热成型钢。车顶、车门、发动机舱盖和侧围均为铝制,前桥采用压铸铝弹簧支承,主减速器采用铝制外壳,所有动力单元均为铝制曲轴箱。
  安全方面,优化的车身结构配合交互式电子控制的被动安全系统包括所有座椅上的3点式安全带、侧面安全气囊和侧面头部安全气囊、碰撞感应式前排头枕、防爆轮胎和胎压报警指示灯。带可变照明分配的随动大灯和弯道照明灯作为选配。宝马Connect Drive中经改进的自动紧急呼叫功能也是作为选配。
  第5代7系共有5款车型:宝马750i、宝马740i、宝马730d,除此之外还有另外2个车型,宝马750Li和宝马 740Li,这2款轴距分别增加140mm,特别强调后排的乘坐舒适性,完全符合宝马一贯坚持的对“乘坐者之车”理念的追求。
  新一代宝马7系的诞生,意味着豪华车市场必将展开一场新的无硝烟的战斗。但在能源危机逐步逼近我们的时候,汽车厂商如何选择企业突围方向至关重要,宝马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态度。
其他文献
重庆力帆新520是C-NCAP2008年测试的第12款车型,最终仅获得了2星级的评价。对于一款年轻的自主品牌车型来说,这个成绩和同级合资品牌车型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其原因除了在车身安全设计上尚缺乏积累以外,细节考虑的不足也是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之一。2项正面碰撞测试中后排安全带都发生了失效的现象,并因此而被罚分。如果重庆力帆能把这些很简单的细节问题处理好,那么其成绩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本次参加测试的
期刊
俗语说:“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车辆的被动安全性只能通过不同形态的碰撞试验,根据在碰撞中车内假人的伤害程度来衡量。NCAP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新车安全评价规程,中国C-NCAP实施以来,共测试了37款车型,涵盖了小型车、A类乘用车、B类乘用车、MPV以及SUV。其中,有1款车获得5+星级评价、9款车获得了5星级评价,它们的安全性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好马还需配好鞍”,车辆的约束系统(主要包
期刊
节能减排,这个已经被强调无数次的话题如今又一次被提上了日程。2008年9月1日,新的汽车消费税政策正式实施,这将直接影响到部分排量车型的市场价格。不断上涨的燃油价格也刺激了小排量车型的市场。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一方面小排量车型的价格将会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小排量车型的燃油经济性也更加出色,这将导致更多的消费者加入到购买小排量车型的行列当中。因此,小排量车型势必会成为乘用车市场上的主流。    对于P
期刊
消费者在评判一款车的外形、动力和操控等指标时常常将其分为日系车、欧系车和美系车等。但在评价安全性指标时,这一分类并不合适。国外NCAP和C-NCAP的测试结果无不表明,决定一款车得分高低的关键因素不在于它属于哪一系车,而是它采用的安全技术够不够先进,即车型够不够新。在C-NCAP最近测试中获得5星级评价的新景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款刚上市不久的车型在3项试验中表现都非常均衡,说明新景程的安全技术
期刊
2006年8月,C-NCAP的首碰即由东风日产骐达完成,并且获得了4星级的成绩,如今东风日产的另一款家用车骊威(DFL7163AA)又在C-NCAP的测试中获得4星级评价,再加上东风日产天籁在2007年测试中取得的5星级评价,东风日产的3款已测试车型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且这3款车型的各项测试成绩都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的不足,这说明东风日产公司在安全车身设计和约束系统优化方面具有一套成熟而科学的体系
期刊
“名门正派奥迪已有近百年历史,江湖中谁人提及无不啧啧赞许。不知从何时开始,江湖中烽烟再起,各门各派为了生存下去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厮杀。烽火顿时烧到了奥迪的家门口,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奥迪为了保全其在江湖中的一席之地,派出了七名身怀绝技的弟子……  提及这七名奥迪弟子的名号,江湖当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大弟子A8L,为人内敛、憨厚,深得奥迪真传,内力深不可测。  二弟子A6L,虽不如大弟子那般武
期刊
C-NCAP实施之初,自主品牌的测试成绩普遍不如合资品牌。于是很多人开始质疑C-NCAP的实施是不是帮助合资品牌来打压自主品牌。但是,正如我们所希望看到的那样,在C-NCAP的激励下,自主品牌的安全技术在飞速进步。从最初的2星、3星,到吉利远景在本次测试中取得4星级成绩,这个成绩和合资品牌车型相比毫不逊色。相信过不了多久,C-NCAP的测试中就会出现自主品牌的5星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国消费者对自
期刊
虽然前文已经提到了按照系别来划分汽车的安全性不是很适合,但是韩系车似乎已经和3星级“结缘”了,雅绅特3星,赛拉图3星,圣达菲3星,笔者本来还寄希望于RIO锐欧这款新车能有所突破,但最终结果显示,它没能逃脱出3星的宿命。如何改善现有车型的车身结构设计,对韩系车生产厂家来说是个大挑战。  本次参加测试的东风悦达起亚RIO锐欧(YQZ7140)长、宽和高分别为4290mm、1695mm和1480 mm,
期刊
作为世界顶尖的汽车主动防御系统,德尔福ASBS在汽车防御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最新的ASBS防侧翻控制系统,吸收了以往前两代系统的优点,更加突出新技术的优势,让驾驶更安全、更舒适。    德尔福集团开发的新型ASBS(也叫自动稳定杆系统)具有超越以往传统稳定杆的良好性能。路虎等世界知名品牌都装有新一代ASBS稳定杆系统,来提高车身稳定性、防止发生侧翻危险。新型的稳定杆系统的重量和体积都仅为前两代系
期刊
道路交通安全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经验表明,除驾驶员和交通环境基础设施等因素外,汽车的安全性能对道路的交通安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虽然世界各国对汽车产品的主动和被动安全性能都有强制的技术法规或国家标准要求,但由于其只是最低的合格水平要求,并不能充分体现汽车的安全性能与技术水平。为了鼓励和促进开发、生产和使用安全性能更高的产品,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相继推出了NCAP。2006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