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巧妙突破,就要精巧设计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tc_t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能否有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直接关系着数学教学的成败。充分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并能正确作高是三角形教学的重点,其中作高是难点。要想巧妙突破难点,就要精巧设计相关教学。
  [关键词]三角形的特性;重点; 难点;突破;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42-01
  “三角形的特性”是三角形学习的入门课。此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能够正确辨识三角形,但对三角形的特性没有深刻把握。充分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并能正确作高是三角形教学的重点,其中作高是难点。

一、揭示定义


  新课标指出,除传授式教学,即接受型学习外,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现代化学习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慢下来,预留充裕的时间,并设计好充实的探究内容,让学生探究,让学生在观察、绘图、描述等活动中理解三角形的特征,归纳总结出三角形的概念。
  【教学片段1】从三角尺的形状引入课题。(分别围绕两块三角尺的边沿画出三角形)
  师:谁能说说三角形名称的由来?
  生1:由于有三个角,故得名。
  生2:由于有三条边,故得名。
  生3:由于有三个顶点,故得名。
  师:右上图同时具备以上三个要件,是三角形吗?为什么?那么画三角形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笔直、封闭、首尾相连)
  三角形具备三角、三边、三顶点这三要素,这是显著特征。学习前,学生已形成整体印象,并能快速识别三角形。但无法对三角形进行准确定义。而下定义又恰好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新授课伊始,让学生围绕三角尺边沿画线,从实物三角形抽象出几何三角形,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概念演进。接下来辨析“真假”三角形,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封闭性”。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须经过复杂的心理活动来完成,这样才能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二、“操作”中彰显本质


  数学学习需要实践操作,直观操作和形象感知需要以理性的數学本质为心理支撑。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直观操作进行理性分析,并归纳出数学结论,彰显数学本质。
  【教学片段2】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
  师(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物品):为何这些物品都要做成三角形结构?有什么科学原因吗?(大部分学生都觉得三角形比较牢固、稳定)
  师: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每位同学面前都有若干木棒,请你用它们围成三角形或四边形框架,然后同桌轮流用手拉扯一下三角形或者四边形框架,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三角形拉不动)
  师:三角形的三条边相互制约,共同确定了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所以在拉拽时不会变形,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稳定性的实质是“三边长一旦确立,其形状大小就唯一确定了”,即三角形的“唯一性”。

三、“辨析”中矫正


  学习数学时,模仿失误恰好是一种本真状态的展现,它折射出的正好是教学难点。辨错的过程完美再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探究错因可使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更加深刻。
  【教学片段3】三角形作高。
  师(课件出示右图):李爷爷家到高速公路之间有一块三角形的草皮,村里准备在这里铺一条石子路,想想共有几种方案,最短的是哪条路径?
  师: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向它的对边引一条垂线段,这条垂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即该顶点到对应底边的最短距离。
  师:请根据高的描述,以△ABC的边BC为底,作高。(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
  本课难点是作高,此前,学生已有作垂线的基础,但是三角形的高有其独特之处,平行四边形、梯形中同一条底上的高有无数条,但因为三角形与底边相对的顶点具有唯一性,因此,只能画一条高。顺利解决了修路问题后,可以直接抛出高的定义。正式作三角形的高时,学生难免会出现没画垂直或没从顶点出发等错误。通过自由辨析活动,学生进一步感知高的精准要义:既要与底边互相垂直,又要经过对应的顶点。
  总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虽无定法,但万变不离其宗。数学不仅要让学生“获知”,更要令学生“寻思”,只有围绕这一中心精心设计教学,才能“突围”,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责编 罗 艳)
其他文献
课堂的生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动态过程,其中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预设,往往会形成一对矛盾,但正是在这个矛盾冲突中,学生的认知矛盾点凸显出来,学生思维发展的层次性也有了清晰的脉络,此时教师就要从矛盾入手,进行合理建构,将学生引入自主探究,自悟自得的课堂氛围中,实现思维的飞跃。那么,如何把握学生的认知冲突,建构精彩的课堂生成呢?笔者认为,唯有尊重才能够释放学生灵动的思维。现以《圆锥的体积》的教学实践为例,谈
[摘 要]优秀的数学教师总会想方设法传授给学生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从而让学生感悟数学之美,进而爱学数学、乐学数学。要让学生真正感悟数学之美,应发挥数学教师、数学思考、数学课堂和数学学习的作用,让数学之美溢于言表、产生共鸣、感叹于口、烙上烙印。  [关键词]数学之美; 感悟 ;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课型之一,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复习课是最难上的,因为在复习课中通常采用高强度“炒冷饭”式的复习模式,结果教师累、学生累、复习效率低下。教师要想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在课前理顺复习思路:找准有效复习的切入点→把握有效复习的关键点→选好有效复习的着力点→重视有效复习的延伸点。依照复习思路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复习,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理顺思路;有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接受式学习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无分优劣,不可偏废,因为“适合学生的就是好的”。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合理组织教学,使接受式学习在概念定义、直观演示材料等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习方式 接受式学习 解读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
[摘 要]“年、月、日”是普及性通识教育,知识点分散,包括平年、闰年、大月、小月、二月天数的规律,全年总天数,每月天数变化,内容驳杂,牵涉面广。“年、月、日”的知识中规律性内容较多,涉及天文学和历法知识,但归根结底可依托数学运算来推演。  [关键词]问题导向;求知动力;年、月、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41-01 
[摘 要]课堂问题的提出与回答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以“组合图形的面积”为例,探讨得出在问题链设计方面存在着“定位不准确,整合性不高,导学性不强”的现状与不足,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学情为导索,找准问题链切入口;以内容为抓手,精设问题链形式;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思维提升。  [关键词]问题链;问题链形式;思维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摘要]数学“童画”是可视化教学的一种形式,它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表达、想象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把学习的过程、方法、思维等以视觉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现学生思维的发生、发展,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引导,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路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童画;思维;七巧板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
[摘 要]巧妙的提问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反之则会阻碍学生深入探究。以“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为例,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操作和推理,从而习得知识,形成能力。  [关键词]问题;路径;操作;长方体、正方体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9-0072-02  某教师执教苏教版教材第十一册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时,采用问题导
[摘 要]在研究各版本教材的一些操作活动中发现,有些设计忽略了影响活动实施的因素,缺乏可行性和有效性。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操作活动设计、材料选取和操作过程三方面提出了编写建议,希望编者在编写教材中的操作活动时,不妨先试着操作几遍,进而完善操作实践活动。  [关键词]面积;操作实践活动;操作材料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
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之前,学生对“可能性的大小”这一知识并不陌生,且已掌握了怎样用语言来表述可能性的大小,但怎样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及怎样灵活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来设计与判断一些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较为抽象,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巧妙设计练习方能见到成效。基于这些问题,我打破教材中例题及练习的安排,层层深入地组织教学,化解了学生认识上的难点。  一、游戏导入,趣味横生  课前为了活跃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