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甲哲:追寻本质的“摄影求道者”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zs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国现代摄影的亮点”“纪实摄影领域的拓展”“韩国近代百年摄影史上的杰出成就”,这就是韩国摄影师李甲哲的作品集《冲突与反动》(Conflict and Reaction)在韩国摄影界所得到的称赞。这部代表作既是对他早期作品的重新诠释,也让他在韩国摄影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李甲哲的作品结构比较松散随性。不过,他是韩国为数不多受到评论界广泛好评的摄影人之一,有人评论他“不拘泥于单一风格,向人们展示内心深处的世界”。在他的作品中,能够看出他对这个国家的热爱,通过对这片土地的探索来表达对这里的人、自然万物的感情;他所深挖的事物背后的故事能普遍与观众的情绪产生共鸣;同时,作品的视觉表达也极具魅力。
  1980年代,李甲哲与美国摄影师罗伯特·弗兰克相识,从此开始以都市为背景进行摄影创作。他在《街上的美国佬》(??????,1984),《城市的图片》(Images of the City,1986)、《他人之地》(??? ?,1988)等作品中,逐步开始用社会学视角探索城市,觅求韩国社会的本质面目。经过了“为赶超优秀的摄影先驱而进行的挑战和摸索时期”后,一直到《冲突与反动》(Conflict and Reaction,2002)问世,李甲哲主要围绕韩国的寺院、传统、生态等主题进行创作。这段时期,对社会的观察和探索使李甲哲内心酝酿创作《冲突与反动》这部作品。
  从这部作品开始,李甲哲不再拍摄相对静止的事物,而对捕捉事物的刹那瞬间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拍摄社会景观转变到拍摄社会中的人,在具体影像语言中也相应形成了 “不稳定构图”“黑白色调”“虚焦”等风格。在《冲突与反动》中,他表现了韩国底层文化中独特的生活,利用风格化的构图和影像反差、畸变,使画面有一种无意识的现场直观感。此后,作者在后续作品《气》(Energy-氣,2007)中,将拍摄对象从人类扩展到自然界,更具体地思考韩国民众的集体无意识和在内心深处的情愫。李甲哲担任古隐写真美术馆(古隐寫眞美術館)企划摄影师的一年里,他在作品《沉默与浪漫》(??沈默? ??浪漫,2015)中,重新回归都市风景创作。这一次,李甲哲没有像之前那样,选择社会景观,而是凭借自己的直觉,将镜头对准那些能反映内心世界的风景。
  李甲哲说,摄影与绘画不同的是,照片更能体现创作者的一种思考,而这种思考最终能够形成什么样的语言十分重要。随着一个人生活变迁,思考觉悟的变化,摄影师拍摄的照片也将发生变化。所以,照片如同文字一样,可以看作是“悟出来的作品”。
  (石宰晛,韩国策展人,网站是www.photoseok.com)
  石宰晛对话李甲哲
  提到你,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冲突与反动》这部作品,有人说你拓展了韩国的纪实摄影。你想要向人们传达的信息是什么?
  我在二十岁出头时正式开始摄影创作,到现在已经在这一行干了近15个年头。开始时喜欢观察社会,后来逐渐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韩国历史上,民间有人供奉佛祖,有人尊崇儒家,有人信仰萨满。总体上讲,这些教派思想和公元9世纪新罗末期的学者崔致远所说的“风流”是一脉相承的。所谓“风流”,是包容了儒教、道教、佛教并将其相互调和的韩国传统思想。另外,大韩民族由于经历过外部侵略,总有一种“恨”的情绪,现代人心中仍有存留。我想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和情绪。
  从《冲突与反动》的拍摄形式上看,尽管是对现实瞬间的捕捉,却给人一种非现实感。为什么这么拍?拍摄过程是怎样的?
  有一次,我去拍摄一个韩国传统宗教(巫俗)活动,其中有一张照片,给我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凭着直觉拍摄的, 结果照片给人一种非现实感。我想,这是我从祖辈血脉相承的情感、儿时生长的乡村情结,以及曾经在乡下见过的祭祖、祭神的印象混合交织的产物,所有这些在心底沉积多年,厚积薄发,在无意识状态下迸发出的灵感,照片上的非现实感可能就由此而来。
  作为韩国的摄影家,你曾经谈论过“我和我们—韩国人的整体性”的话题,想听听你对此的想法。
  如果说我通过照片表现出韩国人整体性的话,那应该是因为我把从父辈继承下来的文化表达了出来。在过去,韩国没有现在这么多基督教会,人们多信奉佛教。我的父亲虽然不在寺庙修行,但他可以把《般若般罗蜜多心经》倒背如流。然而,这种整体性并不是体现在我一个人身上,而是集体无意识。看了摄影作品能够理解这种情绪的人也共享了这种无意识。而神奇的是,我听说有些西方人士竟然能够读懂韩国人的情绪。那是在美国举办个人影展前,我曾经在休斯顿摄影节(FotoFestival in Houston)展出了十几部作品。当时美国人不知哪来的灵感,对我说这是“韩国的恨”,我便给他们讲,这种恨是一种在无比艰难的环境下没有被挫折打败,仍然要挺直身躯的情绪。他们表示十分认同,我感到非常欣慰。
  想要真正理解你,必须对你早期的创作有所了解。1980年代,你结识了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李·弗瑞德兰德、(Lee Friedlander),盖瑞·温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等摄影家,开始以都市风景为主题进行创作,当时的第一部作品是《街上的美国佬》(1984),我很想知道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
  我在大学时期主修摄影专业,有幸认识了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和罗伯特·弗兰克。大师们的创作与韩国摄影界一直以来的沙龙式摄影很不同,让我觉得耳目一新,很快就被征服了。我感觉这才是真正的摄影,打算也以这样的视角展现我们的国家。起初,在人流如织的首尔进行拍摄,当时的韩国人对于自己被拍很反感,拍摄困难重重。这时,我想到了梨泰院。 那里有美军部队驻扎,也有很多外国人居住。果然,给外国人拍照很容易,而且因为他们上镜,我得以充分的表达出我想要表达的东西。梨泰院取景结束后,我又去美军的主要驻地东豆川进行拍摄,最后才完成了这部《街上的美国佬》。   《街上的美国佬》《城市的图片》《他人之地》被认为是你在1980年代以都市为背景,寻找韩国社会的本质面目而进行的创作。这些作品之间有什么关联?创作中是否有变化?
  1980年代中期,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剧烈的变革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着飞速的变化。就像罗伯特·弗兰克用主观视角表现1950年代的美国一样,我也想用这种方式拍摄我们的国家。因此,我先是经过一个模仿阶段,也就是《街上的美国佬》。之后的《城市的图片》是模仿比罗伯特·弗兰克晚一个时代的李·弗瑞德兰德和盖瑞·温诺格兰德,设法展现都市的千姿百态。经过这段模仿期后,我才最终创作了带有韩国社会形象特点的《他人之地》。
  刚才提到的三个早期作品,每个之间发布相隔了2年时间。这些作品,是即兴拍摄后按照主题分类发表?还是事先确定好主题,然后专注于一个,研究和创作呢?
  我都是一段时间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创作的,并不是把之前拍完的作品拿出来分类,然后拟定主题。但是现在我会多个题材同时进行。到了四五十岁这样的年纪,无论自然还是城市,只要有了主题,都可以随时创作。
  从《他人之地》到《冲突与反动》问世,用你自己的话说创作是“从城市到传统,创作视角从社会回归到人”的过程。另外,你也因此有了想成为 “献身寺院、传统和生态的纪实摄影家”的年头。你现在想表达什么?
  《他人之地》发表后,我成为一名自由摄影人,逐渐对于韩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也有了更多了解。我为一些杂志拍摄了韩国的庭院;为大韩航空内刊拍摄了十几年的韩国寺院;在熊津出版社(Woongjin Media)的韩国自然探险项目中拍摄韩国的生态环境(我在其中负责植物部分)。通过拍摄松树、柞树、越冬等植物,我切身接触到大自然,发现了里面蕴藏的奥秘。也许正是这个时期的创作,让我的思想更加深刻、视野更为开阔吧。
  你曾说过的“摄影不同于绘画,是一种思考的结果”,想听您讲讲更具体的理解。
  《冲突与反动》拍摄完成后,我就在思索,作品里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源自哪里?脑海中首先出现的是我们的国家。韩国的领土大小适中,山青水秀,四季分明,我在体味季节更替、欣赏花落花开时,收获了丰满与充实的情感。另一方面,我喜欢研究僧人的修禅问答。修禅问答是参禅人相互之间为觅求真理、获得自由而进行的对话。禅的精神难以用语言表述,但人们还是试图在对话中理解更深。我也想在作品中融入这种精神。僧人们通过问答来修禅,我是摄影师,便用照片来“禅修”。因此,我必须做到心无旁骛,并加强了修炼和学习。当时也听了很多佛教音乐来帮助思考。
  《气》之后发表的《沉默与浪漫》,你将镜头重新对准了城市生活。这与之前的创作有何区别?
  之前都市题材的《他人之地》,采用更多的是社会客观纪实视角,而不是关注人性。但从《冲突与反动》《气》开始,我靠直觉捕捉目光所及的城市景象。《沉默与浪漫》创作中,对城市的观察给了我很多触动。为了把这些触动集中起来,我必须做到沉默。只有沉默,才能更好地审视自己,才能看到内心深处蕴藏的能量。当然,这里的沉默不是不说话,而是保持内心的静谧。
  我记得你曾经说自己是“摄影的求道者”,为了做到沉默和内心审视,你都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我一直在努力不被琐碎之事困扰,不要因为烦恼和愤怒而变得刻薄。因为这些都是牵绊,最后往往让人变得偏执。为了摆脱这种偏执,需要进行精神修行。我常常通过参禅、散步、听音乐来净化心灵。
  通过上面的对话,很容易以为你是一位佛教徒。但是,我知道你信仰基督教。佛教和基督教的教义看起来相去甚远,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外表呈现出来的形式不重要,重要在于实践。无论佛教、基督教,二者只是形式不同,想要到达的终点是一致的。佛教主张慈悲行事,基督教倡导以爱为名。还有伊斯兰教,虽然现在存在派系纷争,其最终目的也是劝解人们互爱。懂得这层涵义,就像看清了参天大树的主干,细枝末节则没那么重要。就像佛祖用手指着月亮说:“尔应望月,缘何只看指尖?”也就是说,不要纠结细小枝节的不同,要看清主要本质。
  纪实摄影的纪录属性可能会限制摄影师的创作。你对作品的纪录性和艺术性是如何看的呢?
  生活在一个时代,把这个时代拍下来,本身就是一种纪实。我从来不认为记录这件事有多么重要。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表达出来,才是自己的任务。所以,我希望自己的能量更大一点。摄影如烹饪,所有摄影人都希望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做成大餐,而每个人用来盛载这些想法的容器不尽相同。我不追求自己有华丽的金钵玉碗,只愿我的容器足够大,并从艺术领域汲取力量。
  你今后的工作计划是怎样的?
  上了年纪,我还想到全国各地走走看看,韩国可以进行创作的地方很多。我现在正在筹备名为“四季”的摄影集。《在秋天》已经完成,现在拍冬季主题的《寂寞江山》。我希望大家在其中不仅能看到冬天的风景,更能看到一种韩国人的内心力量。这个系列从2008年到现在已经拍摄了七八个年头。另外,都市题材的创作也在进行。
其他文献
从伦敦登上的这一列火车,只有四节车厢,开向  英格兰东南方向的小镇法纳姆(Farnham)。如果不是去和女摄影师安娜·福克斯(Anna Fox)碰面,这个叫法纳姆的地方,大概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光顾。  法纳姆刚下过雨,地面带着些许潮湿的反光,映照着昏暗的天色。走出小站台,往镇上走,和伦敦比起来,英国小镇有着出奇的安静。走在街上的大多是老人,他们带着那种跟自己相处时才有的随意表情,步伐缓慢。  安娜是
期刊
虽然与西方成熟的摄影收藏体系相比,国内摄影收藏市场还显稚嫩,但如今不少国人已认同摄影作品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一座“金矿”。但作为最有实力的中国摄影收藏家之一,朱勇眼中却是另一番不同的风景。  “这都是假象而已,市场上有分量的作品已经越来越少了。”朱勇这样说。  企业家朱勇在2000年初成为第一批收藏中国现当代摄影作品的藏家。15年间,他已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收藏有5000多幅摄影原作,其范围几乎涵
期刊
“要算的话,我手里的全是公有领域照片,1956年是我收藏的截止年份。不过做收藏,不进行公开出版就不太关心版权。”仝冰雪坐在咖啡厅里喝茶,左手盘着一对儿核桃。  2000年,家里新房装修,仝冰雪不愿在墙上挂千篇一律的装饰画,一心想找点别致的东西。他去逛潘家园旧货市场,偶然发现一幅民国时期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古迹的照片,紫檀木相框里镶着一棵大槐树、一家小寺庙。  有句俗语这样说:“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
期刊
三星发布专为中小企业与SOHO用户设计的激光打印机  三星电子近日发布了专为中小企业用户及家庭办公用户设计的新款激光彩色打印机C430/430W和C480/480W。其中C430/430W为单功能彩色打印机, C480/480W 为多功能彩色一体机,拥有打印、复印以及扫描功能,支持扫描到邮箱和手机直连打印等功能。两款末尾带W的型号还支持NFC无线打印。所有产品已在中国上市。  三星电子打印解决方案
期刊
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与讲述。人们经常在这两种欲望间被撕扯得支离破碎。摄影作为体验与讲述的一种方式,有时确实与其他讲述方式相斥。但我同时相信,只要真诚,文字讲述与摄影讲述之间,仅是工具不同,方式却一致。重要的事情可以说三遍,表白却只是一次。就像我们只用一种方式爱这个世界。方式多了,就不叫方式,而叫手段。  在很多摄影场合,我默默观察过。有的摄影师,除了拍摄前后喜欢呼朋引伴,摄影过程中,也更乐于挤在人群
期刊
2015年5月,《出版人》杂志刊文对近10年摄影图书市场状况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2007年至2011年是摄影图书市场最为辉煌的时期,而自2012年开始,市场热度减退。  根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最新数据,2015年,全国摄影类图书动销品种为5018种,比2014年的4973种略增长,但在图书市场中的码洋比重(“码洋”是图书出版发行部门用于指全部图书定价总额的词语,比如某书定价21.5元,
期刊
2月25日,东京台场的樱花已露出粉红色的花瓣,静静地提醒人们赏花踏青时节又要到了。同日,数十公里外的太平洋横滨国际会展中心也静悄悄地迎来日本各地的摄影爱好者,他们正共赴日本国际摄影器材与影像展览会(CP+2016)的盛宴。  虽然各家器材厂商将在CP+展会上带来哪些新品,观众们大多在展会前就已知晓,但展会的吸引力就像初春的樱花,不仅满足摄影发烧友的求知欲望,诸多新品顶级装备被“摆盘”端出,可见、可
期刊
爱摄影工社是个规模不大的出版编辑团队,由摄影师赵嘉于2004年创立,其图书品种包括摄影器材、技术技法、摄影文化三个方面,目前侧重前两者,已出版《一本摄影书》系列、《上帝之眼》系列、《摄影的骨头:高品质摄影流程》《通往独立之路:摄影师生存手册》《顶级摄影器材》《兵书十二卷》等摄影长销、畅销读物。与专业出版社和大型出版公司相比,爱摄影工社团队的体量不大,但年销售码洋(图书出版发行部门用于指全部图书定价
期刊
我是一位望远镜爱好者,也使用望远镜结合相机进行了多年的鸟类题材拍摄,对使用望远镜进行远距离摄影有一定心得。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要用图02中这类望远镜目镜后摄影(即相机接望远镜目镜后的拍摄方式—编者注),使用无反或者小数码相机比使用单反更好,因为感光元件尺寸相对小,无反光板震动,能够在望远镜摄影这种相对焦距长、进光量小的系统里获得一种平衡,超远距离分辨率好。  如果要直焦拍摄(即把相机直接接望远镜
期刊
在器材与技法类图书占据摄影书市场销售量半壁江山时,我们总能欣喜地看到一些偏人文、艺术类的摄影书籍如黑马跃起。在这群黑马中,无论从内容质量还是市场销量来说,马宏杰的作品都具有一定代表性。从《西部招妻》《最后的耍猴人》到《中国人的家当》,马宏杰一鼓作气,三年多时间里相继出版多本摄影图文书和画册,且每一部都反响不错。在摄影技术普及与视觉媒介多元的今天,人们对摄影作品的审视标准也愈加提高。或许,马宏杰的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