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创新教学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2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信息技术教育“三位一体”的角色定位
  
  信息技术课具有非常突出的学科特点:突出的技术应用性、迅速的变化性和鲜明的社会时代性.因此,其教学方法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
  1.学生素质教育的“先锋者”
  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技能性为一体,最具现代教育特色,理应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成为素质教育的“先锋者”.信息技术课的先进性和实践性也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教学应该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所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掘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2.中学新课改的“实践者”
  信息技术课一定要突出实践性,使教学过程具体化、直观化.例如,在计算机系统组成中,让学生面对计算机,解剖整台计算机硬件、软件;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操作计算机,通过不断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決问题,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3.网络道德教育的“导师”
  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很快.多样的信息获取方式、人际交流方式激发着学生的好奇心.我们的教学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成为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者.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的创新
  
  1.课堂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地上机练习,学习效率难以保证.
  信息技术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操作性和实用性强.讲课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学生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时间最大限度地放给学生去操作实习.
  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精讲操作步骤,认真设计上机操作题,突出新授内容与操作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操作.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2.发现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主张在生动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教师要引出“发现点”.这个“发现点”既不能让学生对于其结果一目了然,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而是提出以后,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余地.围绕“发现点”展开讨论,提出多种设想.在围绕“发现点”组织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从以往的知识、类似的软件使用经验等角度展开思维.对于学生形成的每一种假设进行分析,去掉一些与本课程无关或难度较大的设想,留下一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他们去“发现”.通过讨论,学生得到一些他们“发现”的内容,然后相互补充、综合.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结论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完成一次“发现”.在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通过细心观察,不断思考,大胆设想,勇敢实践,得到了自己的“发现”,这种发现的喜悦比单纯教师知识的传授印象要深刻得多,可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尊重个体差异与层次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认知计算机,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新内容时,先测试一下,基础薄弱的学生按教材学习,从易到难,逐步认识、使用计算机.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学生,在完成当堂练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兴趣,安排他们另外的任务.这样,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不仅学会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获取信息的能力、思考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集体协作与组织创新
  “集体协作”是以几名学生为小组组成学习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协作式教学可以采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形式.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一般活动过程是:教师向各小组布置研究课题,给以必要的说明,提供必要的资料和网络资源,然后由学生小组研究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最后将结果展示出来.
其他文献
科学发现:真正的创新往往从提出一个如众不同的、有科学价值的问题开始.问一个“为什么”,将有效地促使对现象背后的规律或缘由的探索;而“怎么样”的问题常常引起对过程机理的思考.一部科学发展史,就是对奥秘的探索与对问题解答的历史.所以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要想学生“善思
摘要 以青岛市为研究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县域耕地资源评价系统的支持下,建立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综合指数(IFI)法和累积曲线分级法对青岛市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并以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灌溉保证率、土壤物理状况作为限制性主导因子,对青岛市耕地进行改良利用分区。结果表明,青岛市耕地地力由高到低等级可划分为6级,其中一至四级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说明青岛市耕地地力整体较好;改良利
新课标指出,教学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探究性教学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立足课堂教学,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确定课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积极地理解和建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任何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都必须精心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更应如此,好的教学设计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从而营造一个民主、和谐、高效的课堂.我认为好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物理教学同样担负着这一重要的任务,作为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平台,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之下把课本上的一些实验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凸显探究性和情境性,让学生在真实的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得结论,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一、凸显探究性,以探究促创新  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局限于模仿、重复演示过程,
生物科学属于边缘科学,它渗透广、作用大、涉及面宽,与人类生活、生存关系最密切.中学生物学教育肩负着为21世纪培养生命科学技术队伍的后备力量和提高全民素质的双重任务,其重要性不低于数、理、化.但是由于高考生物学科占分少,中考不计成绩等原因,不少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兴趣和主动性,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提高中学生物教学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明确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全是.针对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我对此作了一些研究,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
摘要 针对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冬春季饲草资源利用情况,选取桂闽引象草为研究材料,分别与扁穗雀麦、多花黑麦草、燕麦3种冷季型牧草开展不同轮作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桂闽引象草 多花黑麦草、桂闽引象草 燕麦2种轮作模式,牧草鲜草产量分别达170 906.70、176 133.30 kg/hm2,比桂闽引象草单播分别提高42.57%、38.34%,种植效益分别提高48.48%、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不同的实验内容的处理可能迥然不同.对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选择,一般的处理方式是给出实物或者图片,让学生在指定的仪器中选择能完成实验的仪器.  这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任何的障碍,因为教师在交代实验原理和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无意中就已经注意到实验装置,教师苦心设置的探究环节没有发挥应该有的作用,该环节成了一个无效的环节.  在这个实验中我曾经在不同的班级进行实验,
摘要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动力,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强大动因,因而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需要重视学习动机的激励。目前存在部分研究生学习动机不足的现象。本文依据ARCS模型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进行科学设计,从注意、切身性、自信、满意4个维度增强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动机。结果表明,依据ARCS模型设计培养环节能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动机、提升研究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说明利用ARCS模型设计培养环节确实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