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作为公益物
还是私有品的辩论
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一项主要推动力。政府的税收赶不上快速增长的高等教育费用。大学扩招成为传统上提供免费或享有较高补贴水平的高等教育体系的一大挑战。各种高等教育体系备感压力,我们需要从根本上重建高等教育和整个社会之间的“社会契约”。家长和学生负担越来越多的学费和其他费用。现在,原本是免费公共高等教育保垒的欧洲甚至也开始向学生收取学费。
从传统上看,中学后教育一直都被看作是一项公益事业,通过教育民众、改善人力资本、鼓励民众参与和刺激经济发展为社会作出贡献。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被看作是私有品,更大程度上是个人受益,学生便理所当然地需要承担很大一部分的费用。由大众化引发的资金短缺,还意味着高等教育机构越来越多地需要为自身创造收益。这场辩论不断升级,原因除了大众化带来的财务方面的挑战外,还有就是将曾经由国家提供的服务变为更广泛的私有化的政治倾向。对成本回收、学费上涨和大学产业链越来越多的关注,偏离了高等教育传统的社会角色和服务功能,而这对当今社会至关重要。
世界范围内的私立高等教育及不同资助模式的涌现对学生和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趋势总体上导致了大学和其他中学后教育机构愈显拮据,如拥挤的讲堂、过时的图书馆设施、对科研支出的减少、教学楼年久失修、有保障的教师职位的丧失、因最优秀的教师移居国外而造成的人才流失,等等。这种拮据的状况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最为致命,在所有发展中国家和转型中国家也很严重。
为应对这些压力,各大学和国家也在费用和需求方面寻求解决之道。比如,不断扩大课堂规模、增加教学任务、以费用更低的兼职教师代替费用较高的全职教师,但这在学术上存在问题,竞争也很激烈。
收费政策已引入以往高等教育免费或几乎免费的各个国家(如1998年引入英国,2001年引入奥地利)。
许多国家,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费用。转型中国家、亚非各国都降低了学生的补贴和奖学金。一些国家,特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西及其他拉美和东亚国家,一直都把公立高等教育机构维持在较小规模的精英阶层,且选择性强。增加入学的大部分费用都通过鼓励发展更多的私立高等教育机构而转移到家长和学生身上。
如果要持续提供优质的高等教育,使合格学生得以通过正当途径进入大学,那么我们应在满足短期和长期需求的情况下进行认真规划。
私立高等教育革命
世界范围内私立高等教育的兴起是过去几十年高等教育最引人注目的发展。今天,全世界约有30%的学生就读私立大学。尽管私立高等教育在很多国家都有,甚至在日本、韩国和菲律宾等东亚国家历来都是主导力量,但在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中仅占很小份额。目前,私立高等教育(其中很多为营利或半营利性机构)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行业。私立高校的生源超过70%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日本、菲律宾和韩国。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正为墨西哥、巴西、智利等国超过一半的学生提供教育。私立大学在中欧、东欧及前苏联和非洲等地快速扩张。中国和印度也有很多私立大学。这类学校正在不断成长。私立高校在非洲吸引了更多关注。散布在埃及、约旦、黎巴嫩和其他地区的“美国大学”,使得中东和北非也有了私立教育生源。
总体来说,私立大学为可能没有资格进入公立机构或无法进入已经人满为患的其他大学的学生提供了机会。尽管存在一些择优录取的私立大学,但私立大学是为各类群体服务的,其声望总体上还不算高。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虽然只是高等教育机构的一个较小分支,但其在所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增长却是有目共睹的。私立大学大体按照商业模式运行,职权都集中在董事会和总裁手中,教师几乎没有影响力,学生被看作是消费者。
与之相关的一个趋势是公立大学私有化,如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一直都明确要求大学自负盈亏。除了学费,公立大学还从研究基金、出售大学相关产品、咨询和研究服务以及大学产业链中获取收入。在某些情况中,此类财务来源导致了大学产业化。这与大学的传统角色相悖。
学术界
学术界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应对大众化需求,很多国家的平均学术水平都在下滑。全球有将近一半的大学教师仅具有学士学位,他们大部分在发展中国家。很多国家的兼职学术人员的数量有所增加,特别是在拉美,兼职专家高达80%。在许多国家,大学都在雇佣其他机构的全职工作人员任兼职教授(如中国、越南、乌干达)。此外,很多国家和地区公立大学的教授通过“秘密兼职”帮助膨胀的私立大学缓解师资紧张的问题。各国之间的工资差异非常显著,这导致了人才纷纷流向工资更高的国家。近期,一项在15个国家开展的学术界工资调查显示,全职教师靠其工资仅能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低于其所在国家的平均工资。大学生就业队伍的扩大一直被看作是世界范围的头等大事,但由于入学人数庞大,就业进程一直很缓慢。
伴随着成千上万的学者跨越国界寻找工作,学术劳动力市场也趋于全球化。最大的流动人群由南向北迁移,其中北美洲从中受益最大,甚至吸引了很多来自欧洲的追求高工资的学者。源于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外流”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身居国外的学者们现在与其祖国保持了更多的联系,并在国外与其祖国同事合作。然而,整体而言,学术移民仍在朝着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包括新加坡、阿拉伯国家、部分西欧国家、加拿大和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实施了相关政策,以吸引国外的专家学者。
在问责和评估方面,专家们已丧失了大部分的自主权。高等教育治理权已从学者一边转移到管理者和官僚一边,这对大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研究环境
现代大学的三大使命(教学、研究和公共服务)在不同层面都处在持续不断的紧张状态下。在制订自身计划和方案自主权方面,大学必须在确定优先事项和划拨资源之间做出艰难选择。
研究型大学位居学术体系之巅,直接参与到全球知识体系创建之中。它们的设施,包括实验室、图书馆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必须保持国际最高水准,因此,需要大量资金。关键领域的研究生产,如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对国家发展进程和个别机构的声望已变得异常重要。近些年来,政府对以大学为依托的研究的支持有所增加,以期促进生物科技、信息科学等领域的研究。过去几年,欧盟高等教育支出占研发费用的份额一直在持续增加。
政府部门直接或间接资助了经合组织国家所有学术研究费用的72%。从公立大学一次性拨款资助教学研究到竞争获得项目具体奖励(也适用于对仪器、实验室和图书馆的投资)的转变,促进了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出现。大学-政府-产业的三重螺旋链带来了大学内部组织的重要变化。特别办事处已经成长壮大起来,并帮助大学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这些变化都促进了不同高校的进一步分离(研究型、教学型或二者皆有)。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日益严峻的挑战,对研究型大学尤为如此。知识归谁所有?谁从研究中受益?试图实现收益最大化的大学想要保护知识产权——有望获得专利、许可证和收益的研究成果。这个话题通常将关注点集中到研究和知识的创造者与可能希望控制知识和收益的赞助者之间的潜在冲突上。以大学为依托的尖端研究正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展开,即一方面有压力和需要将知识商业化,但另一方面还存在将知识创造和传播视为公益物的压力。
在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技研究很大程度上是一项集中在政府研究机构的由国家支持的事业。前苏联解体以来,这一状况已发生根本改变。然而,最发人深省的变化发生在中国,其为以大学为依托的研究提供资助的趋势现在与西方更为接近了。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推进雄心勃勃的议程,以提高其研究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在韩国,1998年《韩国人才21计划》推行了在传统顶级大学内遴选和集中研究力量的原则。在拉美,以大学为依托的研究持续集中在少数大型机构内。巴西每年奖励约1万名博士和3万名硕士,并根据其研究产出率对毕业生计划进行排名,从而提供相应资助。
信息传播技术
有人认为,传统大学将被信息技术、远程教育或其他技术引导的创新所淘汰。在我们看来,传统大学的终结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尽管新信息传播技术的应用与质量提高之间一直都存在脱节现象,但重大变革正在发生,这是21世纪学术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互联网给知识传播的方式带来了一场革命。在世界最发达经济体中,信息传播技术以指数级次的速度扩张,几乎触及了高等教育事业的方方面面。电子邮件和在线社区网络空间为学术合作和联合科研提供了条件。电子报纸已经遍及各处,在一些领域相当重要。传统的图书出版社和期刊杂志社已越来越多地转向互联网发行其出版物。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发展势头愈加猛烈,提供了免费获取在本地无法取得的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机会。
对这一趋势深层影响的研究显示,贫富差距一直都在加剧。在众多发展中国家,新技术通常被视为增加获取高等教育机会的关键。然而,对信息传播技术的依赖在硬件、软件、技术支持、培训和持续升级方面还存在高昂的费用和各种困难。世界上一些地方,特别是非洲,在获取高速的互联网服务方面仍然相对落后。世界最贫穷的国家被甩得越来越远。
对于世界各地正在努力满足学生日益增长和多变需求的高等教育体系来说,远程教育是一个前景广阔的领域。远程学习前景已被信息传播技术改变。远程学习的供应商、课程制定者的数量和类型、传授方式以及教学创新的真实增长情况引起广泛关注。想要计算全世界参加远程学习的学生人数异常困难。数十年来,该领域一直都被大型“开放”大学占据(如印度甘地公开大学拥有180万学生)。南非大学据称是非洲大陆最重要的远程学习机构,拥有约25万名学生。非洲虚拟大学跨越国界和语言,在超过27个国家运行。远程教育最大的吸引力要归功于其满足众多学习者需求的能力,如那些离教育中心较远地区的学生、在职成人、试图维持家庭和学业平衡的女性,甚至是受监禁人员。这种教育方式也存在诸多风险和挑战,其最大的挑战是质量保障问题。
未来展望
本趋势报告旨在提出对首要问题和构建了过去10年高等教育的背景因素的关注,并提出对不远将来的展望。我们希望强调以下事实:尽管不少趋势并非新近出现,然而在这些趋势萌芽时,我们并没有预见到潜在的问题。
人口统计数据将继续作为未来数十年发展和改革的推动力。其统计类型和地理范围会有所差异,但基本的要点将会保持。2008年,经合组织确定了从现在起到2030年的人口趋势,①大学生人数还将继续增加,高等教育体系也将继续扩大,只有少数国家的大学生人数会减少;②妇女将成为多数发达国家中大学生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将在各地极大地扩大她们的参与度;③大学生群体的构成将更加多样化,国际学生、老年学生、兼职学生和其他类别的学生人数将更多;④高等教育的社会基础将继续扩展,而它对不同社会群体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将产生何种影响尚不能确定;⑤大学招生录取政策和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将发生变化,并变得更为重要;⑥学术界将更加国际化,流动性也更强,但仍将根据各国国情构建;⑦学术界的活动和角色将更加多样化和专业性,雇佣合同更加多样。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不断增加大学数量的需要意味着当前已经相当低的办学水平可能不会有很大提高,目前很多国家依赖兼职雇员的状况可能还会继续。
今天,我们正面临深层次的经济危机,它必将对整个社会和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而影响的方式我们尚不得而知。许多国家和大学都将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经历严重的财务问题,尽管世界各地的影响不尽相同,一些国家可能比其他国家受到的影响更小一些。目前的预测显示,个别最不发达国家将受到最为严重的影响。这场危机可能产生以下后果:①鉴于政府无力提供研究型大学所需的资金,这类大学的预算可能会严重吃紧。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将是加大投入,以确保人们进入大学的机会不会大幅减少。②在实施学生贷款项目的国家,不论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随着利率的升高,可能会对学生贷款实施严格限制。③高等教育体系将面临开始征收或增加学生学费的压力。④许多大学缩减开支的做法将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大学可能会雇佣更多兼职教师,班级规模也将扩大,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⑤今后的情况可能包括停止招募教师、修缮设施、改善信息技术、购买书籍和报刊等。
没有人知道这场危机将发展到什么程度或持续多久。然而,多数专家认为这场危机不会在短期内结束。因此,高等教育有可能要进入一个大萧条期。毫无疑问,高等教育正面临一场二战以来从未有过的危机,其整体影响尚不明朗。
我们坚信,高等教育事业极其重要,世界需要强大的、充满生机的中学后教育机构,以支持知识经济发展,提供对于全球社会至关重要的社会流动和经济进步所必需的知识。
高等教育作为公益事业的作用仍至关重要,而且必须得到支持。我们在本趋势报告中之所以强调这点,是因为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容易在追名逐利中被忽视。
高等教育多样化的责任对于现代社会的福祉至关重要,但是,认识高等教育在全球化世界中扩大的作用只是建设性地应对必将出现的挑战的第一步。摆在面前的巨大挑战是人力资本和资金分布不均,这就使得一些国家将完全占有新机遇带来的优势,而另一些国家有可能会被远远甩到后面。
责任编辑 张 鹤
还是私有品的辩论
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一项主要推动力。政府的税收赶不上快速增长的高等教育费用。大学扩招成为传统上提供免费或享有较高补贴水平的高等教育体系的一大挑战。各种高等教育体系备感压力,我们需要从根本上重建高等教育和整个社会之间的“社会契约”。家长和学生负担越来越多的学费和其他费用。现在,原本是免费公共高等教育保垒的欧洲甚至也开始向学生收取学费。
从传统上看,中学后教育一直都被看作是一项公益事业,通过教育民众、改善人力资本、鼓励民众参与和刺激经济发展为社会作出贡献。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被看作是私有品,更大程度上是个人受益,学生便理所当然地需要承担很大一部分的费用。由大众化引发的资金短缺,还意味着高等教育机构越来越多地需要为自身创造收益。这场辩论不断升级,原因除了大众化带来的财务方面的挑战外,还有就是将曾经由国家提供的服务变为更广泛的私有化的政治倾向。对成本回收、学费上涨和大学产业链越来越多的关注,偏离了高等教育传统的社会角色和服务功能,而这对当今社会至关重要。
世界范围内的私立高等教育及不同资助模式的涌现对学生和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趋势总体上导致了大学和其他中学后教育机构愈显拮据,如拥挤的讲堂、过时的图书馆设施、对科研支出的减少、教学楼年久失修、有保障的教师职位的丧失、因最优秀的教师移居国外而造成的人才流失,等等。这种拮据的状况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最为致命,在所有发展中国家和转型中国家也很严重。
为应对这些压力,各大学和国家也在费用和需求方面寻求解决之道。比如,不断扩大课堂规模、增加教学任务、以费用更低的兼职教师代替费用较高的全职教师,但这在学术上存在问题,竞争也很激烈。
收费政策已引入以往高等教育免费或几乎免费的各个国家(如1998年引入英国,2001年引入奥地利)。
许多国家,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费用。转型中国家、亚非各国都降低了学生的补贴和奖学金。一些国家,特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西及其他拉美和东亚国家,一直都把公立高等教育机构维持在较小规模的精英阶层,且选择性强。增加入学的大部分费用都通过鼓励发展更多的私立高等教育机构而转移到家长和学生身上。
如果要持续提供优质的高等教育,使合格学生得以通过正当途径进入大学,那么我们应在满足短期和长期需求的情况下进行认真规划。
私立高等教育革命
世界范围内私立高等教育的兴起是过去几十年高等教育最引人注目的发展。今天,全世界约有30%的学生就读私立大学。尽管私立高等教育在很多国家都有,甚至在日本、韩国和菲律宾等东亚国家历来都是主导力量,但在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中仅占很小份额。目前,私立高等教育(其中很多为营利或半营利性机构)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行业。私立高校的生源超过70%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日本、菲律宾和韩国。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正为墨西哥、巴西、智利等国超过一半的学生提供教育。私立大学在中欧、东欧及前苏联和非洲等地快速扩张。中国和印度也有很多私立大学。这类学校正在不断成长。私立高校在非洲吸引了更多关注。散布在埃及、约旦、黎巴嫩和其他地区的“美国大学”,使得中东和北非也有了私立教育生源。
总体来说,私立大学为可能没有资格进入公立机构或无法进入已经人满为患的其他大学的学生提供了机会。尽管存在一些择优录取的私立大学,但私立大学是为各类群体服务的,其声望总体上还不算高。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虽然只是高等教育机构的一个较小分支,但其在所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增长却是有目共睹的。私立大学大体按照商业模式运行,职权都集中在董事会和总裁手中,教师几乎没有影响力,学生被看作是消费者。
与之相关的一个趋势是公立大学私有化,如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一直都明确要求大学自负盈亏。除了学费,公立大学还从研究基金、出售大学相关产品、咨询和研究服务以及大学产业链中获取收入。在某些情况中,此类财务来源导致了大学产业化。这与大学的传统角色相悖。
学术界
学术界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应对大众化需求,很多国家的平均学术水平都在下滑。全球有将近一半的大学教师仅具有学士学位,他们大部分在发展中国家。很多国家的兼职学术人员的数量有所增加,特别是在拉美,兼职专家高达80%。在许多国家,大学都在雇佣其他机构的全职工作人员任兼职教授(如中国、越南、乌干达)。此外,很多国家和地区公立大学的教授通过“秘密兼职”帮助膨胀的私立大学缓解师资紧张的问题。各国之间的工资差异非常显著,这导致了人才纷纷流向工资更高的国家。近期,一项在15个国家开展的学术界工资调查显示,全职教师靠其工资仅能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低于其所在国家的平均工资。大学生就业队伍的扩大一直被看作是世界范围的头等大事,但由于入学人数庞大,就业进程一直很缓慢。
伴随着成千上万的学者跨越国界寻找工作,学术劳动力市场也趋于全球化。最大的流动人群由南向北迁移,其中北美洲从中受益最大,甚至吸引了很多来自欧洲的追求高工资的学者。源于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外流”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身居国外的学者们现在与其祖国保持了更多的联系,并在国外与其祖国同事合作。然而,整体而言,学术移民仍在朝着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包括新加坡、阿拉伯国家、部分西欧国家、加拿大和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实施了相关政策,以吸引国外的专家学者。
在问责和评估方面,专家们已丧失了大部分的自主权。高等教育治理权已从学者一边转移到管理者和官僚一边,这对大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研究环境
现代大学的三大使命(教学、研究和公共服务)在不同层面都处在持续不断的紧张状态下。在制订自身计划和方案自主权方面,大学必须在确定优先事项和划拨资源之间做出艰难选择。
研究型大学位居学术体系之巅,直接参与到全球知识体系创建之中。它们的设施,包括实验室、图书馆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必须保持国际最高水准,因此,需要大量资金。关键领域的研究生产,如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对国家发展进程和个别机构的声望已变得异常重要。近些年来,政府对以大学为依托的研究的支持有所增加,以期促进生物科技、信息科学等领域的研究。过去几年,欧盟高等教育支出占研发费用的份额一直在持续增加。
政府部门直接或间接资助了经合组织国家所有学术研究费用的72%。从公立大学一次性拨款资助教学研究到竞争获得项目具体奖励(也适用于对仪器、实验室和图书馆的投资)的转变,促进了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出现。大学-政府-产业的三重螺旋链带来了大学内部组织的重要变化。特别办事处已经成长壮大起来,并帮助大学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这些变化都促进了不同高校的进一步分离(研究型、教学型或二者皆有)。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日益严峻的挑战,对研究型大学尤为如此。知识归谁所有?谁从研究中受益?试图实现收益最大化的大学想要保护知识产权——有望获得专利、许可证和收益的研究成果。这个话题通常将关注点集中到研究和知识的创造者与可能希望控制知识和收益的赞助者之间的潜在冲突上。以大学为依托的尖端研究正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展开,即一方面有压力和需要将知识商业化,但另一方面还存在将知识创造和传播视为公益物的压力。
在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技研究很大程度上是一项集中在政府研究机构的由国家支持的事业。前苏联解体以来,这一状况已发生根本改变。然而,最发人深省的变化发生在中国,其为以大学为依托的研究提供资助的趋势现在与西方更为接近了。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推进雄心勃勃的议程,以提高其研究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在韩国,1998年《韩国人才21计划》推行了在传统顶级大学内遴选和集中研究力量的原则。在拉美,以大学为依托的研究持续集中在少数大型机构内。巴西每年奖励约1万名博士和3万名硕士,并根据其研究产出率对毕业生计划进行排名,从而提供相应资助。
信息传播技术
有人认为,传统大学将被信息技术、远程教育或其他技术引导的创新所淘汰。在我们看来,传统大学的终结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尽管新信息传播技术的应用与质量提高之间一直都存在脱节现象,但重大变革正在发生,这是21世纪学术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互联网给知识传播的方式带来了一场革命。在世界最发达经济体中,信息传播技术以指数级次的速度扩张,几乎触及了高等教育事业的方方面面。电子邮件和在线社区网络空间为学术合作和联合科研提供了条件。电子报纸已经遍及各处,在一些领域相当重要。传统的图书出版社和期刊杂志社已越来越多地转向互联网发行其出版物。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发展势头愈加猛烈,提供了免费获取在本地无法取得的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机会。
对这一趋势深层影响的研究显示,贫富差距一直都在加剧。在众多发展中国家,新技术通常被视为增加获取高等教育机会的关键。然而,对信息传播技术的依赖在硬件、软件、技术支持、培训和持续升级方面还存在高昂的费用和各种困难。世界上一些地方,特别是非洲,在获取高速的互联网服务方面仍然相对落后。世界最贫穷的国家被甩得越来越远。
对于世界各地正在努力满足学生日益增长和多变需求的高等教育体系来说,远程教育是一个前景广阔的领域。远程学习前景已被信息传播技术改变。远程学习的供应商、课程制定者的数量和类型、传授方式以及教学创新的真实增长情况引起广泛关注。想要计算全世界参加远程学习的学生人数异常困难。数十年来,该领域一直都被大型“开放”大学占据(如印度甘地公开大学拥有180万学生)。南非大学据称是非洲大陆最重要的远程学习机构,拥有约25万名学生。非洲虚拟大学跨越国界和语言,在超过27个国家运行。远程教育最大的吸引力要归功于其满足众多学习者需求的能力,如那些离教育中心较远地区的学生、在职成人、试图维持家庭和学业平衡的女性,甚至是受监禁人员。这种教育方式也存在诸多风险和挑战,其最大的挑战是质量保障问题。
未来展望
本趋势报告旨在提出对首要问题和构建了过去10年高等教育的背景因素的关注,并提出对不远将来的展望。我们希望强调以下事实:尽管不少趋势并非新近出现,然而在这些趋势萌芽时,我们并没有预见到潜在的问题。
人口统计数据将继续作为未来数十年发展和改革的推动力。其统计类型和地理范围会有所差异,但基本的要点将会保持。2008年,经合组织确定了从现在起到2030年的人口趋势,①大学生人数还将继续增加,高等教育体系也将继续扩大,只有少数国家的大学生人数会减少;②妇女将成为多数发达国家中大学生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将在各地极大地扩大她们的参与度;③大学生群体的构成将更加多样化,国际学生、老年学生、兼职学生和其他类别的学生人数将更多;④高等教育的社会基础将继续扩展,而它对不同社会群体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将产生何种影响尚不能确定;⑤大学招生录取政策和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将发生变化,并变得更为重要;⑥学术界将更加国际化,流动性也更强,但仍将根据各国国情构建;⑦学术界的活动和角色将更加多样化和专业性,雇佣合同更加多样。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不断增加大学数量的需要意味着当前已经相当低的办学水平可能不会有很大提高,目前很多国家依赖兼职雇员的状况可能还会继续。
今天,我们正面临深层次的经济危机,它必将对整个社会和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而影响的方式我们尚不得而知。许多国家和大学都将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经历严重的财务问题,尽管世界各地的影响不尽相同,一些国家可能比其他国家受到的影响更小一些。目前的预测显示,个别最不发达国家将受到最为严重的影响。这场危机可能产生以下后果:①鉴于政府无力提供研究型大学所需的资金,这类大学的预算可能会严重吃紧。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将是加大投入,以确保人们进入大学的机会不会大幅减少。②在实施学生贷款项目的国家,不论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随着利率的升高,可能会对学生贷款实施严格限制。③高等教育体系将面临开始征收或增加学生学费的压力。④许多大学缩减开支的做法将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大学可能会雇佣更多兼职教师,班级规模也将扩大,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⑤今后的情况可能包括停止招募教师、修缮设施、改善信息技术、购买书籍和报刊等。
没有人知道这场危机将发展到什么程度或持续多久。然而,多数专家认为这场危机不会在短期内结束。因此,高等教育有可能要进入一个大萧条期。毫无疑问,高等教育正面临一场二战以来从未有过的危机,其整体影响尚不明朗。
我们坚信,高等教育事业极其重要,世界需要强大的、充满生机的中学后教育机构,以支持知识经济发展,提供对于全球社会至关重要的社会流动和经济进步所必需的知识。
高等教育作为公益事业的作用仍至关重要,而且必须得到支持。我们在本趋势报告中之所以强调这点,是因为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容易在追名逐利中被忽视。
高等教育多样化的责任对于现代社会的福祉至关重要,但是,认识高等教育在全球化世界中扩大的作用只是建设性地应对必将出现的挑战的第一步。摆在面前的巨大挑战是人力资本和资金分布不均,这就使得一些国家将完全占有新机遇带来的优势,而另一些国家有可能会被远远甩到后面。
责任编辑 张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