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美声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nxj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声乐的跨界演唱是音乐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大众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其中声乐跨界最为瞩目的就是跨界美声,其灵活自由的演唱风格推动了世界音乐的发展。本文针对跨界美声的概念进行界定,就其发展历程以及演唱类型进行论述。
   关键词:声乐演唱;跨界美声;风格
   一、跨界美声的概念界定
   艺术上的跨界是基于创新发展的角度去改进风格、扩展空间,为观众带来更多层次的享受。声乐跨界是最常见的跨界艺术形态,而跨界美声更是一种引人瞩目的演唱风格。跨界美声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吸取了其他唱法的特点,相对于古典美声而言,其唱法更加灵活自由,不受古典美声唱法规划的限制。我国跨界美声主要是指美声与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
   二、跨界美声的发展历程
   1.发展初期
   跨界美声初步发展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一些美声歌唱家开始尝试跨界美声,并且受到了观众的青睐,为跨界美声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演唱的《歌剧院的幽灵》、莎拉布莱曼与卡雷拉斯合作的《永远的朋友》以及索科洛和U2乐队主唱博诺·沃克斯创作的《求主怜悯》。当时知名的美声歌唱家帕瓦罗蒂、多明戈等也都进行了跨界美声的合唱,美声唱法逐渐与爵士、流行等音乐元素融合,开启了跨界美声发展征程。
   2.确立时期
   20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著名歌手莎拉·布莱曼与安德鲁·波切利合作的二重唱《告别的时刻》风靡全球,拿下了多个世界音乐的最高奖项,对世界古典音乐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波切利的《意大利游记》和《浪漫曲》等作品使得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融合成为全球音乐一大特色。在1998年格莱美奖设立了“最佳古典跨界专辑奖”标志着跨界美声的确立。
   3.鼎盛时期
   莎拉·布莱曼于2000年发行的专辑《月光女神》将古典美声与流行唱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将跨界美声的发展推向了高潮。海莉·薇思特拉于2001年发行的首张专辑《Hayley We stenra》中收集了歌剧和音乐剧的片段,再次推动了跨界美声的发展。马利欧凭借首张专辑《湛蓝美声》曾夺得跨界音乐榜冠军。世界著名演唱组合“美声男伶”于2004年发行的首张专辑《Ildivo》一经推出便登上了全英专辑排行榜的冠军。
   三、跨界美声的演唱类型
   1.美通唱法
   美通唱法注重的是气的运用,讲究呼吸技巧。所谓气是声之根本,没有气就谈不上歌声,美通唱法主要采用与流行唱法形似的胸式呼吸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在中声区和抒情部分多采用流行唱法的“气声唱法”,这种唱法吐字清楚、音质舒适、亲切感十分明显,受到了观众的喜爱。针对高音区,美通唱法多采用与古典美声唱法相似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其震撼人心的爆发力,往往能快速感染观众的情感。美通唱法主要真声、假声共鸣多采用胸腔、口腔、头腔来进行,尤其是中低音区多使用口腔和胸腔共鸣,这使得声音效果比真声更强,接近于流行唱法,并且通过音响效果使得歌声呈现更加完美。美通唱法在高音区采用半开放式,将美声头腔共鸣有效地吸收进来,增强了共鸣的质感,具有很强的艺术张力,在扩音设备支持下,声音效果更加自然。美通唱法在音色上与流行唱法有着明显的区别,音色的优美需要先天的嗓音条件和丰富的情感音色,由于唱法不同,其发声方法和共鸣方法也不同,所以在音色的展现上有很大区别。通常而言,高音区明亮、中音区柔美、低音区沉厚,美通唱法比较注重音色的明亮度,讲究音色“优美”,流行唱法变化较多,如“有磁性”的沙哑派音色以及“小清新”音色等,流行和民谣等唱法在低音区和中音区更接近于自然表达,体现出大众化与个性化的充分融合。
   2.美民唱法
   美民唱法是建立在美声唱法基础上与中国民族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更符合中国人的声乐欣赏习惯。美声唱法仍然坚持的是美声唱法的松、通、美三个基本原则,同时也融合了中华民族的声乐演唱技巧。我国民族唱法继承了传统曲艺和民歌的唱法特色,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其独特风格。民族传统唱法提倡“字是骨头,韵是肉”,强调语言因素的重要性,对咬字、吐字以及对语言的处理非常重视。美民唱法兼收了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风格,提倡咬字靠前的演唱技巧。美民唱法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加入了更多的民族音乐元素,比如著名歌唱家殷秀梅的许多作品就把西洋唱法和民族唱法融为一体,实现了音乐上的“中西合璧”,既保持了美声唱法的高雅,又发挥了传统声乐的甜美,实现了声乐艺术的创新。
   跨界美声是美声唱法与其他唱法融合在一起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拓展了音乐表现的空间及自由,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于洋.浅析美声唱法发展简史[J].北方音乐,2010(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的下降和普通高等学校的扩招,各个学校之间的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一方面体现了重点大学对于优质生源的需求,另一方面体现了高职院校对于生源数量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从自身发展出发,从特色专业建设、师资力量等各个方面提升自己的办学实力。招生部门也要对学校的生源定位,对招生计划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本文根据省属本科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使用数据挖掘的方式对省属本科的招生数据进
期刊
摘 要:大学是充分表达科学、真理、学术价值,捍卫公正、良知和坚定的社会责任感的最佳场所,而高校教师是最能代表一所大学精神面貌的群体,是大学文化最直接的创造者、体现者和守护者。如今高校青年教师已成为各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代表着高校的未来和希望,其知识水平、道德素质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学校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尤为重要。文本从高校的师德现状及师德建设缺失的原因分析出发,针
期刊
摘 要:大学生自主管理是激发学生积极性与潜能的有效方式,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新型模式。积极心理学主张关注青少年身上固有的、潜在的正能量与美德,以帮助其更好地塑造人格,实现自身价值,这为大学生实践自主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也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角度出发,浅谈如何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践行大学生自主管理。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青少年;积极品质;自主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
期刊
摘 要:90后在家长的细心呵护下成长,无论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很多人对于90后存在一些偏见,认为90后不能吃苦,个性化较强。这种情况在90后的人群中有所存在,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的90后都是如此。很多人眼中的90后是幸福的,但也并非如此。一些90后没有选择的权利,人生道路被家长安排好。父母的素质、教育环境等,对于90后的成长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希望代表90后,讲述内心最为真
期刊
摘 要:老子和赫拉克利特哲学都是对现实不满的愤世哲学,“道”和“逻各斯”分别是这两位哲学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打开老子哲学和赫拉克利特哲学的钥匙。由于“道”和“逻各斯”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解读老子的“道”和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天地万物的本原:“道”和“逻各斯”;主宰世界的客观规律:“道”和“逻各斯”;博大精深、玄之又玄:“道”和“逻各斯”。  关键词:老子;赫拉
期刊
摘 要:高校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技能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高校职业规划的现状,总结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建议和对策,希望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建设;研究  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离不开社
期刊
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安徽省省级科研课题“小学语文‘表达课’教学模式研究”的研讨活动,观摩了一节由淮北市第三实验小学赵英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童诗作文——“学写儿童诗”,感触颇深,回味良久。  赵老师的这节课设计精致,一环扣一环,给人清新扑面、童趣盎然的感觉。课堂上,赵老师先用一个圆来启发学生想象,由一个圆到一首儿童诗《蛋》,再到想象“啪嗒”之后会发生什么,想什么都可以,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此环节的设计意
期刊
摘 要: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人际交往关系到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中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应该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必要干预,从而帮助中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中学生;人际交往   当人际交往出现问题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使自身学习和成长受到影响。然而,现在许多中学生都忽视了人际交往的作用,对人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高校的班风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班级凝聚力不强等问题。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与学生的接触最多、最直接、最深入,是班风建设的最有力组织和最有效载体。因此,教师应在班风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从加强学生党支部自身建设、确定优良班风、选拔优秀学生干部、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开展相关实践活动等途径入手,不断提高班风建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学
期刊
摘 要: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一些贫困县,本身资金相对缺乏,办学条件不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是愈发严峻。  关键词:贫困县;小规模学校;留守儿童;教育  当前很多贫困县都存在学校撤并的情况,导致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骤升。这些学生家庭通常都十分困难,贫困县也难以落实学校班车接送服务,因此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无法得到充分保障。本文对贫困县小规模学校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