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三语文复习的几点建议

来源 :当代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bb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几所高级中学,也有数届毕业班教学经历。对于高三语文复习,可谓耳闻之,眼观之,今谈谈几点心得,也希望“揭出病根,引起疗救的注意”。
  高三语文总复习的根本目的,显然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高考的语文成绩。但是纵观实际复习过程,有许多教学行为华而不实,实质上与这个目的背道而驰,不仅谈不上是真正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责质教育,也不是能提高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的有效应试教育,而是地地道道的“伪应试教育”。
  1 考试泛滥成灾,“模拟”劳而无功
  高考是以检测学生高中三年最终具有的语文知识与能力为根本目的,高考复习显然要以语文知识归纳和语文能力培养为根本出发点,并通过模拟考试检测知识训练到位情况,培养良好的考试习惯和应试技巧。那么,每周一次甚至两次的频繁模拟考试具备这两方面的功能吗?一方面,不是统筹安排、系统命制因而没有太大关联的若干套模拟试卷所涵括的知识技能无疑是交叉的、零碎的,对学生构建语文学科系统的知能框架作用不大。另一方面,频繁的考试是否训练了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培养了理性的应试心态呢?显然也没有。教师以考代练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是语文教学的简单化和庸俗化,其结果是技巧、双基不牢。例如写作训练,必须是写作心理、写作过程、常见文体、教材积累和综合训练的完美结合,而应试作文讲究的是避实就虚、营造亮点、结构匀称……出发点是方便、取悦于阅卷老师,是重技巧轻基础的一种表现,甚至是对学生价值取向人格塑造的一种误导。整治“过度”考试,是有必要的。
  2 注重方法规律,有效指导匮乏
  高考复习是方法规律的天下。类型甲乙丙丁,方法ABCD,步骤一二三四,注意1234,似乎方法规律之体系讲授得差不多之后,学生记不牢那么多的方法和规律,即使努力记牢了,在做题的时候就是用不上!想问一个问题:老师自己解题时是这样对号入座、生搬硬套的吗?显然不是!那为什么还要向学生强调这么多的规律呢?让他们自己看看,疑难处略作点拨不就够了吗?解题指导,无须像学术论文那样严谨深透,它全部的生命在于适用于学生。所以介绍的方法规律,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选,在数量上一定要“少”。数量一多,考试时要么没时间一一套用,要么脑海里乱成一锅粥。
  其次,在质量上一定要“精”。必须是老师深有感触、坚信笃行的,才具备讲的价值,才有可能内化为学生的心智技能。
  再次,在来源上要“实在”。简单的讲,不能来源于标准答案,而要求来源于教师的解题实践。我想,既然有“下水作文”的说法,为什么不能有“下水考试”的做法?教师和学生一样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模拟试题,然后再对照标准答案反思解题过程与方法、规律。跟学生讲这些方法和规律,比常见的对着答案想理由、说明标准答案为什么是正确的要有针对性得多,有实效得多。下水考试,实际上是教师变换角色,以学生身份进行新尝试、新体验。也许,老师会发现自己讲的绝大部分方法规律失去了用武之地,全部凭借直觉语感和极为有限的几种方法、几个骤步而已。
  所以,我们以前绞尽脑汁构建的密密麻麻的方法规律的网络其实只须作简单的了解就可以了,而应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学生反复而广泛的阅读、写作、积累和训练过程中去。教师可以示范一种规范纯正的语感方式,可以示范一种简单易行的解题过程,而复习的绝大部分时间要给学生独立地练习和反思、总结。请注意,这里我强调了反思和总结。也许,我们并不缺少反复练习,但我们的学生绝对缺少反思和总结自己行之有效的解题方式与程序!学生被淹没在解答出题目本身的题海训练中,解答出题目后对同类知识的比较、辨析和对方法、规律的总结、归纳被普遍地忽视,题目做得很多,仍然不能举一反三、解类旁通就不难理解了。
  3 忽视情感认同,人文关怀缺乏
  兴趣、情感对学生的意义重大,是众所周知的一条心理规律。放眼高三语文复习实际我们会发现,对上述规律的背叛现象是较为严重的。
  教师惯常采用的复习形式有教师系统讲授专题理论知识,教师串讲试卷或习题,学生默读复习资料,死记名句名篇和作文材料,还有每周一到两次的高考模拟测试……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已经缩水为对考试分数、名次这个终极目标的唯一关怀!其实只要是阅读和写作,就一定能有机地渗透兴趣培养、情绪调动、情感体验、人格培养……而这些却大都被老师无情地摒除。兴趣和情感的缺乏,必然使学生的记忆和思维的效率降低,也必将影响对语言敏锐的感知、联想、想象和意境的再创造,进而影响语感的形成。
  可以在复习中引进各种活动:竞争、演讲、讨论、观摩、辨论、答“记者”问、座谈……而有时,仅仅是一个文采斐然的导,一次睿智的点评,一声激动的感叹,一句深情的现实关怀,也能让学生有更多参与的热情,深刻的思辨和难以忘却的记忆。
  高三复习是难辛而漫长的,鉴于语文知识的庞杂,语文教师尤该为学生开辟一条精当的复习之路,想学生所想、行学生愿行,一定可以事半功倍,少劳而多获。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中学一门独立的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尤其是网络的的出现,为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本文以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为切入点,分析了网络下教学的优越性,探讨了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对课改后的信息技术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逐渐成为新型的教育资源,在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多
期刊
1 初步认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如今独身子女智力发展比较强,而他们的耐挫力却很弱。经过多年的教学感悟,体会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就是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目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情绪爱好等。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是智力活动,而且也有非智力因素起着作用。  心理学上,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
期刊
【摘要】从服装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我校服装专业英语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现状。以 ESP教学理论为基础,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与模式等方面提出改革意见,以期提高服装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为服装行业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  【关键词】ESP理论;服装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ESP即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教学理
期刊
学校开家长会,要求家长给学校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大多数家长对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模式非常赞赏和肯定,但也有个别家长提到:“当学生向老师敬礼时,老师是否也能向学生回礼?”事情是这样子的:每天早晨或中午,师生上学时,值周的学生分校门左右两排。当有老师进校门时,学生会毕恭毕敬的对老师一齐敬礼,说声老师好或用英语说good morning!有的老师会面带笑容向学生回礼或是点个头,可是有的老师就大步向
期刊
后进生往往表现出“冷漠”、“悲观”、“逆反”、“虚假”、“低俗”, 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发展,甚至导致对学校和老师的敌视……。有育人之心的老师是不会熟视无睹的。多年来的育人实践证明老师敢捧“五心”转化后进生是事半功倍的。  捧“关爱之心”熔化“冷漠”  后进生大多是在学校班集体中做“边缘人”,心理障碍严重,人格发展不健全,情绪不稳定,脸上写着“冷漠”。教师以“关爱之心”来熔化这些“冷淡”,像爱自己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但新课程改革下农村中学表现出来的学生阅读量不足,没有阅读兴趣等一系列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阅读教学,即: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拓展阅读范围。  【关键词】农村;阅读;教学 ; 改革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又十分重要得一个环
期刊
两年前,我接任的班上有一个来自攀枝花的男孩子,名叫郑小民,听前任老师说,他家庭很困难,至于什么原因,我并没有关心、也从来没有过问过他。后来,发现他总爱迟到,几乎每天都在上课十分钟后他才到校。不仅如此,他还经常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甚至经常打骂同学。因此,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心目中,他不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好学生、乖孩子。一学期很快就结束了,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居中等水平,并没有引起我对他的注意。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逐步做出调整。如何提升课堂教学品质,调动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潜能,是我们一线教师长期思索并努力的方向。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入手点,着重从师生关系塑造、个体兴趣培养、主体意识开发、课堂练习设计等四个方面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初步探索,以期为小学语文的发展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课
期刊
【摘要】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高师院校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特殊且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作为地方高师院校的声乐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即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声乐教学;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创新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竞争、人才竞争的世纪。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有声有色的语言艺术。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训练口语表达,养成良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