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终端的“电子作业本”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南京市对于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非常重视,于2012年开展了“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在此背景下,我校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了“资源支持型教学系统”,并在试点班级配备了移动学习终端(即平板电脑),在多门学科中予以实践应用。
  电子作业本是该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平台,拥有普通的教学平台所不具备的强大功能,并有待进一步地发掘和开发。通过移动学习终端,并利用其中的电子作业本功能,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了相关的实践研究。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将电子作业本的强大功能巧妙地运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中。
  1 资料搜集,分享资源,优化课前预习效果
  2011版的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课堂的教学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前知识,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前的资料搜集,提前了解课堂内容,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
  在传统的多媒体课堂上,课前资料的搜集往往受到很多限制。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进行资料搜集,但教师却较难对学生资料搜集的情况进行了解、汇总和展示,学生往往以制作成PPT、电子小报或直接口头叙述等形式进行展示,相对注重形式,浪费时间。并且教师难以进行资料筛选,课堂展示也显得比较复杂和繁琐。
  借助于移动终端系统的电子作业本,不仅只是完成作业的电子工具,其功能的拓展和利用完全可以根据教师的意愿,借助网络可以构建“一对一”的数字学习环境,布置学生课前完成资料搜集、整理,并在课上进行交流展示,教师予以及时点评,对学情有了进一步地了解。
  例如,对于“生态系统的类型”的知识点,教师安排课前资料搜集,将任务借助网络通过电子作业本提前发送给学生,要求利用电子作业本的拍照或绘画、书写等多种功能,搜集和了解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并对该生态系统的特点,包括其中的植物、动物以及气候条件等进行简要介绍,尝试区分和比较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特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资料大搜索——七嘴八舌说类型”的形式对学生的资料搜集进行展示。借助移动终端的一对一便捷操作,教师在课前可以快速查看每一位学生资料的搜集情况,例如有的学生将网络搜集的资料绘制成表格进行展示;有的学生利用拍照功能,拍了居住小区内的池塘,并附上文字的介绍等。教师可以挑选出比较有代表性,完成度较好的课前资料进行课堂展示,大大提高了课前资料展示的效率,很好地实现了该教学知识点的突破,并将资源进行最大程度地共享,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前资料搜集的积极性,也优化了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
  2 随时批注,现场投影,展示探究思维过程
  2011版新课标的基本课程理念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上渗透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然而传统的多媒体课堂却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性学习受到了诸多的限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往往使用分组合作的形式来展示探究实验设计的最终讨论结果,很难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探究思维过程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而利用电子作业本的随时查阅批注,现场问题投影等强大的互动功能,能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时发挥有效的作用。
  例如在本节课中为了提倡探究性学习,设计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教师事先创设了合适的教学情境,即展示一段“新闻链接”,即一种被商家冠以“招财鱼”的迷你生态球。先由学生判断其是否是生态系统,如果不是,再开展学生活动“试做‘生态瓶’设计师”。要求学生利用电子作业本功能,设计“招财鱼”生态瓶,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工封闭生态系统,并使小鱼存活的时间尽可能地长。教师事先通过电子作业本将一个空的“生态瓶”图案发送到每一位学生的平板电脑上,学生打开该任务单,在课堂上,利用平板电脑的手写笔在“空生态瓶”中绘制各种成分,如生产者、分解者、阳光等,完成设计要求。教师利用移动学习终端的投影批注功能,展示不同学生的设计结果。然后师生共同评价分析,讨论:影响该生态球中小鱼存活时间长短的因素有哪些?如何用探究实验来证明?在此基础上,再在电子作业本中开展学生活动,进行绘制探究实验的对照实验设计。
  在学生绘制的同时,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电子作业本的互动,可以随机点开任何一个学生的操作页面,并投影到大屏幕上,教师可以对该学生的绘制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了解其探究思维的过程并及时批注,也可将学生绘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投影。利用移动学习终端还能在学生绘制的较短时间内,监控到所有学生的绘制过程和展示任意学生的最终结果。教师在及时的反馈监控中,了解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认知和了解,及时解决课堂上未掌握的问题。最终展示代表性的探究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师生共同评价和分析,很好地实现了“提倡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
  3 及时评价,数据分析,提高评价反馈教学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生物学课程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新课标对于评价同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通过收集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生物学课程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并帮助教师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
  传统的多媒体课堂中,教师在课堂最后的评价环节,即使设置了较好的评价题目,但是受到了教学平台的限制,往往只能抽取个别学生回答,很难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掌握水平。有的教师采用全体学生用手势作答的形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大多数学生的情况,但由于学生在举手势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参考或者改变答案,从而失去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在反馈评价环节,利用电子作业本功能进行总结与反馈练习,并利用其“及时评价”功能对学生反馈结果的数据分析,就显得高效而有针对性,充分体现出了平板软件的强大优势。
其他文献
“能量的释放和利用”是苏州市优质课比赛的课题之一,与以往比赛课题的不同之处在于本节课不是新授课,而是面向即将会考的初二学生的一节复习课。笔者坐在学生中间,领略了不同教师对同一节课的不同处理与展示。课后不禁开始思考初中生物复习课到底应该如何定位?如果自己上这节课,会如何处理?  1 复习课的定位  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看,如果说新授课教学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采用“自下而上”的程序逐步建构核心概念的
期刊
摘 要 叙述了将教材中的问题探讨分层推进,并不断引导学生借助建模的方法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分析。利用模型建立分层突破难点,既激发了学生生物学习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建模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建模 分析 能量流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1 教学分析  1.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教科书第五章第二节教学内容,该节内容包括
期刊
“情境、问题、探究、应用”教学模式从新课程改革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重视教学情境创设,重视学习问题的提出和自主解决,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突出知识的应用;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性、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广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涉及的范围广,样式多,数量杂,如诗词、文学名著、名言、中医文化、古典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中学生物学教材适当引入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素养方面的人文素材,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及其与人文的关系,理解科学与人文都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的不同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在科学与人文之间建立一座沟通桥梁,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的人
期刊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巩固、反馈、发展的功能。如果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意图,缺乏必要的思考,作业量多质低,针对性不强,缺乏层次性。这样教师就无法真实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  1 教而思,寻求改进之道  面对现有的“作业问题”,教师先要“量生”。新课程理念下,校本作业要关注主体性、差异性、选择性、反思性、多样性
期刊
制定实验计划是学生根据已经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假设,结合所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具,制定可行的探究方案。一个良好的实验方案是保证学生顺利实施实验的前提。下面拟通过对科学探究能力的核心要素——制定实验计划能力的评价作个探讨,以期对生物学探究能力的其他要素的评价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评价的理论基础—PTA量表法  PTA是primary trait analysis的缩写,意思是基本要素分析。这种评价方
期刊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实验)》强调重视科学史的学习。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科学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教师如何利用这一素材,发挥生命科学史的教育价值?笔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回眸历史,身
期刊
试卷整体:  过渡平稳  部分调整  重点内容重点考    根据《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2010年高考数学卷的组卷结构、试题类型、分值分布和考查难度基本与2009年保持一致,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第一轮三年实验期平稳过渡的原则。  高考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极为重视对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考查。而主干知识不外乎以下六大块: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概率统计(计数原理和分布列)
期刊
1 教学示弱艺术的内涵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瑞典人克洛普以登山为生。1996年春,他骑自行车从瑞典出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喜马拉雅山脚下,与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登珠峰。但在距离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他毅然决定放弃此次登峰,返身下山。那意味着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啊。而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在于,他预定的返回时间是下午2点,虽然他仅需45 min就能登顶,但那样会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
期刊
摘 要 采用情景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探究任务,让学生沿着孟德尔的足迹,完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设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建立假设,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通过思考分析、构建模型、小组活动等建构知识,养成创新思维。  关键词 分离定律 科学探究 探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1 教学分析  1.1 教材分析  “分离定律”是浙科版教材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