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alz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但其负面影响也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通过对大学生互联网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找出互联网对他们负面影响的原因,从思想道德、文化、法律法规、互联网技术等方面提出其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 负面影响 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高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其正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如果学生经常沉迷于网络聊天交友、娱乐游戏,甚至受到西方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以及黄色、暴力的影响,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将造成巨大的冲击。
  互联网的负面影响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由于互联网在我国起步较晚且发展迅猛,有些问题显得尤为突出。1994年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与互联网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去年公安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启动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的通知》,并于2011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我们不能因为它的积极因素而放任不管,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因素而因噎废食。因此,加强互联网的管理,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不仅是互联网本身研究的一项非常迫切的课题,而且对高校开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互联网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
  最近,我们采取问卷调查法和重点访谈法,随机确定530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中主要包括学生基本信息、上网时间、地点、主要内容、费用,以及利弊分析等三类共26个问题(问卷表略)。
  (二).统计分析
  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30份,收回有效答卷512份,其中男生293人,女生219人,分别占57.2%和42.8%;大一、大二、大三的人数依次为192、260、60人;80.5%的学生都有自备电脑,其中78.9%学生在寝室上网。
  2.一天上网时间3—5小时的人数最多,占41.2%,其次是五小时以上的占29.5%,1—3小时的为20.1%,一小时以下的为9.2%。可以看出,有70%以上的学生一天上网时间在三小时以上,值得关注的是有近30%的学生一天上网时间在五小时以上,其中极少数同学由于沉迷于网络而经常“忘记”了上课。
  3.有59.3%的人每月上网费用在30—50元之间,按照学生的经济状况基本都能承受。与之相关的就是经常上网因素的选择中,除“上网方便”(占61.7%)外,排在第二的就是“上网价格便宜”(占47.2%),其次是“学校管理不严”(占25.4%)。费用不高与有关公司在学校施行优惠的政策有关,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因此而沉迷于网络,好事就变成了坏事。
  4.上网内容比例最高的是“玩游戏或聊天”(51.2%),其次为“发电子邮件”(15.1%),“浏览新闻或查找资料”的比例最低(5.3%)。由此可见,虽然互联网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方便,但绝大部分学生上网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此。值得一提的是有8.6%的学生上网主要是为了淘宝购物,这与高校鼓励学生创业,以及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趋势有极大关系。
  5.被调查者认为上网“利大于弊”和“弊大于利”的人数比例分别是47.6%和46.3%,几乎相当。认为上网对自己有利的主要有:(1)获取信息,开阔了视野;(2)方便了与外界的交流;(3)丰富了业余娱乐内容;(4)提供信息资料,提高了学习效率;(5)学习紧张之余看看电影或听听歌曲,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6)方便购物和预订车票。认为有弊的方面主要为:(1)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了学习;(2)容易被色情和暴力所诱惑,有害身心健康;(3)容易上当受骗,(4)与同学、老师之间缺少沟通,导致人际关系恶化,(5)影响心理健康,导致人格异化,并有可能诱发犯罪。我们认为,学生对上网利弊的认识基本上比较客观。
  三、互联网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成因分析
  互联网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既有家庭和学校的原因,还有政府和社会监管不力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现在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改革开放后最活跃的时期。但是,刚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大都为十八、九岁的年轻人,他们从学校走向学校,心知还很不成熟,行为上难以做到“自律”;他们成长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耳闻目染的是市场化了的东西,再加上国内外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很容易被网路上形形色色的东西所迷惑;他们从小学到中学毕业,被中国式的应试教育压得喘不过气,“考进大学就轻松”——几乎是老师和父母亲对他们经常灌输的一种观念;大学里采取的非应试教育方式,以及宽松的管理和学习环境,让他们有一种“从地狱到天堂”之感觉;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容易放纵自己,再加上学校内部娱乐场所比较少,网络成了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二)客观原因
  1.网络自身的原因。网络是一个神秘的空间,虚拟性和交互性是它的显著特点。高度自由的网络空间,使得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道德约束受到大大的削弱,而虚拟世界又使得传统的法律、道德规范难以适应,更难以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这就容易导致部分道德意志薄弱的学生产生网络道德的迷失和行为的失范;其次,由于虚拟世界的丰富性和开放性,加之网上传播大量虚假、庸俗的垃圾信息,以及西方的道德观念,容易让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扭曲。
  2.学校方面。总体上说,学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学校各级党组织到专职思政教师及班主任,管理队伍齐备,大一期间开设的《思想品德》课程更是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但在互联网对大学生产生的种种负面影响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学生上网时间、地点也未作限定,客观上为学生上网提供了方便。
  学校信息管理中心对校园网络监管缺乏必要的技术力度,特别是对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未能采取有效屏蔽措施。学生上网虽然已经实名认证并根据要求保存所有上网记录,但还需要足够的软硬件设备对海量的上网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全面管理,才能形成较大的约束力,更有效地阻止互联网滥用行为。
  3.政府和社会方面。大学校园是一个比较开发的场所,同外界的交流非常频繁,社会及周边环境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方式。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对互联网社会完善的监督和规范机制,对网络不法行为和网络犯罪也没有一个科学的界定;各个管理部门权责不清,管理时效性不强,再加上高校周边网吧林立,有的网吧经营者受利益的驱动,将垃圾信息和黄色内容在网上传播,难免会诱惑学生沉迷于网络。
  4.家庭方面。家庭作为学生启蒙教育阶段的主要成长环境,对其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家庭 教育方式难以适应互联网发展的需要,更谈不上指导子女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培养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更有甚者,有的家长自身就存在网络失范行为,这对子女的教育有着非常恶劣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家庭把电脑作为孩子上大学的“礼物”。其实,在大一学习阶段,学校机房和电子阅览室完全可以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如果使用不当,这样的“礼物”显然是弊大于利。
  四、消除互联网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若干对策
  互联网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是一个综合体,综合的问题理应加以综合解决。
  (一)消除互联网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思想道德对策
  如前所述,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空间、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已成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管理本身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高校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要积极寻求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分析力和判断力,可以吧网络道德表现同党建、评优等挂钩,激励学生规范上网。通过排查摸底,对极少数网络成瘾者应进行教育引导和必要的心理干预。学校可以利用师资的优势,开设网络道德教育的课程,或者把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到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让学生懂得:在享受网络带来方便的同时,切实承担起维护网络程序和自身安全的责任。
  (二)消除互联网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网络文化对策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虚拟社会化作为一种与真实社会化相并列的社会化机制对青年的成长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虚拟社会化强调具体的形象和行为模式的灌输,忽视角色所固有的社会规范的培养,导致行为方式社会化与角色规范社会化脱节,因此在虚拟社会化与真实社会化之间建构一种有效的整合机制,是网络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学校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诚实互信、自主自律,文明上网;再次,网络经营者要有社会责任感,诚信经营,为网络文化建设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最后,家庭要有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家长要成为子女文明上网的引导者和监督者。
  (三)消除互联网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法律法规对策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但政府在依法治理互联网中应施展主导作用,要加大网络管理的立法力度,特别要对网络不法行为和网络犯罪进行科学界定,为“依法治网”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文化、公安、工商、工信等部门应建立起对互联网社会更为有效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用强制或技术手段遏制互联网传播淫秽、暴力、凶杀、赌博等毒害青少年的行为;加大对非法网站和网吧的打击力度,坚决吊销违规营业的网吧,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
  (四)消除互联网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技术对策
  高校信息中心要通过技术手段加强网络监管,对包含不健康信息的网站要进行屏蔽,采用关键字过滤方式控制特点信息,对流行游戏所使用的网络端口要进行封杀,减少或断绝获取成瘾性信息源,以此来净化校园网络环境。针对游戏上瘾而开发的反游戏沉迷系统还需扩大其实效性和作用范围,通过技术手段控制游戏时间,同时,反游戏沉迷系统的开发要与时俱进,避免被人破解。
  建立详细全面的校园网上网轨迹记录,包括访问的网址、下载文件、外发帖子、外发Email、网络应用,并使用日志记录生成统计报表、趋势报表、对比报表、关键字报表和危险行为用户报表等,为上网管理提供详尽的决策依据。
  限定学生的上网时间和场所。上课、中午休息和晚上休息时间宿舍网络限制开通;如果在限制使用网络时间内确实需要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可安排到学校机房或宿舍区内的电子阅览室集中学习,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正常的上课次序。
  大学生网络成瘾中很重要的一类即游戏成瘾。针对游戏上瘾而开发的反游戏沉迷系统还需扩大其实效性和作用范围,在这些游戏中都要引入反沉迷系统,通过技术手段控制游戏时间,同时,反游戏沉迷系统的开发要与时俱进,避免被人破解。
  加强校园信息门户网站建设,构筑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并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平台,在网上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文化娱乐等活动。寓教育于服务之中,使大学校园网真正成为广泛吸引学生,并为学生所喜爱的重要媒体。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体现,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出于中年级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将是学生作文基础的重要开端,关系到学生今后作文发展的水平。抓好学生的作文起步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作文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努力提高语言的表达运用能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帮助学生克服“作文恐惧症”,激起学生写作信心  提到作文,学生害怕、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重要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变动很大。新教材贴近教学实际,在识字方面有所加强。如:识字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了识字的难度。这样安排,体现了尽早、尽快、尽可能多认字,以便及早获得阅读的能力。识字任务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阶段学生
期刊
摘要:本文从一般性治疗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等方面,进一步总结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成功经验,从而科学指导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  关键词:骨折 治疗护理 心理护理  骨折后骨质愈合时间较长,短则1至3个月,长则半年以上。不论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骨折患者都需要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其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笔者在多年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了一些大胆探索,现分享自己的经验。  一、
期刊
摘要:水西彝族文化历史悠久、灿烂辉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水西彝族土司文化,更是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强势推进、民族自身意识淡化、投入与重视力度不够等因素,水西土司文化正在被慢慢吞噬。本文通过实地走访与调查,对水西彝族土司文化概况及其种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客观再现了其价值作用及生存现状。希望可以为以后进一步提
期刊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语文学科是联系生活最为紧密的学科,语文教师要在学科与学科之间建立一个“互联网”,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用活”教材  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用活”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
期刊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启蒙人的智慧和思想,唤醒人们的人性和觉悟,使人领悟人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使混浊的人生清澈,沉睡的人生觉醒。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完善人性,引导受教育者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使生命走向更完整、更和谐、更科学发展的境界,进而使人成为一个健康的自然人,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社会人。因此,生命教育既是教育的起点,又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
期刊
摘 要: 安德烈勒菲弗尔改写理论强调在社会文化的范畴内进行翻译实践,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绝不是简单的语言间的转换,只有适用特定的意识形态,诗学并在赞助人的影响下,才能被目的语读者接受。改写理论为林纾的"误译"正名,为其提供了合理存在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改写理论 意识形态 诗学 赞助人  On Andre Lefevere's Rewriting Theories  1.Theory int
期刊
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英语学科自身特点与规律上重新加以审视和调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深入挖掘英语科文自身的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做到以情感人、以理动人精心设计英语课堂提问,有效发挥其课堂调控功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情感作为英
期刊
摘要:傩戲是一种从原始祭祀活动中蜕变出来的戲剧形式,是宗教文化与戲曲文化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植根于民众中的民间古老戲剧,傩戲具有传承文化、娱乐教化、心理疗养等功能。但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傩戲在社会功能、表演形式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传承后继乏人,采取各种措施对傩戲文化进行保护和开发迫在眉睫。  关键词:傩戲 保护 开发  中国的傩戲有着悠久的历史,《论语》乡党中记载“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