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土地开发整理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有效措施,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注入了新鲜血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土地; 整理; 实践
中图分类号: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1-0309-01
土地整理是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地平整及田间建设紧密接合在一起,通过农田水利灌溉、田间道路、生态防护以及土地平整和林地整理等工程措施,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沟相通,渠相连”的农田生态系统。土地整理关乎18亿亩耕地红线目标和国家粮食安全,关乎城乡统筹发展,关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社会事业。
1 具体管理措施
1.1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构
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等单位负责人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实施管理工作。各县(区)也相继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工作。
1.2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项目管理体系
结合当地实际,先后制定并下发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关于规范土地开发整理竣工验收的意见》,初步建立了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和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为全面提升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
1.3 加强项目“六制”管理,促进项目健康发展
在坚持项目实施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严格落实“六制”管理,实行法人制,明确责任主体;实行招投标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监理制,保障项目施工质量;实行合同制,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实行公告制,增加工作透明度;实行审计制,为项目验收打下坚实基础。在具体工作中,项目管理“六制”的落实,加快了项目科学化、规范化进程。
1.4 加强项目督导,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成立了项目实施督导小组,承包到县,责任到人,明确职责和任务,对项目质量、资金使用和施工进度等进行全面监督。在项目验收前,专门成立检查小组,分别是外业组,资金组和内业组,一个井一个井的量,一座桥一座桥的查,使该项目初步达到验收标准。
1.5 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资金运转安全
按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对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做到专款专用,专户管理,专帐核算,严格按预算用途列支,杜绝截流、挤占和挪用项目资金,确保项目资金合理、安全、有效使用。
1.6 加强项目后期管护工作
项目竣工后,尽快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移交给相关村集体管理,本着“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层层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护目标和责任。把项目管护与农村集体经济利益,农民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增强群众管护的责任感,提高群众管护的积极性。
2 效益分析
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项目区内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畅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机能耕”的生产布局模式,极大的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居住条件,提高了项目区农民收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区内原来高低不平的低产田,通过土地整理,如今变成了土地平整、肥沃、旱能浇、涝能排的粮食稳产高产田,结束了项目区靠天吃饭的历史;通过农田配套设施建设,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农业发展的动力;通过桥涵和“民心路”的建设,极大的方便了项目区农民耕作和出行,彻底改变了项目区农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交通状况,项目区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无不拍手称快,对土地整理工作的热情空前高漲。
3 存在问题
个别项目公告内容不全。有的项目在实施时,没有按照规定在项目区进行公告,项目公告的内容不符合要求。由于监理单位履行职责不到位,没有按照工程建设合同、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管理要求,造成工程质量达不到规划设计的标准,监理资料不齐全,施工日志和监理日志不能对应;个别项目未认真执行招标制,招标程序不规范,招标文件不细致,致使图件与实地差距较大,使一些项目实施产生了难度;个别项目施工合同签订不规范,内容不齐全,有的合同前后数据不一致,缺少公章,合同签订比较乱;有的未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
4 几点建议
4.1 加大项目督导检查力度
督导县区要明确专人,负责与督导组联络,拉出工期表,按时间定期汇报项目进度情况、存在问题,督导组针对实际情况,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
4.2 建立群众参与制度
项目在桥梁、井、道路实施工时,不光有监理进行监管,还要让项目区的群众参与进来,选出群众的代表2-3人,全程监督工程质量,使期发挥效益。在项目实施中,个别部分工程,可交由群众的干些力所能及事,一是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一是为老百姓带来收入。
4.3建立培训制度
定期组织项目现场观摩学习,以个别项目为案例,现场学习,由业务骨干现场培训,指出项目实施优点、缺点,以便下步督导项目时,少走弯路,共同进步。
4.4 建立不定期巡视制度
不定期进行督导,不打招呼,直接去现场,检查监理部门职责履行情况,检查项目工程实施情况,现场办公,便于在项目实施中及时发现问题。
4.5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土地整理惠及百姓,工作上要得到领导支持,得到群众理解。
土地开发整理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有效措施,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注入了新鲜血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懈的努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轨道。立足于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土地利用率低下的实际,积极探索改善农业种植条件、提高耕地质量的路子,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土地整理,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项目综合效益上做文章。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建成田块成方、树木成行、道路相通、沟渠相连,设施配套、旱涝保收的农业示范园,改善了当地生产和生态环境,成为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工程”,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效益工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实践的“民心工程”。
[关键词]土地; 整理; 实践
中图分类号: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1-0309-01
土地整理是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地平整及田间建设紧密接合在一起,通过农田水利灌溉、田间道路、生态防护以及土地平整和林地整理等工程措施,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沟相通,渠相连”的农田生态系统。土地整理关乎18亿亩耕地红线目标和国家粮食安全,关乎城乡统筹发展,关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社会事业。
1 具体管理措施
1.1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构
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等单位负责人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实施管理工作。各县(区)也相继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工作。
1.2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项目管理体系
结合当地实际,先后制定并下发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关于规范土地开发整理竣工验收的意见》,初步建立了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和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为全面提升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
1.3 加强项目“六制”管理,促进项目健康发展
在坚持项目实施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严格落实“六制”管理,实行法人制,明确责任主体;实行招投标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监理制,保障项目施工质量;实行合同制,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实行公告制,增加工作透明度;实行审计制,为项目验收打下坚实基础。在具体工作中,项目管理“六制”的落实,加快了项目科学化、规范化进程。
1.4 加强项目督导,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成立了项目实施督导小组,承包到县,责任到人,明确职责和任务,对项目质量、资金使用和施工进度等进行全面监督。在项目验收前,专门成立检查小组,分别是外业组,资金组和内业组,一个井一个井的量,一座桥一座桥的查,使该项目初步达到验收标准。
1.5 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资金运转安全
按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对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做到专款专用,专户管理,专帐核算,严格按预算用途列支,杜绝截流、挤占和挪用项目资金,确保项目资金合理、安全、有效使用。
1.6 加强项目后期管护工作
项目竣工后,尽快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移交给相关村集体管理,本着“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层层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护目标和责任。把项目管护与农村集体经济利益,农民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增强群众管护的责任感,提高群众管护的积极性。
2 效益分析
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项目区内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畅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机能耕”的生产布局模式,极大的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居住条件,提高了项目区农民收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区内原来高低不平的低产田,通过土地整理,如今变成了土地平整、肥沃、旱能浇、涝能排的粮食稳产高产田,结束了项目区靠天吃饭的历史;通过农田配套设施建设,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农业发展的动力;通过桥涵和“民心路”的建设,极大的方便了项目区农民耕作和出行,彻底改变了项目区农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交通状况,项目区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无不拍手称快,对土地整理工作的热情空前高漲。
3 存在问题
个别项目公告内容不全。有的项目在实施时,没有按照规定在项目区进行公告,项目公告的内容不符合要求。由于监理单位履行职责不到位,没有按照工程建设合同、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管理要求,造成工程质量达不到规划设计的标准,监理资料不齐全,施工日志和监理日志不能对应;个别项目未认真执行招标制,招标程序不规范,招标文件不细致,致使图件与实地差距较大,使一些项目实施产生了难度;个别项目施工合同签订不规范,内容不齐全,有的合同前后数据不一致,缺少公章,合同签订比较乱;有的未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
4 几点建议
4.1 加大项目督导检查力度
督导县区要明确专人,负责与督导组联络,拉出工期表,按时间定期汇报项目进度情况、存在问题,督导组针对实际情况,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
4.2 建立群众参与制度
项目在桥梁、井、道路实施工时,不光有监理进行监管,还要让项目区的群众参与进来,选出群众的代表2-3人,全程监督工程质量,使期发挥效益。在项目实施中,个别部分工程,可交由群众的干些力所能及事,一是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一是为老百姓带来收入。
4.3建立培训制度
定期组织项目现场观摩学习,以个别项目为案例,现场学习,由业务骨干现场培训,指出项目实施优点、缺点,以便下步督导项目时,少走弯路,共同进步。
4.4 建立不定期巡视制度
不定期进行督导,不打招呼,直接去现场,检查监理部门职责履行情况,检查项目工程实施情况,现场办公,便于在项目实施中及时发现问题。
4.5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土地整理惠及百姓,工作上要得到领导支持,得到群众理解。
土地开发整理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有效措施,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注入了新鲜血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懈的努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轨道。立足于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土地利用率低下的实际,积极探索改善农业种植条件、提高耕地质量的路子,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土地整理,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项目综合效益上做文章。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建成田块成方、树木成行、道路相通、沟渠相连,设施配套、旱涝保收的农业示范园,改善了当地生产和生态环境,成为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工程”,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效益工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实践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