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暗算”天才曾成功截译日本偷袭珍珠港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l8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池步洲生于1908年,福建省闽清人。他从小就聪慧好学,高中毕业后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在机电专业就读。毕业后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武官署任翻译,并娶—位名叫白滨晓子的日本姑娘为妻,育有三个儿女,一家人其乐融融。不到一月破译日本几百封密电
  1937年7月25日,也就是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战演说后的第八天,—心想回国参加抗战的池步洲,历经周折,终于带着家人回国。为此,他的妻子白滨晓子与自己的日本家人断绝了关系。
  池步洲回国后,初在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统计科机密二组做破译日军密电码的工作。1938年6月,池步洲奉命调到汉口日帝陆军密电研究组。这个机构既不属军统,也不属中统,而是直属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是蒋介石的秘密咨询机关,由蒋介石的内弟毛庆祥任组长,原交通部电政司对密电素有研究的霍实子任主任,后来又把李直峰(其真实身份是中共地下党员)调来当副主任。
  在两个破译密电码的机关工作了一年多后,池步洲发现其内部派系林立,尔虞我诈,很是厌倦这样的环境。他报国心切,不久便辞去密电研究组的工作,到国民党中央电台国际台担任日语广播的撰稿和播音,同妻子白滨英(白滨晓子的中国名字)一起进行抗日反战宣传。后来,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又调他到军政部无线电台总台去做破译日军密电码的工作。他再三推辞,仍无法推掉,最后只好以“每晚去指导两小时,不妨碍对日广播工作”为条件接下了这份差事。于是,他从1939年3月1日起开始业余从事对日军密电码的破译研究,该小组由池步洲负责,相关业务仍由“密电研究组”领导。
  因系统不同,日军的陆海空军的密电码差别很大。其中,陆军的密电码最难破译。整个抗战期间,日军陆军与海军的密电码始终未被破译过。而空军密电码则比较简单,容易破译。当时,池步洲收到的密电码,有英文字母的,有数字组成的,也有日文的,其中以英文的为最多。但不论哪种形式,都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字符之间不留任何空,一律紧密连接,不像英文电报每个单词一组,也不像中文电报每四个数字一组。有些英文密电,只从报头的TOKYO判知它是发自东京,内容则连—个字也看不懂。开始还以为它是军事密电,后来根据其收报地址遍布全世界,初步判断是日方的外交电报。池步洲决定从这些数量最多的英文密电码开始着手。
  就这样,从1939年3月起,池步洲在不到—个月时间里,就把日本外务省发到世界各地的几百封密电——破译出来了。为此,军政部还给他颁发了一枚奖章。成功截译了偷袭珍珠港的机密
  1940年8月1目,美国宣布对日禁运,并冻结日本在美的银行存款。这对已经陷于战争泥淖的日军是个重大打击。
  日本对此很是着急。于是做出了“不惜与英、美开战也要进攻南越”的战略,决心南下以抢夺石油资源。在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眼中,美国太平洋舰队自然是妨碍与威胁日军南下的最大敌人,必须抢先下手予以彻底消灭,才能打开南下扩张的通道。所以,当时日本外务省紧锣密鼓地给西南太平洋各地发出密电。一直关注日本情报的池步洲发现,从1941年5月份起,日本外务省与其驻檀香山(今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总领事馆之间的密电突然增多,除了侨民、商务方面,竟有军事情报掺杂其中。他加紧了密码破译工作,并对美军的—些情况做了研究,他惊讶地发现日军电码的内容主要是珍珠港在泊舰只的舰名、数量、装备、停泊位置、进出港时间、官兵休假时间等情况。外务省还多次询问每周哪一天停泊的舰只数量最多,檀香山总领事回电:“经多次调查观察,是星期日。”这便是后来日军选择12月7日(星期日)偷袭珍珠港的重要依据。特别值得—提的是,电文中还频繁提到夏威夷的天气:说当地三十年来从来没有暴风雨,天气以晴好为主。
  1941年12月3日,池步洲截获了一份由日本外务省致日本驻美大使野村的特级密电,要求他:一、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本,只留一种普通密电码本,同时烧毁一切机密文件。二、尽可能通知有关存款人将存款转移到中立国家银行。三、帝国政府决定按照御前会议决议采取截然行动。池步洲认为,这是日美开战的先兆。结合此前译出的檀香山军事情报,池步洲作出两点推测:一、日军对美开战的时间可能是星期天;二、袭击的地点可能是珍珠港。他把译出的电文送给顶头上司霍实子主任,并谈了自己的判断。霍实子点头称是,当即提笔签署意见:“查‘八·—三’前夕日本驻华大使川越曾向日本驻华各领事馆发出密电:‘经我驻沪陆、海、外三方乘‘出云’旗舰到吴淞口开会,已作出决定,饬令在华各领事馆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电报本子。’说明日寇已决定对我国发动全面战争。现日本外务省又同样密电饬令日本驻美大使馆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本子,可以判明日本已经快要对美发动战争了。”
  这份密电译文被迅速呈递给蒋介石,蒋介石差人立即通知美国驻重庆人员,让其急报美国政界与军方。
  董岩据《东西南北》整理
其他文献
米老鼠、风车王、胖叔叔、开心果、董嘟嘟,他在112作中有很多名字,但是从几岁的娃娃到三十几岁的娃娃爸、娃娃妈,都习惯叫他董浩叔叔。他曾经给“米老鼠”“机器猫”配过音,主持过《大风车》等节目,现在还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配音,这些都与孩子有关,因此他还是全国最大的孩子王——他就是央视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董浩。  从1977年参加播音、主持工作至今,董浩主持节目、为动画片配音,已经影响了4代人。他走到
期刊
新加坡华裔厨师陈一成,曾任印度尼西亚两任总统苏哈托和哈比比的“御用厨师”,如今“告老还乡”经营海鲜餐馆,还在海边自己种菜作食材。  这名狮城传奇厨师现年52岁,落叶归根后去年开始在丹那美拉和三巴旺的新加坡一家俱乐部经营海鲜餐馆。  陈一成的一生充满传奇性。他连小学五年级都没读完就到社会闯荡,先后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包括经营海鲜煮炒摊位。  离开印度尼西亚返新马发展  1990年陈一成到印度尼西亚峇
期刊
1931年11月20日,《时事新报》发表了马君武的《哀沈阳·二首》,诗云: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  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  这两首诗出现了三个人的名字,赵四即张学良当时的侍妾赵—荻、朱五即张学良秘书的夫人朱湄筠,还有著名影星胡蝶,而实际上这两首诗针对的人是名字并未在诗中出现的张学良。马君武这是在讽刺张
期刊
智利是南美洲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鲜为人知的是两国建交前,我方受到了敌特的大肆策反和骚扰。曾任中国驻智利商务代表处秘书、中国驻委内瑞拉大使等职的黄志良,在《中拉建交纪实》中回顾了那段艰难岁月。  我们收到大量策反材料  同智利建交前,我方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驻智利商务代表处的方式入驻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当时美国和台湾当局驻智利“使馆”对我们这个“中共派出机构”的存在和工作甚感恐慌,不断向智利政府施
期刊
胡适是杆大烟枪,他也想戒,但就是戒不掉。1912年10月24日,他在日记里写道:“胡适,汝在北田对胡君作何语,汝忘之耶?汝许胡君此后决不再吸纸烟,今几何时,而遽负约耶?故人虽不在汝侧,然汝将何以对故人?故人信汝为男子,守信誓,汝乃自欺耶?汝自信为志人,为学者,且能高谈性理道德之学,而言不顾行如是,汝尚有何面目见天下士耶?自今以往,誓不再吸烟。又恐日久力懈,志之以自警。”他还抄录了两旬名人名言作为自
期刊
梁漱溟,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1940年5月的一天,重庆遭遇日机轰炸,当空袭警报响起来之后,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往防空洞跑,而此时的梁先生却平静地搬了一张藤圈椅到学校的操场上,坐在那里看起书来,仿佛一切如常。当其他人躲警报回来,发现操场上戴着一副无边框眼镜、身穿长袍马褂的梁先生正手里拿着一本书,认真在看,都大惊失色,都说你不要命了?!而梁先生却说:“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此我一生之使命
期刊
一天,正陪妻女在国外旅行的莫言接到代理人的电话。代理人告诉莫言,北京有很多家媒体报道说:莫言代言了一家饺子店,因为名人效益,该店的生意十分火爆,并称该饺子店的店主是莫言的一个远房亲戚。代理人还发了一张挂在该店里的莫言手端一盘饺子的照片到莫言的手机上。莫言肯定地告诉代理人,他从未代言过什么饺子店,也没听说过有哪位亲戚朋友在北京开了一家饺子店。代理人马上问莫言那我们要不要告这家店侵犯了他的肖像权。莫言
期刊
在和平区桂林街89号,坐落着一栋日式二层小楼,楼层并不高,可从窗户望出去,街市上的车辆人流历历在目。67年前,刚刚解放的沈阳虽远不及如今繁华,但在肩负着接管沈阳重任的陈云的眼中,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充满着希望。  沈阳解放,陈云主抓接管  中共沈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告诉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早在辽沈战役敌我双方激烈拼杀之时,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就已开始着手接管沈阳的准备工作。1948年10月27日,
期刊
只一年时间,丈夫和儿子相继去世。家没了,她也不想活了,可一想到为给丈夫、儿子治病欠下的50万元债务,她又强迫自己活了下来。为了还债。她风里来雨里去四处打工,落下一身病。现在,她终于还清了全部欠款。回首来时路。她说:人活一张脸……  上海知青陈根娣怎么也没想到,她的人生会如此惨淡:上山下乡时,她吃尽了苦头;结婚后,做水手的丈夫脾气暴躁,经常对他们母子施暴;后来丈夫患上糖尿病,瘫痪在床上;刚结婚不久的
期刊
1959年9月21日,美国好莱坞举行了一场匪夷所思的宴会。宴会主宾是时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名义上的主人则是红极一时的影星玛丽莲·梦露。当年9月15日,赫鲁晓夫开始了自己的美国之行,成为第一个正式访问美国的苏联领导人。当时,美苏两国关系非常微妙:不久前赫鲁晓夫还声称要像“生产腊肠一样”制造洲际导弹,并且还和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进行了著名的“厨房辩论”;另一方面,两国关系在“柏林危机”之后,进入相对缓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