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工匠”的“东方秘术”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uzo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上,有一群“网红工匠”,他们是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也是身怀绝技的“手艺人”。他们信仰“慢工出细活”,用“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改变时下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白鲸驯养师:我的爱好变成了职业


  “大白,你喜欢我吗?”憨态可掬的大白点了点头,紧接着,身穿蓝色泳衣的驯养师骑在一头白鲸身上从蓝色水面一跃而上,溅起了欢乐的水花,这条只有十五秒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收获了27.9万的点赞,看得出来,视频中的驯养师喜爱白鲸的程度,就像配文说的一样真挚而热烈:“如果现在去见你,我会踏着风浪,奋不顾身地跑向你。”
  短视频账号主人名叫孙恺阳,是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的驯养师。他带的白鲸编号三号,别称“三哥”。正值暑期,游客蜂拥,白鲸表演几乎场场爆满,再加上轮流值夜班,能约到孙恺阳并不容易,在接受访谈前的20个小时,孙恺阳与“三哥”刚刚完成了一场海洋之心的表演,他回到更衣室收拾停当,便无缝衔接到了值夜班的工作当中。
  “要通宵,一个小时起来巡逻一次,保证白鲸状态良好,无异样。”孙恺阳说,白鲸虽是大型海洋动物,但照料它们和照料宠物类似,要料理生活、关照情绪、24小时陪伴,这些都是驯养师的职责所在。“我从小看见水就走不动道儿,特别喜爱海洋动物,工作两年,我一直遵循师傅说的话,耐心、爱心以及打心底的热爱。”谈及职业选择,这位1994年的大男孩笑着说,能把爱好变成职业,是我这辈子的幸运。
  2017年毕业季,孙恺阳拿到了吉林建筑大学的毕业证书,站在择业的十字路口,周围同学大多应聘到热电厂按部就班地工作,但这似乎并不是孙恺阳想要的生活。“大四我去实习过,打心底里不喜欢。”
  毕业后不久,在一次与HR的攀谈中,孙恺阳遇到了人生第一次命运的转折。“长春一个HR推荐我白鲸驯养师这行,说全国比较稀缺,问我想不想试试,我当时就答应了。”很快,孙恺阳通过了面试,成为了长春一家海洋馆的实习驯养师,在父母的支持下,他放弃了 “铁饭碗”,走上另一条精彩职业道路。
  “我从零起步,熟悉动物的习性、作息、饮食、情绪,驯养师的工作远比想象中复杂。”早晨上班后,孙恺阳是“厨师”,因为东北的冬天很冷,饵料很容易冻住,每天下班前他都需要把饵料提前准备好,第二天用温水泡至常温,化开后的饵料不能整块喂食。比如,白鲸吃的鱼块要去头、去内脏,切两三刀;海狮嘴不大,要切五六刀,再把鱼肚子去掉;如果碰上发情期,动物会有厌食的情况,就需要及时观察,少量喂食。
  孙恺阳告诉《新民周刊》,日程表上,白鲸驯养师的工作,还有保持后场整洁干净。由于鲸吞类动物对外界空气十分敏感,抵抗力远远比不上人类,因此,驯养师所有接触的地方都要进行消毒,如果动物出现不适情况,驯养师要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报告给兽医。比如,口腔有异味、训练玩耍时身体划伤或咬伤、眼睛视力不太正常等。
孫恺阳偶然接触到驯养师职业,走上精彩职业道路。

  半年时间,孙恺阳成长为一名“挑大梁”的白鲸驯养师。在大家眼中,这份职业不仅光鲜有趣,还能收获鲜花与掌声,但在孙恺阳看来,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养在先,驯在后,我们更多的是要将白鲸照顾好。”2018年,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开园前贴出一份招聘公告,师傅鼓励孙恺阳说,“如果你想把驯养师当作一份职业,那就去更大的馆,好好认真坚持下去。”
  就这样,孙恺阳一路东进,闯荡上海,在上海工作一年多,孙恺阳从水上表演转到了水下表演,由于水下表演是专业自由潜水,要求驯养师只带面镜,完成三四十秒的憋气,为此刚开始并不适应的孙恺阳也在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在日夜训练一个月后,他终于登上了聚光灯下的舞台。
  之后,“三哥”与孙恺阳表演的海洋之心节目,常常被游客拍成短视频发布到网上,社交平台粉丝也突破了65万。有时候孙恺阳出差几天,“三哥”还会用亲吻表达想念,在蓝色海水的透明巨幕玻璃前,这对年龄差15岁的“特殊搭档”,成为了海洋世界里真正的“明星”。
在2017年中国意大利咖啡拉花艺术大赛上,马皓月以“春暖花开、日出夕阳”的意境作品,斩获了中国区冠军。

拉花大师马皓月:“北漂”闯出来的冠军


  “咖啡师就是服务员。”
  与白鲸驯养师的职业神秘感不同,来自河北保定的咖啡师马皓月每每听到别人对这个职业的偏见,总是淡然一笑。20岁入行,7年北漂摸爬滚打,从一个不知名的叛逆少年,到斩获冠军的拉花大师,再到一名学院派咖啡老师,别人的偏见早已无法左右他的选择,这个90后小伙子,反倒逐渐在自己的职业领地,成长为一株人人艳羡的向日葵。
  “高中毕业那年,家人一听到我要去学做咖啡,第一反应就是不靠谱。”马皓月向《新民周刊》谈及职业选择时,回忆起当时周遭的不解与质疑。那一年,马皓月刚满20岁,叛逆的他拒绝了家人安排的“常规人生”,带上六千块钱毅然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外出闯荡。痴迷于做咖啡的他,花了三千元租房子,剩下的钱用来报名一家咖啡培训机构。
  培训课堂上,他第一次接触到拉花、手冲,由于勤奋好学、悟性不错,马皓月三个月后便顺利出师,之后,他应聘到北京市中心一家咖啡馆工作。在两年多的实践中,马皓月发现咖啡师不止是做好咖啡,还要了解咖啡豆的品种、产地、萃取方式,以及怎么更好地服务客人。“咖啡文化是个舶来品,当我不懂时,就会去看书,搜资料。”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蛰伏了三年的马皓月,终于获得了一次崭露头角的机会。2016年6月,他报名参加了中国意大利咖啡拉花艺术大赛,抱着锻炼一下的态度,马皓月超常发挥,拿下季军,寓意无所畏惧的拉花作品《野牛》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名次给了我极大的认可,从那天起,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拿冠军。”
  冲着冠军的目标,马皓月白天工作,下班后挤压睡眠时间,反复练习,有时候要一直练到深夜两三点才肯停下来。有一次,由于练习次数太多,洗杯子时,竟然把手洗脱皮了。马皓月笑着说,“简单包扎一下,还会继续。真正的练习都是几十杯起练,当时一个月只有四五千块钱,大半都用来买咖啡豆和牛奶了,日子过得很艰难。”即便如此,马皓月也从未抱怨过。
  终于,在2017年中国意大利咖啡拉花艺术大赛上,马皓月以“春暖花开、日出夕阳”的意境作品,斩获了中国区冠军。比赛中的每个环节都是他特意准备的:5分钟赛前讲述,也会做精心设计;器具上,会买不同刷子做清洁度实验。
  从那天起,马皓月的人生仿佛踏上了快车道,家人不再认为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作为冠军选手,他还经常出没在专业评审的位置上。越来越多的行业资源向马皓月聚拢,但这个80后的小伙子,并没有想着如何去开店赚钱,而是选择沉淀自己。
  “通过远程教育,拿到了一个大专文凭,投入到另一个全新的身份——北京西点西餐学院的咖啡老师。咖啡手艺需要传承,人们对咖啡师的观念也在逐渐转变,我会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永远不要轻言放弃。”

  修理东西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汪师傅“用泡面修复物品”的技术,不仅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90后干了件大事”,还被国外网友戏称为“古老的东方秘术”。

板凳师傅汪伟:用手艺记录故事


  修理东西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汪师傅“用泡面修复物品”的技术,不仅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90后干了件大事”,还被国外网友戏称为“古老的东方秘术”。
  “板凳师傅”本名叫汪伟,今年29岁,来自安徽,外出务工多年,之前端过盘子、干过客服,他也没想到,两个月便学会的家具维修手艺竟然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接受采访前三个小时,汪伟刚刚结束了一场“教你修东西”的直播,只见屏幕上,他熟练地捏碎一包方便面,在破洞的木板上,撒均、涂胶、磨平、上漆,几分钟后木板完好如初,这场直播收获了百万网友认可与点赞。
  汪伟说,“家具修复师”其实就是家庭装修的收尾工作,主要针对木制家具、瓷器等局部破损进行维修,并不是一个新兴的职业。修复方法主要分两步,第一步用木粉、原子灰等材料对凹坑填充,胶水固定,打磨光滑,第二步是用特定颜料调出家具原色,再进行固封。
  “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干,认为不体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尝试着用了新的修复方法。”汪伟告诉《新民周刊》,有一次顧客要求修复床头柜时,板凳师傅正在吃方便面,于是他突发奇想:能否用方便面的粉末代替木粉、原子灰,修理床头柜的凹坑?经过试验,这样的方式确实可行。
  板凳师傅的做法,就是把第一步中的木粉、原子灰等专门材料,换成了泡面、饼干之类容易捏成粉末的食材。由于特制胶水的包裹和油漆的封固,这些起到固定作用的食材不会变质腐烂,修理后能达到的成果跟传统材料一致,还不会有甲醛等化学品污染的隐患,可以说是既方便又环保了。
  通过这种新奇的方式,大家开始关注到了板凳师傅的神奇手艺,小到裂了的饭碗、茶壶,大到破了洞的桌椅、地板,甚至是破损的手提包、吉他、汽车……都能用大米、鸡蛋、方便面、米饼修复,并且看不出一点修复的痕迹。进入短视频平台的短短数月,汪伟就收获了1061万粉丝关注,7614万次点赞。
  在网友眼中,汪伟像是给了这些物品第二次生命:“没有什么是板凳师傅一块泡面修不明白的”“看完了师傅用泡面修东西,我觉得自己吃泡面都是在浪费”。如今每天都有人在抖音上私信板凳师傅,请他帮忙修理一些对自己很有意义的重要东西。
  最让板凳师傅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网友通过抖音找到他,让他帮家里90多岁的老奶奶修理一根拐杖。拐杖是爷爷在世时买给奶奶的,但用的时间太长,木质的拐杖断裂了。板凳师傅用材料从内部加固了拐杖,还亲自上门把拐杖还给了奶奶。“很难想象,一位90多岁的老人,经历过战争年代,艰苦岁月,竟然会为一根拐杖留下眼泪。”
  汪伟说,作为一个手艺人,入行八年,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帮助到别人,是他的荣幸。“修复时不要把它当作一个物件去修,把它当成一种信念去维修,这样你的手艺会越来越好。” 在汪伟的主页,记者发现一条板凳学府的视频,视频中有十几人在学习修理技术。据了解,板凳学府开办于2018年10月,是汪伟创办的培训机构。
  目前已经有二三十名学员从全国各地前往青岛学习维修手艺。汪伟的“得意门生”邓田田告诉记者,为了学习手艺他从贵州坐了几十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山东。经过10多天的培训,他已经可以进行木质、皮革、大理石以及陶瓷用品的基础修复。
  汪伟说,他的愿望是让更多学员能学会最基础的手艺,养活自己的家庭,让更多人和自己一样靠着这门手艺自力更生。在结束访谈时,汪伟一再传达一个朴素的观念。“我不是网红,我是手艺人。我常常教导学员,做手艺人先不要想着挣多少钱,先要想办法让自己的手艺值钱,不要只想着学着玩玩,先学会踏踏实实地修东西。”
其他文献
2019年中国高考一周前,5月31日,一份被人们叫做中国心血管疾病“高考榜单”的数据向公众发布。心血管疾病控制成绩反映在一张中国地图上,哪些省市表现好,哪些省市表现差,谁进步、谁退步,一目了然,各个省市的卫生疾控部门,都关注着自己的“成绩”。  这份中国心血管疾病“高考榜单”,正式的名称是“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 CHI(以下简称心血管指数),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
崇明训练基地是国内乃至国际上建设规模最大的竞技体育训练基地之一。  4月25日,周四工作日,早晨7:10,一辆核载60人的绿色大巴车停靠在金沙江路近铁广场门口,员工们依次排队上车落座,开启了一个半小时的上班之旅,在上海市区,同样的班车点还有五处,他们开往的目的地只有一个:位于陈家镇的崇明体育训练基地(以下简称“崇明基地”)。  时间倒回到3月29日,历时3年、占地55.8万平方米的崇明基地正式启用
孟晖  刚刚去浙江东阳参加了第二届中国香文化论坛,有个鲜明的感觉,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在我国又要再上一个台阶了。  明清以来,江南富庶,建筑大量使用精美木构件,家具也都像艺术品一样讲究,在这种氛围里,心灵手巧的东阳人发展出了擅长木雕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这一传统,东阳抓住了历史机遇,成为红木家具之乡,同时,沉香作为一种木质香料,也在这里找到了迅速成长的空间。和与会朋友们一起逛东阳木雕城,看到沉香店
己亥年三月二十,儿媳晒了一组抱抱做菜的照片,说是学校作业,一起做一道青椒菜。第一张抱抱切青椒,专心致志;第二张右手拎油壶,左手托壶底,小心翼翼;第三张左手扶着炒锅柄,右手轻握木铲,神色凝重;第四张双手托着餐盘,乌溜溜的大眼睛里流露出“怎么样”的神情;第五张右手握筷,眼睛端详筷足上的牛肉,小嘴在吹气;第六张是抱抱爸和抱抱、抱抱妈的自拍。我喜欢抱抱无邪的眼神。  江南的小孩从来不会拒绝鸭舌,抱抱也是。
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撩开面纱,《大江大河》《爱情的边疆》《正阳门下小女人》等一批优秀剧目毫无悬念地获得各种奖项。这张榜单挺有看头:最佳原创编剧、最佳改编编剧,体现了对剧本作者的重视。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好本子会有如磁石般,强烈地吸引投资人和编导演趋之若鹜。阿耐的长篇小说《大江大河》是个极佳的IP,在这个基础上做出来的剧本就挺靠谱。小雷家的“三农”历史大开大合,引人入胜。几年前在影视
雪是冷的、白的。雪也是有温度、有色彩的。  有两本跟雪有关的书,给我留下过很深印象。  一本是苏联小说《热的雪》,这是著名作家邦达列夫的名作,取材于斯大林格勒會战。某集团军别宋诺夫军长奉最高统帅部之命,率集团军开赴斯大林格勒,阻击曼斯泰因坦克集团军。德军发起疯狂进攻,苏军官兵赴汤蹈火、浴血奋战,在德军力量渐渐耗尽之际,别宋诺夫下令全部后备军投入反攻,打得德军仓皇逃窜。书名《热的雪》寓意深刻:两军炮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总是可以带给人类很多启迪。比如當浩荡“东风”列阵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一些网友形象地比喻为,这是中华文化的“以德(D)服(F)人”。  在国庆阅兵式上,DF系列是最亮眼焦点之一。从DF41、DF31AG、DF100到DF17,无不显现着中国热爱和平、护卫和平的能力。尤其是DF17 ,充满后现代色彩的科幻身姿,展现着它世界顶尖的能力。  中国是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但和平是需要利器
编者按:  1949年10月1日15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此时,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解放军正准备进军大西南和海南岛,新疆方面,尽管由包尔汉和陶峙岳于1949年9月19日联名向毛泽东致电,并率部起义,但由于蒋介石策划的叛乱,使得进疆解放军不得不经历平叛与剿匪之战……  从成都地铁三号线春熙路站出来,向北望,就是太古里。“这里已经成为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的标识之一了!一众国际
如今的13路中山公园终点站,有点闹中取静的意味——躲在龙之梦后门的公交枢纽。虽然是带着“小辫子”的电车,但13路从这里开出时,小辫子是收起来的。电车就像汽车一样跑在马路上。  直到到了曹家渡即将进入长寿路路段的时候,此地有个捕捉器,自动将“小辫子”捕捉到架空线上,13路电车又恢复了昔日上海无轨电车的派头,神兜兜地往新客站、老北站和提篮桥方向驶去。火车站在变13路不变  最早的13路无轨电车,是从1
沈嘉禄  徐家汇路上的凯德晶萃总算为我的庸常生活带来一抹亮色,每周至少要打卡两三次,饭后散步来回一小时,一天的运动量就够了。  上周去,发现商场中心位置开出一家卡通风格的奶茶店,几十个小青年卿卿我我地在排队,买到奶茶后也不急于离开,手握纸杯拍照,传到微信群里,然后才叼住吸管“吱”的一声,一脸满足。  这就是热卖中的大白兔奶茶。奶茶之前,冠生园以大白兔为酵母推出了香水、唇膏,引起一片尖叫。奶茶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