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6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风湿关节炎的慢性病管理已在中国得到推广应用。本文对包括慢性病照护、慢性病自我管理、延续性护理、社区慢性病管理、“互联网+慢性病管理”等不同慢性病管理模式在中国类风湿关节炎疾病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比较不同干预模式的优缺点,为探索不同区域医疗资源下的类风湿关节炎慢性病管理提供理论依据。“,”The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has been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China. 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different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models, including chronic care mode, 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 transitional care mode, community-based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and “internet +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in China, and comp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intervention models,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exploring the chronic manage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under different regional medical resources.
其他文献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至今仍存在争议.子宫内膜中发现的间充质干细胞(MSC)是近年来在EMT中研究的热点,MSC以旁分泌方式发挥作用的观点逐渐被接受.外泌体是细胞产生的囊泡,作为MSC旁分泌所产生的生物因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胞交流间发挥重要作用.多项研究发现在EMT中会发生MSC的募集现象,而MSC来源的外泌体(MSC-EXO)可发挥类似于MSC的功能,二者在EMT的雌孕激素失衡、调节EMT血管生成、免疫活动及异位细胞增殖和转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与子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的一组疾病统称,是子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干预和治疗是子宫颈癌二级预防的关键节点.子宫颈癌前病变治疗常见方式为物理治疗和切除性治疗,切除性治疗主要包括子宫颈锥切术(子宫颈环形电切术/冷刀锥切)和子宫切除术.
期刊
1病历摘要rn患者,54岁,G3P2,绝经6年,因体检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PV)18阳性,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检查(liquid-based cytologic test,LCT):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1个月,于2019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门诊就诊.患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明显改变.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期刊
目的:探讨产钳助产孕妇并发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产科行产钳助产的74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产后24小时出血量分为对照组(产后出血量<500 ml)424例和研究组(产后出血量≥500 ml)318例,其中产后出血量500~1000 ml的为轻微产后出血组,共193例;产后出血量≥1000 ml的为严重产后出血组,共125例.分析3组患者的分娩情况及母儿并发症如子宫颈裂伤、产后尿潴留、新生儿窒息等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产钳助
目的:比较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V-NOTES)与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LESS)在妇科良性疾病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万方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4月.纳入所有关于对比V-NOTES和LESS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2名研究员独立完成文献检索与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随机对照研究采用Jadad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周期不同获卵数胚胎移植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2756个周期,按获卵数分为5组(A组获卵数≤5枚,B组获卵数6~9枚,C组获卵数10~14枚,D组获卵数15~19枚,E组获卵数≥20枚),比较5组之间全胚冷冻率、取消周期率及新鲜胚胎移植率;分析每组卵裂期移植与囊胚期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结果:①全胚冷冻率5组之间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取消周期率E组与其他4组相比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4组
目的:分析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与子宫内膜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评价HE4、CA 125辅助增强CT预测子宫内膜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子宫内膜腺癌手术的326例患者为研究组,98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HE4、CA125辅助增强CT预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淋巴结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H阱、CA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绝经前、后组诊断淋巴结转移的HE4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异质性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有子宫内膜的内陷、上皮化生和子宫外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内侵等学说,分型方法主要有组织病理学分型、超声分型及磁共振成像分型等.磁共振成像将子宫腺肌病分为内源型、外源型、腺肌瘤型和其他型,不同亚型可能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来源及发病机制,不同亚型患者的临床特征、伴随疾病和分子机制等也存在差异.但现有的分型方法无法很好地与临床特征、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等相关联,目前仍缺乏对子宫腺肌病分型的共识.需进一步对子宫腺肌病的分型进行研究,以期与疾病的临床特征和严重程度相
目的:从患者角度探索成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真实体验,为提高此类患者术后住院期间舒适度和满意度提供方法。方法: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法,设计访谈提纲并深入访谈13名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的此类患者,用Colaizzi方法分析资料。结果:萃取出3项一级主题及10项二级主题。备受生理不适困扰包括咽部不适、夜间睡眠不足、饮食困难、说话受限;易产生负性情绪包括担心感、无助感、烦躁感及后悔感;渴望得到支持包括渴望应对策略和被理解
目的:探讨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卵巢成熟性畸胎瘤1476例,回顾性分析其中伴恶变17例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果: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恶变比例1.15%,平均年龄47.2岁(25~80岁),其中肿块最大直径9.5±4.0 cm(4.0~ 17.5 cm).143例处于绝经后,其中7例(4.89%)恶变,1333例为绝经前患者,有10例(0.75%)恶变,绝经后恶变比例高于绝经前(P<0.05).术前6例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2例术前影像学确诊为畸胎瘤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