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声乐的跨界演唱是音乐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大众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其中声乐跨界最为瞩目的就是跨界美声,其灵活自由的演唱风格推动了世界音乐的发展。本文针对跨界美声的概念进行界定,就其发展历程以及演唱类型进行论述。
关键词:声乐演唱;跨界美声;风格
一、跨界美声的概念界定
艺术上的跨界是基于创新发展的角度去改进风格、扩展空间,为观众带来更多层次的享受。声乐跨界是最常见的跨界艺术形态,而跨界美声更是一种引人瞩目的演唱风格。跨界美声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吸取了其他唱法的特点,相对于古典美声而言,其唱法更加灵活自由,不受古典美声唱法规划的限制。我国跨界美声主要是指美声与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
二、跨界美声的发展历程
1.发展初期
跨界美声初步发展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一些美声歌唱家开始尝试跨界美声,并且受到了观众的青睐,为跨界美声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演唱的《歌剧院的幽灵》、莎拉布莱曼与卡雷拉斯合作的《永远的朋友》以及索科洛和U2乐队主唱博诺·沃克斯创作的《求主怜悯》。当时知名的美声歌唱家帕瓦罗蒂、多明戈等也都进行了跨界美声的合唱,美声唱法逐渐与爵士、流行等音乐元素融合,开启了跨界美声发展征程。
2.确立时期
20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著名歌手莎拉·布莱曼与安德鲁·波切利合作的二重唱《告别的时刻》风靡全球,拿下了多个世界音乐的最高奖项,对世界古典音乐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波切利的《意大利游记》和《浪漫曲》等作品使得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融合成为全球音乐一大特色。在1998年格莱美奖设立了“最佳古典跨界专辑奖”标志着跨界美声的确立。
3.鼎盛时期
莎拉·布莱曼于2000年发行的专辑《月光女神》将古典美声与流行唱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将跨界美声的发展推向了高潮。海莉·薇思特拉于2001年发行的首张专辑《Hayley We stenra》中收集了歌剧和音乐剧的片段,再次推动了跨界美声的发展。马利欧凭借首张专辑《湛蓝美声》曾夺得跨界音乐榜冠军。世界著名演唱组合“美声男伶”于2004年发行的首张专辑《Ildivo》一经推出便登上了全英专辑排行榜的冠军。
三、跨界美声的演唱类型
1.美通唱法
美通唱法注重的是气的运用,讲究呼吸技巧。所谓气是声之根本,没有气就谈不上歌声,美通唱法主要采用与流行唱法形似的胸式呼吸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在中声区和抒情部分多采用流行唱法的“气声唱法”,这种唱法吐字清楚、音质舒适、亲切感十分明显,受到了观众的喜爱。针对高音区,美通唱法多采用与古典美声唱法相似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其震撼人心的爆发力,往往能快速感染观众的情感。美通唱法主要真声、假声共鸣多采用胸腔、口腔、头腔来进行,尤其是中低音区多使用口腔和胸腔共鸣,这使得声音效果比真声更强,接近于流行唱法,并且通过音响效果使得歌声呈现更加完美。美通唱法在高音区采用半开放式,将美声头腔共鸣有效地吸收进来,增强了共鸣的质感,具有很强的艺术张力,在扩音设备支持下,声音效果更加自然。美通唱法在音色上与流行唱法有着明显的区别,音色的优美需要先天的嗓音条件和丰富的情感音色,由于唱法不同,其发声方法和共鸣方法也不同,所以在音色的展现上有很大区别。通常而言,高音区明亮、中音区柔美、低音区沉厚,美通唱法比较注重音色的明亮度,讲究音色“优美”,流行唱法变化较多,如“有磁性”的沙哑派音色以及“小清新”音色等,流行和民谣等唱法在低音区和中音区更接近于自然表达,体现出大众化与个性化的充分融合。
2.美民唱法
美民唱法是建立在美声唱法基础上与中国民族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更符合中国人的声乐欣赏习惯。美声唱法仍然坚持的是美声唱法的松、通、美三个基本原则,同时也融合了中华民族的声乐演唱技巧。我国民族唱法继承了传统曲艺和民歌的唱法特色,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其独特风格。民族传统唱法提倡“字是骨头,韵是肉”,强调语言因素的重要性,对咬字、吐字以及对语言的处理非常重视。美民唱法兼收了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风格,提倡咬字靠前的演唱技巧。美民唱法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加入了更多的民族音乐元素,比如著名歌唱家殷秀梅的许多作品就把西洋唱法和民族唱法融为一体,实现了音乐上的“中西合璧”,既保持了美声唱法的高雅,又发挥了传统声乐的甜美,实现了声乐艺术的创新。
跨界美声是美声唱法与其他唱法融合在一起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拓展了音乐表现的空间及自由,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于洋.浅析美声唱法发展简史[J].北方音乐,2010(1).
关键词:声乐演唱;跨界美声;风格
一、跨界美声的概念界定
艺术上的跨界是基于创新发展的角度去改进风格、扩展空间,为观众带来更多层次的享受。声乐跨界是最常见的跨界艺术形态,而跨界美声更是一种引人瞩目的演唱风格。跨界美声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吸取了其他唱法的特点,相对于古典美声而言,其唱法更加灵活自由,不受古典美声唱法规划的限制。我国跨界美声主要是指美声与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
二、跨界美声的发展历程
1.发展初期
跨界美声初步发展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一些美声歌唱家开始尝试跨界美声,并且受到了观众的青睐,为跨界美声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演唱的《歌剧院的幽灵》、莎拉布莱曼与卡雷拉斯合作的《永远的朋友》以及索科洛和U2乐队主唱博诺·沃克斯创作的《求主怜悯》。当时知名的美声歌唱家帕瓦罗蒂、多明戈等也都进行了跨界美声的合唱,美声唱法逐渐与爵士、流行等音乐元素融合,开启了跨界美声发展征程。
2.确立时期
20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著名歌手莎拉·布莱曼与安德鲁·波切利合作的二重唱《告别的时刻》风靡全球,拿下了多个世界音乐的最高奖项,对世界古典音乐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波切利的《意大利游记》和《浪漫曲》等作品使得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融合成为全球音乐一大特色。在1998年格莱美奖设立了“最佳古典跨界专辑奖”标志着跨界美声的确立。
3.鼎盛时期
莎拉·布莱曼于2000年发行的专辑《月光女神》将古典美声与流行唱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将跨界美声的发展推向了高潮。海莉·薇思特拉于2001年发行的首张专辑《Hayley We stenra》中收集了歌剧和音乐剧的片段,再次推动了跨界美声的发展。马利欧凭借首张专辑《湛蓝美声》曾夺得跨界音乐榜冠军。世界著名演唱组合“美声男伶”于2004年发行的首张专辑《Ildivo》一经推出便登上了全英专辑排行榜的冠军。
三、跨界美声的演唱类型
1.美通唱法
美通唱法注重的是气的运用,讲究呼吸技巧。所谓气是声之根本,没有气就谈不上歌声,美通唱法主要采用与流行唱法形似的胸式呼吸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在中声区和抒情部分多采用流行唱法的“气声唱法”,这种唱法吐字清楚、音质舒适、亲切感十分明显,受到了观众的喜爱。针对高音区,美通唱法多采用与古典美声唱法相似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其震撼人心的爆发力,往往能快速感染观众的情感。美通唱法主要真声、假声共鸣多采用胸腔、口腔、头腔来进行,尤其是中低音区多使用口腔和胸腔共鸣,这使得声音效果比真声更强,接近于流行唱法,并且通过音响效果使得歌声呈现更加完美。美通唱法在高音区采用半开放式,将美声头腔共鸣有效地吸收进来,增强了共鸣的质感,具有很强的艺术张力,在扩音设备支持下,声音效果更加自然。美通唱法在音色上与流行唱法有着明显的区别,音色的优美需要先天的嗓音条件和丰富的情感音色,由于唱法不同,其发声方法和共鸣方法也不同,所以在音色的展现上有很大区别。通常而言,高音区明亮、中音区柔美、低音区沉厚,美通唱法比较注重音色的明亮度,讲究音色“优美”,流行唱法变化较多,如“有磁性”的沙哑派音色以及“小清新”音色等,流行和民谣等唱法在低音区和中音区更接近于自然表达,体现出大众化与个性化的充分融合。
2.美民唱法
美民唱法是建立在美声唱法基础上与中国民族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更符合中国人的声乐欣赏习惯。美声唱法仍然坚持的是美声唱法的松、通、美三个基本原则,同时也融合了中华民族的声乐演唱技巧。我国民族唱法继承了传统曲艺和民歌的唱法特色,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其独特风格。民族传统唱法提倡“字是骨头,韵是肉”,强调语言因素的重要性,对咬字、吐字以及对语言的处理非常重视。美民唱法兼收了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风格,提倡咬字靠前的演唱技巧。美民唱法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加入了更多的民族音乐元素,比如著名歌唱家殷秀梅的许多作品就把西洋唱法和民族唱法融为一体,实现了音乐上的“中西合璧”,既保持了美声唱法的高雅,又发挥了传统声乐的甜美,实现了声乐艺术的创新。
跨界美声是美声唱法与其他唱法融合在一起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拓展了音乐表现的空间及自由,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于洋.浅析美声唱法发展简史[J].北方音乐,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