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不可忽视《语文读本》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qiang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好的推荐书目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健全中学生的心灵、提高中学生的素质有重大作用,社会各方面已经形成共识。语文新教材的启用,既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气息,又为语文教育构设出了美好前景。
  但由于传承因素,教师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加之受教学思维定势的影响,语文课堂教学仍难易旧辙,教学仍是穿新鞋,走老路。因此,面对容量陡增的新教材、课外读本,师生普遍因时间紧任务重而疲于应付,加上学生缺乏一定的阅读技巧与能力,速度慢,耗时多,明知“大量阅读”是救治语文能力低下的良方,却不能落到实处。对与教材配套的《语文读本》,大部分学生对没有认真读过,相当多的学生只把感兴趣的读了,或是老师有要求就读一点,没有要求就不读。《语文读本》阅读质量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他形式的课外阅读了。久而久之,阅读面狭窄,作文无话可写,学生学习语文像学习理科那样,沉入题海不可自拔。语文钻入了死胡同,这恐怕与课外阅读没能开展起来不无关系吧。在此,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认识要明确,思想要解放
  
  语文课本前面的“说明”部分对《读本》的编写目的和使用方法交代得十分清楚:“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编写语文读本,作为高中课本必要的组成部分,安排一定课时,由教师指导学生主要在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适当配合,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文例子为凭借,举一反三,提高语文能力。”《语文读本?说明》中写道:“学习语文,首要的是在课内学习教科书。但课时有限,课文数量不能多,只凭一套教科书培养语文能力,显然是难以奏效的。因此,还必须加强课外学习,扩大视野,增加积累。这套《语文读本》正是适应这种需要编写的。”由此可见,无论课本还是《读本》,两者的作用相辅相承,缺一不可。如果只重视课本的学习而忽略了《读本》,那么学生便只能“得法于课内”,而无从“得益于课外”。作为课本的姊妹篇,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其它课外读物所无法比拟和代替的。只有教师本身对《读本》的意义和作用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我们才会想方设法引导学生重视它,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尽管大部分教师都深知《读本》的重要性,主观上都希望学生能好好阅读《读本》,最大限度地发挥《读本》的作用,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不少人常常会习惯地认为,课本是课内的,《读本》是课外的,课内的东西没有讲得滚瓜烂熟,心中总好像搁着一块大石,深恐考试考到了学生回答不好,至于《读本》,没时间重视好像关系不大。由于这种思想的作怪,老师宁愿让学生反复啃书本,很少让学生去读《读本》。《读本》便在不知不觉之间被课本挤出人们的视野之外,被忽视,被遗忘。
  其实,近些年高考语文科“依纲不靠本”的命题导向已经向我们提出了解放思想的要求,要求我们积极改革,大胆创新,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新教材的教学方法。我想,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应该成为语文老师的工作指南,我们讲授课文无非希望学生以课文为例子和凭借,举一反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有益读物),逐步提高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课外阅读就没有成功的语文教学。只有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方法的训练,才能形成丰富的阅读经验,培养出较强的阅读能力。未见有只靠课内阅读而阅读能力很强的学生,也未见有只靠课外阅读而阅读能力很差的学生。实践证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课外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改革课堂,提高效率
  
  面对语文教学阅读量大,课时少,学生对阅读投入不足的现状,要切实落实《读本》就迫切需要语文教学改革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以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读本》中去。
  首先,课堂教学要精讲。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师中有一种片面的认识,总是从“教”的角度出发,觉得讲得越多越好,讲得越细越好,认为只有讲得越多越细,学生才能学得越多越好。其实,学生的认识是受认识规律制约的,是在已知的基础上逐步的由少知到多知。想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只能是食而不化。一篇课文,不论篇幅长短,都是五脏俱全。要让学生全面掌握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及形式,那是办不到的。在一节课内要求学生掌握的东西少一些,但是精一些,目标单一,要求具体,学生就能学得扎实一些。积少成多,天长日久,学生学到的知识日渐增多,教学速度自然就可加快。我们要勇于从繁琐的讲解中解放出来,做到不用讲的绝对不讲,可讲可不讲的尽量少讲,非讲不可的尽量争取言简意赅,精讲高效;要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课本的基础上,从《读本》中更全面的吸收营养。
  其次,课堂教学要精练。一些教师认为,课堂搞训练会影响教学进度,其实不然,训练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能力提高了,速度才能真正加快。但练一定要精。时下“全程备考”已成为一种口号,任何一个学生的课桌里都能找到几本练习册,对高一学生进行高考试题训练的做法已随处可见。然而,“猫抓老鼠”式的训练就真能提高成绩吗?别的学科不知行不行,语文学科肯定是不行的。训练不能架空教材,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训练要练思维、练方法、练基本功、练能力。训练不能盲目进行,一是要有梯次,要体现出认知的规律,由浅入深,教师要统筹安排,不能孤立地就某一篇课文进行训练;二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进行训练。
  第三,合理组装教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教材重新进行组装,把联系紧密或者有相同特点的教材放在一起成为一组教材,精讲一两篇,其余篇目学生可对比联系举一反三,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组装教材时也可把《读本》中一些相关篇目放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读本》中的选文也并不比教材中的选文差,所以可以大胆舍弃教材中的篇目而选讲《读本》中的文章。如《逍遥游》的难度阻遏了学生学习道家学派作品的兴趣,我们可以大胆选讲《庄子》中内容相对浅显又有较强趣味性的作品《庖丁解牛》《秋水》以做弥补。
  另外还需要补充一点,不能搞教学上的形式主义。在课堂上不搞无益的“花样”。例如,有的教师把课本剧搬到语文课堂上来,把一些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大的影像放到语文课堂上播放,看起来热闹,但只能喧宾夺主、哗众取宠。短暂的外在兴趣产生不了持久的学习动机。课堂上一味的提问,给人感觉气氛很活跃,但提问可能有启发,也可能毫无启发。应该提最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才能有充分的时间阅读《读本》,《读本》才能落到实处。
  
  三、具体辅导,形式多样
  
  要真正发挥《语文读本》作用,仅有时间保证是不够的。教师应该进行必要的辅导。简单的篇目任学生自己去读,对那些有一定深度的或内容生疏的篇目,教师最好在学生阅读前作些具体辅导,或背景说明,或评价分析,或提挈要领,或释疑解难;有些篇目,教师事先点一点,指导一下,学生阅读起来往往省力得多,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有些篇目,如果教师在学生阅读后作些分析评价,学生可能会一下子豁然开朗。教师辅导一下,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督促,也可以消除部分学生因读不懂而产生的对《读本》的厌倦感。
  辅导阅读《读本》要同教材结合起来。教材的内容和《读本》是同步的,《读本》实际是教材知识的迁移和延伸。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就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同是选自《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这样“一对一”的延伸,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辅导阅读《读本》时,教师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也是必要的。比如,要求学生写阅读笔记,结合《读本》写读后感,对《读本》当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词语进行考查,进行相關的文学常识竞赛,进行朗诵比赛等等。这绝不是盲目增加学生学习负担,而是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一种有效手段。
  如何辅导《读本》,相信每一个教师都能找到适合学生实际的好方法。
  语文教学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课内阅读只是一条腿,要有课外阅读这条腿与之配合,才能走得稳走得快。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读本》给我们提供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便利,我们应该用好它,让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出来,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孩子有了兴趣,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摘要】中学生现存的心理问题及人格发展问题,是目前教育者和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有许多显性和隐性的人榕教育的内容,教师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特点,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隐性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让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真正触及到学生心灵深处使之乐于接受,就可以有效的對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进而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关键词】加强修养;提高实效;强化人格;参与实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活与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第3版)第八课第二框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其中第二目是“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教材中在该部分内容中对于量质变问题谈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量质变的定义、量质变的关系、量质变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从课本的表述来看,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商榷:    1.“促进事物的质变”还是“促进事物的发展”问题    《生活与哲学
【摘要】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没有谁的水平高,谁的水平低的分别。只有谁是不是真正的为学生付出了,真正的去选择适合学生成长的方法了,真正的去开心的面对自己的事业了。同样的教育学生,态度不一样,结果也会不一样;同样的走进教室,方法不一样,效果也会不一样;同样的在工作,心态不一样,获得的也会不一样。  【关键词】爱;不要抱怨;慧眼:笑:适合    从教几年了,其实也不怎么懂得何谓教育。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了一些
教学目标:1、实物展示、形象化的演示等手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喜爱菊花不仅是因为菊花好看,更因为它有不怕寒冷的精神。2、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3、读感悟中学习菊花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菊花的内在美。  课前准备:红、黄、绿等各色菊花盆景,画有菊花的头饰、形态各异的菊花贴花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八课,一起来写课题。(边板书“看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处在一个心理与生理的过渡期,他们的身体逐渐发育,身心也开始成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由于单纯熔体受到外界各种信息活事件的影响,形成叛逆,倔强的心理,而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般都会拿出“看、管、压、训”的一套硬式教育方法,因而激怒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对于后进生而言,与老师交流沟通的机会更少,许多后进生认为老师已经放弃自己,因而更加自暴自弃。在新时期中,我认为我们应当用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乐学    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抛弃传统式教学思维模式,重构新课堂。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创立适应于和谐乐学的新课堂形態的策略,使《物理课程标准》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教学方案。我的实践体会如下:    一、营造“乐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想学”    课堂氛围对教学的影响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它具有一种同化力,使生活在其中的师生自觉不自觉地去接受这种熏陶。好的课堂氛围能
【摘要】 阅读本来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可是现在的学生却逐渐远离了阅读。这是为什么呢?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他们放弃了阅读,而选择用各种各样的应试训练来替代阅读。可是语文教育并非只是通过应试训练就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不仅仅只是要求一个标准的答案,也不是要成绩高分而语言表达浅薄“语文才子”。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改变学生这样脱离阅读的习惯,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生活能力。  
[摘 要] “互联网 ”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这是我们现阶段发展农村电商的大背景,有了“互联网 ”这个平台的大力支持,给了农村电商施展拳脚的广阔空间。  [关键词] 互联网 农业 电商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8-0024-01  通俗来说,“互
【摘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师需要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拓宽教学内容,挖掘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升华生命教育的情感体验;整合广阔的教学资源,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实践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地球上包括人在内的生命。社会发展、生物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生物学在生命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根据学科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