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某学生为例,从学生、家长、教师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克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期望能通过端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并给学生指引明确的目标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数学学习;克服恐惧感;增强信心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然而,不少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甚至是对数学产生的恐惧感,这不仅与学习数学的初衷不符,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不良的看法。为此,笔者以实习期间接触到的一名高一学生为例,从其数学学习的过程出发,试探讨如何克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并期望能给更多学生带来指引。
一、案例背景
1.学生学习情况
该生数学科目从初中开始就比较薄弱,文科成绩较好。学生对数学的反应慢,害怕数学,对数学的理解不是很好。
2.学生家庭情况
学生的母亲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认为最重要的是提升学习成绩,但不希望学生害怕数学。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方法能使学生理解数学,不再对数学产生恐惧感。
二、案例回放
1.学生情况
学生性格较开朗,学习成绩一般,笔者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了解到学生的特点:
(1)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刚步入高中,没有适应高中数学“内容难、容量大”的学科特点,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几乎没有预习、总结归纳的习惯,听完课就写作业,不喜欢与老师交流问题。
(2)学习动力不足
该生把学习当成一件应付式工作,没有投入到学习氛围中,没有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感,也没有克服难题的信心与动力,学生对待学习的认知程度也不够。
(3)心理干扰因素较多
该生很不喜欢理科(尤其是数学),对数学学习有心理压力。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学生数学越学越不好,对数学的恐惧感也越来越深。
2.家长情况
家长在管理学生方面是严厉与关心并存。一方面,家长很关心学生。特别是学生的起居生活,家长希望学生能够获得好的成绩,未来有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很高。家长迫切地希望学生能够提分,这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压力的来源,让学生对薄弱科目产生恐惧心理。
三、督导诊断
本案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畏惧感,家长的过度关注也给学生带来紧迫感,这都导致了问题的发生。
1.初中时就不喜欢数学
该生在初中就一直存在如下情况:在课堂上沉默寡言,害怕老师提问,害怕到黑板上板演。课后对作业无从下手,考试时满脑子的是不会做。由于畏惧心理,该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这种心理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与改变,造成长期以来一直压抑的数学学习心态。
2.高中数学成绩更加不理想
到了高中,这种情况更严重了,学生的数学成绩更加不好(期末考试满分150分的试卷只得了60分左右),更进一步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这种恐惧感也进一步加深。
四、指导与建议
本案例中,笔者主要从如何克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出发,不仅从学生方面考虑,也从教育角度解决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学生应端正数学学习的态度
学数学要乐观,充满自信。碰到难题,要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去解决,才能学好数学。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很被动,只做作业,不完成额外任务。而高中数学中许多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去解决,不能只是上课、下课、完成作业,要多与其他学生和老师交流,端正了学习态度,数学能力才能提高。
2.学生应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学生要有良好的听课习惯,高中数学“内容难,容量大”,所以听课要专注。还要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课上带着问题听讲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同时,还要有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课后作业要独立完成,自己对较难知识点进行额外练习,学完一个模块应做好总结反思,使前后知识组块。根据心理学认知规律,只有知识、方法、能力组成结构,数学学习才具有生命力。
3.教师与家长应多鼓励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中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赞扬。”鼓励就是对他人认可,鼓励可以激发一个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挖掘其潜能。因此,在教育学生时,要引导学生:不断犯错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遇到不懂的问题或是出错的地方要分析原因,直到完全理解,用鼓励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4.教师应明确学习目标
若无兴趣,必定抑制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该生刚上高一,学习目标不强,因此,教师要从多方面向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即提高要掌握什么数学知识、技能,解决哪类数学问题等。学生初学函数,数形结合的能力极差,存在着很强的畏惧心理,教师应告诉学生,开始学时的确如此,感觉很难,每一位学生都是如此,但只要坚持钻下去,就会理解,并会越学越顺、越学越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
总之,笔者希望学生能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养成良好数学学习态度,克服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
参考文献:
许秀妹.数学教学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有效性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10).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关键词:数学学习;克服恐惧感;增强信心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然而,不少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甚至是对数学产生的恐惧感,这不仅与学习数学的初衷不符,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不良的看法。为此,笔者以实习期间接触到的一名高一学生为例,从其数学学习的过程出发,试探讨如何克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并期望能给更多学生带来指引。
一、案例背景
1.学生学习情况
该生数学科目从初中开始就比较薄弱,文科成绩较好。学生对数学的反应慢,害怕数学,对数学的理解不是很好。
2.学生家庭情况
学生的母亲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认为最重要的是提升学习成绩,但不希望学生害怕数学。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方法能使学生理解数学,不再对数学产生恐惧感。
二、案例回放
1.学生情况
学生性格较开朗,学习成绩一般,笔者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了解到学生的特点:
(1)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刚步入高中,没有适应高中数学“内容难、容量大”的学科特点,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几乎没有预习、总结归纳的习惯,听完课就写作业,不喜欢与老师交流问题。
(2)学习动力不足
该生把学习当成一件应付式工作,没有投入到学习氛围中,没有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感,也没有克服难题的信心与动力,学生对待学习的认知程度也不够。
(3)心理干扰因素较多
该生很不喜欢理科(尤其是数学),对数学学习有心理压力。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学生数学越学越不好,对数学的恐惧感也越来越深。
2.家长情况
家长在管理学生方面是严厉与关心并存。一方面,家长很关心学生。特别是学生的起居生活,家长希望学生能够获得好的成绩,未来有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很高。家长迫切地希望学生能够提分,这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压力的来源,让学生对薄弱科目产生恐惧心理。
三、督导诊断
本案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畏惧感,家长的过度关注也给学生带来紧迫感,这都导致了问题的发生。
1.初中时就不喜欢数学
该生在初中就一直存在如下情况:在课堂上沉默寡言,害怕老师提问,害怕到黑板上板演。课后对作业无从下手,考试时满脑子的是不会做。由于畏惧心理,该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这种心理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与改变,造成长期以来一直压抑的数学学习心态。
2.高中数学成绩更加不理想
到了高中,这种情况更严重了,学生的数学成绩更加不好(期末考试满分150分的试卷只得了60分左右),更进一步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这种恐惧感也进一步加深。
四、指导与建议
本案例中,笔者主要从如何克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出发,不仅从学生方面考虑,也从教育角度解决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学生应端正数学学习的态度
学数学要乐观,充满自信。碰到难题,要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去解决,才能学好数学。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很被动,只做作业,不完成额外任务。而高中数学中许多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去解决,不能只是上课、下课、完成作业,要多与其他学生和老师交流,端正了学习态度,数学能力才能提高。
2.学生应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学生要有良好的听课习惯,高中数学“内容难,容量大”,所以听课要专注。还要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课上带着问题听讲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同时,还要有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课后作业要独立完成,自己对较难知识点进行额外练习,学完一个模块应做好总结反思,使前后知识组块。根据心理学认知规律,只有知识、方法、能力组成结构,数学学习才具有生命力。
3.教师与家长应多鼓励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中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赞扬。”鼓励就是对他人认可,鼓励可以激发一个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挖掘其潜能。因此,在教育学生时,要引导学生:不断犯错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遇到不懂的问题或是出错的地方要分析原因,直到完全理解,用鼓励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4.教师应明确学习目标
若无兴趣,必定抑制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该生刚上高一,学习目标不强,因此,教师要从多方面向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即提高要掌握什么数学知识、技能,解决哪类数学问题等。学生初学函数,数形结合的能力极差,存在着很强的畏惧心理,教师应告诉学生,开始学时的确如此,感觉很难,每一位学生都是如此,但只要坚持钻下去,就会理解,并会越学越顺、越学越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
总之,笔者希望学生能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养成良好数学学习态度,克服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
参考文献:
许秀妹.数学教学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有效性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10).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