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知识体系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cezhang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正发生着质的变化,教师试图寻求—种种新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他们更快乐,更有个性地学习。
  翻开北师大版实验教材,我们会看到“主题单元”取代了以往教材的“知识体系单元”。“主题教学”的理念在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进行了生动的演绎。这种“主题单元”建构的教材其根本宗旨在于为孩子奠定厚实的人文根基,以人文精神为核心,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和精神共同成长为目标;这种以一个个母题为线索整合各种问题资源,以“积累、感悟、体验”等为形式而进行的开放的语文学习方式,带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与人的终身发展息息相关,它是开放的、综合的、生成的,它实现了知识体系与人文精神的互相交融。
  1语文教学流露自然感情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的“情感动物”。他们的合作交流,必不乏“情”的自然流露,作为课堂活动的道具之一“文本”来说,更是“情”的载体,—篇篇课文无不俯依着情,流露着情,洋溢着情。怎样让这一人文素养渗透到学生的心灵呢?
  1.1精心设计,感受情之浓。每个教师应确立让学生“享受语文”的观念,在深刻理解教材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拨动学生的心弦,与学生—起感受和领会蕴涵在课文里的作者情感,使“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三者合一,融为一体,弹奏出优美的情感乐章。例如,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主题单元“妈妈”时,紧紧围绕着“妈妈的爱”来组织教学。上课伊始,教师就播放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在美妙的歌曲声中,孩子们的小手自觉有节奏地拍起来,并跟着吟唱:接下来,在委婉动听的音乐声中,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着散文“……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第一眼看到的是妈妈慈爱的笑脸;当我们学习语言时,发出的第一个音节就是妈妈;妈妈哺育着我的成长,谆谆教导我们,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永恒的……”学生在教师深情的朗诵中,感受到妈妈的爱体现在对自己成长的关怀和帮助上,她象“清凉的风”、象“遮雨的伞”,是“滴落的泪"、是“责备的目光”、是“亲切的教诲”。整节课,在领略了语言文字美的同时,学生在浓浓爱意中,受到了情感熏陶。
  1.2巧妙引导,抒发情之真。知识的传承与人文思想的渗透,是语文的基本特征,是不可割裂的,它们互相依存,相得益彰,学生应在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的教学过程中理解与体验,感悟与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还是《妈妈的爱》这—课,教师通过语言描述、音乐渲染的手段,激发了学生对妈妈的深情厚意,孩子们仿佛回到了妈妈身边,在妈妈的耳边低声吟唱着这首琅琅上口的小诗。在多种形式的朗读基础上,教师要关注儿童情感的进发,这时巧妙引导,借用教材,采用仿写的形式,启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写出丰富有趣的儿童诗。教师引导:在你的记忆中,妈妈是怎样爱你的?此问题一出,学生创作的灵性、极强的儿歌创造力超出预想的效果,教室里举起的小手已显得迫不及待了,那些动人的画面呈现在孩子们稚嫩的头脑中,随着文字,妈妈的爱打动了儿童的心弦,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成了“香甜的巧克力”、“红艳艳的苹果”、“无言的对视”、“温柔的抚摩”……在诗—般的教学氛围中,课文不再是文字,而是依附着学生情感的粒粒珍珠。
  2语文教学塑造健康人格
  培根说过:“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品质”。良好的品质使人受益终生。学生有了良好的品质,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他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真正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师生间一种心灵互动、和谐共振的美好生活过程。对教师而言,在这一过程中,以文本为载体,不但进行学习方面的点拨,更巧妙地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引领和人生的启示,犹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这无疑是一种高境界的学习生活。
  《我必须去》这个故事所讲述的是儿童身边常常发生的小事,小主人公李丹在是否守信上遇到了考验:在特定的时间里,一是为自己,一是为他人,二者不能兼顾。
  3语文教学放飞学生个性
  学生的语文是高度个性化的行为。对同一篇课文,每个学生都可能因为个人生活经历、认识水平不同和个性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感情,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精神生命的自由展示,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独特体验,引导和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多元理解,让学生自读自悟,张扬学生的个性,使语文在学生们的头脑中“活起来”。
  在以人为本的时代潮流中,尊重人性和发展个性的教育意识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观念,真正关注儿童的个性发展,塑造健康人格,注重语文教学,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语文课堂中去学习,去享受,去陶冶,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互通,情感与隋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从而走向理想的高境界,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使达尔文虽屈从父命去学习医学和神学,却依然热衷于野外标本采集和阅读自然科学书籍。一方面,学生对某一方面的浓厚兴趣会促进他们更自觉、更努力地学习相关学科,另一方面,有关知识的积累又不断强化他们的认识兴趣,形成良性循环。很多学生对某门课程感兴趣往往开始于教学中对讲授的认同。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笔者做了些尝试,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归结起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导言“引”趣  
期刊
个性化阅读教学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如何采取切实的措施,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1设计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设计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必须摒弃传统教学中那种惟知惟智型的知识传递与智能训练的架构,要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需求,相信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要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在学生整体感知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要把学生当作独立的人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
期刊
科学无国界,是人们固有的观念。因而,教师从事自然科学的教学,许多人认为只要把科学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这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科学服务于人类,更要服务于祖国。如果一个学生缺少了对自己祖国的热爱,要在科学上有所建树,是很艰难的。为此,作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以之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在从事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在完成科学知识教学的同时,对中学生的
期刊
汉字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最初的甲骨文、象形字演变至今的方块字,无不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在茫茫的字海中,小学阶段的识字量也许并不多,但对于刚识字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却并不容易。单单小学语文六年制二册就要求:认识460个字,其中300个是要求学会的字,160个是要求认识的。识字量的提高,使生字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生字呢?我认为,只有在教学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
期刊
【摘要】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本文试从学校,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方面对强化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作为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具体思路等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 班主任 学生 心理素质 失衡和错位    心理教育是实践《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
期刊
毋庸置疑,课内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内,但课内不是教师“一统天下”,课内也不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更不是语文教学的终点。语文教学要立足生活,立足实践,把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从封闭的学校课堂走向开放的社会课堂;从枯燥的课堂学习走向生动的生活学习。  教师应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突破目前只在课堂和课本这个“狭的笼”中学语文的封闭局面,强化第
期刊
【片断一】  【在新课伊始,创设了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到葫芦兄弟的家去看一看:绿色的草地上,葫芦、花、树、小鸟等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其中,蜻蜓、蝴蝶翅膀闪动,为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作了铺垫,继而引出葫芦、蝴蝶等对称图形。美的事物总是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更浓厚。】  师: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真是一样的吗?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  生:折一折。  师:
期刊
《解剖生理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知识容量大,涵盖面广,涉及的学科多。它主要包括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及胚胎学等学科的内容。同时本学科内容繁杂,解剖部分直观性、实践性特别强,而生理部分的内容抽象难懂,不易记忆。学生们普遍反映《解剖生理学》是本专业最为难学的一门课程。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自己进行了一点小小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1注重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人体是一个
期刊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开头的导入部分,虽然在一节课中所占时间较短,内容较少,但是其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精心选择导入的内容,科学选择导入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使学生所学新旧知识自然衔接、前后贯通;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 学习新知识 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求知欲望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每个成功的课例都
期刊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好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坏的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的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因此,习惯是人生中的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会帮助我们轻松地获得人生的快乐与成功;用得不好,它会使我们的一切努力都变得很费劲,甚至能毁掉我们的一生。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