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yzhao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动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表现为我要学,即自觉自愿学,积极主动地学。《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实践,勤于思考,乐于探索是推动基础教育课程和改革进程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一、热爱尊重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
  《课标》指出“课堂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尊重学生是激励学生高效进行各种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要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次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包容每一个幼稚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质疑探究的心里自由,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养成敢于质疑探究的习惯。进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敢于发现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把自己的思维用较准确、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思想认识到位,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留出足够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二是把微笑带进课堂,让学生在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
  三是把鼓励带进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与兴趣,没有固定的模式,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教师只有突破固有思维,在准确把握文本的前提下大胆开放课堂,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才能使其享受到语文的灵动与诗意,结合语文学科的实际,在实践中我常采用下列方法。
  1.导入激趣,引导学生
  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得以激发。情境渲染无疑是课堂的最佳激趣方式,通过质疑,学生的主动性迅速被调动起来,他们阅读也有了明确的目标,自己的感情也将融入到阅读中。
  2.课内寻趣,互动生成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兴趣要经过不断的激发才能巩固和持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创造条件,不断探索发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调动主动参与意识,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以丰富的情感表达艺术牵动学生,使之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处于兴奋、追随的状态。
  3.课外研趣,自主探究
  课外是课内的先声和延伸,课内是课外的演奏与开发,只有紧紧抓住教材,联系生活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
  三、提倡小组合作,鼓励质疑问难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等多种角色,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待转化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怎样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科學合理的分组,分组应注意这几个原则:注意学生间的性格特点,形成优势互补;注意学生间的知识层次差异;注意学生间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注意学生间智力水平的差异。总之,只有充分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科学合理分组,才能使各成员真正动起来。
  第二,培养小组长,小组活动要收到最佳效果,培养小组长是关键,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小组长,并一改过去教师指认的办法,有同组内的小朋友推荐,并适当引进竞争机制,每周评议一次组长。
  第三,注重倾听,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易兴奋、善表现,但最最缺的就是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为此,我们注重“听”能力的培养。一是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听”的习惯。
  二是借技能训练,培养“听”的习惯。
  第四,以探究学习为主线,诱发创造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通过质疑问难把学生带到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由此其发起探求知识的欲望,诱发其创造性思维。一是引导学生多方位探究,学会求异思维,只有这样训练,学生才能不再是被动消极的“听客”,而成为主动求知的“主人”,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二是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保护学生的创造精神。由于学生年龄,阅历和知识的广度,深度的局限,难免会出现幼稚和偏差。对此,教师要正确对待,允许学生出现偏差,切忌粗暴地对待他们,拒绝他们寻根求源的积极性。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标志着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心由“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学生为本”,作为教师的我们将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不断前行。
其他文献
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而家庭教育作为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而近年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出现了相互分离,甚至对立矛盾的现象。如何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面临许多挑战: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之中?他们对学习是不是充满热情,是不是积极思考问题?老师是否也投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研究是否进行适时的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活动?是不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是不是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等,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
期刊
小学教育必须把习惯养成放在教学教研的重要位置,从学生、教师、评价三个层面进行教研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理念,要以学生学习为核心,扎扎实实开展“重习惯、重自主、重训练”三重教学模式的研究,把三重教学模式真正运用到课堂教学和教研中,会提升教师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且只要不懈地坚持下去,就能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好习惯高素质的学生,近年来通过我在教育教学探究中,主张把习惯养成放在首位,是因为习惯养
期刊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至今,已经有七八年了,这期间遇到了不少难题,而其中最令我头疼的是:给学生们布置的数学家庭作业,总是有部分学生不写或写不完。  每逢放学,我会根据情况布置适量的数学作业让他们在家完成。检查时,总会有那么几个同学把数学作业忘在家里,或者是把数学作业记错了;有些孩子干脆会跟你說放学的时候书忘在了学校,回家后想写,但是没法写,用想象力把你打败;更有甚者,干脆不理你,把头一低,一句话也不说,
期刊
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诵读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学经典简洁而不简单,寥寥数语却尽现悠长韵味、深远意境,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自从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始终以“诵读中华民族之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之正气”为导向,结合丰富的实践活动,如何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呢?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国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曾经强调,学习语文需要大量阅读。通过持续而广泛的阅读,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就会越来越浓厚,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发展提高,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籍是孩子成长的源泉,任何年龄阶段,爱读书的孩子在智力水平和思想发展上,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水平和承受能力等方面
期刊
“减负”即减轻负担,多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是必不可少的,精神负担的定义尤其值得深思,可能对每一个人而言,他们眼中的精神负担不尽相同。许多孩子深陷网络游戏,玩得废寝忘食、熬得双眼通红却不曾认为那是负担。道理很简单,因为兴趣,因为热爱。兴趣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学习方法,培养一个人的学习兴趣,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老师而言,在布置作业方面如何让学生感兴趣,也是我们老师需要考
期刊
教师的爱,人们常喻之为母爱,但教师的爱却高于母爱。在我们教师的一生中,我们的爱会影响到成千上万名学生,会影响到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的爱较之母爱具有更为博大深远的性质和社会意义。  前些日子读了一篇介绍王栋生老师的文章,我深受感动。  他的课堂,学生生病了可以不用交作业,“生病已经很苦了,最需要休息。高中阶段500多节语文课,初中阶段600多节,小学阶段1000多节,耽误几节有什么了不起?”这是一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果教学中能关注这一点,就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正如陶行知所言:“我们真正的指南针只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解决。我们朝着实际生活走,大致不至于迷路。”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使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从生活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
期刊
数学是学习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之一,从小打好数学基础,学好数学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小学阶段又是学生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阶段,只有在小学打好扎实是数学根基,才能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加以很好的巩固和运用。  1.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评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价,要注意考查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