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计算机教学的五点体会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n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使初中计算机教学真正体现基础性、趣味性、应用性和理论性,落实初中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阔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路帮助学生提高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成为计算机教师亟需研究的新课题。开展初中学生计算机学习生活教学,有助于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发展学生的能力。
  一、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教学组织方式
  1.边讲边练,精讲多练。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教学的特点是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讲解为辅,教学宜采用边讲边练、精讲多练的方式,上课一般安排在机房,教师进行随堂辅导。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纸上谈兵”,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地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烦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自己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耐心辅导,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一个人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教师接手一些新班级时,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作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截了当地回答,有的演示一遍操作过程,有的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有的则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二、利用实物展示进行计算机硬件教学
  实物展示是一种最简单实用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直观明了,可以帮助学生撩开罩在计算机上的神秘面纱,让他们了解计算机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神秘、触摸不得;其缺点是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而有些设备还不一定能找得到。
  记得我第一次教计算机的有关硬件知识时,特意挑选了不同型号的内存条,如EDORAM、SDRAM等。因那时SDRAM还比较少,只挑了一条;而EDO相对比较成熟,所以准备了4M、8M、16M、32M等一系列。有了这些实物,上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上课时,我边展示边讲解。这样,学生不但知道了它们在外观上的不同之处,而且了解了它们功能上的不同,而这是要求他们切实掌握的。另外,我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先后插上不同大小、不同类型的内存条后,再开机打开同样的窗口,运行同样的程序,让学生自己体验一下内存的大小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有什么关系,从而了解内存条在计算机中所起的作用。接着我拿出了显卡、网卡、声卡等计算机板块,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主板插槽,找出不同的板卡对应的主板插槽。然后我简单讲解了不同的板卡在计算机中的不同作用。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声卡是处理声音信息的,处理好的声音信息通过音箱播放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有了网卡,我们就可以和其他计算机交流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实物观察与分析,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计算机由一块块功能不同的板块构成”的印象,这时教师及时指出制造计算机的基本思路是功能模块化,学生就很容易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架了。
  三、上课时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容易理解
  计算机学课中有很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不是很容易能被学生所理解的,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在上课的时候,将深奥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这就要求我们多钻研教学方法,在上课的过程中多应用能被学生理解的事物。例如,在上计算机基础知识时,我通常将计算机的硬件比喻成人的五官,人是通过眼睛,鼻子等器官获得外界信息的,我就把它比作计算机的输入设备;人类获得信息后由大脑处理,大脑就相当于微处理器;经过处理后再由嘴巴等说出来,那嘴巴就相当于输出设备。这样一讲,学生就很明白了。
  四、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操作
  根据调查许多学生对计算机都充满了新鲜和好奇,他们都爱上计算机课。可是教师一再强调不要动这,也不要动那,一定要跟着老师走。当然,教师这样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只能使学生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有胆小的学生怕把计算机弄坏,就什么也不敢动,慢慢地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了。出于以上的原因,我在上计算机课的时候,总是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不强调那么多,适当地给学生以指引,一般计算机是不会出毛病的。这样做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它们的实践能力。
  五、适当改变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
  一般初中计算机教材安排的内容顺序,从总体上体现了由基础到应用、由易到难的思路。但初中计算机教材的内容并不像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一样,其知识点的衔接相当紧密,没有前面的基础,就无法学习后面的内容,而计算机教材的内容一般呈模块化分布,很多内容尤其是介绍具体应用软件的内容,其位置顺序可调整的灵活性就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视情况而定,以使内容的安排顺序更有利。如在教学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后,一开始上机,就发现总有一小部分学生喜欢设置屏幕保护程序的密码。这样,一些好奇的学生也跟着随意设置,结果造成了误操作,如设置屏幕保护程序的密码,改变Windows的外观显示,等等,不但影响了上课的进程,而且给机房管理添了很多麻烦,此时不妨把教材中的这些内容提到前面来,使学生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实践,懂得每项设置的含义,并使他们在以后的计算机课中不会再做同样的误操作。这样,不但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
  六、计算机课必须注意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堂教学尤其需要因材施教。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也为我们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在计算机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的手段之一,就是为学生设计开放型的任务,画一幅图画,编制一份小报,发一个电子邮件,等等。这类开放型的任务,每个学生都可以做,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管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我用来实现因材施教的手段之二是,同一个课堂中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每节课我都会设计几套任务,其中最基本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它的任务则是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随时发给那些走在前面的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就在学习成绩表为学生加上一颗星,并发给下一个任务,有的学生可以多完成一个任务,有的可以多完成两个、三个任务甚至更多的任务。
其他文献
调和油“1:1:1”更健康?脂肪酸配比多少才算好油?检测品牌:鲁花、金龙鱼、福临门、鹰唛好产品:鲁花坚果食用调和油差产品:鹰唛食用调和油检测指标: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
国产奶粉一定比国外奶粉差吗?哪种奶粉营养更有利于婴儿吸收?检测品牌:雅培、安婴儿、皇牌心美力、美素力、伊利、圣元、雅士利、贝因美好产品:皇牌心美力初生婴儿配方奶粉1
近几年的语言表达题,越来越注重时代感和实用性。不少题目紧扣时代脉搏,注重发掘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对考生的观察力、思考力、语言表达力等综合能力进行
墙内开花墙外香,哪种中国产品在国外最受好评?哪种受到差评?涉及品牌:OPPO、TCL、格力、美的、中兴、海信、联想、海尔好产品:OPPO BDP-83蓝光播放器差产品:海尔HUF138EA冰柜
职业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都关系到地方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 Professional
中考文题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题一:没想到我如此________(浮躁虚荣坚强幸运依赖父母)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从括号里的五个词语中任选其一填写在前
六、茶宴与茶果 在拥有主食、副食观念的中国,不管菜点多么丰富,也只能处于副食的地位。日常饮食的主食是谷类食品,贯穿始终的主食——饭吃完了也就标志着一次饮食结束。而
食品公司用不用转基因原料,只取决于原料的使用是否有助于赚钱,完全不说明他们对转基因技术本身的态度。  最近,美国食品公司通用磨坊对外宣布,将停止在其畅销的早餐谷物食品“脆谷乐”中使用转基因成分。通用磨坊是美国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许多媒体报道了这一新闻,甚至称之为“此举似乎是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无言的表态”。  市场策略  其实,在通用磨坊的官方网站上,有一个文件对转基因食品进行了“明确的表态”。文档中
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作文批改更是是老师们头疼的问题。辛劳之余,甚至有老师想,有朝一日发明一种作文批改机器以求解脱!可见“批改作文”在语文老师的心目
根据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课堂基本理念,笔者从课堂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成功的课堂应该是一个点燃学生学习激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探究热情在充分燃烧的一个很“火”的课堂,课堂氛围活跃不失和谐,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如何让高中物理课堂“火”起来呢?    一、注重预设情境种下“火种”    教材中呈现的知识,通常是作为事实储存下来,未被情境化,如何引导学生探究这类“惰性知识”?笔者认为,需要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