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培养和提升孩子们的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生活的情景创设,让孩子们在丰富多样的实践生活中吸收、学习、体味知识,提升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活化;情景创设
在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这一命题,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主张生活知识化,知识生活化,符合从实践—认识—再到实践的认识轨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目标的达成关键在于课堂情景的创设,让孩子们在生活的情景中尽情的吸收、学习、体味知识。
一、参与: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抓手”
從2003年开始,教育部就在全国范围内搞新课改实验,经过十余年的经验积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认可。课堂已不再单单是教授知识,传递信息的平台,课堂成为探索知识、提升能力、培养态度价值的主阵地。学生参与课堂、主导课堂,已成为新常态。在这种背景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为可能。
思想品德课不是说教课,也不是洗脑课,思想品德课具有身的知识内容和完备的逻辑体系。以《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为例,为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主动性,教师可以采取播放视频、故事分享、参与活动、个人主题演讲等方式,最大程度的发掘和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潜质。
故事分享:一天,女儿满腹牢骚的向父亲抱怨起生活的艰难。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厨师。他平静地听完女儿的抱怨后,微微一笑,把女儿带进了厨房。父亲往三只同样大小的锅里倒进了一样多的水,先往三只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然后在第一个锅里,放一些胡萝卜。在第二个锅里,放一些鸡蛋。在第三个锅里,放一些已经磨成粉末的咖啡豆。女儿站在一边,疑惑地望着父亲,弄不清他的用意。15分钟后,父亲关掉了火,让女儿拿来两个盘子和一个杯子。父亲将煮好的胡萝卜和鸡蛋分别放进了两个盘子里,然后将咖啡豆煮出的咖啡倒进了杯子。他指着盘子和杯子问女儿:“孩子,说说看,你见到了什么?”女儿回答说:“还能有什么,当然是胡萝卜、鸡蛋和咖啡了。”父亲说:“你不妨碰碰它们,看看有什么变化。”女儿拿起一把叉子碰了碰胡萝卜,发现胡萝卜已经变得很软。她又拿起鸡蛋,感觉到了蛋壳的坚硬。她在桌子上把蛋壳敲破,仔细地用手摸了摸里面的蛋白。然后她又端起杯子,喝了一口里面的咖啡。做完这些以后,女儿开始回答父亲的问题:“这个盘子里是一根已经变得很软的胡萝卜;那个盘子里是一个壳很硬、蛋白也已经凝固了的鸡蛋;杯子里则是香味浓郁、口感很好的咖啡。”说完,她不解地问父亲:“亲爱的爸爸,您为什么要问我这么简单的问题?”
父亲严肃地看着女儿说:“你看见的这三样东西是在一样大的锅里、一样多的水里、一样大的火上和用一样多的时间煮过的。可它们的反应却迥然不同。你像它们之中的哪一个?”
现在,女儿更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只是怔怔地看着父亲,不知如何回答。
父亲接着说:“好了,现在我们回到生活中來。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总是风平浪静的。有时我们会遇到很多挫折。事情不会总向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周围的人群也不总是向我们所希望的一样对待我们。经常会我们付出很多但得到的很少。那么,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我们会怎样呢?这些煮沸的水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一样。我们也许像胡萝卜,一开始是坚硬的、强壮的,后来却变得软弱。我们也许会像鸡蛋一样,一开始有着柔软而敏感的心……在生活中,慢慢变硬,但却不够强大……我们也许像咖啡豆!沸水没有改变咖啡豆!咖啡豆改变了沸水!我们应该像咖啡豆!我们转变了困境。我们在经历中成长!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只会让我们更加强壮、更加坚强……我们使我们周围的世界更加美好!简而言之,你应该成为生活道路上的强者。”(改自谢布内姆·蒂尔凯希──土耳其)
二、互动: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立交桥”
新课标实施以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已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旋律。通过互动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与学生,让他们大胆的质疑,勇敢的探索,使问题愈辩愈明,使孩子们自我展示、自我交流、自我提升的潜能最充分的激发出来,让每位孩子都能够在自信、自立、自强的文化氛围中快乐的成长。
课堂互动的内容包括语言交流、活动展示、情感交流等。在讲到什么是挫折的时候,我可以的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将主动权交给他们,让孩子们从自己的理解出发给挫折下定义,孩子们在课堂上争相发言的场面让我感动,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理解大大的出乎所料。在谈完挫折这后,我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生活或学习中所遇到的挫折。
三、体验: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催化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到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的确是这样的,要让孩子们切身的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必须让其切身的感受,只有认知了,才会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的潜力。
在讲到挫折产生的原因这一问题时,我可以的设计了一个活动,让每位孩子都能参与其中。活动的主题是让孩子们互相帮助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四人为一组,共分了10个小组,活动时间为5分钟。再验收成果的时候我发现,一些孩子累的汗珠子都掉下来了,有的累得起床嘘嘘的,有的手忙脚乱地整理了半天还是没整理整齐。在分享各组的成果的过程中,各个小组长表现踊跃。有的孩子从自身找原因,有的从时间、准备条件、队员整体素质等方面找原因。通过这项活动,让孩子明白了挫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个道理。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让孩子们根据挫折产生的原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途径来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作者简介:
党利敏,女,大学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白银市白银区育才学校政史地教研组教师。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活化;情景创设
在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这一命题,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主张生活知识化,知识生活化,符合从实践—认识—再到实践的认识轨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目标的达成关键在于课堂情景的创设,让孩子们在生活的情景中尽情的吸收、学习、体味知识。
一、参与: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抓手”
從2003年开始,教育部就在全国范围内搞新课改实验,经过十余年的经验积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认可。课堂已不再单单是教授知识,传递信息的平台,课堂成为探索知识、提升能力、培养态度价值的主阵地。学生参与课堂、主导课堂,已成为新常态。在这种背景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为可能。
思想品德课不是说教课,也不是洗脑课,思想品德课具有身的知识内容和完备的逻辑体系。以《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为例,为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主动性,教师可以采取播放视频、故事分享、参与活动、个人主题演讲等方式,最大程度的发掘和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潜质。
故事分享:一天,女儿满腹牢骚的向父亲抱怨起生活的艰难。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厨师。他平静地听完女儿的抱怨后,微微一笑,把女儿带进了厨房。父亲往三只同样大小的锅里倒进了一样多的水,先往三只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然后在第一个锅里,放一些胡萝卜。在第二个锅里,放一些鸡蛋。在第三个锅里,放一些已经磨成粉末的咖啡豆。女儿站在一边,疑惑地望着父亲,弄不清他的用意。15分钟后,父亲关掉了火,让女儿拿来两个盘子和一个杯子。父亲将煮好的胡萝卜和鸡蛋分别放进了两个盘子里,然后将咖啡豆煮出的咖啡倒进了杯子。他指着盘子和杯子问女儿:“孩子,说说看,你见到了什么?”女儿回答说:“还能有什么,当然是胡萝卜、鸡蛋和咖啡了。”父亲说:“你不妨碰碰它们,看看有什么变化。”女儿拿起一把叉子碰了碰胡萝卜,发现胡萝卜已经变得很软。她又拿起鸡蛋,感觉到了蛋壳的坚硬。她在桌子上把蛋壳敲破,仔细地用手摸了摸里面的蛋白。然后她又端起杯子,喝了一口里面的咖啡。做完这些以后,女儿开始回答父亲的问题:“这个盘子里是一根已经变得很软的胡萝卜;那个盘子里是一个壳很硬、蛋白也已经凝固了的鸡蛋;杯子里则是香味浓郁、口感很好的咖啡。”说完,她不解地问父亲:“亲爱的爸爸,您为什么要问我这么简单的问题?”
父亲严肃地看着女儿说:“你看见的这三样东西是在一样大的锅里、一样多的水里、一样大的火上和用一样多的时间煮过的。可它们的反应却迥然不同。你像它们之中的哪一个?”
现在,女儿更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只是怔怔地看着父亲,不知如何回答。
父亲接着说:“好了,现在我们回到生活中來。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总是风平浪静的。有时我们会遇到很多挫折。事情不会总向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周围的人群也不总是向我们所希望的一样对待我们。经常会我们付出很多但得到的很少。那么,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我们会怎样呢?这些煮沸的水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一样。我们也许像胡萝卜,一开始是坚硬的、强壮的,后来却变得软弱。我们也许会像鸡蛋一样,一开始有着柔软而敏感的心……在生活中,慢慢变硬,但却不够强大……我们也许像咖啡豆!沸水没有改变咖啡豆!咖啡豆改变了沸水!我们应该像咖啡豆!我们转变了困境。我们在经历中成长!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只会让我们更加强壮、更加坚强……我们使我们周围的世界更加美好!简而言之,你应该成为生活道路上的强者。”(改自谢布内姆·蒂尔凯希──土耳其)
二、互动: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立交桥”
新课标实施以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已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旋律。通过互动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与学生,让他们大胆的质疑,勇敢的探索,使问题愈辩愈明,使孩子们自我展示、自我交流、自我提升的潜能最充分的激发出来,让每位孩子都能够在自信、自立、自强的文化氛围中快乐的成长。
课堂互动的内容包括语言交流、活动展示、情感交流等。在讲到什么是挫折的时候,我可以的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将主动权交给他们,让孩子们从自己的理解出发给挫折下定义,孩子们在课堂上争相发言的场面让我感动,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理解大大的出乎所料。在谈完挫折这后,我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生活或学习中所遇到的挫折。
三、体验: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催化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到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的确是这样的,要让孩子们切身的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必须让其切身的感受,只有认知了,才会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的潜力。
在讲到挫折产生的原因这一问题时,我可以的设计了一个活动,让每位孩子都能参与其中。活动的主题是让孩子们互相帮助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四人为一组,共分了10个小组,活动时间为5分钟。再验收成果的时候我发现,一些孩子累的汗珠子都掉下来了,有的累得起床嘘嘘的,有的手忙脚乱地整理了半天还是没整理整齐。在分享各组的成果的过程中,各个小组长表现踊跃。有的孩子从自身找原因,有的从时间、准备条件、队员整体素质等方面找原因。通过这项活动,让孩子明白了挫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个道理。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让孩子们根据挫折产生的原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途径来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作者简介:
党利敏,女,大学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白银市白银区育才学校政史地教研组教师。