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债权出资中几个法律问题的探讨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07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东出资是公司资本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债权出资则是股东们的某一种可供选择的出资形式。随着现代公司法的不断向前发展,债权出资能否真正被现代法律“扶正”,真正名正言顺的走进法治大框架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关注的问题。因为一旦制度供给不足将会影响债权出资应有功效,滋生许多问题。而关于债权出资的几个关键问题,学界给出了激烈讨论,我从中归纳总结了几种主要观点以及发表了我的个人拙见,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学者们批评指正。
  一、债权出资的强制担保责任问题
  债权投资的投资者是否应该强制担保责任?多数学者认为,基于不确定性和风险考虑,为了保障相对第三人的合法利益,法律应该强制第三人承担强制担保责任,只有少数学者坚持认为,是否承担担保责任应该由当事人自治,协商决定,法律不应当将其写入法条。首先,能对与公司进行交易的第三人进行保护的是公司的真正资产,而不是资本,这就与公司日常经营中对债权人进行资产担保没有本质区别了。其次,现代公司法讲究投融资主体意思自治,如果是双方合意达成的一致意见,如果法律强加担保责任给债权人,这将加大债权人的负担,提高设立公司的门槛,这与我国目前追求的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兴的基本理念不符。第三,在现代公司的运营过程中,债权出资对于商业实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如证券投资中的期权和期货,公司法中也有应收项目套期的追求。比如公司将应收帐款,应收票据等项目,按照一定的折现率转让给银行,财务机构和投资公司,然后约定在到期日获得一定的资产和现金。这里也是再一次验证了笔者上文提出的关于债权是一项独立价值财产的观点。
  二、资债权的种类限定问题
  关于可作为出资的债权种类问题,学界有几种观点。第一是认为是否必须以货币债权进行出资。与人身有关的债权是否能作为债权出资。讨论的第二个问题是:是否应当以到期债权进行出资,不到期债权出资是否可以呢?目前学界通说的观点是不建议以与人身有关的债权进行出资,比如无因管理之债,不当得利之债等。其次对于是否必须以货币债权作为出资者一点上,很多学者认为,不一定。因为在现代的商事活动过程中,以土地使用权之债,房屋所有权之债出资具有很大的可行性。而且在特定行业往往还能创造比货币债权出资更大的价值和利润空间。关于第二点,是否应该以到期债权进行出资,一部分学者认为,如果法律规定必须以到期债权进行出资,则等同于规定货币出资没有差别了。毕竟到期债权可以兑付成现实的货币标的物。所以另外的学者则认为应该以未到期债权进行出资,这样才能体现是对于债权出资这个领域的法律规定。第三种观点的学者则认为,以债权出资则应当是既包括以到期债权出资也包括以未到期债权出资。同时法律在针对这两种情况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在以债权出资的这个大范围下进行分别规制。笔者支持第三种观点。债权出资在我国公司法的立法上尚不明确,还在探索阶段,但是债权出资却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下一步公司法的改革,很有可能就是债权出资方向的完善。
  三、债权出资的比例限定问题
  随着2013年公司法的修订,我国在废除了法定资本制的同时,也废除了货币出资不得低于注册资本30%的规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债权出资比例也应该与注册资本制改革同步前进呢?笔者认为是肯定的。既然对于注册资本的出资都没有了强制规定,单纯限制债权出资比例显得有点小题大做了。其次,笔者认为在实行认缴制的前提下,对于股东的出资责任,出资期限的规定主要是依靠公司章程来规定,那债权出资的比例不是更应该可以依赖公司章程来解决吗?再者,在法定资本制下,很多股东在完成出资义务后有抽逃出资的行为,法定的注册资本在公司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已经逐渐形同虚设,那么对于债权出资来说,如果法律也明确限制了比例要求,股东还是可以通过各种金融手段操作自己的债权出资数额,从而使得企业在真正的运营过程中,实际的债权出资比例与法定的比例要求不符。所以我认为,以法条规定的形式确定债权出资的比例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献:
  [1]天涛.公司资本制度改革与公司法的修改[f11.中国法律,2014(2):48-52.
  [2]星斌斌.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改革述评[J].德国研究,2009(1):24-29.
  [3]本约束制度的进化和机制设计—以中美公司法的比较为核心[J]中国法学,2009 (1) :99-109.
  [4]盛仪.论债权出资的立法完善[J].理论月刊,2014(3):85-88.
  [5]、袁康.论债权出资的特殊性及其法律规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80-84.
  作者简介:张诗芳(1991-)女,汉族,湖南衡阳人,贵州民族大学法律硕士,研究方向:法学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未遂的区别、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既遂的界限、以及理论上的几种观点和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浅析,从而提高对理论的认识。  关键词:故意伤害罪 故意杀人罪 界限问题  一、故意伤害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故意伤害罪,是指犯罪嫌疑犯人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本罪的对象必须是他人,如果自己对
期刊
摘要:鄧小平理论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焦点,他的廉政思想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一个热点。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引导者和设计者,邓小平创新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并结合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最适合中国的一套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即邓小平廉政思想。邓小平廉政思想的内容及其丰富,其中就包括法制建设思想,本文围绕其法制思想进行阐述。  
期刊
摘要 :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革,我国的犯罪率也在不断增长,其中未成年犯罪也在呈现上升的趋势。引发未成年人犯罪比重不断增加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未成年犯罪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本文将对未成年犯罪的产生原因、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现状和找到解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做浅显的研究。  关键词 :未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家庭财产的日益增多与多样化以及人口老龄化,遗产继承问题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继承法》的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维护继承人的合法权利、解决因遗产引起的家庭纠纷、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但因我国继承法制定严重滞后且未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完善,所以在司法实践中遗产继承问题仍然存在很多疑难之处。本文对继承人的范围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观点。  关键词:遗产继承;继承人;继承
期刊
摘要:犯罪故意作为罪过的一种基本形式,主要包含了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部分。一般来说,理论界普遍认为认识因素是犯罪故意的基础,意志因素是犯罪故意的核心。但是,在刑法学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很容易忽略认识因素的在故意罪过中的基础地位。因此,有必要对认识因素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进行论证,从而引起学者和司法工作人员对该问题的重视,进而更好地指导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  关键词:犯罪故意 认识因素 事实性认识 评价
期刊
摘 要: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一直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敏感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使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出现了新变化。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既为公民实现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又因舆论与司法的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差异而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司法公正。寻求网络时代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点,构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协调机制,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很有现实意
期刊
摘 要 : 对于刑讯逼供相关问题的探讨,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近年来,随着赵作海案、杜培武案及佘祥林案等一系列关于刑讯逼供的恶性刑事案件被媒体陆续曝光,我国的刑讯逼供行为相关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现代法制已经获得一定发展的今天,刑讯逼供屡禁不止,已经成为司法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 刑讯逼供 危害 解决路径  一、我国存在的刑讯逼供的问题  (一)导致冤假错案  
期刊
摘要:法律信仰是人性中趋利避害的真实反映,是内在的一种形式法律能够带来正义、秩序这种类型的价值,是为人所需要的美好的东西,在本能的驱动下追求真善美,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对法律的信任,相信法律能够引领幸福的方向,在长期社会发展中,从而表现出对法律的遵守和敬畏之心。  关键词:公信力 信仰 社会正义 秩序  一、法律公信力释义  公信力一词,从字面意思来看,包括“公”和“信”两方面的含义,“公”指的是社会
期刊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其日益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法治因其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等优势,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所必不可少的手段。面对我国环境治理中的陈年积弊,亟待运用法治的力量补偏救弊、拔本塞源,从而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  关键词:法治;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公益诉讼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1)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施工技术渐渐难以满足实际的工程施工需求,显露出许多的弊端,相关建设单位应积极的创新技术理念,充分整合有关的资源及技术条件,创新施工技术手段。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现状以;创新  1.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数量也与日俱增。在不同的土木工程中,其建筑施工所采用的技术种类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土木工程规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