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两天一位土豪同事在海外购得最新款iPhone,我的第一反应是看看能不能用手掰弯。倒不是眼馋,只是觉得跟自己手里的iPhone4相比太纤薄了。其实作为苹果这样的大公司,在材料上领先是毋庸置疑的,镁铝合金框架加上玻璃屏幕,非强大外力下是不会轻易“折腰”的,我的好奇也只是想验证一下网上的流言而已。话说回来,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个转发,某国内媒体用超声波检测仪测试目前主流轿车和SUV的钢板厚度,数据之详细让我佩服,但最终也没给出个结论,钢板厚度对车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到底有啥影响?我觉得测一下苹果手机板材的厚度也许更实际一点,也许在他们眼里iPhone要像以前的大哥大一样才让人觉得物有所值。
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现在的汽车技术无论是材料领域还是车联网领域都在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隐患。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于企业碳排放量的要求,车企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也要更注重节能减排。内燃机技术目前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不会再有革命性的技术大幅降低油耗,那么轻量化的课题就变得越来越引人注意,但是国内很多消费者还是把车重作为衡量汽车安全的一项标准,认为钢板厚一点就更安全,为此多费点油也认了。实际上国家标准规定汽车外覆盖件的钢板厚度在0.8-2mm之内都算合格,而这个范围之间造成的车重差距其实很大。有两个比较普及的数据,整车质量每降低100kg,百公里油耗可以减少0.3-0.6升;车重如果降低10%,汽车的燃油效率更可以提升6%-8%。所以汽车轻量化是今后实现低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手段。
当然,减少钢板厚度到底是不是可取,对安全有无致命的影响,目前业内还没有绝对权威的论断,不过很多厂家早已不在钢板上做文章了,越来越多元素周期表中其他的金属成为探索的重点。其中目前最成熟的就是铝,它不仅重量轻,强度高,而且回收率要比普通钢铁高很多。奥迪是在这方面发展很快的品牌,还记得前段时间A3的电视广告吗?两个成年人就能轻易地抬起A3的铝合金车身。本田也早在90年代初的NSX跑车上采用了全铝车身,只是那款车还没等到被大众认知就结束了短暂的生命。除了铝,碳纤维车身也是很好的选择,刚刚上市的宝马i3就采用了这种材料,材料密度甚至比铝合金还要小,而且可塑性极强,局部修补能力也优于金属。镁合金也是目前很多企业青睐的材料,比如奔驰SLK的折叠车顶,通用GMC皮卡的车身面板等等。
轻量化带来的另一项革命是对汽车结构的改变,因为以前是钢铁时代,各种防撞钢梁、笼式车身等等都是在弥补钢板的强度不够。当采用了新材料后,局部强度也会得到加强,会影响到比如发动机、变速器、车身等很多部分的结构革命。目前发动机和变速器由于采用了铝合金而使得结构趋于简单,重量降低,这个变化也很快会在车身上发生。
以前报道老爷车的时候,50年前随便一辆轿车的重量都在2吨以上,但是安全性未必比现在的新车强。而且随着电动车的普及,也会颠覆传统汽车设计和车身布置,势必会对材料的要求更高。新技术的最大受益者还是消费者,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车身重量,虽然铝合金的焊接工艺,日后的维修成本都很高,碳纤维车身的成型时间太长,镁合金冲压难题还没解决,这些目前的困难都在制约着新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但是就像我们之前对钢板的认识一样,随着产业需求的扩大,技术上的壁垒会得到解决,那时候我们再讨论汽车时,重量就不会作为标准之一了,5mm厚的手机都出来了,你还在纠结你的车钢板有多厚吗?
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现在的汽车技术无论是材料领域还是车联网领域都在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隐患。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于企业碳排放量的要求,车企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也要更注重节能减排。内燃机技术目前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不会再有革命性的技术大幅降低油耗,那么轻量化的课题就变得越来越引人注意,但是国内很多消费者还是把车重作为衡量汽车安全的一项标准,认为钢板厚一点就更安全,为此多费点油也认了。实际上国家标准规定汽车外覆盖件的钢板厚度在0.8-2mm之内都算合格,而这个范围之间造成的车重差距其实很大。有两个比较普及的数据,整车质量每降低100kg,百公里油耗可以减少0.3-0.6升;车重如果降低10%,汽车的燃油效率更可以提升6%-8%。所以汽车轻量化是今后实现低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手段。
当然,减少钢板厚度到底是不是可取,对安全有无致命的影响,目前业内还没有绝对权威的论断,不过很多厂家早已不在钢板上做文章了,越来越多元素周期表中其他的金属成为探索的重点。其中目前最成熟的就是铝,它不仅重量轻,强度高,而且回收率要比普通钢铁高很多。奥迪是在这方面发展很快的品牌,还记得前段时间A3的电视广告吗?两个成年人就能轻易地抬起A3的铝合金车身。本田也早在90年代初的NSX跑车上采用了全铝车身,只是那款车还没等到被大众认知就结束了短暂的生命。除了铝,碳纤维车身也是很好的选择,刚刚上市的宝马i3就采用了这种材料,材料密度甚至比铝合金还要小,而且可塑性极强,局部修补能力也优于金属。镁合金也是目前很多企业青睐的材料,比如奔驰SLK的折叠车顶,通用GMC皮卡的车身面板等等。
轻量化带来的另一项革命是对汽车结构的改变,因为以前是钢铁时代,各种防撞钢梁、笼式车身等等都是在弥补钢板的强度不够。当采用了新材料后,局部强度也会得到加强,会影响到比如发动机、变速器、车身等很多部分的结构革命。目前发动机和变速器由于采用了铝合金而使得结构趋于简单,重量降低,这个变化也很快会在车身上发生。
以前报道老爷车的时候,50年前随便一辆轿车的重量都在2吨以上,但是安全性未必比现在的新车强。而且随着电动车的普及,也会颠覆传统汽车设计和车身布置,势必会对材料的要求更高。新技术的最大受益者还是消费者,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车身重量,虽然铝合金的焊接工艺,日后的维修成本都很高,碳纤维车身的成型时间太长,镁合金冲压难题还没解决,这些目前的困难都在制约着新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但是就像我们之前对钢板的认识一样,随着产业需求的扩大,技术上的壁垒会得到解决,那时候我们再讨论汽车时,重量就不会作为标准之一了,5mm厚的手机都出来了,你还在纠结你的车钢板有多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