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教学课内外融合

来源 :现代农村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r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教师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故此,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内容、社会热点以及社会发展形势,将课内外紧密融合,以进一步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以从健康花椒根系土壤中分离获得的花椒根腐病拮抗菌贝莱斯芽孢杆菌T-1菌株为研究对象,探索在pH值1~11,盐离子浓度为1%~9%,6种不同温度条件和添加6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对贝莱斯芽孢杆菌T-1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花椒根腐病拮抗菌贝莱斯芽孢杆菌T-1生长的最佳条件为:pH值5,温度30℃,NaCl浓度为1%~4%,此时该菌长势良好,Fe2+能促进拮抗菌T-1的生长.拮抗菌T-1生物成膜的最佳条件:pH值为7,温度30℃,NaCl浓度为4%,此时生物成膜量最高,Zn2+对拮抗菌T-1生物被
本文结合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和《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该课程中,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该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项目实践创新能力,教学质量有明显提升,值得推广.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不断深化,高中生物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自主合作学习,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可以更好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启迪、锻炼和培养学生思维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轮选26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其产量的影响.在天津武清地区设置二次饱和D-二因素最优试验,对产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不同播期播量对轮选266产量的影响.通过寻优,轮选266最佳播期为10月10日,适宜播期为10月9~12日;最佳播量12.3 kg/亩,适宜播量为11.5~12.6 kg/亩.
对引进的15个单季晚稻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生育期在147~159 d,最短为甬优1526,生育期147 d;最长为春优927、浙粳优1578、中嘉优6号、申优27等,生育期为159 d.各品种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均好,抗稻曲病为中,抗倒伏性申优27、浙粳优6153为中,其他均为好.春优927产量最高,为12452.1 kg/hm2,比甬优1540(CK)增产18.4%;产量最低的是浙粳优6153,为9209.1 kg/hm2,比甬优1540(CK)减产12.4%.结合品种产量、农艺性状、抗
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矛盾为出发点,依托“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教育环境,研究如何借助课程思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并以案例探究的方法,论证了课程思政可以助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是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在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下,需要从师范专业视角对其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分别从课程教学大纲、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最终实现持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本文分析了校本教材编写的意义,总结了校本教材编写的原则和方法.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是高校开展“四史”教育、进行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在思政课教学体系中融入“四史”教育,是必要且可行的,要将“四史”教育开设为一门必修课融入思政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教师在“四史”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以教学研究来促进“四史”教育质量的提高.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最接地气的高校,也是现代高校的主体.这类高校具有地方性和应用型的特点,地方性是因为这类院校以“为所在城市或者地方培养人才”为办学宗旨,应用型则是指人才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工匠精神起源于对于实践技能的卓越追求,此精神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完美契合.本论文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对通过构建工匠型教师价值体系和工匠型学生人才模式,从而实现自身教学宗旨和教学目标路径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