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手机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走了,母亲更加多愁善感了。女儿要让母亲搬去同住,母亲拒绝了。她拍一拍卧室旧办公桌上的玻璃板,玻璃板下压着父母亲的结婚照,黑白照片已经泛黄了,母亲一双大眼睛,秋水盈盈,滋润光洁的脸上笑容明媚,齐耳短发,整整齐齐,父亲倒是显得严肃而清瘦,内在的纯真正直似乎没有在照片上体现出来。她又指了指餐桌旁父亲坐过的木椅,木椅擦得纤尘不染,座垫洗得干干净净,执拗的母亲说:满屋子都是老伴的气息,我走了,他怎么办?
  女儿无奈,为消除母亲的心结,兄妹之间不知通了多少次电话,于是女儿给母亲配了一部老人专用的智能手机,上存了哥哥、嫂子、女儿、女婿、孙儿的手机号码。手把手教她解锁、打开、拨打、挂断这几个功能的操作,对于母亲来说就够了。至于发短信这种既需要输入字母,又需要选择相应字词的复杂操作,对母亲来说还是太难了,细心的女儿给母亲挑了几个表情包,反反复复,母亲终于会发微信表情包了。
  从此,手机成了母亲手中的玩具,闲暇时就喜欢拿出来把玩,女儿常常会收到咧嘴笑的表情包,或是翘拇指的表情包。天气冷了,母亲发来怕冷的表情包,那就是添加衣物保暖的嘱托,发来挥扇的表情包,一定是注意防暑的关爱。每个表情包里都寄有母亲绵长的爱意。女儿想象那个场景:母亲常常坐在门口的小竹椅上,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把玩手机的情景,心内就稍稍踏实了。
  有一次,收到母亲的短信,打开短信,一片空白。女儿忙打电话过去问,怎么了?她会说:我发短信了么?我勿晓得呀!看来是母亲玩手机,空白短信不小心发出的。
  后来女儿也就渐渐习惯了母亲的空白短信。看短信发过来的时间:早上六、七点钟,上午十一、二点,下午一、两点,晚上八、九点。由此可以推断出母亲的作息时间:早上起床玩手机,中午吃完饭时玩玩手机,晚上洗完澡躺在床上玩玩手机……当然了,发来的短信不是表情包,就是空白短信。
  一日夜间,女儿手机铃声骤响,打开一看,母亲的电话,女儿惊出一身冷汗,急忙接听,电话那头传来母亲沉沉的鼾声。后来才知,母亲躺在床上玩手机,不知不觉就这样睡着了,手机搁在一边,忘了关机,翻身的时候压在上面,于是深夜手机响起……后来,母亲被她的老姐妹拉入微信群,一来二去,母亲成了微信达人,常常把朋友发给她的美丽图片和有趣视频转发给儿女,与他们共享。母亲又学会了视频聊天,她说:这个好,不花钱。但是,她只用语音聊天,从不用视频聊天。她心中有个小九九,怕亲友看了,会说她老了。有手机相伴,一日又一日,母亲那个浪漫又遥远的百岁目标,渐渐进入儿女的眼帘了。
  女儿常常突然会想起很久以前,那时电话还不普及,更没有手机。哥哥在城里读中学,妹妹在家读小学。母亲在院中大槐树下做针线活,女儿拿着笔和信纸,趴在小桌上给哥哥写信,母亲口述,女儿代笔,母亲讲:队里分的粮食够吃了,嘱咐哥哥好好学习,注意身体等等。放假了,哥哥将妹妹写的信念给大家听:队里分的粮食狗吃了……妹妹羞红了脸,去抢信纸,母亲笑弯了腰,不苟言笑的父亲竟然也咧开了嘴。欢声笑语充溢了农家小院。女儿常常想,哥哥那时有多么幸运,能收到母亲这样的信。
  现如今,女儿能收到年迈母亲发来的短信,无论是表情包,还是空白短信,虽然没有一个字,没有一句话,就像是母亲隔着遥远的时空吹來的一阵微风,轻轻一拂,心头一疼。
  选自《松江报》
其他文献
新买的几本书到了,带回家,淡淡地对他说:我的书都别动哦,都是好书,以后要留给子孙后代的。话出,方知奇怪。什么时候起,惯于别有忧愁暗恨生的憎达换成了淡淡;什么时候起,自己心爱的东西就想着要留给子孙了!时序的流光里,执着的人已经暗被年轮所转换。从前的许多时光,留下结结实实一架书,都是由我淘了又淘,洗了又洗;不值得留的,果断扔掉。从前的时光,时光里的得与失大都忘记,朝前走,走得累了懈怠了,就一任自己滑到
情感有按钮吗?常常想,却没有答案。人们很爱说,你不要感情用事,那神情像是在上书一个君主,不要起用一个坏武将。因为情感出马的时候,是莽撞的、不经思考的、没有胜算的,甚至是一败涂地的。情感在这里成了不折不扣的贬义词。情感真的是贬义的吗?如果真的是,那么就应该———把人五颜六色的情感都阉割了,变成一架没有情感的素白骨骼。然而,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了太多的机器,缺少的正是有血有肉有风骨有情愫有气节有慈悲的汉子
看《歌手》,李健在评价迪玛希的时候,说了一句“他的忧伤很有质量”,他说迪玛希的眼睛里有光,有不同于他年龄的故事,那里面有深深的忧伤。本来是一句调侃,我却听出了不一样的东西。忧伤也可以有质量吗?我想是的。多少美妙的诗和歌都弥漫着忧伤的味道,让我们痴迷不已。把忧伤变成诗,把忧伤变成歌,这都是有质量的忧伤。而那些沉沦和下坠,都是没有质量的忧伤。有的忧伤是蒙蒙细雨,淋着每个人,但我们都知道,这雨终究会停,
古人说:“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秋意渐浓,菊花飘香,又到了吃蟹的季节。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吃蟹俨然成了一件风雅的事。常人看来,螃蟹的特征是多足横走,为横行霸道的代表。齐白石十分憎恨国民党的贪官污吏,于是他在一幅《袖手看君行》的画上题诗道:“常将冷眼观螃蟹,看尔横行到几时?”可怜的是螃蟹无罪,偏偏要成了挨罵的陪葬品。和齐白石一样,鲁迅也曾拿螃蟹横着走路嘲讽他人。《琐记》一文中就曾记载,鲁迅
《井底引银瓶》是白居易的一首叙事诗。乍看到这题目时,只觉得应当是一个无比美丽的意象,眼前浮现的画面带着古旧的色调:在那幽深的古井边,一根丝绳系着一只银光闪闪的纤细的瓶,顺着井口垂下来,瓶在井底汲满了水,丝绳被一只手轻轻地缓缓地向上牵引着。然而诗人写这首诗的意思却是为了“止淫奔”,劝诫年轻女子要敬畏习俗礼教,不可轻易被男子引诱。诗里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春日。俏丽的女子正在花园矮墙边青梅树下玩耍,一位男子
说起祁县,在印象中,它是以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著名的一个平原小县,南同蒲铁路沿线诸县市中,从人口数量到经济总量,只有它与我的家乡昔阳县最为接近。早年曾经草草走过几次,年轻的心终究浮躁,除了那座名闻遐迩的大院,也就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了。缘于一个特殊的机遇,我走进了位于祁县东观镇的千朝谷,在这个生动的切面里,感受到了与我印象中迥然不同的祁县风采。千朝谷占地2700亩,是个浩大的系统工程,我们首先
踏着金黄的落叶,我沿着松花江大堤徐徐而行。秋日的江水,像一幅陈年的油画,多了一分宁静与澄碧,也多了一分耐人寻味的深邃。受北京一家雜志社的约请,我要去采访一位已是耄耋之年的剪纸艺人。因为距约好的时刻还早,我便决定先在江畔走走。于是,我就惊喜地邂逅了那个在江堤上以水代墨练书法的他。这些年来,在城市里的许多公园或广场上,我不时地会碰到一些拎着水桶,拿着特制的笔,旁若无人地挥毫泼水,一展水书技艺的书法爱好
浯溪和元结似乎就是一个整体,拆开谁都会成为一种虚无。如果元结很走运,仕途上一路通达,这个趴在湘江身边的乡村野岭很可能永远都会寂寞地静坐在一江流水里。冥冥之中注定了元结跟浯溪的天缘,本来是倒霉透顶的元结,在被贬的途中,一路郁闷地行船湘江,走到祁阳河段的时候,突然就看到了一个乱石林立的小山野,便好奇地停下船只,登上了这个也许根本无人问津的小石山。他这一登,就登上了后来的中国碑林文化的一个奇峰。被先后两
爱情,亦三种境界耳。少年出乎好奇,青年在于审美,中年归向求知。老之将至,义无反顾。我追索人心的深度却看到了人心的浅薄。很多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成熟、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于是,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那种人。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看清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
闲暇时,手捧《诗经》在花下随意翻阅。有一诗“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突然想逗逗一位对《诗经》感兴趣的朋友,遂发个信息过去:“古人求爱真特别,抱着一只鹿的尸体站在女孩子面前,如果是现在的女孩不吓晕才怪。”朋友懒得理我的无厘头,发来一个白眼、一个炸弹的表情。我掩嘴笑了。想想,有女美如玉,吉士思之求之,是多么浪漫美好的事。在上古時代,生产力极其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